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刀越来越快,钱越来越多-《红楼:逢冤?不,我是恶魔》

  忠顺王府的书房里,地龙烧得暖意融融。

  忠顺王手里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佩,看着面前的账本,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冯渊,你真是本王的福星。”

  他将账本合上,扔在桌上。

  “短短半年,‘玉桂皂’的名头,已经从金陵传到了京城。”

  “宫里的娘娘们,如今都只认你这东西。连太后都赏了本王几句,说这东西闻着舒心。”

  冯渊站在下首,垂着眼,姿态谦恭。

  “是王爷运筹帷幄,才有这般光景。学生不过是个引子”

  “引子?”忠顺王哈哈大笑,“你这一成份子,半年就分了近十万两。这要是还算微末,那金陵城里就没有大生意了。”

  他站起身,走到冯渊面前,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

  “本王很好奇,你这脑子里,还藏着多少能生金蛋的鸡?”

  冯渊的身子又低了几分。

  “学生不敢欺瞒王爷。这香皂的方子,本就是取巧之物,能得王爷青眼,已是学生三生有幸。”

  “至于其他的,学生……实在空空如也。”

  忠顺王盯着他,没说话。

  书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半晌,忠顺王才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这小子,滑头的很。”

  “罢了,本王也不逼你。守好这只金鸡,就够本王吃上好几年了。”

  他话锋一转。

  “听说,你院试也拿了案首?”

  “侥幸。”

  “好一个侥幸。”忠顺王坐回椅子上,“县试、府试、院试,连中三元。你这‘小三元’的名头,如今比本王的‘玉桂皂’还响亮。”

  “你下一步,打算如何?”

  冯渊抬起头,目光清亮。

  “学生打算潜心苦读,备战明年的乡试。”

  忠顺王点了点头。

  “也好。光会赚钱,只是个商贾。有了功名,才是正途。”

  “你放心,有本王在,没人敢在科场上给你使绊子。”

  他端起茶,下了逐客令。

  “去吧,好好读书。本王等着喝你的庆功酒。”

  “学生告退。”

  冯渊躬身退出书房,一直走到王府大门外,才缓缓直起腰。

  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没有半分暖意。

  他坐上回府的马车,闭上了眼睛。

  忠顺王的话,是安抚,也是警告。

  他可以容忍冯渊是个会下金蛋的鸡,却绝不会容忍这只鸡有自己的想法。

  “王爷……”

  冯渊在心里默念着这个称呼,嘴角扯出一抹冷笑。

  -----------------------

  冯府。

  韩安梦坐在书房里,手里捧着冯渊院试的策论文章,久久不语。

  他的手,在微微发抖。

  “你……这真是你写的?”他抬起头,看着对面的冯渊,眼神复杂得像一团乱麻。

  “是,先生。”

  “‘国之利刃,不假于人。边军之弊,在将不在兵。欲强北境,先斩庸将,再斩贪官!’“

  韩安梦一字一句地念着文章里的句子,声音干涩。

  “好大的杀气!”

  他将卷子拍在桌上。

  “我教你读史,是让你明得失,知兴替。不是让你把文章写成状纸,把笔墨当成刀子!”

  “这哪里是经义策论?这分明是一份杀人的名单!”

  冯渊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辩解。

  韩安梦被他看得心里发毛。

  眼前的少年,还是那个初见时,带着一身伤痕,眼中却有火的少年。

  可那团火,如今已经变成了能焚尽一切的业火。

  “先生。”冯渊终于开口,“学生若是不这么写,如何能入主考官的眼?如何能得这案首?”

  韩安梦一愣,哑口无言。

  是啊,如今的朝堂,需要的不是温吞的说教,而是能解决问题的雷霆手段。

  冯渊的文章,正是切中了时弊,才会被考官激赏。

  “可你……”韩安梦叹了口气,“你这般锋芒毕露,往后入了官场,怕是要吃大亏的。”

  “多谢先生教诲。”冯渊起身,为他续上一杯热茶。

  “学生自有分寸。”

  韩安梦看着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个老师,已经没什么能教他的了。

  他教他屠龙术,可这条蛟,已经快要飞出自己的掌控了。

  “乡试在即,你好自为之吧。”

  韩安梦站起身,意兴阑珊地走了。

  书房里,又只剩下冯渊一人。

  功名,不过是敲门砖。

  文章,不过是投石问路的石子。

  他的目光,落在书桌的另一侧。

  那里,放着一本厚厚的账册。

  上面记录的,是香皂生意带来的,一笔笔触目惊心的银钱。

  这,才是他真正的底气。

  他走到院中,周梧留下的那把环首刀,正挂在兵器架上。

  他取下刀,随手一挥。

  刀锋破空,发出一声轻鸣。

  刀,越来越快了。

  钱,越来越多了。

  仇人的名字,却还好好地活在世上。

  他可不敢妄想忠顺王会帮他而去得罪手握重兵的王子腾的侄子

  冯渊收刀回鞘,回到书房。

  他从一个上了锁的匣子里,取出一张纸。

  纸上,只写了两个字。

  薛蟠。

  他看着那两个字,看了很久很久。

  金陵城,薛家。

  你们的死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