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慈不掌兵-《五姓嫡脉:躺赢大唐》

  李俊对慈不掌兵,有了新的认知。

  他站在高台上举着单筒望远镜,认真的看着整个战场。

  他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总指挥白大家长的作战意图。

  事实上突厥人能称雄草原,不是没有原因的。

  虽然有战马跑起来,没有办法急停的原因。

  五千架改进版八牛弩齐射,通常一支铁枪能射穿三匹战马。

  射中人的话,前面的小铲子一样的箭头能把人射成两截。

  基本上射出去的铁枪,穿透几个人后还能把人马钉在地上。

  李俊嘶嘶倒吸凉气,嘴里忍不住喃喃自语:“传说中的巴雷特,也不过如此吧?”

  而他努力打造的箭阵,一轮齐射不能说是箭如雨下了,而应该是用箭矢如云来形容。

  密集的箭雨,是真的如乌云一般。

  他可以想象的到面对这样如乌云一样的箭雨的敌人,该有多么的绝望。。。。。。。

  可就算是这样,突厥人也没有逃跑。

  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骑兵继续踩着前面的战马和自己人的尸体冲锋。

  整整三里,战马跑起来冲锋的地带。

  突厥人硬是用血肉铺成了一条,和李氏壮奴接战的前进道路。

  让李俊无比愤怒的就是第一批冲锋的人,是突厥人抓来的青壮男女,中间夹杂着充当督战队的突厥人。

  三房禁军白大家长没有丝毫犹豫的就下达了命令,三房的壮奴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坚决的执行了命令,射出了如乌云的枪林,箭雨。

  不是李氏壮奴太冷血,丝毫不在乎军阵前被驱赶冲阵的汉儿生命。

  之所以这样做,这里面有李氏家族血的教训,以前李氏壮奴不是没有过放任人质冲阵的例子。

  其最后的结局,是李氏不能承受之痛。。。。。。

  这样血的教训不是一次两次,但凡李氏家族领兵之人心软,带给族人们的伤亡都是触目惊心。

  战场上最怕的其实是自己溃兵,稍不注意,就是会被己方的溃兵把完整的军阵冲散,从而导致全军覆没的下场。

  所以自古以来纪律严明的军队,或者是老兵,都知道在溃败的时候往自家军阵两边跑。

  因为没有将领会任由溃兵冲击自己的军阵,一旦有这样的迹象,领兵的将领,便会下达杀光冲阵之人的命令。

  就算前面的是自己人,也是无差别的射杀。

  因为溃兵的后面,一定有敌军跟着追杀,或者是敌人本来就是打算驱赶溃兵冲阵。

  而驱赶老弱妇孺冲阵的,无一例外的中间一定有敌人的军卒夹杂其中。

  面对敌人用己方的平民百姓做肉盾,就只有一个应对方法。

  全军高呼让人质往军阵两边跑,到了安全的地方,则是派悍卒清剿其中假扮平民百姓的敌军。

  人质跑得快的话就可以活下来。

  人质中间的敌人其实到了军阵的后面,基本上就没有多大的威胁了。

  这个时候的人质,在历经生死,并且身边的亲人能活下来的也不多了。

  他们到了安全的地方后,即使是手无寸铁。也会第一时间找人群中驱赶自己的敌人拼命。

  这些侥幸活下来的老弱妇孺,真的是恨不得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血。

  这次大约五万人质,活下来的不到一万。

  其余的都是被射死后,让战马踩成了肉泥。

  偶尔还有受伤了没有死的人,哀嚎声犹如厉鬼。

  活着到达大军指定地方的人质,一拥而上用牙咬,用手抠。

  把混在他们之中的突厥人,在李氏跳荡兵开始清剿之前,几乎是一个不漏的干死。

  这不长的时间,人质又死了一千多人。

  而混在他们之中的突厥人,死的那叫一个惨。

  李俊在望远镜里看到,一个中刀后明显的活不久了的妇人,抱着一个突厥人的人头,边吐血边啃。

  一会儿就啃了半个脸,妇人把突厥人的眼睛挖出来塞嘴里后,便断了气。

  但是她却是带着笑,离开这个世界……

  李俊知道不远处,长安城城墙上的御史文官会把这些写下来,可能还会弹劾他射杀平民百姓。

  李俊决定了,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人。

  以后就把这些人和他们的子侄都弄到前线,让他们用仁义道德,看看能不能去说服敌人?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的时候,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没有受儒家学说毒害的将军,还能打的匈奴人鬼哭狼嚎,逃亡漠北。

  但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发生了多少次,异族人杀得汉人几乎绝种的事情?

  所以墨子评价儒家学说,就是殡葬文化,李俊认为墨子说的对,这真的是没有一点毛病。

  李俊现在能习惯冷兵器战场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你不杀别人,你只有死路一条。

  劼力可汗也同样知道这个道理,如果不拼命,这二十万骑兵就一个人也别想回到草原上。

  游牧民族打仗后面跟着的牧人,最少也不会少于大军的人数。

  事实上没有了这些牧人,突厥人是回不到草原的。

  骑兵可以逃,牧人和牛羊跑不了。

  这三天来,牧人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放牧。

  派出去抢劫的人,由于之前的时候,李俊下达了坚壁清野的命令,也抢不到太多东西了。

  而如果派出去的人少,很容易就被李氏族人吃掉。

  派出去的人数太多了,就会遭遇到同样多,或者是更多的李氏壮奴的围杀。

  劼力可汗差点就被白大家长气疯了,围点打援,关门打狗,暗渡陈仓,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等等。

  一计又一计的让他烦不胜烦。

  而劼力可汗发现了一个更可怕的事情就是李氏壮奴还变得十分的难缠,这几天根本就没有机会和李氏壮奴好好的干仗。

  你停下来,李氏壮奴就没日没夜的骚扰。

  当你气势汹汹的准备去找他们干仗的时候,李氏一改之前千多年的风格。

  李氏壮奴逃跑了?

  这完全就让突厥人吃惊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是的,你冲上去找李氏壮奴拼命,他们转身就跑。

  这完全就不是那个所有草原民族熟知的。

  没有命令,战至最后一个人也不逃跑的李氏部落。

  好嘛,你追累了,不追了,往回走以后。

  李氏壮奴又疯了一样的冲上来。

  突厥人当然不知道这完全就是李俊照猫画虎,借鉴后世一个教员的十六字作战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而派去长安城里面和李二交涉的使者执思矢力,又没有半点的进展。

  自从李氏三房前几天吃掉突厥人三万骑兵,陇西李氏另外一路十几万大军的到来,李二便已经断绝了谈判的门路。

  现在摆在突厥人的面前,就只剩下打败眼前的李氏壮奴这一条路可走。

  劼力可汗不是没有派使者前来谈和,而且开出来的条件换一个人说不定就同意了。

  因为实在是太诱人了……

  李俊看到崔氏,和郑世族兵的表现后,心里忍不住的叹了口气:“世家大族就是世家大族,都是藏在水里的大鱼。

  这样下去,平民百姓哪里有出路?

  就算是没有黄巢,也有周巢。张巢。孙巢……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巢。”

  崔氏的长枪兵和短弩,郑氏的弓兵和陌刀队。

  朝廷十六卫同样的人数,还不一定能胜过这两姓的族兵。

  高大威猛的陌刀手,旋转着借用腰力斜劈而下,人马俱碎。

  而郑氏弓箭手用的强弓,比朝廷制式强弓还好。

  崔氏和郑氏的两个大少爷,也十分了得。

  两个十岁多点的贵公子,虽然吐得稀里哗啦,但却都没有害怕。

  李俊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