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亲戚-《红楼:逢冤?不,我是恶魔》

  国丧的缟素,像一场下不尽的雪,覆盖了殿宇的每一寸琉璃与朱红。

  龙椅上的环汔,穿着一身素白色的孝服,那明黄的底色被彻底掩盖,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尚未加冠的、单薄的皇子,而非天下的主人。

  他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飘向殿门之外,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可那门外,除了铅灰色的天空,与肃立的白甲禁军,什么都没有。

  朝会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所有议题,都围绕着太上皇的丧仪。

  礼部的官员,正用一种平淡无波的语调,奏报着各地呈上来的祭文与追思。

  环汔听得心不在焉。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从百官的队列中,缓步而出。

  是忠顺王环泌。

  他也穿着一身素服,那张俊朗的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哀戚与憔悴,让他看起来,比往日里少了几分逼人的锐气,多了几分人子的孝顺。

  “臣,有本奏。”

  他的声音,在死寂的大殿中,清晰地响起。

  环汔的心,猛地一跳。

  “皇弟请讲。”

  环泌对着龙椅,重重一拜。

  “启禀陛下。臣问过钦天监,得知今冬严寒,远胜往年。只怕不出半月,便要天降大雪,届时土地冰封,万物凝滞。”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哽咽。

  “父皇一生为国操劳,如今魂归太虚。为人子者,实不忍其圣体,在这愈发凛冽的寒冬之中,久留凡间,不得安息。”

  “臣恳请陛下,天恩浩荡,能体恤为人子的拳拳之心,也为父皇早日入土为安计,将大葬之期,酌情提前。”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臣,眉头瞬间锁紧。

  国丧大典,自有其不可动摇的规制。

  从大行皇帝驾崩到入陵,其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天,都有其特定的礼法与含义,岂能说改就改。

  这不合祖制。

  不等有老臣出班反对,一个魁梧的身影,便从武将的队列中站了出来。

  正是京营统领,杨博。

  他对着龙椅一抱拳,声如洪钟。

  “臣,附议!”

  “王爷所言,乃是纯孝之心,天地可鉴!太上皇乃是万古一帝,岂能因拘泥于繁文缛节,而令其灵柩在寒风中久候!”

  “况且,国不可一日无主,亦不可长久沉于哀戚。早日完成大葬,亦可令陛下早日从悲痛中走出,专心国事,安抚万民。此乃国之大幸!”

  他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占尽了“孝道”与“国事”两处大义。

  紧接着,又有数名大臣,接二连三地出列附议。

  “臣附议!”

  “请陛下圣裁!”

  “准奏。”

  “陛下圣明!”

  环泌再次叩首,那张埋下去的脸上,无人看见的嘴角,终于扬起。

  他缓缓起身,退回队列之中。

  ……

  宁国府。

  与皇城的肃杀截然不同,这里,正升腾着一股醉生梦死的暖气。

  上好的羊羔肉在锅子里翻滚着,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贾珍与贾蓉父子二人,喝得满面红光。

  尤氏坐在贾珍身旁,为他烫着酒。

  贾蓉的后娶的媳妇许氏,则低眉顺眼地坐在另一侧。

  “老爷!”

  贾蓉端起酒杯,舌头已经有些大了。

  “儿子再敬您一杯!”

  “要不是您有魄力,当机立断,咱们父子俩,现在还在喝那刮喉咙的劣酒呢!”

  贾珍得意地哈哈大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这算什么!”

  他用筷子指着满桌的菜肴。

  “等过了这阵子,爹再带你出去快活快活!”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都发出了心照不宣的奸笑。

  “说起来,”贾蓉打了个酒嗝,脸上露出鄙夷的神色,“还是咱们有先见之明。”

  “听说荣国府那边,这个月下人的月钱,都快发不出来了。”

  “一家子几十口人,吃喝拉撒,哪一样不要钱?我瞧着,他们府里那几位如花似玉的丫鬟,怕也快保不住了。”

  贾珍冷笑一声。

  “死要面子活受罪!”

  “守着那点可怜的规矩,有什么用?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银子花?”

  他夹起一块肥嫩的羊肉,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

  “人啊,都得为自己活。亲戚?”

  “到了这节骨眼上,亲戚就是个屁!”

  “能换来银子,能让你吃饱穿暖的,那才是实实在在的亲戚!”

  “来!喝!”

  他举起酒杯,对着满堂的暖气,放声大笑。

  笑声刺耳,充满了劫后余生的猖狂与毫无底线的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