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朴素与生机-《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杜如晦在驿馆住了两天后,换上一身素色布衣,独自出门,漫步在咸阳街头。

  他来时所见的咸阳,如今再次确认,依旧不繁华。

  街道两旁的屋舍参差老旧,样式雷同,百姓衣着朴素,与长安的富丽形成鲜明对比。

  随便走了一段,杜如晦便觉得无趣,索性找了个路边茶摊坐下。

  “客官,想喝点啥茶?”

  茶摊小厮热情迎上,笑着问道。

  “你这都有什么茶?”

  杜如晦反问,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

  他对茶事颇有研究,但秦地的茶品还未尝过。

  伙计笑回:“小摊子,就几样寻常货色,绿茶、毛尖、苦茶,您选一样。”

  听来都是普通品种,杜如晦兴趣不大,随口说:“那就毛尖吧。”

  “好嘞!”

  伙计应了一声,很快端来一壶刚煮好的茶水。

  秦人煮茶的方式让杜如晦颇感新奇。

  不同于唐国讲究“煮茶入料”,秦国只是将茶叶简单煮开,加点盐便完事,不加其他香料或辅料。

  身为茶道行家,他一看就皱起了眉头。

  “这也叫煮茶?”

  他语气中带着不悦。

  在他看来,这种做法简直是糟蹋好茶。

  见他不满,伙计倒是习以为常,一边继续斟茶一边说道:“客官,看您不像本地人。”

  “这泡茶的手法是扶苏公子独创的。他说茶叶本身就已经够好了,加太多配料进去,反倒掩盖了它的原味。”

  “他还说过,茶就是茶,对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不过是解解渴,没必要搞太多花样。”

  “自然、平和,才是喝茶的道理。”

  茶摊的伙计笑呵呵地说完,顺手把茶杯往杜如晦面前轻轻推了推。

  “客官,请用茶。”

  说完,他就转身去招呼别的客人了。

  杜如晦坐在木凳上,一动不动,脑海里全是刚才那几句话。

  “顺其自然、平和以对……”

  “难道我以前的理解全错了?”

  他低声说着,看着眼前那杯热气升腾的清茶,神情有些恍惚。

  茶本就是用来让人安静、让人放松的,为什么要定下那么多条条框框?

  一杯简单的清茶,就能让人放下心头的纷扰。

  杜如晦拿起那粗糙的陶杯,轻轻吹了口气,抿了一口。

  刚入口时,味道是苦的。

  但咽下去后,口中却泛起一丝清甜,香气缭绕,令人神清气爽。

  “好茶!”

  他脱口而出,眼里满是惊喜。

  这杯粗茶,竟比他在长安喝过的所有名茶都更让他动心。

  这才是茶本来的样子!

  尝到了滋味,杜如晦接连又喝了好几杯,只觉得身体通透,心也轻了。

  他心中已有打算——回去以后,一定要把这种饮茶法带回去大唐。

  可想到这里,他又不自觉地想起了扶苏。

  能说出“顺其自然”这样话的人,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霸主吗?

  “不,真要有那样的野心,怎么可能静得下心来煮这一壶茶?”

  杜如晦摇了摇头。

  他太懂茶了,茶是心境的映照。

  一个满脑子权谋的人,怎么可能安心坐下来,只为泡出一壶干净、清透的茶?

  他再次叫住那个伙计。

  “客官,有啥吩咐?”

  伙计笑着走近。

  杜如晦从怀中取出一两银子,放在桌上,淡淡开口:“我想问点事。”

  “只要你如实回答,这银子就是你的。”

  伙计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拍着胸脯:“您问吧,小的一定知无不言!”

  杜如晦也没绕弯子,直接问:“你觉得扶苏公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完,他的目光就紧紧落在伙计脸上,任何一丝表情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扶苏公子啊?”伙计怔了一下,挠了挠头,笑着说:“怎么说呢,公子是个特别仁厚、善良的人。”

  “那位公子身份尊贵,可从不摆架子。”

  “平常见面总是关心大家过得怎么样,还把老百姓的话整理了送去宫里。”

  “农忙时节他也会过问,帮着穷苦人家修房子……总之,扶苏公子真真是个好人。”

  “将来一定会当上咱们大秦的王。”

  小贩说得信誓旦旦,仿佛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杜如晦听了,不由再次怔住。

  他倒是听说过扶苏很得民心,但没想到他竟做了这么多具体的事。

  亲自接触百姓,走在泥泞的小巷中……

  这种事,只有像尧舜那样的圣君才做得出来!

  “原来是这样……”

  杜如晦轻轻吐出一口气,等他回过神来,发现那小贩已经走远了。

  他急忙喊了一声:“小哥,你落了银子!”

