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文武百官-《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那个扶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还不清楚,怎么能跟怀远比?”

  怀远,是长孙冲的字。

  他语气愈发坚定:“只要你不愿意,我立刻去求父皇换人。”

  “我大唐是堂堂天朝上国,能与大唐并肩的,唯有大汉。”

  “能让秦国迎娶我大唐公主,已是他们的福分,怎能委屈了你?”

  李承乾语气中满是自豪与不甘。

  他这句话虽尖锐,却不无道理。秦国与唐国之间的差距,确实如同云泥之别。

  “啪!”

  棋盒被猛然合上,声音清脆刺耳。李丽质收起棋子,目光转向李承乾,神情凝重。

  “大哥,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父王总是在你做事之后责备你?就是因为你不经大脑就行动,太冲动。”

  “就这一点来说,二哥比你强太多了。”

  李丽质把李泰搬出来比较,李承乾脸上立刻挂不住:“秦国哪里强了?我有说错吗?”

  “错得离谱。”

  李丽质语气坚定地摇头,继续说:“秦国虽然土地贫瘠,但军队极其强悍。他们的步兵,是整个天下最强的。”

  “秦王嬴政是个果断英明的君主,结束了秦国长期以来的内乱。”

  “朝中有卫鞅、张仪、李斯、苏秦等治世之才;军中有白起、王翦、蒙恬等战神级将领,兵力多达八十万!”

  “我们大唐一直被突厥所扰,而秦国面对的是更强大的匈奴;他们位于边境苦寒之地,却能越战越强,国力逐年增长!”

  “更重要的是,他们连续六代君王,没有一个是昏庸之辈!”

  她语气平静,眼神却凌厉如刀,直视着李承乾,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对秦国的认知远远不够,那个国家比他想象中强大得多。

  沉默了一会儿,李承乾低声说:“我只是……不想你嫁给一个你不愿意嫁的人。”

  这是兄长的关切,无关私欲。

  李丽质听后轻轻一笑,笑容如春风拂面。

  “可大哥又怎么知道我真的愿意嫁给冲表哥呢?你只是自己在想而已。”

  “对我来说,嫁给谁,并没有什么不同。”

  李承乾愣住,抬头看向她。

  而她已经站起身,转身向花园外走去。阳光洒在她身上,背影修长柔美,却又带着几分坚定。

  她从小就明白,身为王族,命运从来不由自己掌控。因此她从不抗拒父母对她婚事的安排。

  她仰头望向天空,眯起眼。

  秦公子扶苏……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但愿不要太无趣才好。

  十天的时间转瞬即过。

  经过整整两个月的长途跋涉,秦国的使团终于抵达长安城外。

  使团行进缓慢也有原因:秦国地处偏远,路途遥远;使团人数众多,还带着上百车礼品,因此行程拖沓也在所难免。

  不过,好在最终还是到了。

  “这就是长安城?”

  在长长的队伍中,一辆马车的帘子被拉开,露出一位气质儒雅的青年脸庞。

  正是扶苏。

  他望着远处那座宛如巨兽盘踞的雄城,心中震动不已。

  这长安的气势,比起咸阳,不知雄伟多少倍?

  “长安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城,虽有些夸张,但确实不是咸阳所能比拟的。”

  一道温和的声音传来。

  坐在扶苏对面的中年男子抚着胡须微笑,似乎看穿了扶苏的心思。

  扶苏收回望向远方的目光,开口问道:“相国以前来过长安?”

  这位被唤作相国的中年人,正是随扶苏一同出使唐国的使团负责人、秦国右相——张仪!

  原本扶苏与张仪的关系就颇为融洽。

  经过两个月的朝夕相处,扶苏也逐渐了解了这位深受嬴政器重、将秦国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的重臣。

  张仪为人温和洒脱,是朝中少有的平易近人之人,更难得的是他极有见识。

  与他交谈越多,扶苏就越能感受到他的智慧,也从中受益良多。

  “年轻时曾来此游学。”

  张仪微微点头,眼中浮现出一丝怀念。

  “长安是天下文人的圣地,汇聚无数英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是多么潇洒恣意的光景。”

  “不知我大秦何时也能如唐国一般群英荟萃。”

  听罢,扶苏轻声道:“相国不必感慨,只要上下齐心、奋发图强,我大秦必有一日能超越唐国。”

  “届时,天下英才皆将归于我大秦麾下。”

  他的语气平静却坚定。

  张仪听后微微一怔,随即拱手郑重道:“公子能有此志向,秦国何愁不强?”

  自扶苏从昏迷中醒来后,张仪便察觉他像是变了一个人,少了以往的犹疑,多了几分秦王嬴政的果决,常有惊人之语。

  在他看来,这是好事。

  如今群雄并起,乱世将至,光靠宽厚仁慈已难以立足。

  秦国需要更多像嬴政那样的王者,才能将国家带上新的高峰。

  两人正说着,长长的秦国使团已来到长安城外。

  城门前,一名身穿黑甲的将领率领上千骑军早已等候多时。

  见秦使到来,黑甲将领翻身下马,走向那辆黑色马车,抱拳道:

  “玄甲军奉陛下之命,恭迎秦公子入城。”

  “但城中有令,不得携带大量兵马与兵器入城。”

  “除使团成员外,只可带百名护卫进城,其余请暂留于此,自有安排。”

  “岂有此理!”

  一名护卫当场怒吼。

  除使团外,只准百人进城?

  这分明是故意折辱!

