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太子!太子妃!-《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终于!

  岁月更替,山河变换。

  父亲完成了建国大业。

  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

  朱标作为长子,性格宽厚,处事得体,在诸位弟弟中威望极高,满朝文武也皆对他敬重有加。

  于是顺理成章,他成了大明的太子,协助皇帝,执掌朝政。

  新朝初立,百废待兴。

  大明元年。

  一切都在平稳推进。

  直到那一天。

  朝中群臣以“太子不可无正妃”为由,向皇帝提出——“遴选太子妃”。

  朱元璋将他叫到身边,第一次以父亲的身份,认真打量着已经长大的儿子。

  起初有些感慨,但他也很清楚,作为一国太子,最基本的职责,就是立后、传嗣。

  “你心里,可有中意的女子?”

  正值中年的朱元璋,看着自己最满意的长子。

  他毫不怀疑,自己打下的江山,交给这个儿子,一定能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就是自己最信赖的接班人!

  因此,长子之妻,老朱家第一位太子妃,必须慎重挑选,细细斟酌。

  “元朝那边留下的旧臣,希望我选那位早年做过宰相的人家女儿,作为太子妃。”

  “这样,那些旧臣的心思也能少一些。”

  “转而专心辅佐你,把大明治理好。”

  此时的朱元璋,已在案上铺开几份奏折,让儿子一一查看。

  身为长子,监国太子。

  这些日子以来,朝中一些奏章与旨意,都是朱标亲自批复的。

  对近来朝局的变化,他再清楚不过。

  这时,朱元璋又拿出一份奏折。

  “这份,是东南士族的意思。”

  他起身,看着儿子缓缓说道:

  “他们说,如今国基初定,可朝廷之中,武将太强势。”

  “不能再让他们地位更高了。”

  “选妃之事,文臣意见当重,武将亦不可偏废。”

  “他们一致推荐的,是来自东南吴家的姑娘。”

  朱元璋笑呵呵地望着儿子,语气轻松地调侃:“听说是江南难得的美人,你要是真娶了她,咱们老朱家的子孙,个个都得长得端正。”

  说完后,他顺手指了指桌上散落的奏章,“这些都是大臣们送来的名单。”

  “你喜欢谁,咱就定谁。”

  顿了顿,朱元璋注视着眼前这位承载着他所有希望的儿子。

  “孩子,你也终于长大成人了。”

  朱标低头,望着桌上堆叠的数十份奏折。

  这些奏章里,几乎列出了所有与他生辰八字相合的女子。

  有前元旧臣的女儿,有东南名门的闺秀,有太常寺官员的亲属,也有各路武将的千金!

  但偏偏……

  没有那个他“真正想看到的名字”。

  朱标站定,仿佛认真翻阅良久。

  可谁也不知道,他其实一眼都没看进去。

  片刻后,他平静地开口:

  “孩儿一切听从父亲安排。”

  “听爹的?”

  朱元璋大笑出声。

  “不愧是我朱元璋的儿子,干脆,我都替你想好了。”

  “挑来拣去多麻烦。”

  “要我说,全都娶了!”

  “日子久了自然有感情,看哪个顺眼,就立为太子妃!”

  “或者,谁先给咱生个大孙子,谁就是第一妃!”

  朱元璋说得兴致勃勃,一边说还一边拍着大腿。

  这番话让朱标也不由得笑了。

  他打趣回应:“这话要让娘听见了,我就告诉她去。”

  “你小子!”

  朱元璋笑着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一个皇帝,能和儿子如此亲近,从儿时到成年,毫无隔阂,甚至如寻常百姓般谈笑风生,古往今来,他朱元璋恐怕是头一个。

  “咱不开玩笑了。”

  “元臣与士族各选一人,你看如何?”

  “至于太子妃人选,慢慢定也不迟。”

  “你拿主意,行吗?”

  语气难得带着一丝征求。

  朱标沉思不语,内心却纷乱不堪,难以决断。

  最终,他想到自己身为储君的责任,再次低声道:

  “一切由父亲做主。”

  “好!”

  朱元璋一拍桌子。

  “就这么定了,明早朝会我就告诉他们。”

  “再挑个好日子,把婚事办了!”

  父亲话音刚落,朱标心神恍惚地准备告退。

  忽然,身后传来一句:

  “还有件事!”

  “你常叔叔快回来了,北伐凯旋!”

  “最让人犯愁的是,常家那个大闺女,非要下回跟着一块去……”

  “这成何体统?”

  “军营之中,怎么能让女子掺和进来?”

  “可问题是,当年我和你常叔喝酒时,不知怎么就随口答应过这事。”

  “你也清楚,说过的话不能不当真。”

  “我现在是进退两难。”

  “你和她从小认识,帮我劝劝她吧。”

  “实在劝不住,我看也只能给她个女将军的名头。”

  “随便找个地方安顿了事。”

  朱标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

  刚想说些什么。

  最终只是苦笑了一下。“好,我试试。”

  话音落下,他便慢慢走远。

  等他刚离开不久,老爷子踮起脚,望着儿子离去的方向。

  叹了口气,满是无奈。

  “这孩子,太能忍了。”

  “我都开不了口。”

  “我说妹子,你要不跟太子说说?”

  正说着,朱元璋转过身,正巧马皇后从屋里走出来。

  手里,攥着一份奏折。

  上面写着——

  因听闻太子即将选妃,淮西一众功臣纷纷举荐“常家长女”!

  “你这朱重八,没事开这种玩笑做什么。”

  “现在可好,标儿走的时候脸色都变了。”

  朱元璋叹气:“我只是想试探试探他,看我猜得对不对。”

  “可这孩子什么都不说,孩子大了,咱也不懂他在想啥。”

  “妹子,你是他娘,你看出点什么没?”

  马皇后摇头,将奏折轻轻放在桌上。

  “我要真能看出来,还陪你玩这出戏?”

  她拉了张椅子坐下。

  “你说,你到底打算选谁家的姑娘?”

  “这太子妃人选,可不是小事。”

  “哪一家被选中,对咱们家的江山都是天大的事。”

  “知道啦知道啦!”朱元璋坐回椅子上。

  望着满桌奏折,眉头紧锁。

  沉默许久,他终于吐出一句话。

  “太子妃只能有一个。”

  “还是让标儿自己定吧。”

  “再说……我刚才说的也不是没道理,那常家的女儿,你也清楚。”

  “之前还专门来求你,让我松口。”

  “我看啊,常遇春就是太宠这闺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