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送别第5章 宅门-《门西双榜》

  老夫妻见到梁有余,马上迎了上来。

  老年男士握住梁有余的手,说道:“梁前辈,你好啊!”

  梁有余看了看他,马上笑道:“中裘兄弟,你也长白胡子啦?”

  冷中裘摸着自己的胡子,也笑道:“梁前辈,我都快七十了。

  再不长白胡子,让年轻人怎么活啊?”

  站在一旁的老年女士,看着梁有余,说道:“梁前辈,您大好啦!

  您这是,越活越年轻了啊!”

  梁有余听了,没有直接回应,指着梁九斤、秦关意、蒙不迟、冯念初四人,故意皱着眉说道:“小匡,苦啊!

  他们一个个的,都不想让我变老!”

  那女士知道他在说笑,得了便宜还卖乖,马上笑道:“这有什么苦的?!

  我匡青衿,也想越活越年轻啊!”

  宗且示见梁有余单单没有指到自己,忙走上前,说道:“大师傅,还有我呢!

  我也不想让你变老啊!”

  梁有余见了,这才拉了宗且示,笑道:“哈哈,哈哈!

  你个活祖宗,不但不想让我变老,还想让我,越活越年轻啊!”

  冷中裘见了,笑着问道:“小朋友,你有什么法宝,能让梁前辈越活越年轻?

  也赶快,来帮帮我!”

  宗且示看了看他,趁机笑道:“多收徒弟啊!

  冷前辈,你就收我,做你的徒弟。

  然后,带着我去西安,学习纺织技术。

  这样,就能越活越年轻了!”

  众人听了,都笑他,想着法地要去西安玩。

  宗且示大摇其头,挤兑道:“你们也太小看冷前辈、匡前辈了!

  他们怎么会,像你们一样小气?”

  匡青衿听了,笑道:“好好好,为了越活越年轻,我们就带你去西安!”

  宗且示大喜,赶紧说道:“一言为定,驷马难追!”

  匡青衿点头,笑道:“就这么说定了!”

  梁有余看着两人,也说:“我也想,做你们的徒弟!”

  匡青衿听了,摇头笑道:“请梁前辈去西安指导我们,还差不多。

  您就是百科全书,没有您不懂的事情!”

  说完,冷中裘和匡青衿,又与梁九斤等人见礼,把众人领进了四合院。

  梁有余一边走,一边开心地对宗且示说:“怎么样,我就是百科全书,什么都懂!”

  宗且示听了,连连点着头,说道:“大师傅果真厉害!”

  进了四合院的广亮大门,一面灰砖的影壁迎门而立。

  影壁由基座、墙面、屋顶三部分组成。

  须弥座的基座顶上,做着筒瓦屋檐,屋脊、蝎子尾俱全。

  檐椽和飞檐,也用砖雕成形。

  墙面上,用砖雕成了柱枋形式,中间雕着一方牡丹。

  看上去,像是一座扁平实心的平面房屋。

  冷中裘引着众人右转,进了一个月亮门。

  月亮门里,是一个小院。

  小院的左手边,搭了一间棚子。

  棚子门口,放着水缸、水桶、煤球、瓢盆。

  小院的右手边,是一间小房间。

  众人进了小房间,见里面放着一张大大的八仙桌。

  桌子的四周,散放着一些板凳。

  桌子上,有茶壶和茶杯。

  东墙根,还立着一个橱柜。

  橱柜边上,是一个木制脸盆架。

  脸盆架上,脸盆、毛巾、肥皂一应俱全。

  安排众人洗手、饮水后,冷中裘说道:“这座四合院,是一个买办资本家的老宅。

  被政府没收以后,做了重新的分配。

  它是老北京标准的三进四合院。

  现在,里面住了六户人家,是教育部分配给员工的住宅。

  我们家分在第一进,有一间原来的书馆、三间倒座房和两个大小院子。”

  匡青衿补充说:“入住以后,我们把小院子和书馆,改造成了厨房和餐厅。

  三间倒座房,我和中裘住一间,双显和指柔住一间,孩子们住一间。

  孩子们住的那间,专门给冷秋隔出了一个小间,让她单住。”

  宗且示听了,说道:“冷静叔叔结婚以后,就搬出去了。

  后来有了小宝宝,才搬回来住的。”

  傅思纯听了,笑道:“且示记得真仔细。

  我只讲了一次,你就记住了。”

  宗且示听她表扬自己,心里高兴,看着蒙不迟,说道:“比起二师傅,我差远了。”

  傅思纯知道,蒙不迟能够过目不忘,明白宗且示说的,倒也不是谦虚。

  于是,点着头,又说:“我们一家,刚刚搬回来不久!

  我和冷静,读的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

  毕业以后,被分配在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作。

  厂里对我们非常重视,结婚以后,就给我们在建国门附近分配了房子。

  自从有了冷树功,我们就搬回来住了。

  现在,我和冷静,天天都坐公共汽车上下班,单趟就需要半个小时。”

  宗且示听了,边想边说:“不对啊!

  你们搬过来住,冷秋阿姨和冷权叔叔,就没地方住了!”

  冷静看着他,在一旁笑道:“且示,你想得真细致!”

  秦关意听了,一脸不屑,笑道:“他就是这方面神气。

  正事不足,邪事有余!”

  冷静想了想,看着宗且示,笑道:“这是好事啊!

  以后,可以做党委书记,专门做别人的思想工作!”

  冯念初听了,忙对着宗且示拱手,说道:“宗书记,你好啊!”

