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投稿-《重生官场,我要青云直上》

  河城市的清晨,带着一种与乐平镇截然不同的喧嚣和冰冷。

  人民公园附近那家挂着“迎宾旅社”霓虹灯牌的老式宾馆。

  窗外车流声不绝于耳。

  林鑫洗了一把脸,他回到房间,背着包往外走。

  上午九点整。

  林鑫站在了“江河出版社”那栋略显陈旧、爬满常青藤藤蔓的灰色五层小楼前。

  出版社的门脸不大,玻璃门擦得还算干净,旁边挂着白底黑字的单位铭牌。

  “找谁?”,老大爷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本地。

  “您好,我找编辑部,想投稿。”林鑫语气平和。

  “投稿?”老大爷上下扫了他两眼,眉头皱起,“有预约吗?哪个主编?”

  “没有预约。”

  “没预约?”

  老大爷直接打断,不耐烦地挥挥手。

  “走走走!没预约找什么找?我们这里很忙的!没空接待!投稿寄挂号信过来!”

  说完,又低下头,重新埋进报纸里,不再理会。

  林鑫沉默了一下,没有争辩。他转身,没有离开,而是走到旁边长条木椅前坐下。

  目光平静地注视着进出出版社大门的人流,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即使是周末,也有形形色色的人进进出出。

  有夹着公文包的中年人;有背着双肩包、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也有提着礼品袋、脸上堆满谄媚笑容的访客。

  传达室的老大爷偶尔抬头瞥他一眼。

  林鑫如同入定的老僧,对周遭的目光和窃窃私语置若罔闻。他只是在观察,在等待。

  他知道,硬闯或者哀求只会适得其反。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能接触到真正有话语权的人的机会。

  墙上的挂钟指向十二点。

  出版社里的人流渐渐稀疏,午饭时间快到了。

  传达室的老大爷也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准备锁门去食堂。

  林鑫轻轻吐出一口气,站起身,准备离开。

  看来今天不是时机。

  “咚!咚!咚!”

  一阵清脆而有力的脚步声!

  一个高挑的身影如同一阵风,猛地推开出版社的玻璃门走了进来!

  来人是个年轻女子。个子较高,目测接近一米七,身形匀称挺拔,穿着一件米白色长裙,乌黑的长发在脑后扎成一个简洁干练的高马尾,随着她的动作在肩头跳跃。

  脸上不施粉黛,皮肤靓白,鼻梁高挺,眉眼清晰明亮,带着一种蓬勃的活力!

  “哎!周编辑!您慢点!”

  张大爷脸上瞬间堆起笑容,和刚才判若两人,忙不迭地应着。

  女子点点头,转身就要往楼梯口走去,目光却在不经意间扫过站在角落阴影里的林鑫。

  脚步微微一顿。

  林鑫也正看着她,四目相对。

  林鑫心中一动!机会!

  他没有任何犹豫,迎着对方的目光,微微颔首,脸上也浮起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一丝无奈和诚恳的微笑,主动开口,声音清晰平稳:

  “您好。打扰一下。我是来投稿的,历史类书籍。不过……好像来得不是时候。”

  他语气坦然,没有丝毫抱怨或委屈,只是陈述事实。

  “投稿?历史类?”

  女子眼睛一亮,似乎来了兴趣。她停下脚步,仔细打量了一下林鑫。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穿着朴素,但眼神沉静,气质沉稳,不像那种胡搅蛮缠或者异想天开的人。

  “什么书稿?带了吗?”

  她下意识地问了一句,声音依旧清脆。

  “带了。”

  林鑫立刻点头,动作麻利地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拿出,双手递了过去。

  “这是部分书稿,大概十万字左右。书名是《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女子重复了一遍这个有些奇特的书名,眉头微挑,眼中兴趣更浓。

  她接过那份略显正式的文件,目光再次落在林鑫脸上,带着一丝探究:“乐平镇政府?你是……?”

