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雄鹰展翅疾飞! 百马齐奔,尘土飞扬!-《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老爷子语气温和,语调轻缓。

  这让在场众臣一时摸不清头脑。

  老爷子接着问:

  “可咱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允熥刚才提的,你们觉得,咱大明该是进取,还是求稳?”

  “回陛下,非守旧,实为稳局!”

  右都御史站出,语气坚定。

  齐泰紧跟着表态。

  文臣一众纷纷附和:“以稳为先!”

  “为何要稳?”老爷子再问。

  右都御史高声答道:“百姓温饱无忧,将士自给自足!!”

  “哈哈……好!说得妙!自给自足说得妙!”

  老爷子笑声再次炸开。

  突然——

  他慢慢从龙椅上站起。

  就在起身的一瞬,偏殿里那只已经盘旋三日的海东青,忽然俯冲而下,稳稳落在他肩头。

  全场鸦雀无声。

  老爷子神色骤然一冷。

  “那你们可曾想过,铁岭卫为何突然决定迁往银州?”

  群臣应声回答:“辽东苦寒,粮食难产,迁往银州或许是更妥之策。”

  “荒唐!”

  一声怒喝,惊飞殿上飞檐之鸟。

  老爷子猛地挥袖,声音陡然拔高,如惊雷炸响。

  百官纷纷抬头。

  老爷子目光如炬,缓缓扫过群臣的脸。

  “我大孙说了——”

  “辽东那片土地,不是贫瘠之地!”

  “那是整个大明最肥沃的黑土地!”

  “若论粮产,胜过河南、山东、浙江、江西这些传统产粮重地!”

  “它该是第一!”

  “不是贫瘠,而是富庶!”

  老爷子声音如钟磬齐鸣。

  最后那句话,犹如重锤砸在铁板上。

  “辽东一地,足以让大明北境所有军民丰衣足食,绰绰有余!”

  老爷子话音刚落,满殿死寂。

  皇帝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北方贫瘠,辽东苦寒,这是朝堂共识!

  那地方冬天冷得能冻死牛马,百姓连活都难,怎么可能种出粮食?

  否则铁岭卫为何要迁走?

  可如今……

  皇帝却说,辽东粮产能压河南、山东、浙江?

  这怎么可能?

  “皇爷爷,河南、山东以‘小麦’为主,辽东也种小麦,但那边的粮食连将士都不够吃。”

  “那边天寒地冻,人马都熬不过冬,怎么可能高产?”

  朱允炆满脸不信,不只是他,蓝玉等人也一脸震惊。

  这话说得太离谱了。

  “谁说种的是小麦!”老爷子冷冷开口。

  朱允炆皱眉:“那还能种什么?”

  “水稻!”

  此话一出,满殿哗然。

  “水稻?”

  有人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

  “陛下,您也务过农,北方多为旱地,主产就是小麦。”

  “水稻是南方的作物,气候暖、水源足才能种。”

  “辽东天气冷得反常,即便靠海,也不适合种水稻啊。”

  户部掌管农事的官员出列,语气中满是困惑。

  他不是质疑皇帝,而是这问题触及了专业底线。

  这个局面,实在让人无法沉默,站出来说几句,纯粹是出于关心,也夹杂着几分探究。

  他们太清楚老爷子的为人,绝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统治者。

  他熟悉农事,许多官员在这方面还不如他。

  正因为如此,大家才感到费解。

  “皇爷爷!我也想不明白!”

  面对众人投来的疑问目光。

  老爷子虽表面镇定,但内心也泛起了些许波澜。

  可他始终记得,这些话,是大孙讲的。

  依他的判断,大孙不会糊弄自己。

  突然,他回忆起一件事。

  大孙说过,答对了自然就会揭晓谜底。

  此时,老爷子的目光,不经意落在肩头的海东青身上。

  “关于军制改革,你觉得咱这两个孙子,谁更有道理?”

  “老二说,要削弱武将权力,轮换戍边将士,用文臣统领军队……”

  “老三则说,要调整军户制度,允许阶层流动,让军队保持独立,实行募兵制,注入新力量……当然,要是辽东真能成为产粮重地,那它就是最富饶的地方。”

  “百姓种田,军队守边……”

  这一幕。

  仿佛似曾相识。

  百官面面相觑,神色僵硬。

  朱允炆紧握双拳。

  整个场面,一时凝滞。

  突然!

  “啾——!”

  随着海东青一声清鸣。

  扑棱棱……

  它竟展翅飞向朱允熥的肩膀。

  动作灵巧,仿佛通人性般点了点头。

  然后冲老爷子轻叫一声,直冲云霄!

  但,并未离去,而是在宫殿上空盘旋。

  这一刻,所有人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什么。

  “这……这到底是?”

  百官尚未回神。

  老爷子却似有所思。

  随即,开怀大笑。

  “来人!牵马!”

  话音落下,老爷子披着皇袍,率先奔出殿门。

  “你们不是想知道,到底有没有那种能把辽东这苦寒之地变成粮仓的神粮吗?”

  “跟上来!”

  这时,蓝玉、常茂几人相互对望。

  那种久违的奇妙感觉,再次浮现心头。

  不只是他们,詹徽、傅友德、齐泰、朱允炆……所有参与过“新粮”与“黄金”事务的官员。

  此时,全都神情震动。

  “皇长孙!”

  这个念头,同时浮现在众人脑海。

  顷刻之间,心跳加速,热血涌动,再也按捺不住。

  齐齐朝着老爷子奔去的方向追出。

  燕王朱棣、晋王朱棢,尚未来得及理清头绪,也被这阵势带动,紧随其后。

  这些日子,京城传得最凶的,就是关于“新粮”、“黄金”的事,还有那场轰动一时的“六百年梦境”,他们也曾亲历其中。

  全都愣住了!

  不可能吧?

  朱标忽然一声令下,把晋王和燕王都惊醒过来。

  “备马!”

  这时……

  原本正在召开的朝会,顷刻间散了场,大臣们陆续从皇宫走出。

  人流涌动。

  好在御马监离得近,就在皇宫内不远。

  很快,一匹匹快马被牵了出来。

  眼下大明的核心人物,无论是谁。

  武将自不必说,个个骑术精湛!

  就连不少文官,就算不会骑马,也坐上了马车。

  一时间,整个京城的百姓都瞧见了。

  天空中,雄鹰展翅疾飞!

  紧接着!

  百马齐奔,尘土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