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田园生活-《娱乐直播:我一身传承吊打顶流》

  《非遗寻踪》的无限期暂停,在娱乐圈和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猜测的波澜,但凌墨的回应却异常低调。他没有发表任何声明,只是通过工作室简单确认了消息,并表示会利用这段时间“沉淀学习”。

  就在众人以为这位风头正劲的“文化大神”会暂时隐退时,一则新的官宣引爆了粉丝的期待——凌墨将作为特邀嘉宾,加入苹果卫视另一档王牌慢综艺 《你好,生活家》 第三季的录制!

  《你好,生活家》是一档主打“田园生活体验与匠心手作”的节目,每一季邀请几位明星嘉宾,在一个固定的美丽乡村院落里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学习当地传统手艺,体验自给自足的田园乐趣,节奏舒缓,氛围温馨。这与《非遗寻踪》的宏大叙事和冒险色彩截然不同。

  消息一出,粉丝欢呼雀跃!

  “太好了!还以为墨哥要消失一段时间呢!”

  “《生活家》!是我的下饭综艺!”

  “期待墨哥种地、做饭、做手工的样子!”

  “感觉这节目画风和墨哥很搭啊,都是静下心来做事的人。”

  也有不少人感到疑惑。

  “咦?墨哥刚经历了那么惊险的事,转头就去种田了?”

  “是不是因为《非遗寻踪》停了,临时接的这个?”

  “不过也好,让墨哥放松一下,远离那些是非。”

  凌墨选择参加这档节目,自然有他的考量。一方面,节目组的诚意很足,给出的自由度很高,不干涉他的个人行动和表达。另一方面,这个节目看似“养老”,实则接触的都是最接地气的民间智慧和地方性非遗,比如竹编、酿酒、土陶、地方戏曲等,这与他传承文化的内核并不冲突,只是换了一种更温和的方式。

  而且,远离聚光灯中心的城市,选择一个僻静的乡村,也便于他暗中调查地图线索和宋怀仁背后的势力。

  录制地点在一个远离尘嚣、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杏花坞。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乌篷船晃晃悠悠,空气里都带着湿润的草木清香。

  凌墨拖着简单的行李,按照指示牌,来到了本次节目的主场地——一座临河而建、带着大大院子的老宅“栖梧小院”。

  他推开虚掩的木门,院子里,先到的几位嘉宾正在忙碌。

  常驻mc是两位:一位是德高望重、幽默风趣的老牌主持人何炯,另一位是性格爽朗、厨艺不错的知名女演员谢楠。飞行嘉宾除了凌墨,还有一位是以“音乐才子”着称、但近来作品反响平平的唱作人楚风,以及一位走清纯路线、但演技时好时坏的新晋小花林思思。

  “凌墨来啦!欢迎欢迎!”何老师第一个看到凌墨,热情地迎上来,帮忙接过行李。谢楠也笑着打招呼。

  楚风抬头看了凌墨一眼,眼神有些复杂,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便继续低头摆弄他带来的那把木吉他。林思思则显得有些拘谨和害羞,小声叫了句“凌墨老师好”,就躲到谢楠身后去了。

  弹幕在凌墨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沸腾。

  “墨哥!终于又看到墨哥了!”

  “这院子好美啊!向往的生活!”

  “楚风好像有点冷淡?林思思好可爱。”

  “感觉气氛有点微妙啊……”

  简单的寒暄后,何老师宣布了本季《生活家》的第一个集体任务——“复原栖梧小院的传统灶台,并独立完成一顿欢迎晚宴”。

  原来的老灶台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坍塌了一半。任务要求他们自己动手,利用当地的材料,黄泥、稻草、砖块和请来的老师傅指导,把灶台重新砌起来,然后用新灶台生火做饭。

  这是一个非常考验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的任务。

  楚风皱了皱眉,显然对这类体力活不太感冒。林思思则是一脸茫然,显然从未接触过。

  何老师和谢楠虽然经验丰富,但砌灶台这种技术活,也是头一遭。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凌墨。毕竟,他可是连明代古琴和苗疆傩面都能修复的人!