  他话音未落,黑甲将领身后的骑兵齐齐一动,铁甲碰撞声铿锵作响,杀气逼人。

  大唐玄甲军!

  这是唐国倾尽国力打造的精锐重骑,全国仅有三万之数。

  他们的装备、士兵的素质,无一不是顶尖中的顶尖,堪称精锐中的王者。

  反观秦国使团的护卫队,与眼前的玄甲军一比,就显得黯然失色。装备落后、铠甲简陋,几乎没法相提并论。

  一时间,在气势上就落了下风。

  “你们想做什么?”

  蒙毅冷声开口,一步踏出,目光如刀,直面黑甲统领。

  护卫队所有士兵纷纷按住剑柄,眼神冷峻,毫无惧意。

  只有一股燃烧不止的战意。

  秦人尚武,善战,面对再强的对手,也只会选择死战到底,从未有退缩一说。

  “这群秦人……”

  黑甲统领心中一凛。他从这些秦人士兵身上感受到一种致命的压迫感。

  直觉告诉他,一旦开战,即便能赢,也会付出惨重代价。

  这怎么可能?

  明明装备上已经全面压制,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正当气氛紧绷、一触即发之际,一道温和的声音响起。

  “既然是禁令,那自然要遵守。”

  “但秦唐两国即将缔结盟约,使团与护卫皆为我大秦子民,是带着诚意来访的宾客。”

  “所谓客随主便,但难道大唐就是这样待客的吗?”

  一句话轻轻抛出,既避开了禁令的锋芒,又将礼节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唐方。

  “这……”

  黑甲统领额头冒汗。他不敢接话,否则就等于承认大唐失礼。

  更严重的是,可能影响两国关系。

  思虑再三,他终究不敢承担后果,转身对着黑色马车抱拳行礼,低声说道:“属下失礼了。”

  话音落下,他一挥手,玄甲军立刻上前为秦国使团清出道路。

  秦国使团这才继续向长安城进发。

  ……

  马车内。

  “公子今日的表现,实在令臣刮目相看。臣原本以为,您会选择让步。”

  张仪望着扶苏,眼中带着一丝惊讶。

  刚刚那番话,轻松化解了大唐设下的难题,手段可谓高明至极。

  扶苏微微一笑:“我大秦与唐国是平等之邦,为何要低人一等?”

  “有些不必要的姿态,还是收起来的好。”

  语气平和,却透着坚定的自信。

  张仪点头赞同,却又轻叹:“看来这次结盟,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唐国虽有意结盟,但骨子里的高傲,令人难以接受。

  而这,可能正是阻碍结盟的最大障碍。

  扶苏听后没有多言,只是静静望着窗外掠过的景色。

  长安城的雄伟,名不虚传。

  光是城墙就高十余丈,直插云霄,气势恢宏,宽阔无比。

  越是靠近,那股压迫感就越加明显。

  高耸的城墙如巨龙盘踞,站在城下仰望,心头不自觉泛起一丝渺小感。

  城门共有六道,唯中间一道为行人而开,其余皆为车马所用。

  长安,乃天下繁华之巅,南北商贾纷至沓来,人流不断。

  穿过幽深的门洞,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宽敞长街铺展开来。

  十辆马车并排行进都不显拥挤,街面热闹非凡,人群熙攘,两旁商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只有亲身走入其中,才知“王都”二字背后蕴藏的气势。

  秦唐联姻的消息早已传遍街头巷尾。

  因此,秦国使团一入长安,便引来无数目光。

  人们都好奇,那位将迎娶大唐第一美人的秦家公子,到底是何模样。

  然而玄甲军前后开道,戒备森严,无人能近其身。

  使团车队缓缓向皇宫驶去……

  秦国使团进城后,直奔王宫觐见。

  虽使团人数众多,但能入殿受见者,仅十余人而已。

  唐王宫恢弘壮丽,与秦王宫的冷峻威严形成鲜明对比。

  步入皇城正门,是能容万人的广场,御道笔直延伸,两侧金吾卫如雕像般静立。

  丹陛尽头,金光闪耀的太极殿巍然矗立。

  任何人立于广场之上,皆会生出敬畏之心。

  “公子,请。”

  张仪退后半步,微微躬身。

  此行本应由他代表秦国与唐国交涉,但他却将这个位置让给了扶苏。

  因他看出,扶苏的气度与心性已足以担此重任。

  “多谢相国。”

  扶苏点头应声,坦然接受这份信任,踏上御道,张仪随后而行。

  两人带领使团,步向太极殿。

  太极殿外已有不少官员等候。

  殿外之人皆无资格入内,能入太极殿者,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文武百官”。

  他们有个统称:

  庙堂之上,衮衮诸公。

  秦国使团的出现,立刻引来众人侧目。

  “秦国使团到了。”

  “那位白衣青年,可是扶苏?”

  “听闻秦公子年少,没想到如此年轻。”

  “秦国偏远贫瘠,如今竟也能与大唐结盟。”

  “传闻秦人粗俗,今日一见,果然衣着朴素。”

  “秦人不过是昔日为周王养马的奴仆罢了。”

  “轻点声,到底是别国来使。”

  ……

  群臣低声交谈。

  对秦国,唐廷上下有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那是来自天朝正统的自傲。

  秦国虽有意结盟,但在他们眼中仍是未开化的边陲小邦。

  这些话音虽压得很低,却仍有一星半点传到了扶苏耳中。

  他面色平静,仿佛未曾听见。

  太极殿内,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群臣列于殿前。

  玉佩轻响,脚步沉稳,扶苏率秦使团步入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