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我才是……大明的皇帝!!!-《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另一头。

  皇宫、东宫之内。

  “不可能!”

  “绝不可能!”

  “黄先生怎么会投降?”

  此刻。

  北境动荡的消息,已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

  那个一个月前,还被视为大明栋梁的黄翰林,转眼之间,竟成了趁着草原骑兵南下,背叛朝廷的罪臣!

  这个消息,对朱允炆来说,如同晴天霹雳。

  “我早就和他说过,找个合适的机会,我会向爷爷提议,让他回来京城!”

  “他为什么不坚持到底?”

  “他……他在梦里都没有投降!”

  “那现在为何要投降?”

  瓷器碎裂的声音突兀响起!

  朱允炆一把抱起手中的名贵瓷器,狠狠摔在地上。

  碎成一片。

  “黄子澄!”

  “你为何要选择投降?”

  “你害了我啊!!!”

  “发生什么事了?出什么事了?”

  吕氏其实一直站在门外。

  这些天她已经察觉到不对劲,儿子的状态越来越不稳定。

  情绪也一次比一次激动。

  尤其是黄子澄被调往北境之后,朱允炆几乎不再出门。

  就在不久前,传来了第一个消息。

  “北境出事……两位大臣被抓!”

  朱允炆立刻紧张起来。

  随着消息不断传来,越来越清晰。

  黄子澄投降一事,开始在朝中传得沸沸扬扬。

  得知此事后,朱允炆彻底崩溃了!

  “娘!”

  “他投降了,那些大臣会怎么看我?”

  “我朱允炆……”

  “在爷爷眼里,又成了什么模样?”

  吕氏连忙安抚:“允炆,黄子澄早被你爷爷发配边疆,说到底,他已经和你没关系了。”

  “别提他!”

  “我不认这个人!”

  朱允炆怒吼。

  吕氏叹了口气,“好,不提他了。”

  “但你也不必太在意。”

  她继续劝慰。

  “你想得太多了。”

  她语带深意地说:“你爷爷年纪大了,最近都在有意放权。”

  “让你爹掌握实权。”

  “娘估计,用不了多久,你爷爷就会退位。”

  “到时候,立谁为储君,还不是你爹说了算?”

  朱允炆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可他很快又摇了摇头。

  “以前,我爹确实会顾及我。”

  “但现在……不一样了。”

  “朱允熥跟着秦王一起南下了!”

  “你以为爷爷是让他去江南看热闹?”

  “照爷爷的性格。”

  “如果他真要将皇位传给你爹,那储君人选,也必须由他亲自定夺。”

  “只要爷爷还在位,一切还是他说了算。”

  “哪怕我爹登基,也一样。”

  吕氏一听,脸色骤变。

  “别乱说话!”

  朱允炆脸色苍白,却依旧不肯低头。

  “娘,还有件事,我越来越不明白。”

  “我爹多次外出,却不告诉我们目的地。”

  “爷爷说他在某个地方休养,却不告诉我具体位置!”

  “我连见他一面都做不到!”

  “还有……”

  “还有……”

  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最让他无法接受的事。

  朱允炆忽然在书案上翻找起来。

  稍过了一会儿,他手里拿着的是一本厚厚的书。

  吕氏走近一看,却发现……

  封面上清清楚楚……

  写着四个字!

  《大明字典》!

  “娘,你看这个,刘三吾和几位文臣早就开始,偷偷整理市面上流传的拼音!”

  “他们把所有的汉字,按拼音归类整理!”

  “做出了这本《大明字典》的第一版!”

  朱允炆语气急促。

  “这本字典里,收集了五千多个常用和冷僻字!”

  “虽然只是初步完成,但日常所需,基本都涵盖了。”

  吕氏听完,眼里泛起光。

  “这是件大好事。”

  她也是头一回听说这东西。

  “这是我从学堂里带回来的。”朱允炆解释。

  “我知道娘你会奇怪。”

  他接着说:“先生还提到,除了这本字典,还有《词典》,甚至还有收录典故和四字短语的《成语词典》!”

  吕氏越听越疑惑,她不明白儿子为何情绪激动。

  “允炆,这有什么问题吗?”

  “挺正常的啊。”

  “正常?你说正常?”朱允炆几乎要哭出来。

  “娘,你看看这本字典的第一页,最后一页,还有后面最大的那两个字是谁的名字!”

  吕氏这才反应过来,赶紧翻看。

  可只看了一眼,她整个人就愣住了。

  那是她做梦都想不到的两个字——

  “雄鹰!”

  “雄英?”

  “朱雄英?”吕氏猛然惊呼,整个人都颤抖起来。

  “你爷爷怎么能把这个名字写上去?”

  朱允炆吼道:“写上去?因为提出拼音、建议朝廷整理这些词典的人,就是‘雄鹰’,那个让我一看到就心惊的名字!”

  他还没说完,又压低声音。

  “娘,你还记得我们最近那个梦吗?”

  “知道这些日子,大明的变化吗?”

  “知道父亲病情的恢复吗?”

  “还有爷爷在工部、兵部军器监里的那些安排,现在到了什么地步,恐怕只有他和父亲最清楚。”

  “这些才是真正的秘密。”

  “不是那些京城,甚至外国使团传出来的,说什么新粮、新兵器……问起来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流言。”

  “这些,才是爷爷藏在心里的事。”

  “可娘,你知道吗……”

  “爷爷把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吕氏的脸色,一点点变了。

  她的心,也一点点提了起来。

  “该不会……也是雄鹰吧?”

  朱允炆立刻点头。

  “没错!”

  “正是雄英!”

  “而且,爷爷似乎有意无意地,对这两个字眼从不加以区分,几乎是交替使用……”

  “所以现在你去京城走一遭,到处都能听到……”

  “当年说的‘大明三代英主’的幼主——不就是爷爷亲自册立的皇长孙、皇太孙吗?”

  “朱雄英!”

  吕氏的手猛地一紧,心里一阵发凉。

  她声音发颤。

  “难道……难道那朱雄英还活着?可他……他不是病死了吗……”

  朱允炆冷笑一声,“谁知道呢?”

  “现在京城传得越来越离谱。”

  “朝廷不制止。”

  “爹也不管。”

  “爷爷更是不见人影,好像还在背后煽风点火。”

  “更过分的是!”

  朱允炆越说越气。

  “这个时候,又冒出黄子澄叛变的消息。”

  “早不反,晚不反……”

  “偏偏选在这个节骨眼上反?”

  他一怒之下,将书桌上的东西全都扫落在地。

  “大明的皇帝,怎么能有一个……向敌人低头的老师?”

  这一刻。

  吕氏才明白,儿子为何如此愤怒。

  她慌了。

  “那怎么办?”

  “我儿该如何是好?”

  朱允炆苦笑,“娘,如果我没做那个梦,我也就认了。”

  “说放下,我就放下。”

  “可是,我确实梦到了!”

  “我真的梦到了……”

  “大明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

  “是我!”

  “我才是……大明的皇帝!!!”

  他深吸一口气。

  “我怎能说放手,就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