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学农第1章 引水-《门西双榜》

  史利群听了,马上说道:“我们生产队没有学校。

  一个公社有只有一个小学,几个公社才有一个中学。”

  宗且示想了想,说道:“来的路上我看到,在汽车站前面,有个京山小学。”

  史地勤听了,马上说道:“那就是我的小学。

  等我小学毕业了,还能去石塘山,上中学呢!

  石塘山离家远,我就要住校了,一个星期回来一次。”

  范思欢一下没有听明白,问道:“石塘山,是一个村庄的名字吗?”

  纪庄贤点头说:“是的,后梁村和石塘山村,相隔十里路。

  那儿有个中学,京山公社的中学生,都在那儿上学。”

  范思青边想边问:“十里路,有多远?

  要走多长时间?”

  王萍想了想,说道:“有五个从京山汽车站,走过来的路程。”

  范思佳听了,咂舌说道:“那么远啊!”

  史利群点头,叹道:“是的!

  所以,很多孩子,都要住校。

  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

  秦关意想到南京的情况,又问道:“解放以后,孩子越生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

  将来,会不会增加场地和老师,在京山办个中学?”

  史满平听了,迟疑着摇头说道:“难说!

  现在,石塘山中学的场地,仍然够用,只是在编的老师,人数不足。

  最近几年,已经增加了不少民办教师。

  其中,有一些下乡知青。

  这些知青老师,教学能力比较强,对孩子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帮助很大。”

  大院里,一大半孩子正在上学,听大人们聊到了学习,自然就对比起凤阳和南京的课目、课时、课程来。

  听了他们的一番比较,史利群看着蒙不迟,说道:“不迟兄弟,我有个不情之请。

  你能否,施展过目不忘的绝技,给我们这里的孩子,默写出一整套补习班资料来?”

  蒙不迟听了,点头说道:“可以!

  我们有现成的教材,回到南京,就可以寄过来。

  不过,南京补习班的教材,是按老的学制,编写出来的。

  当时,中小学一共有十二个年级。

  现在,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中小学一共,才有九个年级。

  两个时期的学制,并不相符。”

  秦关意想了想,说道:“应该没有关系!

  尽管存在学制缩短、省际教学上的差异,不过,教学内容,万变不离其宗。

  补习班的教材,都是名师编制出来的。

  孩子们用它学习,只是对现有教材的补充和完善。”

  蒙不迟想了一下,点头说道:“依我看,暂时先这样办:

  请地勤抄写小硕带来的资料,然后,和小硕一起学习。

  地春和小成一起,按照幼儿园中班的教材学习。

  且示回南京以后,给利群叔叔,寄余下的补习班资料。”

  梁小硕、梁小成、宗且示听了,点头答应。

  一个半小时后,众人吃完饭。

  大人们洗刷的洗刷,聊天的聊天。

  孩子们已经开始,做补习班的习题了。

  邱念国看见宗且示,正在给郭以群写信,提引水装置的事。

  站在一旁,去看了看,问道:“这种装置,是不是不用油,也不用电,完全靠气压和惯性,让水往高处流的?”

  宗且示点头,看着他,反问道:“你也会做?”

  邱念国点头,笑道:“你忘了,我爷爷是干什么的啦?

  在双闸,我和爷爷,做过几个简易的。

  这种装置,能把井水或江水,从低的地方,抽到高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你写的这种?”

  宗且示听了,马上放下笔,大叫一声:“好啊,原来你就会做!”

  众人被他的叫声,吸引了过来。

  邱念国边想边说:“有一年暑假,爷爷见奚校长打井水吃力,就给她家做了一个,一直用到现在。”

  冷双显听了,问道:“做这个装置,需要用什么材料?”

  邱念国想了想,说道:“大的东西,有一个木架,一个大铁皮桶,几根硬塑料的水管。

  小的东西,有胶水、水管弯头、水管三通、水管过滤箭、水阀和水龙头。”

  史利群听了,马上说道:“这些东西,京山供销社里都有,价格也不贵。”

  范思青见了,皱着眉问道:“念国哥哥,你有没有把握?