  梁有余也跟着她拱手,说道:“宗书记好!”

  宗且示见了,干脆把胸脯一挺,昂首说道:“大家都好!”

  众人见了都笑。

  待众人笑定,冷中裘接着说:“知道冷静一家,准备搬过来住。

  我们就在大院子里的三间倒座房对面,加盖了三间朝南的棚子。

  冷秋和冷权,各住一间。

  还有一间,留作了书房。”

  匡青衿听了,点头笑道:“现在,四合院里的六户人家,家家孩子都多,房间都不够住。

  已经在院子里,把可以利用的空间,全部都利用了起来。

  院子里,已经搭了很多棚子。

  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

  宗且示的心思,还在清华大学上。

  听匡青衿说到这儿,他看着冷静,又问道:“你们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就那么厉害吗?

  大家都是劳动人民,别人是自己盖房子,你们是分配房子。

  这不公平!”

  冷静听了,笑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今年5月份,厂里成立了北京铣床研究所。

  我们两人,在厂总工程师的带领下,负责研究、规划全国铣床的设计、生产事宜。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自行设计新中国自己的铣床了。

  这项工作,能够为机床厂、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是干不了的。

  厂里给我们分配房子,也是多劳多得分配原则的体现!”

  蒙不迟看着宗且示,点头笑道:“所以,且示你要好好学习,不要整天想着玩。

  要不然,只能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了。”

  宗且示听了,假装没听到,忙转移话题,问道:“匡前辈奶奶,我们六个人住在哪儿呢?”

  匡青衿看着他,笑道:“原来,且示问来问去,是怕自己没有地方住啊!”

  见宗且示点头,她又说:“冷秋和冷权,可以去同学家住。

  梁前辈住在书房里。

  关意和奶包,住在冷秋的房间。

  不迟和你,住在冷权的房间。

  九斤住在……”

  刚说到这儿,见梁九斤身形硕大,一时想不到,让他住在哪儿合适。

  梁九斤见了,笑道:“天气那么热,我就在餐厅里,打个地铺睡。”

  秦关意听了,心疼梁九斤,说道:“你可以回学校去住,明天早上再过来。”

  梁九斤听了,摇头说道:“没那个必要。

  随便找几块木板,垫一下就行,不会受凉的。”

  宗且示听了,笑道:“九斤叔叔,你还是去住学校吧!

  让我住在餐厅里。”

  秦关意见他和梁九斤抢地盘,马上笑道:“你想得倒美。

  方便你,晚上偷吃东西啊?!”

  梁有余听了,马上也笑道:“我也想,睡在餐厅里。”

  见众人听了都笑,匡青衿想了想,说道:“没事!

  今天晚上,谁都不用睡在餐厅里。

  双显、指柔、冷秋、冷权和小树功,都去天津了。

  他们晚上不回来,九斤就住在双显的房间里面。”

  梁九斤听了,问道:“他们怎么,去天津了?”

  冷中裘看着他,解释道:“温故和心裁,刚刚从美国回国,昨天到的天津。

  他们赶过去,一家人聚一下。

  顺便看望百叶、安心、指安和谢梦,。

  过几天,就会回来。”

  宗且示听了,心中一动,对梁有余眨了眨眼睛。

  然后,说道:“大师傅,我们这次来北京,除了送九斤叔叔,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回你的天津老宅,好好看一看。

  对吧?”

  梁有余听了,知道他想去天津玩。

  于是,微微一笑,马上说道:“对头。

  我们先去喝北京的豆汁,再去吃天津的狗不理包子。”

  宗且示听到有吃有玩,点头笑道:“好啊!”

  蒙不迟听了,想到豆汁儿的气味,也笑道:“对对对,让且示多喝几碗豆汁。”

  宗且示见梁有余笑得不自然,满腹狐疑地问:“二师傅,豆汁好喝吗?”

  梁有余对着蒙不迟,又是眨眼,又是歪嘴,抢着打岔,说道:“问什么二师傅,大师傅骗过你吗?

  还不快跟我,出去玩!”

  说完,就往门外走去。

  宗且示见了,唯恐失去好玩的机会,马上跟了去。

  冷静见他们进了垂花门,知道梁有余,想在四合院里转转,赶紧跟了过去。

  秦关意、蒙不迟、冯念初三人,没见过四合院的全貌,一起跟着冷静,出了小院。

  小院里,留下梁九斤,陪着冷中裘、匡青衿、傅思纯说话。

  “天棚、鱼缸、石榴树,

  先生、肥狗、胖丫头。”

  不一会儿,宗且示大声念着谚语,甩着膀子,又蹦又跳地回到了餐厅。

  紧接着,梁有余、秦关意、蒙不迟、冯念初也跟着他,走了进来。

  宗且示去水缸边,饱饱地喝了几口凉开水,喘匀了气。

  然后,说道:“九斤叔叔,你没有去玩,真是太亏了!

  这个四合院,可大可大了!

  里面一共有三进,我们先玩了第二进的正房、东西厢房和耳房。

  后来,又玩了第三进的后罩房。

  里面还有两个大院子、抄手游廊和垂花门呢!”

  看着梁九斤,他想了想,接着说:“院子里面,种了好多好玩的树。

  有多子多福的石榴树,事事如意的柿子树,富贵荣华的桂花树。

  每一种树,都大有讲究。

  我还看见了两个大水缸,一个养着荷花,一个养着金鱼,真好看啊!”

  梁九斤听了,笑道:“好看就好。”

  接着,又看了看宗且示的身后,问道:“冷静叔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