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解放第8章 老歌-《门西双榜》

  樊思静听了,拉了他,抱在了自己的怀里,叹了一口气,说道:“小虎的妈妈,姓孟不姓齐,叫孟执秋。”

  接着,又问:“不迟,你怎么想起来,问这个问题的?”

  蒙不迟回过头,看了看梁有余和秦关意,笑道:“关意姐姐说,小虎哥哥的妈妈姓孟,我和梁爷爷不信。”

  见樊思静点头,蒙不迟不解地问:“小虎姓宗,是跟爸爸的姓。

  小虎的妈妈姓孟,公公姓齐,婆婆姓樊,她是跟谁姓的?”

  樊思静听了,抱起蒙不迟,慢慢地说起来:“小虎的妈妈,是跟她自己的爸爸姓的。

  她是我和齐爷爷,领养的孤儿!”

  蒙不迟不知道什么叫领养,接着问:“领养的?”

  樊思静点头,看了一下齐飞白,然后对众人说:“今天,第一次对大家,说说小虎妈妈的身世。

  我和飞白结婚以后,几经波折,一直没能生下孩子。

  后来,我们经朋友介绍,从南京孤儿院领养了孟执秋。

  再后来,又接受宗怀仁的请求,收养了宗护敏。

  从此,我们家四姓两代人,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下。”

  秦关意听了,走过来,偎在樊思静身边,叹道:“原来,小虎哥哥的爸爸妈妈,都是你们养大的啊?!”

  樊思静点头说:“不错!

  早在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的时候,考虑到辛亥革命烈士的子女,以及战争孤儿的命运,决定成立南京孤儿院。

  他任命黄兴的夫人徐宗汉为院长,来主持筹建工作。

  后来,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了二次革命。

  因革命失败,两人被通缉,孤儿院被迫停办。”

  梁九斤在一旁听了,惊叹道:“啊,停办了?!”

  樊思静点头说:“表面上是停办了,实际上,一直都在办。

  一些慈善人士,把孤儿院的院生们,领养到了南京红山南朝的古嘉善寺里。

  后来,为防止反动军阀张勋的破坏,对外称作慈善收容所,归属宗教界领导。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南京孤儿院才得以恢复。”

  秦关意听了,问道:“那些孤儿长大以后,都去了哪里?”

  她看了看齐飞白,又说:“1917年,慈善收容所的孤儿们,逐渐长大,都到了读书的年龄。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收容所动员一些知识分子家庭,去领养他们。

  我和飞白就是在那个时候,领养了7岁的孟执秋。

  接着,就给她安排了学校,留在我们的身边读书。”

  蒙不迟边想边问:“孤儿全部都被领养走了吗?

  慈善收容所解散了吗?”

  齐飞白说:“在慈善收容所时期,孩子们被一分为二。

  辛亥革命的烈士子女,进入了宋美龄任校长的遗族学校。

  非烈士的子女,进入了后来创建的、由宋庆龄任院长的南京孤儿院。

  所有的孤儿,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秦关意看着齐飞白,又问:“遗族学校?那是什么学校?”

  齐飞白听了,想了想说:“1928年10月,由蒋介石提议,设立了筹备遗族学校委员会。

  他推举蔡元培、何应钦、叶楚伧、宋庆龄、宋美龄、何香凝、王文湘、李德全、刘纪文、江恒源、傅焕光为筹备委员会委员。

  1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附近,创办一所革命烈士子弟学校。

  学校专门收容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子女,以及辛亥革命中壮烈牺牲的烈士后代。

  学校里的学生,由国家统一培养教育,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校址就选在中山陵附近,象征着烈士后代仍在接受着中山先生的关怀。

  所以,校名定为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宋庆龄、宋美龄先后担任了学校校长。”

  听齐飞白说完,蒙豆豆问道:“你们接着,又领养了小虎的爸爸?”

  樊思静摇头说:“不是领养,是接受寄养。

  那个时候,国内的局势不稳。

  川军大将刘湘,安排了他的得力干将宗怀仁,来南京办事处工作。

  小虎的爸爸宗护敏,随宗怀仁、师有仪夫妇一起,也来到了南京。

  宗护敏和孟执秋,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做了同班同学。

  后来,随着战局的变化,宗怀仁奉命回川。

  小虎奶奶师有仪,见南京的教育质量好,和宗怀仁商量,想让宗护敏继续留在南京上学。”

  秦关意点头,说道:“后来,他们选中了你和齐爷爷家,寄养小虎的爸爸。”

  齐飞白冲她挑了挑大拇指,说道:“是的!

