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算天门求合作-《理科生在修真界搞炼丹革命》

  科学研究院的会议室内,气氛有些微妙。算天门首座玄机子亲自带队来访,几位身着星纹道袍的弟子肃立其后,个个眼神锐利如算筹。

  “秦道友,久仰。”玄机子声音平和,却自带一种推演天机的深邃感,“贵院的‘数据之道’,与我算天门的天机演算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秦洛微笑回礼:“玄机子前辈过奖。科学之道重在实证,与贵派推演天机之法恐有不同。”

  “万法归宗。”玄机子意味深长地说,“我观贵院数据处理之法,虽形式新颖,其核心仍是寻找规律、预测变化,与我派天机演算本质相通。”

  他身后的弟子展开一卷星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演算符号:“这是我派推演的丹炉温度变化预测,请秦道友指教。”

  秦洛仔细观看,心中暗惊。这些推演结果与研究院的实际监测数据高度吻合,甚至预测出了几个尚未发生的温度波动!

  “前辈的推演确实精准。”秦洛由衷赞叹,“但不知能否解释其内在机理?”

  玄机子摇头:“天机玄妙,只可意会。我派弟子皆需数年苦修,方能初窥门径。”

  这时,苏妙仪端来研究院的监测报告:“这是我们基于传感器数据建立的温度预测模型,准确率92.7%。”

  算天门弟子们传阅报告,面露惊异。那些基于物理公式的计算模型,虽然形式完全不同,但预测结果与他们推演的高度一致!

  “有趣...”玄机子眼中闪过精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竟能得出相似结论。秦道友可否详解这些...公式?”

  秦洛开始讲解热传导方程、流体力学模型、控制理论...算天门弟子起初听得皱眉,但随着讲解深入,渐渐露出恍然表情。

  “原来如此!”一个年轻弟子突然击掌,“这个‘热传导系数’,相当于我派推演中的‘火行流转速率’!” “这个‘雷诺数’,莫非对应‘气机湍流指数’?”

  他们发现,许多玄之又玄的推演概念,竟然能用科学的语言重新解释!

  玄机子沉思良久,突然道:“秦道友,我算天门愿与贵院合作。我派提供推演秘法,贵院提供科学解释,共同探索天地至理,如何?”

  这提议出乎所有人意料。算天门向来秘法自珍,从不与外派分享核心传承。

  秦洛略作思考,郑重回应:“科学之道贵在开放共享。若合作,研究成果当公之于众。”

  出乎意料,玄机子爽快答应:“可。秘法本为窥探天机,若能以科学明其理,惠及众生,亦是功德。”

  于是,修仙界最古老的推演门派与最年轻的科研机构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合作。

  合作初期,双方都经历了一段磨合期。

  算天门弟子觉得科学方法“太过笨拙”:“为何要安装这么多传感器?我派一卦便知!” 研究院人员则认为推演秘法“玄乎其玄”:“没有数据支持,怎么相信你们的预测?”

  直到一次关键的炼丹实验。

  算天门弟子推演出“未时三刻有火厄”,建议暂停实验。研究院监测数据却显示一切正常,坚持继续。

  结果未时三刻,丹炉突然异常震动,险些炸炉!幸亏提前有所准备,才避免事故。

  “看!我说什么来着!”算天门弟子得意道。 研究院人员检查数据,发现事故前确有细微异常,但被常规监测忽略了。

  反过来,一次算天门推演“大吉”,建议加大火力。研究院模型却预测温度将超标,建议降温。

  结果按模型调控,避免了一场过度反应导致的药效损失。

  “你们的推演可能捕捉到了我们忽略的信号,”秦洛分析,“但解释和应对需要科学方法。”

  双方终于意识到:两种方法各有所长,结合才能更好。

  合作深入后,惊人的成果开始涌现。

  算天门将推演秘法系统化整理,研究院用科学语言重新诠释: “天机感应”可能是对微弱信号的敏锐捕捉; “卦象变化”可能对应着系统的非线性响应; “命数推演”或许是基于初始条件的概率预测...

  研究院则开发了“科学推演系统”,将传感器数据与推演算法结合,预测准确率大幅提升。

  最成功的应用是“丹药品质预测系统”。在丹药炼制完成前,就能预测其品质等级,准确率高达95%!

  百草堂用它来优化药材采收:“推演显示下周三灵气最盛,是最佳采收期!” 丹阁用它来改进炼丹:“模型建议降低前期火力,延长温养时间。” 甚至弟子修炼都开始参考“修炼效果预测”。

  玄机子看着这些应用,感慨万千:“我派推演秘法传承千年,今日方知其真意。”

  合作还催生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天地大数据”。

  算天门贡献了千年积累的星象、气候、地脉数据; 研究院提供了现代的监测和分析技术; 共同研究天地运行的规律。

  发现令人震惊:许多所谓的“天地感应”,其实有科学解释!

  “月相影响药效?是因为月光强度影响某些光敏成分!” “节气变化与灵气波动相关?是地球公转导致的能量场变化!” 甚至“风水吉凶”都能用环境能量场分布来解释!

  这些研究动摇了传统认知,也引起了争议。

  保守派长老斥责:“亵渎天机!天地玄妙岂是数据能测?” 开明者却认为:“既然有规律可循,为何不能利用?”

  玄灵子宗主的态度意味深长:“天机之所以为天机,非因其不可知,而因其知之不易。今既得窥门径,便是机缘。”

  在合作中,变化最大的是算天门弟子。他们开始学习科学知识,用数据验证推演,甚至开发了“科学卜卦法”——用概率统计解释卦象含义。

  “乾卦不是‘天行健’,而是系统处于高能量状态!” “坎卦不是‘水洊至’,是系统稳定性降低!” 虽然听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但确实更易理解和应用。

  研究院的人员也学会了尊重“直觉”和“灵感”。许多重大发现,确实起源于算天门弟子的一个“预感”或“灵感”。

  是夜,秦洛与玄机子站在观星台上。空中繁星闪烁,脚下数据流动。

  “前辈可曾想过,”秦洛忽然问,“推演的本质是什么?”

  玄机子沉默良久,缓缓道:“昔以为窥探天机,今方知是读取天地数据。只是我派用神识读取,贵院用仪器监测罢了。”

  秦洛点头:“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完全理解天地运行的规律。”

  “那时便无天机可言了。”玄机子微笑,“但道之玄妙,又岂是区区规律能尽?”

  两人相视而笑。一个源于古老传承,一个来自现代科学,却在这星空下找到了奇妙的共鸣。

  第二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