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是,跟任何人都不要说太多话-《挣钱一本通》

  不知道你有没有察觉,那些人际关系好到令人称奇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质 —— 话不多,但每句话都踩在点子上。

  杨绛先生曾说: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就是不要跟他们分享任何成功的喜悦,以及任何开心的事儿。这话初听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但细细琢磨,全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举个例子:你升职加薪,恨不得发 10 条朋友圈广而告之,结果同事表面上恭喜你,背地里却骂你嘚瑟;你攒钱买了房,四处跟人说,亲戚嘴上夸你有出息,转头就吐槽你爱显摆。

  人性中潜藏的恶,就是见不得身边人比自己好。

  尤其是亲戚、同事、朋友这些与你起点相近的人,他们会觉得大家原本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凭什么你要走在前面。

  怎样才能让人喜欢?很简单:给足别人情绪价值。

  什么是情绪价值?说白了,就是让别人觉得和你相处很舒服。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 “共情式倾听”—— 当别人吐槽时,你不需要给出什么建议,只要点头说 “我懂”“确实不容易”,对方立马就会觉得你懂他。

  我有个朋友,人缘好到爆棚,我问她为什么这么招人喜欢,她说,别人说话的时候,她负责倒水、递纸巾、适时喝彩或者叹气。

  莫言说得更直接:不分享喜悦,不炫耀成功,不说三道四,不假装聪明。

  比如,同事问你工资多少,你笑一笑说:也就混口饭吃。

  亲戚打听你对象的条件,你摆摆手:普通人,对我好就行。

  所以,在与人相处中,我们要藏住三样东西。千万不要喋喋不休,什么底都透了,一点神秘感都没有,别人自然对你也不会有任何敬畏之心。

  第一,藏住聪明

  林清玄说:在世人都迷乱的时代,我们在内心里清明就好,外表上宁可做傻瓜。

  公司里那个总爱在会议上抢话的 “懂王”,最后很可能成为全民公敌;反而是那些闷头干活、在关键时刻一鸣惊人的同事,会被老板当宝贝。真正的聪明人,都擅长 “扮猪吃老虎”。

  第二,藏住财富

  你开着宝马回村,亲戚可能会找你借钱;你背着帆布袋上班,同事会觉得你踏实。古人说 “财不露白”,不是让你装穷,而是避免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

  我表姐做生意赚了钱,朋友圈里永远只晒猫和菜谱,亲戚问她收入,她一脸愁容:今年行情一般,勉强保本。结果呢?没人找她麻烦,全家人都夸她低调。

  第三,藏住情绪

  杨绛还有句话:有修养的人,能喜怒无形于色。

  同事把锅甩给你,你当场炸毛,第二天全公司都会传你脾气差;领导骂你方案烂,你笑眯眯地说 “我改”,反而会让人觉得你性格好、人靠谱。

  成年人的情绪,不是用来发泄的,而是用来博弈的。

  除非你想把情绪当作工具,比如你被人各种欺负,那这时候就没必要太隐忍了。情绪不是目的,它是手段。发了这个情绪后,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种情绪,是可以有的。

  不要为了发泄情绪而发脾气,凡事要目标导向,问问自己:发这个脾气,能有利于事情发展吗?如果不能,那就忍着。

  闭嘴的终极奥义,其实是让别人成为主角。人际关系的价值,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别人感受到了什么。

  举个例子:饭局上,别人吹牛,你接一句 “你这经历都能拍电影了”;

  朋友诉苦,你回一句 “换作是我早崩溃了,你够坚强了”。

  说话,要给别人抬咖位,而不是凸显自己。心理学上把这叫 “托举效应”—— 你把光打在别人身上,自己反而成了不可或缺的舞台。

  做一个时刻给别人搭台的人。

  想搞好关系,其实不看你说多少话,而看你能忍多少。别人炫耀时,你忍住了拆穿的欲望;自己得意时,忍住了炫耀的冲动;听到八卦时,忍住了接话的舌头。

  下次,你再想说话前,心里默数 3 秒,问自己:1. 这话非说不可吗?2. 说了对我有啥好处?3. 对方听了会舒服吗?但凡有一个答案是 “否”,立马把话吞回去。

  最 low 的就是为了说话而说话,为了发泄情绪而说话。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爱说话?实际上,说话是有爽感的,它本身是一种疗愈方式。

  比如,你受了刺激,找个朋友倾诉一通,是不是感觉好多了。你获得成就,总想让别人知道。下次,多把这样的机会留给别人,你的人际关系自然就会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