  小贩回头笑了笑,脸上的神情憨厚又自然:

  “不用啦,这些事谁不知道,又不是什么秘密。”

  “我要是收了您的银子,良心就过不去。”

  “您留着吧,茶水就三文钱,您忙您的。”

  说完,便转身继续干起活来,压根不担心杜如晦会赖账。

  “这……”

  杜如晦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他抬起头,望向四周。

  街道上人群熙攘,叫卖声、闲谈声、商贩的吆喝此起彼伏。

  满是烟火气。

  这里虽比不上长安繁华,但他却感受到一种大唐所没有的氛围。

  那是一种朴素与生机!

  这个国家,正一步步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杜如晦没再多说什么,默默放下三文钱,起身离开茶摊,往驿馆走去。

  他已经没必要再查什么了。

  他心想。

  ……

  秦王宫。

  行宫大殿中,嬴政正与卫鞅谈论着与唐国的下一批交易事宜。

  “王上,赵地那边,白起和宋国的摩擦越来越严重,战事恐怕难以避免。”

  “臣建议,应从唐国大量采购军备,甲胄兵器、马鞍马镫、铁蹄等,准备个十万套左右。”

  卫鞅神色凝重,向嬴政提出建议。

  因刺客事件引发的风波,白起借此机会深入赵地,对宋国施压。

  但宋国反应也很强硬,岳飞、杨业两位大将坚决否认刺客来自宋国,态度毫不退让。

  两方针锋相对,局势已经绷得很紧。

  “十万……”

  嬴政眉头微皱,在殿中慢慢踱步,思索其中利害。

  这个数字实在不小,至少需要三万匹好马才能完成交易。而唐国是否愿意,还是个未知数。

  更何况,三万匹良驹,对秦国而言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可如今秦宋之间局势已成这般,战争的准备,不得不做。

  真是件棘手的事。

  大殿中,嬴政眉头紧锁,心中反复掂量着是否要一次性向唐国交付如此大量的武器装备。

  三万匹战马一旦全部交易出去,秦国短时间内也会面临战马不足的问题。

  虽然秦国地处产马之地,适宜养马,但不是每一匹马都能成为合格的战马,必须经过严格筛选。

  还有更深层的顾虑。

  一旦唐国获得大量优质战马,完全可以借此繁育,迅速弥补自身短板。

  用战马换武器,怎么看都是吃亏的买卖。

  可即便如此,秦国也别无选择,因为库存确实紧张。

  沉思良久,嬴政终于开口,对卫鞅说道:“你去与唐国使团接洽,尽快完成这笔交易。”

  “臣遵命。”

  卫鞅应声,微微拱手。

  “还有一事,你……咳咳——!”

  话未说完,嬴政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脸色泛红,呼吸急促。

  “王上!”

  卫鞅神情一变,脸上难得浮现担忧,欲上前搀扶。

  嬴政却抬起手,一挥衣袖,断然拒绝。

  身为帝王,哪怕身体虚弱,也不容许在臣子面前流露出半分脆弱。

  咳嗽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

  在卫鞅注视下,嬴政靠着案几,许久才缓过气来。

  他缓缓坐下,面色苍白,气息不稳,整个人显得疲惫不堪。

  卫鞅默默看着这一切。

  心中忧虑难平,却仍沉默不语。

  嬴政了解卫鞅的为人,连“不要外传”这样的话,都不曾多说。

  卫鞅看着嬴政,语气低沉:“王上,臣以为……少君之位,宜早定人选。”

  这话听来刺耳,却未激起嬴政半点怒意。

  他神情平静,仿佛没有听见,只是淡淡开口:“你退下吧。”

  卫鞅不再多言,行礼后转身离去。

  大殿重归寂静。

  嬴政望向空荡荡的厅堂,眼神幽深,久久未语。

  ……

  扶苏与李丽质成婚的消息早已在咸阳城传遍。

  消息传出后,不知多少倾心扶苏的女子黯然神伤、彻夜难眠。

  扶苏身份尊贵却不骄不躁,温润如玉,容貌俊朗,谁能不动心?

  从贵族小姐到寻常百姓家的女儿,不少人对扶苏心生爱慕。

  他的婚讯传来,自然令人心碎不已。

  不过,扶苏与李丽质的结合,并无人质疑。

  扶苏是秦王嫡长子,为人宽厚,功绩显赫,刚被封为少阳君,在百姓心中声望极高。

  李丽质是唐国王室嫡女,唐王之女,容貌出众,身份高贵,堪称良配。

  两人结合,可谓珠联璧合,天造地设。

  随着婚期临近,整个咸阳城渐渐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