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出兵,共分燕云之地!-《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咸阳,大秦腹地。

  秦国的情报传递迅捷如风。云州战果尚未满十五日,消息已飞抵咸阳,全城为之震动!

  “云州胜了!太子夺下云州了!”

  “宋军不堪一击,怎能敌我铁甲雄师!”

  “太子英明神武,大秦所向披靡!”

  “一月两捷,天佑我朝!”

  “年前定可灭宋,叫他们俯首称臣!”

  街头巷尾,百姓欢呼雀跃,奔走传颂。前番歼敌十三万犹在昨日,如今再取重镇,秦军势如雷霆,锐不可当!

  而领军之人仍是扶苏,众人如何不心潮澎湃?

  举国上下皆期待他再度书写传奇。

  这一次,扶苏未负天下之望,再次送来振奋人心的捷报。

  消息送入王宫时,嬴政正于芈夫人园中避暑。

  虽政务缠身,他仍偶得闲暇,静享清风。

  黑冰台侍卫悄然而至,递上密件。

  嬴政展卷细阅,逐字看完,缓缓收信入袖,唇角扬起淡淡笑意。

  此事在他意料之中。

  自初闻云州告捷,他便知此地终归大秦版图,只是如今进展之速,略超预期罢了。

  真正让他在意的,并非克城本身,而是扶苏立下的军令——“不得惊扰百姓”。

  “治军以仁,不扰黎民……很好,不战而屈人之兵,他已深谙其道。”

  嬴政低语,目光深远。

  他明白扶苏此举背后的深意,亦不得不赞其决断果敢,眼光长远。

  为秦军立下严明的纪律,征伐宋国之路必将更为顺畅,战局也将愈发有利。

  “王上,您为何面带笑意?”

  芈夫人捧着茶点走近,看见嬴政独自坐着轻笑,不由得开口询问。

  嬴政回过神来,望着她说道:“你还不知道?扶苏在前线再传捷报,云州已尽数纳入我大秦版图。”

  “公子扶苏又胜了?”

  芈夫人虽不懂兵事,但听闻儿子得胜,脸上立刻浮现出欣喜之色。

  她紧接着问:“那他是不是快回来了?既然战事进展顺利,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凯旋了吧?”

  母亲的心思从来不在功名之上。

  她们只牵挂孩子的平安,和归家的日子。

  这一次,嬴政并未责备她目光短浅,只示威微点头:“快了。”

  这不过是一句安抚人心的话。

  可芈夫人仍忍不住心头一暖,眼中泛起期待的光。

  ……

  东宫太子府内,静谧如常。

  扶苏离京已久,李丽质与褒姒早已习惯他的远行。虽有思念,却无过多忧虑。

  平日里,二人常于庭院对弈。

  论棋艺,褒姒远不如李丽质,几乎局局落败。偶尔赢上一局,也是因李丽质故意相让,生怕她失了兴致不愿再玩。

  可李丽质未曾想到,褒姒竟对此毫不介意。她本就不争胜负,纵使连败,仍含笑执子,乐此不疲。

  今日,两人又坐在花园凉亭中对弈。

  夏日炎炎,她们身披薄纱,身形曼妙,肌肤若雪。

  年纪尚轻,却因婚后安逸富足的生活而显得丰润成熟,风姿绰约。

  棋局进行中,李丽质却频频走神,接连出错。

  “姐姐,你最近可是有什么心事?”

  褒姒抬眼望她,眸光清澈。

  “唉……”

  李丽质搁下棋子,一手托腮,眉间尽是愁绪,“还能为何?自然是‘孩子’的事。”

  “当初一时情急骗父王说有了身孕,如今他每十日便遣人送来一封书信,问胎况如何。”

  “我连回信都不敢写……”

  她语气低落,神色黯然。

  事情发展至此,已难收场。

  眼下尚能拖延时日。

  待到十个月后,“婴儿”当产,又该如何圆谎?

  “不必忧心,等公子回来,咱们真的生一个便是。”

  褒姒轻声安慰,“他连战告捷,归期不远了。”

  李丽质一听,顿时柳眉倒竖,佯怒道:“好哇,夫君还未归,你就念着他回来生孩子?”

  “看我不教训你!”

  话音未落,便伸手朝褒姒腋下挠去,笑声顿起,洒满亭台。

  褒姒最是怕痒,被人轻轻一碰便笑出声来,边躲边求饶,身影在花丛间闪动。

  后花园里,春光正好,笑声与花香交织成一片温馨景致。

  ......

  唐国,长安城。

  侯君集得知秦军攻克燕云十六州的消息后,立即快马加鞭将捷报送回京城。

  果然不出他所料。

  李世民接到战报后,当即下令整军备战,准备介入秦宋之争。

  御书房中烛火明亮,映照着他坚定的面容。

  “秦国已得云州,根基稳固,接下来吞并整个燕云十六州只是早晚之事。”

  “此时出兵,正是良机。”

  李世民语气铿锵,眼中精光闪烁。

  这是一次难得的契机,错过便难再寻。

  长孙无忌等人听罢皆表赞同,认为大唐应顺势而动,把握时机。

  唯有杜如晦略显担忧,低声说道:“陛下,如今秦国正占上风,我朝突然派兵进入战场,恐会引起秦人不满。”

  毕竟当初秦国邀约共伐宋国时,大唐以突厥战事未平为由婉拒。

  眼下秦军大胜在即,大唐却要出兵参战,难免落人口实。

  房玄龄闻言淡然一笑:“杜大人多虑了。”

  “我朝从未拒绝助秦,只因边患缠身,无法脱身罢了。”

  “此前输送大量兵器铠甲,岂是虚情假意?”

  “再者,两国早已联姻结盟,血脉相连,今见友邦征战,出兵相助,合情合理。”

  他的声音平稳却有力,句句直指关键。

  大唐无论进退,皆有立场可依。

  不参战,可用外敌牵制解释;参战,则有盟约道义支撑。

  何况此战本由秦国执正义之旗,大唐加入无可指摘。

  对秦国而言,多一分助力,少一分压力,何乐而不为?

  当然,大唐也不会白白出力。

  秦军前番歼灭十三万宋军,震撼四方,当时李世民尚存迟疑。

  如今局势明朗,他的决心已然不可动摇。

  只要出兵,必能与秦国共分燕云之地。

  那片广袤疆土,不仅战略要冲,更适宜牧马养兵。

  一旦掌控,大唐骑兵将再添羽翼。

  “房卿所言极是。”

  李世民缓缓点头,神情微沉,“寡人未曾料到,秦军竟能如此锐不可当,连败宋国主力。”

  “从此以后,不能再视其为弱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