第249章 加封协办大学士-《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阿里国这些领事也没有过多插手,只要不是朝廷的人,他们就不管。

  在他们看来,李世安控制这一个营,也是需要依靠他们的。他们这样默许,何尝不是支持李世安与朝廷对立。

  海关委员会比较简单。毕竟江海关虽然被焚毁,但是那一套人马还在。

  直接在原有框架上,加入六国与李世安的人即可。税收制度,也采用了西洋列强与李世安提供的融合税收制度。

  仅仅三天时间,

  江海关再次运行。

  并且阿里国也很给面子,把战争期间,领事馆保管的五万两白银交给了海关委员会,也让缉私队有了起始资金。

  ……

  同时,租界,巡捕房成立。

  因为李世安的出现,巡捕房大部分都是华人巡捕,但依旧有不少西捕。

  不过,

  这个巡捕房因为时代局限性,主要职责只是维持社会治安和秩序,具体工作包括巡逻、处理日常纠纷和犯罪案件。

  没有实际的查案人员。

  暂时也不需要。

  因为十余年前《虎门条约》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领事裁判权。

  规定外国人,在大庆帝国犯罪由其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

  大庆帝国的法律无法直接约束洋人。

  所以,即使李世安拿到了组建租界巡捕房的权利和保住了租界的主权。

  但他的巡捕房也仅限于管理租界的华人,无权直接管理租界的洋人。

  巡捕房的组成也很简单。

  巡官1人:白忠喜,负责捕房的管理和指挥,副巡长1人由西捕担任。

  副巡长:布鲁斯,鹰国人。非固定人员,由各国列强商议安排。

  巡长5人:其中4人为华人,协助巡官管理,负责具体的警务工作。

  巡捕160人:

  其中32人来自于港岛西捕,执行日常的巡逻、治安维护等任务。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翻译和信差:负责沟通和传递信息。

  李世安保住了魔都租界主权,但实际上这个巡捕房还是服务于洋人。

  巡捕房听命于租界工董局。

  巡捕房配备主要武器,为柯尔特M1851转轮手枪,口径:0.36英寸

  全长:356毫米,重量:约785克至1.18千克,装弹数:6发。

  有效射程:约70米

  李世安没有使用自己兵工厂仿制勃朗宁,原因有两个,第一,仿制勃朗宁射程、威力都比不上这个转轮手枪。

  第二,他的武器不适合暴露。

  毕竟,李世安的勃朗宁虽然射程威力都比不上柯尔特转轮手枪。

  但毕竟是金属子弹。

  最新款也有六发弹容量。

  且弹夹供弹。

  而柯尔特M1851转轮手枪使用的是火帽击发系统,弹药为分装式。

  它并非使用纸壳弹,而是需要射手先将火药酌量注入手枪弹巢,

  随后放入.36CAL口径铅弹弹头,再拉下压弹杆把子弹压紧,有时还需要在弹巢前部抹油以密封,最后装上铜制火帽。

  操作保养难度太大。

  同时,

  最重要的是,巡捕房听命于租界工部局,他不好明面上操控武器。

  除了白忠喜,其余巡捕的武器,全部由鹰国人布鲁斯负责管理。

  平常巡捕只有警棍。

  只有出现动乱,紧急情况下,由白忠喜批准,布鲁斯签字才能领取枪械。

  从这一点来看,巡捕房的主权似乎没有,毕竟武器军饷全部在工部局。

  但这里有重大偏差。

  李世安与惠征,也属于工部局董事会成员,而且李世安占据两票。

  与六国组成八人九票董事会。

  也就是说,

  只要列强不是一条心,李世安只要拉拢两个人就能掌控董事会。

  只要不直接影响普鲁士的利益,奥托?克虏伯这一票就是天然盟友。

  而李世安只要不否认虎门条约,不否认领事裁判权,这些列强就不会一条心,也就基本保住了租界的主权。

  失去的主权也是在小刀会起义之前就失去的,与李世安无关。

  小刀会起义后,各国列强要江海关控制权,要租界司法、行政管理权。

  根据前面几次丧权辱国的谈判,清文宗以为这次又要丢脸大出血了。

  结果李世安两个都保住了。

  李世安算是签订不平等条约之后,第一个能与列强签订平等条约的人。

  当然,这只是朝廷的人看来。

  实际上列强也很高兴,

  尤其是查证两个银矿位置之后。

  因为他们可以得到更多利益。

  李世安要走了他们想要的江海关利益,却以数倍的利益补偿了他们。

  这是双赢的局面。

  至于死多少头东瀛鬼子……

  那个重要吗?

  平等条约签订之后,李世安与吴建章再一次同时把奏折送往紫禁城。

  ……

  紫禁城,养心殿。

  清文宗听闻奏报,手中茶盏“当啷”一声重重搁在案几上,目光灼灼:“好个李爱卿!朕原只道他剿匪得力,不想竟连租界那滩浑水都趟得这般漂亮!”

  御案前的折子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加强朝廷对租界管控”的朱批——这正是他数月来辗转难眠的心病。

  “这数月以来,小刀会乱党在魔都闹得凶,江海关被焚毁,海关税收被西洋列强抓去,朕每日都盼着能有个法子……”

  “可惜,朝堂之上一个个废物!”

  “还是李爱卿有能耐,深得朕心,一下子帮朕解决了两个大麻烦。”

  清文宗猛地抬头,眼中泛起少见的亮色,“传旨!江南巡抚李世安,剿小刀会有功,又替朕保住海关与租界主权,朕心甚悦!赏太子太傅衔,加封协办大学士!”

  “皇上圣明!”阶下肃顺立刻躬身,蟒袍上的金线云纹随着动作起伏,

  “绍圃此人本就精通洋务,臣早说过,此等人才堪当大任!如今看来,皇上这枚棋子,真是落得妙啊!”

  他话音未落,又往前半步,压低声音:“再说了,绍圃能有这番作为,还不是仰仗皇上您慧眼识人?”

  清文宗被捧得眉开眼笑,手指敲了敲案上的《筹办夷务始末》:“你和六弟举荐得好!等李爱卿进京述职,朕要亲自见见他,问问租界那些洋人的底细。”

  说罢,他突然想起什么,抬手指了指肃顺:“你也别光忙着捧,给朕盯着点,别让那些言官在背后嚼舌根——李爱卿这般行事,保不准有人要说他‘媚外’!”

  “臣遵旨!”

  肃顺立刻领命,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敢在这节骨眼上挑刺的…,”

  “臣定不轻饶!”

  听到这君臣二人的对话,一旁述职的僧王爷脸色阴沉无比,“这狗东西走了什么狗屎运,洋人都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