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首阳山行-《人族圣朝:从商纣五皇子开始》

  首阳山那声若有若无的叹息,如同投入殷星心湖的石子,涟漪虽已平复,痕迹却深印心底。太清圣人老子,立于人教,执掌太极图,位居六圣之首,其态度暧昧,远比元始天尊的明确敌意更令人忌惮。然,【人道封神榜】的炼制不容耽搁,首阳山之铜乃其筋骨,不可或缺。

  殷星没有派遣使者,没有调动大军。在彻底稳固圣王之位,将朝政暂交恶来、雷豹与万象院共同执掌后,他一步踏出,空间折叠,身形已出现在首阳山地界。

  首阳山并非险峻奇绝,反而透着一种中正平和的韵味,山势沉稳,灵气内敛,一草一木仿佛都暗合自然之道。然而,越是靠近,一股无形的压力便越是厚重,仿佛整片天地都在排斥着这位带着过于“喧嚣”人道气息的来访者。

  行至山腰,前方景象骤然变幻。一座看似简朴,却蕴含着至高道韵的宫观虚影浮现,匾额之上“八景宫”三字流转清光。宫门紧闭,门前并无童子守卫,只有一幅虚幻的图卷悬浮于空,缓缓旋转。

  那图卷外包霞光,内蕴天地,地水火风环绕,阴阳二气流转,正是先天至宝太极图的一道投影。它并未散发杀伐之气,只是静静地存在于此,便仿佛划定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隔绝了内外,衍化着万法归于无极、动复归静的道境。

  硬闯?莫说他此刻尚非圣人,即便是寻常圣人,面对太极图本体也要费尽周章,何况这虽为投影却蕴含本尊道韵的屏障。

  殷星在太极图虚影前十丈处停下脚步。他并未运转法力试图强攻,也未施展空间神通绕行。他闭上双眼,心神沉入体内那轮已化为紫金色圣王气运的光环,引动那浩瀚磅礴、蕴含着亿兆生灵意志与“有为”精神的人道愿力。

  他伸出右手,掌心向上,一缕精纯至极、散发着文明火光、变革气息与守护意志的紫金色愿力,如同涓涓细流,自他掌心流淌而出,并非冲向太极图,而是轻柔地、缓慢地浸润向那幅衍化着“无为寂静”之道的图卷投影。

  嗤——

  一种微不可察的消融声响起。并非激烈的对抗,而是两种截然不同“道”的碰撞与交融。人道愿力中那蓬勃的、向上的、不断创造与改变的力量,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进那追求永恒寂静与回归本源的太极道境之中。

  太极图投影微微震颤,其上演化的地水火风似乎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滞涩,那完美的阴阳循环,被人道这种代表着“变数”与“发展”的力量,注入了一丝不和谐的“动”因。

  它没有反击,因为殷星并无恶意,只有探寻与请求。这愿力并非破坏,而是一种“存在”的证明,证明着另一种与“无为”并行不悖的道路正在洪荒茁壮成长。

  僵持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那缓缓旋转的太极图虚影中心,阴阳鱼眼交汇之处,光芒微微一闪,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扭曲不定的光门,悄无声息地自行开辟出来。这是阵法在“道”的层面,对另一种“道”的认可与放行。

  殷星迈步,踏入光门。

  眼前景象再变,并非辉煌殿宇,而是一处简单的草庐。庐前有一株古松,松下坐着一道模糊的身影,仿佛与周遭天地融为一体,正是老子的一具化身。化身面容不清,唯有一双眸子,清澈如同古井,倒映着世间万象,却又仿佛空无一物。

  “圣王不在朝歌统御万民,来我这清静之地为何。”老子的声音平和淡漠,不带丝毫情绪,仿佛在陈述一个事实。

  殷星执礼,不卑不亢:“为求首阳山之铜,炼制一件关乎人道未来之器。”

  老子化身并未询问是何器物,只是淡淡道:“天地万物,自有其理。首阳山之铜,蕴藏先天庚金之精,亦承载此地清静无为之道韵。汝以人道愿力,行有为之事,强取之,恐损其性,亦违天道自然。”

  这便是论道了。

  殷星目光平静,回应道:“太上之道,无为而治,顺天应人,星甚为敬佩。然,如今魔劫内蕴,虫灾外逼,‘熵’之威胁迫在眉睫,此非清静无为可渡之劫。人道羸弱,若不自强,不主动‘有为’,何以在万族乃至天外威胁中存续?无为乃道境,有为乃手段。于众生存亡之际,星以为,当以有为之心,行守护之事,方合大道生生不息之本意。”

  他周身紫金气运自然流转,那源自亿兆生灵的期盼与奋斗意志,与老子化身那超然物外、寂然不动的道韵形成鲜明对比。

  老子化身沉默片刻,那古井无波的眸中,似乎有微光掠过。“汝之所言,不无道理。道无常势,法无定法。非常之时,或需非常之行。”

  他话锋一转:“首阳山之铜,予你一份,亦无不可。然,天地万物,有得有失。取走此铜,需结一份因果。他日,需允我一件不违汝之本心、不损汝之圣朝根基之事。汝,可愿?”

  悬念陡生。圣人之因果,岂是轻易可结?尤其对象是深不可测的老子。这承诺如同一个未来的枷锁,不知何时会落下,要求何事。

  殷星几乎没有犹豫。他深知欲成大事,必有担当,亦需魄力。瞻前顾后,绝非圣王所为。

  “可。”殷星斩钉截铁,“只要不违本心,不损圣朝,他日道友但有所求,殷星必当尽力。”

  “善。”老子化身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他袖袍轻轻一拂,一块拳头大小、色泽暗金、却散发着纯粹先天庚金之气与一丝首阳山本源道韵的神铜,自地下飞出,落入殷星手中。入手沉重,寒意刺骨,正是那首阳山之铜。

  殷星收起神铜,再次行礼,转身踏出来时的光门,太极图虚影在他身后缓缓隐去。

  待殷星身影彻底消失在山外,草庐前,老子的化身依旧静坐,目光却仿佛穿透无尽虚空,落在了那气象万千的朝歌城,落在了那蓬勃增长的人道气运之上。他低声自语,声音微不可闻,却仿佛蕴含着天机:

  “变数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