  如果买了材料回来,做不成功,那就浪费了。”

  邱念国看着她,笑道:“谢谢思青!

  后来,双闸公社的乡亲们,见奚校长家用得好,又请我和爷爷,做了十几个,他们用得情况,都还不错。

  你放心,我做这种装置,已经轻车熟路了。”

  史满平听了,边想边说:“大旱的年份,后良村的井水会枯竭。

  这种装置,如果长时间缺水,会不会被干坏了?”

  邱念国想了想,说道:“这种情况,要看买来的材料,质量好不好。

  一般情况下,材料都不错,对引水装置不会有影响。

  等用的时间过长老化了,还可以换掉。”

  说完,邱念国找来两个水桶,一个塑料瓶,三节塑料软管和几个塑料袋。

  然后,在一个水桶里,加满了水,放在低处。

  接着,又把另一个空桶,放在了土桌上,再用塑料瓶当作铁桶,软管当硬塑料水管,塑料袋当水管三通等部件,当场做起了实验。

  实验结果,低桶里的水,果然能流到高桶里。

  众人见了,纷纷鼓掌。

  邱念国指着简易装置,说道:“塑料袋的密封性不好。

  要不然,出水量会更加稳定。”

  史满平点头,想了想,问道:“蓄水塘里的水,也可以引上旱地吗?”

  邱念国边想边说:“要看落差有多少。

  最高可以引上十米。

  不过,最好不要超过六七米,不然,引水的效果就不好了。”

  梁九斤拿起塑料袋,又问:“用多个装置,可以多次引水吗?”

  邱念国点头说:“可以。

  前提是,要有多个梯级蓄水塘,塘与塘之间,能逐步接近目标用水地。”

  张指柔听了,捶了捶腰,笑道:“暂时,不去管果园和旱地。

  先做个出来,引井水去浇菜地,救一下我的老腰。”

  众人见了都笑。

  宗且若一边笑,一边去帮张指柔捶腰。

  第二天吃了早饭,史满平一家,再次来到干校大院。

  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不少村民。

  邱念国指着昨晚准备好的木条和工具,在井边比划了一下,请史满平去搭建大木架。

  史满平点头,带着村民们去忙。

  接着,邱念国和史利群、梁九斤、宗且示三人,赶去供销社,把引水需要的材料,全部买了回来。

  邱念国先把铁桶,放上木架,按水管的口径,在铁桶的上端和前后两端,开了四个口。

  再根据水井的深度,把几根水管,两两相连,用胶水粘接成长管。

  接着,把过滤箭安装在长管一端,放入井中。

  之后,将长管的另一头,安装到铁桶靠近水井的一侧,再抹上胶水粘紧,作为进水口。

  紧接着,又把另一根水管,安装在了铁桶的另一个侧口上,也用胶水粘紧,作为出水口。

  然后,把出水管连接到菜地的引水沟里。

  最后,在出水口上,安上了水龙头,先关上,以阻绝空气进入。

  接下来,又在铁桶上端的两个开口上,各装了一根短水管和水阀,作为排气孔,用胶水封好后,打开阀门。

  做完这一切,邱念国笑道:“且示,引水装置已经安装完毕。

  要不要,搞一个剪彩仪式?”

  宗且示听了,也笑道:“那是当然!

  应该由史爷爷和冷爷爷剪彩。”

  邱念国看着他,又笑道:“不过,在剪彩之前,要麻烦你做一件事。

  要不然,水是流不出来的。

  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宗且示听了,心想:“我又不是东海龙王,水又不会听我的话!

  看他的样子,不会是,想戏弄我吧?”

  一转念,他又想道:“如果我不答应,他找个借口,故意让水流不出来,我岂不是,要落大家的怪?”

  想到这儿,宗且示迟疑着问道:“我有那么大本领吗?!”

  邱念国听了,轻轻一笑,说道:“怎么会没有?!

  你就说吧,到底答应不答应?”

  宗且示听了,不知他问话的深浅,见他笑得不自然,又拿他没有办法。

  只好把心一横,想道:“管他呢!