  “我是乐平镇政府的工作人员。”

  林鑫坦然回答,没有隐瞒身份。上面文件袋印有相关信息。

  “书稿是我个人在工作之余写的。跟单位没关系。”

  “哦……”

  女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对这个身份有些意外,但并未深究。

  她略一沉吟,做出了决定:

  “这样吧,稿子我先看看。你跟我上来,到我办公室坐会儿?”

  她指了指楼梯方向。

  “好!谢谢!”,林鑫心中一定,立刻应道,脸上露出真诚的感激笑容。

  女子点点头,不再多言,转身快步走向楼梯。林鑫紧随其后。

  三楼,一间挂着“编辑部”牌子的办公室。

  门开着,里面空间不大,靠墙放着几个顶天立地的铁皮文件柜,几张办公桌拼在一起,显得有些拥挤。此刻只有她一个人。

  “坐。”

  女子指了指靠窗的一张空椅子,而她动作麻利地拿起文件袋,拆开封口,抽出一沓打印稿。

  目光落在第一页的标题上——《明朝那些事儿——历史也可以这样写!》。

  她微微蹙眉,似乎对这个略显“轻佻”的标题有些保留意见。但当她开始阅读正文时……

  时间在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

  办公室里异常安静。

  林鑫坐在窗边的椅子上,目光平静地看着窗外楼下街道的车水马龙,没有打扰她。

  她已经完全沉浸了进去!

  她的呼吸似乎都随着文字的起伏而变得或急促或平缓!

  不知过了多久。

  “哗啦——”

  最后一张稿纸被翻过。

  周晓玲猛地抬头看向林鑫,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拔高,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急切:

  “没了?怎么……怎么到这里就没了?朱棣靖难之后呢?后面呢?”

  她脸上那份急切和渴望,如同干渴的旅人看到了绿洲!

  林鑫迎着她灼热的目光,脸上露出一丝平静而略带歉意的微笑,语气却异常沉稳:

  “周编辑,这只是前十万字的一部分内容。后面的……需要等确定合作意向之后,才能提供。”

  “合作意向?!”

  周晓玲像是被点醒了一般,猛地吸了一口气!她放下稿纸,双手用力按在桌面上,支撑起身体!

  那份最初的礼貌和好奇早已被巨大的震撼和职业敏感所取代!

  “林鑫同志!”

  她再次开口,声音恢复了部分冷静,但依旧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你这本书稿……非常特别!非常……有力量!”

  她似乎在寻找最恰当的词汇,眼神里充满了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

  “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能把历史写得这么,这么鲜活!这么接地气!又这么深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完全打破了传统历史写作的窠臼!这绝对有成为爆款的潜力!不!是现象级的潜力!”

  林鑫脸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平静:“谢谢周编辑的肯定。能得到专业编辑的认可,我很荣幸。”

  “别急着谢!”

  周晓玲摆摆手,脸上露出一个爽朗的笑容,她看了一眼腕表。

  “都这个点了!走!我请你吃饭!咱们边吃边聊!好好谈谈这本书!”

  她说着,已经利落地站起身:“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馆子,清静,适合谈事情!”

  她的行动力惊人,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热情。

  林鑫也顺势站起身:“好,那就麻烦周编辑了。”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办公室。

  “对了,周编辑,聊了这么久,还没请教您名字?”

  周晓玲转过身,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伸出手:“周晓玲。晓是知晓的晓,玲是玲珑的玲。见习编辑。”

  “林鑫。双木林,三个金的鑫。”林鑫轻轻握了一下,随即松开。

  “林鑫……”周晓玲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眼神里带着一种重新认识的郑重。

  “好名字!厚重,有分量!走!吃饭去!今天这顿我请!就当庆祝发现你这块璞玉!”

  她笑着拍了拍林鑫的肩膀,动作自然大方,带着一种北方姑娘特有的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