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天子有天子的死法-《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崇祯帝——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信王,走到帝国的最高位。

  他从登基起,便立志成为一位明君。

  他勤政、自律,日以继夜操劳国事。

  文臣们说魏忠贤是祸国大患,他信了。

  或许在那些所谓“名士”眼中,魏忠贤就是难以制服的恶魔。

  他们要借刀杀人,而皇帝成了执刀之人。

  对付一个太监,对皇权而言,不难。

  没过多久,魏忠贤就被除掉了。

  然而,当魏忠贤不在了,他才真正体会到,做事有多艰难。

  他这才明白——

  自己那位兄长,天启帝,虽被称为“木匠皇帝”,但并非无能。

  当时内阁被群臣操控,政令无法贯彻,赋税难以征收。

  让那些“清流”去办事,一个个满口仁义,却拿不出实际办法。

  身为皇帝,却束手无策,那种愤怒,无法言表。

  他终于懂得,治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需要金钱支撑。

  边军要粮饷,灾民要救济,宗室与官员的俸禄也不能断。

  可大明的财政,早已千疮百孔。

  皇权,被层层瓜分。

  连原本应是天子亲信的锦衣卫,也早已被内阁掌控。

  天启帝当年,走投无路,只能扶持宦官势力。

  为的是,打造属于皇帝自己的力量,去筹钱、去办事。

  可惜,他死得太早。

  崇祯上位太早,魏忠贤杀得太早。

  阉党一除,那些“清流”又纷纷占据朝堂,口口声声仁义道德。

  可真要他们出手治理,却总是推诿扯皮,说什么“国库空虚”、“天灾不断”、“力有不逮”。

  直到这时,崇祯才明白:“空谈误国”这四个字,不是说说而已。

  他终于看清楚——

  整个朝廷早已僵化,整个朝堂早已腐朽。

  从弘治年间那段短暂的中兴,到如今,经历了太多太多。

  嘉靖帝自诩聪明绝顶,擅长权谋,但晚年做了什么?

  沉迷丹药、信奉道教!

  崇道误政、内忧外患、内阁争斗、国事荒废。

  万历帝更夸张,三十年不上朝……

  皇权早已衰微,如今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三次大规模用兵,每次都像在抽空大明的元气,一点点榨干这个帝国最后的力气。

  从崇祯继承皇位开始。

  真正能称得上“兴盛”的,也只有七十年前的弘治年间!

  而他本人——

  因为铲除了魏忠贤,走错了第一步。

  看清了一些官员的嘴脸。

  从此以后,崇祯不再相信任何所谓的忠臣。

  大明的边患日益严重,后金的势力迅速壮大,他们集结在关外,野心直指整个中原。

  袁崇焕——

  一开始被崇祯寄予厚望、肩负抵御后金重任的大臣。

  却因为后金的一次小小离间计!

  崇祯便怀疑他叛国,亲手把他处死。

  卢象升、孙传庭……

  一个又一个,明末本可以力挽狂澜的大臣。

  最初,崇祯也曾给予他们极大的信任。

  但他太容易怀疑,朝中稍有几句挑拨之言,他就彻底推翻之前的所有信任。

  他像个迷失方向的人,不知道该往哪走。

  只能不断试错,一错再错!

  卢象升战死!

  卢家一门忠烈,到死都无怨无悔。

  直到那一刻,崇祯才幡然醒悟。

  又开始自责、懊悔。

  孙传庭也死了,这位被寄予厚望、大明最后一根支柱,死在了一场不该发生的战局中。

  崇祯再一次悔恨自己的决定。

  就在这一连串错误之下。

  终于,天下三分!

  那时。

  大明境内,一个腐朽不堪、毫无希望的末世朝廷。

  打着“大顺国”旗号的李自成,从流民中崛起。

  还有关外虎视眈眈的后金,由皇太极统率的铁骑大军。

  ……

  崇祯越来越绝望。

  国内动乱不断,民变四起。

  帝国早已千疮百孔。

  北方边境,敌人依旧要求大明送上巨额白银。

  而朝中大臣,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

  他一次次哭着请求他们捐款救国。

  可整个朝廷,只凑出几万两银子……

  大明最后一位皇后,周皇后。

  她如开国皇后马氏一般贤德。

  或许她真的体会到了艰难。

  在宫中带头纺纱织布,倡导节俭,省下每一分钱。

  甚至……

  为了支持丈夫。

  她低声下气去求自己的父亲。

  甚至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交给父亲,希望他能为群臣做个榜样,多捐一些。

  结果呢?

  第二天,她的父亲只捐了一千两!

  堂堂的大明皇帝。

  竟落得这般下场!

  他不敢多睡,不敢浪费,不敢重蹈哥哥和先祖们的旧路——不碰木匠活,不沉迷女色,不建斗兽场。

  他小心谨慎,勤勉努力。

  但做一件事,错一件事,做什么都不顺利。

  他放下身段,甚至不顾皇权尊严,低声下气地请求百官捐银救国。

  可整个大明朝廷,只肯拿出区区两万两白银。

  终于……

  李自成打进京城,攻陷了这座帝国的心脏。

  士兵们搜出了七千多万两银子,还有无数奇珍异宝。

  大明,彻底终结了。

  崇祯皇帝自知难逃一死,他坦然面对命运。

  他没有挣扎,只是默默整理衣袍,走入皇宫。

  周皇后看到他,立刻明白了,点头示意,关上了宫门。

  不久后,屋内传来动静。

  宫女哭喊着跑出来:“皇后自尽了!”

  他没有流泪,没有说话,转身走向太庙。

  在洪武帝、永乐帝、洪熙帝……整整十五位先皇的灵位前跪下。

  “儿臣朱由检!”

  “将大明带到了这般境地!”

  “愧对列祖列宗!”

  “今日以死谢罪!”

  朱由检起身,走出太庙,登上煤山。

  他望着曾经辉煌的京城,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他面朝北方,挂上白绫,平静赴死。

  天子有天子的死法。

  他没有被抓,没有乞求苟活,没有向乱民低头。

  这位大明最后的皇帝,用生命守住了一点尊严。

  那就是——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