  他最多是想,和我开个玩笑,让我出丑逗大家开心!”

  于是,宗且示把胸一挺说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邱念国见了,点了点头,把水桶交给他,说道:“那就好!

  你负责去打水。

  然后,把打来的水,从排气孔灌进去,直到把大铁桶灌满为止。”

  宗且示听了,看了看手上的水桶,又看了看高高的木架上那只大铁桶,立即嚷嚷道:“天啊!

  我块头那么小,上上下下,要跑多少趟,才能把它灌满啊?”

  邱念国见了,大笑道:“那就不关我的事了!

  反正,你已经答应,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了。

  你说话,一定要算话!”

  宗且示听了,想了想,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他看着梁小硕、梁小博和梁小成,笑道:“你们三个,哥哥现在有难,愿不愿意拔刀相助?”

  梁家姐弟听了,以为宗且示,是想让他们提水,既想帮他,又觉得为难。

  宗且示见他们踌躇不决,轻轻一笑,说道:“你们的老爸,力气那么大。

  你们帮哥哥去求他,让他帮忙,把大铁桶装满!”

  三个孩子一听,均松了一口气,忙去求梁九斤。

  梁九斤见了,再次看了看大铁桶,叫了蒙豆豆和蒙不迟一起,搬了六块土砖,在铁桶前,搭了三级台阶。

  然后,来回打了十几桶水,就把大铁桶灌得满满的,又关上了水阀。

  邱念国见了,只得承认,宗且示完成了任务。

  接着,请史满平和冷双显,走到出水口,让两人同时拧开水龙头。

  再看水龙头里,哗哗地流出了清水。

  众人见了,纷纷鼓掌。

  范思青接了一捧水,回头看着邱念国,说道:“念国哥,好像这个水流,没有自来水站的水流大。”

  邱念国点头,快步走到水井口,拿起带过滤箭的水管,在井里,上上下下猛戳了几下。

  只听范思青在引水装置前,激动地叫道:“大了,水流变大了!”

  宗且示听到,一边玩着水,一边说道:“念国,你今天立了大功。

  回到南京,不会因为偷跑出来玩,挨家长骂了!”

  邱念国听了,也高兴地笑了。

  冯念琴看着宗且示,笑道:“我出来之前,已经征得爸妈的同意了!”

  吴关雅听了,也笑道:“我是偷跑出来的。

  反正,迟早都要露馅,还不如,回去直接坦白!”

  宗且示听了,点头称赞。

  宗且若看着宗渝虎和侯佳佳,笑道:“哥,你要向关雅学习,要相信爸妈的胸怀!

  我就帮你招了吧!

  鼓动别人偷跑来凤阳,就是你王中王的主意。”

  宗且示听了,笑着点头承认。

  宗渝虎见了,笑道:“不错!

  且若说得在理,且示从善如流。”

  侯佳佳听了,也笑道:“王中王,一个好汉三个帮。

  关雅、念琴、且若、思欢、思青、念国他们,处处尊重你、让着你。

  你今后,一定要带着大家,走大路,走正路。

  不要再干,偷偷摸摸的事情了!”

  宗且示听侯佳佳当众教训自己,面子上下不去。

  于是,一边往菜地走,一边假装没有听到,大声地问她,到底在说什么。

  侯佳佳见了,笑他无聊!

  见孩子们走远了,张指柔看着侯佳佳,笑道:“这次见到且示,发现他进步不小。

  做起事来,已经非常有分寸。

  不像那次在北京,大热天的,还领着师傅到处乱跑。

  害得他老人家,差点中暑!”

  侯佳佳听了,看了看宗渝虎,又看了看张指柔。

  然后,叹道:“我们怎么,生了这么个活祖宗,一点也不像我们。”

  张指柔见了,笑道:“你就知足吧!

  现在,你的机灵,小虎的担当,在且示身上都有。”

  侯佳佳想了想,笑着问道:“指柔阿姨,冷静他们,应该没让你操多大心吧?”

  张指柔听了,摇头说道:“没有!

  反倒是,我们这次出来,让他们担惊受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