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神秘的骑兵部队!大战将至!!-《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老爷子缓缓环视群臣。

  “趁着这个时间,咱也说说,接下来要干的事。”

  “刚才那一幕,你们也都看到了。”

  “明末流民遍地,最后大明亡了。”

  “你们看到的是明末,咱看到的却是元末!”

  “那些人,根本不给百姓活路!”

  “所以,咱当年就起来反抗元军!”

  “咱当年参加义军,是为百姓之义,为天下之义!”

  “所以,大明朝廷绝不允许任何人,用任何手段,夺百姓的土地!”

  “谁敢抢百姓的土地,谁不让百姓活!”

  老爷子目光如刀,扫过全场。

  把“咱”改“朕”!

  “那朕就让他活不成!”

  话音刚落,全场肃然,皇子皇孙全都低头不语。

  老爷子接着说。

  “所以,咱有了一个主意……”

  “现在,各地豪富士绅不安分,连咱的儿子也想掺一脚!”

  “煽动民意、甚至有人还想跑到京城来质问咱?”

  “好得很!”

  老爷子笑了。

  但那笑容冷得像冰。

  “他们能来京城,咱自然也能派人去他们地盘上走一遭!”

  这话一出,詹徽、傅友德等人脸色一变。

  刚传完命令的他们,心头一紧。

  兵部尚书茹瑺更是上前一步,声音微颤。

  “敢问陛下,该如何下去?”

  “如何?”老爷子眼睛一瞪。

  忽然。

  “秦王朱樉听令!”

  早已得到风声的朱樉,嘴角一扬,大步走出。

  “父皇!”

  老爷子看着他,语气一沉。

  “你那些弟弟不安分,老大管不了,那就你来!”

  “你可是咱的儿子,秦王!”

  “你替爹走一趟,看看这些不听话的王爷,是不是欠收拾!”

  “咱给你两千兵马,当作鞭子!”

  “从南直隶出发,到武昌府、南昌府、福州府,东南多走走……”

  “也给百姓讲讲,这些事对他们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百姓最在乎的,就是钱粮和土地。”

  “咱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孩子有书读。”

  “下半年,怀城的新粮收了,全留作种子,让他们种新粮!”

  “问问百姓,愿不愿意?”

  老爷子说完这些,目光坚定。

  詹徽一时语塞,不知从何开口。

  这老头子啊。

  一边是铁腕手段,秦王朱樉带着两千铁骑压境!

  一边又是甜言软语,新粮、温饱、还有读书机会全都摆上桌面。

  老爷子这手牌打得干脆利落,硬碰硬,从不绕弯子。

  詹徽叹了口气,心知肚明,老爷子的性子,劝不动。

  当下开口。

  “启奏陛下!”

  “臣欲告知秦王,部分已查清的士绅豪族名单。”

  “哦?”老爷子眼中闪出一丝光。

  “讲。”

  詹徽继续说道:“殿下随行途中,湖广地区无须多虑,因水灾之故,当地多数官员已押往怀城,待新城建成,将处决以告亡灵,安抚百姓。”

  “殿下可直抵南昌府,留意罗氏。”

  “再往福州府,盯紧马氏。”

  “东行至苏杭,需提防赵氏、苏氏、韩府……”

  詹徽一一道来,边上太监迅速记录。

  等大致说完。

  秦王点头,“明白,听说这些地方风景如画。”

  “本王带兵前去,可别踩坏了他们的花花草草。”

  几位大臣没吭声。

  老爷子又道:“另外,王府俸禄也得改。”

  “王族人数逐年递增,不可放任。”

  “长此以往,财政难以为继。”

  “所以!”

  “自亲王以下,除长子继承爵位外。”

  “五服以外之人,朝廷不再提供俸禄。”

  “此事,太子你来负责。”

  其实。

  老爷子话一出口,众臣脸色齐变。

  但不是震惊,而是暗喜。

  因为——

  这正是他们多次提出的建议。

  宗室必须控制规模,否则未来必成大患。

  老爷子如今亲自动手整顿宗室,倒是出乎意料。

  秦王、晋王、燕王及其他几位藩王,神色各异。

  ……

  老爷子扫视一圈,问:“可有异议?”

  几人立刻低头不语。

  老爷子心念一动,想起大孙叮嘱的那些话,觉得该说的也都说了。

  终于松了口气。

  准备开门,迎接那扇“新世界”的到来。

  就在此时,燕王朱棣突然上前一步。“父皇!儿臣有要事禀报!”

  “嗯?”

  老爷子眉头一皱,投去疑惑目光。

  “你有反对意见?”

  朱棣答:“非为此事。”

  “而是战情紧急。”

  “战情?”老爷子心头一震,眉头紧蹙。

  燕王回忆途中所见:“回京途中,儿臣曾在草原上目睹一支骑兵!”

  “一支,远强于北元残部的骑兵!”

  “嗯?”

  老爷子的眉头拧得更紧了。

  朝堂上的众臣也都屏住了呼吸。

  “自从本王把那个大汗也速迭儿击退之后。”

  “北方一直还算太平,可是……”

  “半个月前,突然出现了一支神秘的骑兵部队!”

  “行动迅速如风,从西边而来,还不断挑衅我边关守军。”

  “所以,儿臣此次回京,除了拜见皇兄之外。”

  “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请求朝廷拨给军粮,儿臣要率军出击……”

  朱棣一边说。

  脸上神色忽然变得异常凝重。

  “如果儿臣推测没错。”

  “这支骑兵,极可能是帖木儿帝国的军队。”

  “从俘虏口中得知……”

  “一年前,帖木儿帝国已击溃金帐汗国,将其纳入麾下。”

  “短短十几年,这位帖木儿帝国之主。”

  “已如父皇一般,四处征战,几乎统一周边诸国。”

  “如果儿臣没猜错。”

  “这些年,朝廷已多次接待过帖木儿帝国的使节?”

  说罢。

  朱棣目光冷峻,扫向在场群臣。

  “确实如此。”詹徽点头应声。

  一时间。

  这个消息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震惊满朝。

  老爷子神情沉重,“咱是记得,但他们来时不是都恭恭敬敬的,甚至当着咱的面下跪自称使者……”

  朱棣语气加重:“这正是可怕之处!”

  “他们恐怕早已把大明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

  “而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几乎为零。”

  “不!”

  “准确来说,他们的骑兵已经开始在我边境活动。”

  “儿臣担心……他们已对我大明心生觊觎。”

  “这位帖木儿帝国的君主,据说是当年蒙古黄金家族的后人。”

  “他们心中……”

  “视大明疆土为祖先所失之地。”

  “因此……”

  “大战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