  凌墨也没推辞,他走到坍塌的灶台前,仔细观察了残留的结构,又用手捏了捏旁边的黄泥,感受着湿度和粘性。

  “泥土的配比不对,纯黄泥容易干裂,需要加入适量的细沙和切碎的稻草梗增加韧性。”凌墨抓起一把泥,对何老师说,“何老师,麻烦您带思思去准备稻草。谢楠姐,您去跟老乡借个铁锹和泥桶。楚风……”

  他看向楚风:“麻烦你帮忙去河边挑几桶水回来,和泥需要。”

  分工明确,条理清晰。

  楚风听到让自己去挑水,脸上闪过一丝不情愿,但镜头对着,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闷声应了下,拿起水桶走了。

  弹幕开始议论。

  “墨哥果然是技术担当!”

  “指挥若定啊,气场两米八!”

  “楚风好像不太乐意?挑水是累点,但总比和泥轻松吧?”

  凌墨则亲自上手,指导何老师和林思思如何铡草、如何与泥土混合。他的动作熟练得仿佛是个老泥瓦匠,让人瞠目结舌。

  等到楚风气喘吁吁地挑水回来,凌墨已经开始用模子夯制土砖了。那手法,那效率,看得一旁的指导老师傅都连连点头,直呼“后生可畏”!

  楚风看着凌墨那游刃有余的样子,再看看自己沾满泥点的裤腿和酸痛的肩膀,心里那点因为凌墨风头过盛而产生的不平衡感,更加浓郁了。

  在凌墨的带领下,灶台的复原工作进展神速。下午时分,一个像模像样的新灶台就已经砌好了,只待阴干。

  晚宴食材需要嘉宾自己用劳动换取。何老师带着大家去帮老乡采摘杨梅,凌墨则被分配去跟村里的老篾匠学习编鱼笼,准备傍晚去小河里捕鱼。

  编鱼笼是个细致活,需要耐心和巧手。老篾匠演示了一遍,凌墨看了一遍,上手就编得有模有样,手法灵巧,速度甚至不比老师傅慢多少。

  老篾匠惊讶不已,对着镜头直夸:“这娃娃,手真巧!心也静!是块学手艺的料!”

  傍晚,凌墨提着编好的鱼笼,在夕阳下的河边,轻松捕到了几条鲜活的鲫鱼。那娴熟的动作和收获的喜悦,透过镜头传递出去,又引来粉丝一阵尖叫。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修得了文物,打得了流氓,现在还会砌灶编笼抓鱼……墨哥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家啊!”

  “感觉楚风的脸更黑了哈哈哈!”

  当晚,用自己亲手砌的灶台,烹饪出自己采摘的杨梅和捕获的鲜鱼,一顿充满成就感的欢迎晚宴,在略显微妙但又还算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楚风以创作灵感来了为由,抱着吉他独自回了房间。林思思帮忙收拾碗筷,小心翼翼。何老师和谢楠则与凌墨坐在院子里乘凉,闲聊着接下来的安排。

  “明天,我们要去拜访村里的‘酒王’张老爷子,学习古法酿酒。”何老师介绍道,“听说他的酒曲配方是祖传的,酿出的米酒是一绝。”

  凌墨点了点头,目光却若有所思地望向远处月光下朦胧的山峦。根据他之前对地图的初步研究,杏花坞所在的这片区域的山脉走向,似乎与地图上某个边缘符号有隐隐的呼应。

  参加生活节目是表象,利用这里的宁静环境继续他的探寻,才是真实目的。

  然而,他敏锐地感觉到,这看似平静祥和的杏花坞,似乎也并非一片净土。楚风那若有若无的敌意,或许只是开始。

  他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

  田园生活固然惬意,但若有风雨来袭,他也不介意在这片江南水乡,再掀起一番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