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秦所求,仅四条!-《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马蹄声起,马车渐行渐远,载着那十人消失在尘烟之中。

  待他们走远,士兵上前搜查现场,果真从其中一人怀中摸出一块银牌,上刻“皇城司”三字,清晰分明。

  “秦桧!这狼心狗肺的奸贼!”

  百夫长怒目圆睁,拳头紧握,恨意如火灼心。

  此番任务失败,回去必遭严惩。更令他痛心的是,兄弟们血染荒野,竟连岳将军的家人也未能护全!

  他强压怒潮,命残部稍作整顿,旋即下令回程。

  此事绝不能遮掩,必须公之于众!

  与此同时,秦宋两国正酝酿休战,和谈之地定于应州城。

  双方皆遣使前往,商议条款。

  应州临近唐境,唐国使团率先抵达。

  扶苏亲自迎候。

  此次领队者,正是旧识杜如晦。

  昔日扶苏与李丽质大婚于咸阳,便是此人率团前来观礼,见证盟约。

  “杜大人,别来无恙。”

  扶苏含笑上前,言语亲切。

  距上次相逢,已逾一载。

  “太子殿下。”

  杜如晦还礼,目光微凝,细细打量眼前的扶苏。

  一年光阴,变化惊人。

  彼时扶苏尚未立为储君,已在长安宴上锋芒毕露——赋诗惊四座,斥敌震群臣。

  成婚后更是势如破竹:平秦乱、得九鼎,三月击溃匈奴,名动天下;继而伐宋,半载夺取燕云十六州。

  常人穷尽半生难成之事,他一年多便尽数实现。

  如今站在面前的,已非昔日青年才俊,而是气吞山河、威仪天成的王者之相。

  杜如晦心中翻涌,五味杂陈。

  扶苏之势,如云聚苍穹。

  只待一声雷动,便可腾跃九天,化龙而去。

  杜如晦心中念头起伏,但神色很快恢复平静。他望着扶苏,嘴角浮起笑意:“许久未见太子殿下,可您的名声早已传遍朝野,无人不晓。”

  “您这一路所建之功,连陛下提及都连连称许,实乃非凡。”

  这话并无半分夸大。

  如今扶苏之名,不止响彻大唐,就连中原诸国也都耳熟能详。

  无论是北击匈奴,为华夏拓展疆域三千里;还是出于大义,允许宋军借道共抗外敌,皆令其声望如日中天。

  “不过是尽本分罢了,何足挂齿。”

  扶苏轻声回应,语气平和,毫无骄矜之意。

  杜如晦见状,心头稍安。他曾忧虑扶苏功高之后性情有变,如今看来,倒是自己想多了。

  两人又闲谈片刻,杜如晦笑着问道:“殿下,长公主近来可还安泰?”

  “陛下对小王孙的降生甚是关切,我等臣子也都盼着赴那满月宴呢。”

  临行前,李世民特意叮嘱他探问李丽质的情况,牵挂之情溢于言表。

  算来腹中孩儿已近八月,随时可能临盆,岂能不令人忧心?

  听及此问,扶苏脸上笑意略显滞涩。

  他不知该如何作答。

  李丽质有孕一事,根本就是一场虚言。可事已至此,他已被推上高台,难以回头。

  若此刻坦白真相,李世民必怒不可遏,秦唐盟约恐将毁于一旦。

  “这个……孤久在边关,详情并不知晓。只从前线书信得知,一切尚好。”

  他侧过脸,语调平稳,仿佛真有其事。

  这谎言终有一日会被揭穿,但他只求那天别来得太早。

  “是我疏忽了,殿下常年征战,不知内宅琐事也属寻常。”

  杜如晦并未起疑,反倒自责起来。

  扶苏暗自舒了一口气,总算应付过去。

  不过长此以往总非良策。不如归去之后,当真与李丽质或褒姒诞下一子,也好圆此局面。

  半年未见,心中确有思念。

  话锋一转,杜如晦谈起正事:“此次与宋议和,不知殿下有何主张?”

  毕竟战事由秦国主导,扶苏亲率大军击溃宋军主力,议和条款自然以秦方为首。

  大唐需据此协调立场,不容轻率。

  扶苏坦然道:“我秦之所求,仅四条而已。”

  “其一,燕云十六州尽数归我。”

  “其二,金银布帛,赔付五千车。”

  “其三,交出全套冶铁秘法,并工匠三百人。”

  “其四,宋将岳飞,必须引渡至秦。”

  扶苏与白起等人商定的四条议和条款,已在密议中敲定。

  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早已成定局。那片土地早已落入秦军之手,只需宋国在文书上落笔承认即可。

  金银财宝的数量虽多,但对秦国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

  真正关键的是宋国掌握的冶铁秘法与匠人资源。

  秦军工坊近年来虽有进步,但与宋国相比仍显粗陋。若能取得其全套冶炼技艺,并带走三百名熟练铁匠,无异于为兵工厂注入活水。

  战马、刀剑、铠甲的产能将大幅提升,军力必将再上一层楼。

  至于岳飞,只是顺手提出的一子。

  宋廷向来重文轻武,一个被下狱的将领,在他们眼中不过弃子一枚。交出此人,对他们毫无损伤,反而可能换得喘息之机。这般交易,他们不会拒绝。

  五千车金银,数额惊人,可对于富甲天下的宋国来说,并非无法承受。他们在城破之际,断不会因这点代价而拒谈。

  唯有技术与工匠一事,恐生波折。

  毕竟授人以渔,等于削弱自身根基。

  但谈判本就是博弈。

  既然主动权握在手中,便要步步紧逼,不容退让。

  “岳飞……可是那位曾在边关击溃金辽联军的宋将?”

  “殿下特意点名要他,是何用意?”

  杜如晦低声发问,眉间微皱。

  他知晓岳飞之名,却未料扶苏竟将其列为条件之一。此等细节,足见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扶苏轻笑:“此人确有才干,孤素来欣赏。如今身陷囹圄,既有机会救出,何不为之?”

  语罢不再多言。

  杜如晦见状,便未再追问,只将“岳飞”二字默默记在心头。能让扶苏如此在意的人物,必有过人之处。

  稍后,他也呈报了唐国拟定的议和要求。大致内容与秦国所提相差无几。核心利益,依旧落在燕云十六州之上。

  十六州疆域辽阔,山河连绵,沃土千里。其价值堪比一整个秦国,半个唐国。这般收获,已是巨大斩获。谁还能奢求更多?

  正事议毕,扶苏便命人引杜如晦及随行使团前往馆驿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