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我们有救了!终于有饭吃了!-《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黄子澄话还没说完。

  突然。

  他察觉到不对劲。

  面前那位山羊胡老者,目光呆滞,直直地望向远处,整个人像被定住了一样。

  黄子澄心头一紧,赶紧朝四周张望。

  这时才发现,周围所有百姓也都愣住了。

  刚才的抱怨声,早已消失无踪。

  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猛地回头。

  下一秒。

  看到那如长龙般的队伍,他头皮瞬间炸起!

  ……

  远处。

  从山腰一直到山脚下……

  人群如龙,蜿蜒而下。

  最前头,一辆板车缓缓而行,车上堆满沉重的麻袋。

  后面,每位士兵肩上也都扛着同样的麻袋。

  看到这一幕。

  原本满腹怀疑的百姓,全都怔住,齐刷刷望向远方。

  眼神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直到那支队伍的领头人,走近了。

  他缓缓放下板车。

  接着干脆脱下外衣,铺在地上。

  一刀划开麻袋!

  雪白的米粒如水流般倾泻而出!

  紧接着,一声震天怒吼响起。

  “咱皇爷说了!”

  “别慌!咱们大明的人,绝不能饿肚子!”

  一声怒吼撕裂了原本的沉寂。

  紧接着。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真的是粮食!”

  “怎么会有这么多粮?”

  “山里也能种出这么多东西?”

  “哈哈哈……”

  “我们有救了!终于有饭吃了!”

  “……”

  看到百姓们激动的模样。

  那位领头的将领一边指挥身后的士兵把粮食妥善安置。

  一边却冷冷地扫视着四周。

  “看看你们现在这副嘴脸。”

  “老子刚来时,你们是怎么说的?咱们可是听得一清二楚!”

  “现在……”

  “你们还有什么话讲?”

  先前还在抱怨的百姓。

  此刻全都愣住了。

  眼前的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记重击,直击他们的内心!

  但这是令人喜悦的重击!

  一时之间。

  没人再去追问这些粮食到底从哪来。

  只觉得心里那股激动劲儿,已经压都压不住!

  不放声大喊一场。

  根本无法释放这突如其来的喜悦!

  “是我们有眼无珠!”

  “是咱们坐井观天,没见过世面!”

  “现在可真是开眼界了!”

  “原来皇爷早就有安排!”

  “……”

  “皇爷万岁!”

  忽然,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声。

  紧接着。

  四面八方响起此起彼伏的呼喊。

  起初……

  还乱作一团!

  但渐渐地。

  声音如同雷鸣般整齐划一。

  仿佛震动了整片山野!

  “皇爷万岁!”

  “皇爷万岁!!!”

  “父皇,这声音隔着老远都能听见。”

  “笑声像山呼海啸一样。”

  与此同时。

  下山的山道上。

  朱元璋没有随朱标他们一同前往那座小院。

  他的心思全在那批粮食上。

  还有接下来要处理的新粮。

  无论如何。

  这些粮食必须尽快安排妥当!

  多拖延一刻钟,他心里都难受。

  ……

  “杨宪,这段日子,五军都督府的前军交给你指挥,耿炳文的儿子耿璇现在负责前军,你去接洽。”

  “户部别的事都不用做,只要盯紧粮食,不能出一点差错!”

  “另外,存放粮食的仓库要立刻修建!”

  “确保足够人食用后,剩下的先放进大明总仓……后续再按需调拨。”

  一旁的户部尚书杨宪立刻应声。

  “是!”

  老爷子“嗯”了一声,随即继续说道:

  “詹徽,你从京城抽调一批干练的官员,专门负责这些灾民的重建工作,要快!”

  詹徽点头应命。

  但没多久,他的神色就变得迟疑起来。

  “皇上,灾后重建……需要大比开销!”

  “可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

  “去年的税收,才区区四百万两,实在难以为继!”

  詹徽说的话,正是杨宪心里想的,却一直没有开口的。

  趁着皇上心情不错,他也赶紧接话。

  “皇上,自大明建国以来,白银和存粮就一直紧张!”

  “虽说前朝富庶,但历经异族多次入侵,加上蒙元统治……”

  “白银早已大量流失!”

  “如今,恐怕除了江浙一带的士族,没人能拿出足够的钱,来安置几十万灾民!”

  他们说的,其实正是大明目前的真实情况。

  当年太祖击败陈友谅、奠定江山时,哪一仗最难打?

  还不是张士诚镇守的苏州?

  而他的根基,就在江浙一带!

  这里曾是南宋的腹地!

  蒙元虽然占领了中原,但因其为异族,且统治残暴,不到六十年,天下便纷纷反叛。

  东南士族趁势而起,迅速组织起一支义军。

  后来这支队伍几经辗转,落到张士诚手中。

  那位曾号称天下首富的沈万三,就因支持张士诚,丢了性命。

  攻苏州那一战,最为艰难。

  但也正因拿下张士诚,距离登基称帝也就不远了。

  不过,另一方面,太祖志向远大,并不像张士诚那样只想割据一方。

  他要的是重振汉家天下!

  因此,不能对东南士族过度压制。

  再者,大明初立,太祖认为,打仗交给泥腿子没问题,那些年,明军战无不胜。

  可要治国,还得靠正经读书人。

  正因为这样,东南士族的读书人,纷纷涌向朝堂。

  若不是早年马皇后出主意,推行“南北榜”,恐怕朝中早已被他们垄断。

  即便如此,这些年来,空印案、郭恒案、还有最近闹得人心惶惶的胡惟庸案……

  涉案最多的,不就是这些士族之人?

  他们掌控财富,把持要职,开始大肆行贿、买官卖官。

  甚至盗卖官粮,为私利不顾江山社稷!

  每每想到这些,太祖就气得咬牙切齿。

  尽管如此,他手段凌厉,几次杀得人心惶惶。

  可这些人势力深厚,盘根错节多年,早已成了朝廷中的顽疾。

  太祖始终觉得,就算把他们全杀了,也难以根除祸患。

  每年的税收明明不算少,可每当清查账目时,那些贪官污吏的数目总能让人惊掉下巴。

  久而久之。

  国家越来越空虚。

  税收越来越少。

  老爷子心中满是苦涩。

  却一时找不到症结所在。

  “钱的事,确实是头等难题。”

  “但眼下,我们得一步步来。”

  “先把该说的话,说清楚。”

  “治国不能急。”

  “救灾更不能急。”

  “最紧要的,是善后。”

  边说着。

  老爷子加快了步伐。

  年近七旬的人。

  却比身旁几位文臣走得更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