  宗护敏和孟执秋在学校,相处得来,一直是好朋友。

  宗怀仁夫妇提出寄养申请时,宗护敏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我们家。

  宗怀仁夫妇见是书香门第,对孩子又好,也就同意了孩子们的选择。

  再后来,我们把两个孩子,双双培养上了大学。

  毕业以后,他们结婚去了四川。”

  蒙不迟托着下巴,笑道:“再再后来,就有了小虎哥哥。”

  梁九斤写完作业,从书房里出来。

  在一旁,听了一会儿,问道:“齐爷爷,小虎哥哥以后回来,是先去武汉,找他的爸爸妈妈吗?

  还是来南京,找你们呢?”

  见齐飞白一下说不上来,樊思静说道:“他肯定先来南京!”

  秦关意不解,问道:“为什么呢?”

  樊思静边想边说:“小虎孝顺,他最喜欢的爷爷奶奶,就葬在南京。”

  齐飞白听了,点头说:“我同意!

  虽然,小虎的父母和佳佳的父母,都生活在武汉。

  但是,他回国,一定会先来南京,来看怀仁和有仪,看培养他们出国留学的怀仁学校。”

  郭以群等人陆续写完了作业,也来到9-6号,听齐飞白夫妇讲宗渝虎的事。

  梁有余和秦关意、蒙不迟一起,早就来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进门,一直站在门口,一边听,一边玩着自己的手指,没有说一句话。

  听到这儿,他忽然含糊不清地唱起了歌曲《送别》。

  这首歌,大家在送侯佳佳等人,出国留学的时候,一起唱过。

  现在,听了宗渝虎家事,众人更加想念那些漂泊在海外的孩子们。

  于是,众人跟着梁有余,一起唱了起来,歌声在后院里飘荡,久久没有散去。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馀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情千缕,

  酒一杯,

  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草碧色,

  水绿波,

  南浦伤如何。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情千缕,

  酒一杯,

  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晚上,把蒙不迟哄睡着,艾叶问蒙豆豆:“梁前辈怎么忽然唱起了《送别》?

  是不是,当年送佳佳他们出国的时候,他也有意识,一直记到了现在。

  今天,听大家提起留学的人,他突然打开了记忆?”

  蒙豆豆听了,摇头说:“不会吧!

  当天,他住在地道里,我们是在蒙家药铺门口唱的歌。

  他应该听不到!”

  艾叶抬起头,想了想,缓缓说道:“不错!

  不过,我感觉,梁前辈能唱这首歌,说明他的情感记忆,正在恢复。

  也许,不久以后,他就能彻底好起来!”

  蒙豆豆点头说:“真的希望梁爷爷,能早点恢复正常啊!”

  第二天,齐飞白、樊思静夫妇搬进了9号大院。

  见樊思静来了,周娴香马上调整了自己的劳动任务,开始以打理金家面食铺为主。

  半个月以后,哈德宝、达惠兰通过草桥清真寺的阿訇,把七家湾的哈家馄饨铺赠送给了一户回族贫民。

  之后,达惠兰也搬过来住了。

  金家面食铺的面食,用材实在,口味地道,慢慢开始有了回头客。

  过了不久,就在花露南岗扎下了根!

  蒙豆豆抽空,找到了冯照山、包前芳、冯惜蝉、王梦瑞,和他们聊了冯捕蝉回国的事。

  众人听了,一方面希望驻美科协能帮上忙,另一方面又担心美国政府知道了,会加害冯捕蝉一家。

  蒙豆豆与齐飞白,带着他们去了军管会,详细了解了相关政策,他们才稍稍放心。

  回来以后,他们才给冯捕蝉去信,把了解到的情况,特别是驻美科协的联系方式,告诉了他。

  同时,还在信里,表达了希望他们一家回国的愿望。

  王梦瑞、冯惜蝉、范竹毫三人,送修复好的照片和底片回来,齐飞白和蒙豆豆,也和他们聊起了帮助、动员英美留学生回国的事情。

  三人均答应,去试一下。

  与此同时,王梦瑞、范和毫,还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国立中央博物院,已经改由筹备中的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领导。

  博物院定性为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经费由管理局拨付,院务由文化部直接布置。

  目前,列入博物院工作规划的,有南唐二陵的发掘,六朝陵墓的调查等事务。

  第二件,他们两人,已经被抽调到南京市国庆游行筹备组,要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

  临走的时候,范竹毫对蒙豆豆说:“听唐灵脂说,易管家回来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