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三物三策!这也能行?-《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与此同时。

  桃源空间里。

  朱雄英看着这一幕。

  他能感觉到,第四阶段的影响力,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开来。

  “朱雄英”这个名字。

  今天,将以怀城为起点,响彻整个大明。

  更远一点。

  还会被那些外使带到四邻诸国。

  想到这,朱雄英嘴角微微上扬。

  他想起昨夜梦里,答应过老爷子的事。

  他看着画面,低声说道:

  “答应的事,也该去办了!”

  ……

  此时。

  怀城中心。

  不只是百姓,连外国使节都惊呆了。

  说新粮他们听说过,但也只以为是一种。

  哪想到,竟然是三种?

  这……

  如果真是三种……

  如果大明只是想在西域做生意,那倒也不是不能谈。

  一时间,不少外国使节开始认真琢磨这件事。

  不过,真正让他们动心的,是接下来提到的两样东西。

  【拼音】和【水泥】!

  现在这个年代,最缺的是什么?

  人才!

  大明这边的贵族,说到底还是以淮西那一派为主。

  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其实没那么大。

  早就不是靠出身决定命运的年代了。

  当年跟着老爷子一起打拼的兄弟们,转眼就成了横扫天下的明军!

  为什么?

  是因为时机和平台!

  好马常有,但识马的人不多!

  老爷子大力推动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吸引天下有才之人,为大明所用。

  但很多人因为家里太穷、要干农活,被迫放弃读书……

  可现在……

  只要有了《字典》!

  识字的人就会变多。更多的孩子,甚至他们的父辈、祖辈,都有机会学会认字。

  不说是为大明做贡献!

  至少,能写下自己的名字。

  也正因为识字,百姓们的脑子会慢慢开窍。

  这一点,意义非凡。

  最后再说“水泥”!

  这才是让这些外使真正震惊的关键。

  他们第一反应,不是想到建房子、铺路、修堤坝这些事。

  而是——

  修城墙!

  没错!

  现在许多城池的外墙,还是土墙,两米多高的都算不错了。

  他们也想用青砖,但没钱,也没人力。

  小国本就资源有限,政权又换来换去。

  但如果有水泥的制作方法,防守能力就会大大提升。

  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外使,包括帖木儿派来的祭司老者,脸色都变得严肃,齐刷刷看向台上。

  但很快……

  他们全都愣住了。

  因为——

  那位大明的洪武皇帝,竟然还站在原地,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他……还想说什么?

  难不成,还有别的东西?

  刹那间,外使们纷纷变了脸色,一个个站起身来,再也无法保持冷静!

  ……

  而此时。

  百姓们也全都愣住了。

  他们根本没想到,这一系列的变化,竟然都来自一个人!

  启蒙用的拼音!

  红薯、玉米、土豆!

  甚至还有水泥?

  最后这个,大家心里清楚,这种新材料的用途,远比土块、木板要强得多。

  要知道,这些百姓都不是什么富贵人家,没有钱去造那些昂贵的青砖。

  一开始他们只希望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满足了。

  可现在有了水泥,他们低头看着脚下这坚硬又平整的地面,心中对“一个真正的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就在这时。

  老爷子再度开口。

  “还有!”

  这二字刚落。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向那位年迈的身影。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不会吧……还有?

  “怀城之名,是为咱家的大孙而立!”

  “往后怀城的建设中,你们这些百姓,每天做工,都能拿钱!”

  “且,这不归入劳役之中。”

  话音刚落。

  人群一阵骚动,众人皆是难以置信地睁大了眼。

  “陛下,您说的是……我们真的能拿钱?”

  一位老人颤抖着问,眼眶泛红,头发花白。

  所有人都屏息聆听。

  老爷子点头。

  “自然!”

  一时间。

  人群情绪高涨,欢呼声几乎冲破天际。

  不少人当场跪下。

  “叩见陛下!”

  “谢陛下恩典!”

  老爷子看着他们,心中涌起一阵复杂。

  大明的百姓,就是如此。

  他们不求多,只要有饭吃、有屋住,便愿意为这个国家拼尽全力。

  要知道,大明目前的制度中,仍有许多无偿劳役。边关筑城、堤坝修缮,百姓都要出力。

  可今日,这些流离失所的灾民,能在怀城安顿下来,已是万幸。

  谁曾想,如今连做工都有钱拿?

  百姓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双双眼神,满是感激与敬畏,望向那位他们心中最敬重的人。

  老爷子心头一动。

  他缓缓说道:

  “说起钱……”

  “那咱们就再聊聊,这一次大明推出的财政三策!”

  “诸位可有耳闻?”

  人群中,有人站了出来。

  “陛下,我知道!”

  “第一策,设立征粮司,税粮改为税钱,但眼下我们百姓没钱,所以由朝廷按粮价折算收钱,如此一来,再无贪官克扣!”

  “第二策,废除人头税,改收田产税,这是保护我们小民,限制那些士绅!”

  “第三策,商税分级,让富者不更富,让小贩能安心过活!”

  话音刚落。

  老爷子接着问:

  “那你们可知……这三策,是谁提出的?”

  一时之间,人群寂静无声。

  “难道不是……朝廷?”

  这一刻。

  不止是百姓愣住,连那些外国使节,也都将目光投向了大明的百官。

  不是哪位大臣提的?

  老爷子缓缓吐出一句。

  “还是咱大孙!”

  老爷子开口,声如惊雷。

  从每个人的头顶碾过。

  一时间,全场鸦雀无声。

  谁都没能反应过来。

  “又是皇长孙?”

  “财政三策,是他提的?”

  “这怎么可能?”

  “别急着说不可能,你们看看皇长孙之前送出来的那些东西,哪一样不是前所未见?”

  “能拿出那些东西,提出财政三策也不奇怪。”

  “皇长孙,真乃大才!”

  “从未露面,却早已在悄然之间,改变了大明许多。”

  “这……岂止是明君!”

  “简直是能带领大明开天辟地的圣主。”

  百姓开始欢呼。

  这一次,老爷子仍如之前一般,神色不变。

  渐渐地,欢呼声小了下去。

  有人脸上浮现出呆愣的神情。

  所有人心里,都在想着同一个念头。

  这...

  这也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