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正式拉开序幕!-《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老爷子说完,看着朱棣松了口气的样子,自己却苦笑了下。

  “我只是想告诉你们,我老了。”

  “你母亲和雄英,也都曾在这里出现过。”

  “我们现在最想的,就是真正的团聚,还有……将来把江山交给你的大哥。”

  说这话时,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看着自己的儿子。

  “我已经决定了!”

  “等最近几件大事处理完,我就会让礼部安排太子登基的事。”

  “今天你我父子能聚在一起!”

  “以后,不知还能不能再这样坐下来。”

  “所以就在今天,当着你们兄弟三人,我直说了!”

  “我是有私心的!”

  “江山重要,但你们更重!”

  “因为我打下这片江山,是为了老朱家一代代传下去。”

  “是为了让老朱家的后人,让天下百姓,能在老朱家守护的土地上安稳生活!”

  “要打,就去外头打!”

  “你们兄弟几个,要像手足一样齐心协力!”

  老爷子说到这里,用最后一句话结束了这顿饭。

  之后!

  燕王次日出发,正式北上。

  晋王朱棢也随即返回山西。

  就连一个月后回来的秦王,也匆匆交差完,返回西安。

  因为……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

  整个大明的战事,在老朱家这场核心的“家宴”后……

  准确地说,是在老爷子那句话之后。

  正式拉开序幕……开疆拓土!

  “共进共退,护我大明!”

  “若骨肉相残,我死不瞑目!”

  ......

  应天府,夏意渐收。

  八月的天,仍有闷热。

  但京城北门,总有人驻足观望。

  今日,数匹快马飞奔入城。

  酒楼茶馆中,百姓纷纷站起。

  满脸好奇!

  早有准备的人趁机开口,讲起京城最近最热的几件事。

  “听说了吗?皇长孙早有预料,高丽边境刚有动静,他就传话说高丽内部会乱,当时没人信!”

  “但你看现在……我听说朝堂上现在讨论最多的就是高丽内乱!”

  “那个叫李什么的人,真够狠,一出手就动真格的,听说大军已经包围了开京!”

  有人说起这事,很快点燃了周围人的兴趣。

  “要说皇长孙神机妙算,朝廷也真的开始信了!”

  “那次军制调整之后……”

  “没几天燕王就回了北平,晋王也走了,连坐镇江南的秦王,也急着回西安,去对付瓦剌!”

  “听说三位王爷攻守配合……秦王与晋王协防燕王……意图很明显!”

  “正因如此,高丽那边才停了手!”

  说话的人也不知道消息从哪听来的。

  人群里有个留着山羊胡的长者,显然知道些内情。

  他抿了一口酒,慢悠悠地开口。

  “这事你们不清楚。”

  “高丽突然收手,原因无非两个。”

  “要么求咱们大明出手,要么求北元帮忙。”

  “今天送来的信件,很可能是燕王写的。”

  “听说燕王回了北平之后,立刻着手军制改革。”

  “原来的军户制度,已经慢慢被废除了。”

  “还有传言说,燕王要出兵高丽。”

  “这可是立军功的好机会,不少人已经坐不住了。”

  这位梁老在圈子里颇有名望,大家对他都很敬重。

  有人忍不住问:“梁老,您说的靠谱吗?”

  梁老一瞪眼:“我还能骗你们?”

  接着他压低声音:“高丽接下来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向北元求救。”

  “现在快入秋了,北元的新大汗总要露一手。”

  “要么打仗,要么清理部族里的老弱。”

  “趁着冬天没到,肯定要南下,高丽就是个好机会。”

  “另一条是看燕王动不动。”

  “他一动,北元就得动。”

  “北元一动,草原上那些不服管的部落也会跟着闹。”

  “到时候秦王和晋王也得联手应对。”

  “最终,还是得看朝廷的态度。”

  “朝廷怎么决定,全在燕王怎么想。”

  这话一出,大家听得云里雾里。

  又有人问:“这话怎么说?”

  梁老摸着胡须,一脸高深。

  “燕王要是主动出击。”

  “那就打着高丽犯边的旗号,正式出兵。”

  “顺便看看军改后的战力怎么样。”

  “要是被动应对呢?”

  “那就是高丽向北元低头。”

  “李成桂那帮人肯定慌了,他们最怕失败。”

  “一旦局面恶化,他们就会寻求另一方的支持。”

  “那时候,他们能求助的,就只有我们大明。”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

  “这么说,朝堂上这几天讨论的,就是这两条路了?”

  老者先是点头,随后又摇头,“事情本该如此,但朝廷必须权衡方方面面,比如后续的物资调配、执行计划等等。”

  “不过……有一点不能忽视!”

  “自从上回,朝廷从钟山获得了据说耐寒的稻种!”

  “北边靠东的那片土地,就成了咱们大明的目标,战事势在必行,只是方式问题。”

  老者脸上忽然浮现出几分敬意。

  “难怪都说,那位皇长孙不简单。”

  “不仅早早预见了高丽的动荡,还为大明留下了一件能让贫瘠之地变为千里良田的宝物。”

  “我现在都开始相信,那位神秘的皇长孙,或许早已把未来的布局安排妥当。”

  百姓的情绪又被点燃了。

  对大多数人而言,皇长孙越是神秘,越让人着迷。

  而且,了解京城近况的人都明白。

  最近不少大事上,太子朱标频频出面。

  有传言悄悄流传。

  如果一切顺利,军制改革和财税调整顺利完成。

  那接下来的大明江山,老爷子很可能会正式交到太子手里。

  新晋的储君,下一任的皇帝。

  他的风格又会是怎样的?

  比如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新政……

  那些旧日士族、军中勋贵,在老爷子面前不敢轻举妄动,生怕招来大祸。

  但等太子真正登位之后呢?

  他们会沉寂下去,还是会趁势而起?

  又会不会……有所动作?

  太子能稳住这股庞大的旧势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