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霜细若盐,覆在彭城北营到东仓巷的一线街路上。
鼓木尚未响,市学草棚前已立起“第三课:丁役抵差”的木牌;“公估背面”的四条刻线,经昨日雨洗,如同在木纹里生了根。远处,白马津与清口两边传来夜炬收号的回音,节律恰是“二进一退”。市人循声望去,只见河雾升起一缕薄白,像在一张新纸上铺开第一层底色。
今日的第一件大事,不在市口,而在“钱”。北营东侧,一座两层的新楼揭帘。楼不高,生得方正,四面开窗,檐下悬一枚小小黑玉“狼首”,风过便“铮”然作响。楼额三字:**“钱库楼”。**笔划直硬,像从“十条”的骨头上取下来的。
揭帘的时候,不奏乐,不燃鞭炮。陈宫执一柄朱笔,先在楼前“规矩地”划出一方白线,扬声而笑:“**今日开楼,不为堆金,只为‘看得见’。**钱要走路,账要见人。”他把朱笔递给账房官,账房官将第一本小账册挂在楼前,红笔旁注:“盐、米、布、柴、药五项,晨牌与酉牌已更;缓冲金昨日支出三十六两,用于清口遇盗先补;‘错单’三条,三日必审。”旁边的小吏把“错单簿”钉在木架上,钉子入木“笃笃”作响,像在给这座新楼定脉。
糜竺穿素袍,亲手把一只小铜钟挂上二楼檐角。钟上阴刻四字:**“公估为先”。**他转身拱手,声音不高,字字稳当:“**钱脉不怕硬,怕乱。今日起,盐票、漕票、义仓券三票互兑,先在‘钱库楼’验票。**凡大额互兑,‘账房’与‘法司’双签;凡商旅遇险,缓冲金先补后核;凡市价波动,按‘潮水法’三日回正——此楼之‘金’,不是金银,是规矩。”
一排掌柜站在楼下,有的捏着算盘,有的握着私票。宋宪领“市征司”亲自上前收票,细细摸了摸票边,扬声道:“**私票折价一成,三月再减半成。**票边留‘绒’,真;票边齐口,假。——验票台就在这儿,白日开门,夜里闭灯,可敲可问,不可求情。”
“可问,不可求情。”人群里有人低低复诵,竟复出一点热气来。
陈宫不催不赶,转身迎向“学席”。今日“行学”第一处也同时启幕。陈登立于草棚之侧,身后立“水尺”与“水准”,与堤工、童生围着一张画着“白马津—清口—狼沟渡”的水道图。陈登手执一根细竹,竹端蘸墨,在水道图上点出三处红点:“**五年修渠,先测后筑。**今日先讲‘水尺’‘水准’,再讲‘堤弱处’。——修堤者可抵丁役之半,授‘学券’一纸,三月一考,合格者优先入‘乡学’。”
他让两名堤工把“水准”架起,邀一名里正上前看泡。里正握“水准”的手微抖,陈登却笑:“‘背面’看得懂,‘水面’自然不怕。”里正一怔,脸红了,耳根却热乎起来。围观的孩子们踮脚看“牛眼桩”,嘴里小声学着念:“水准、水尺、牛眼桩,堤弱处,丁抵差……”
钱在楼里,学在棚中,法在鼓木下,船在江上,四件事合起来,像四根绳拴住了一只原本乱飞的风筝。
午后,钱库楼前来了一名满面风霜的行商,背着一卷油布包,包里是遭盗与浪后折损的盐票与漕票。他把票摊开,指头发颤:“这几张……还能换么?”
账房官不答,魏相先一步把“验票灯”点起,灯下照出纸纤的小毛刺,毛刺间有极浅的“狼首暗纹”。魏相放下灯,抬声:“真。先补后核。”陈宫微笑:“规矩,先信人,后审账。”糜竺在旁补上一句:“先补的钱不是‘恩典’,是‘缓冲’。”行商眼圈一红,铁石一般跪下,山一样立起。他把油布包合好,抬头的那一下,眼里的水光和盐光搅在一处,竟闪出一点暖的亮。
同一时辰,北营“法帐”里,“错单”少了一条——“里正擅开小门”案。魏相当街示众:“某里正已受‘学席’三课之责与‘渠工’徭役之半,罚完入‘市学’旁听。再犯,祠堂法碑前自责,三日。”众人看“错单”被红笔划掉的一刻,竟自发鼓掌。鼓掌声不大,却有一种“明白”的味。
“明白可久。”陈宫站在钱库楼上,低声把这四个字念过,回头一看,吕布已到了楼后廊。
吕布没上楼,站在楼檐下的阴影里,背手看人。楼下有孩子在“验票台”边,伸手摸一摸“狼首暗纹”,再摸一摸身边父亲的手。吕布眼里那一线天光亮了又平,像冬天里短暂的日头。他忽道:“我要看的,不是金,是‘金流’。”
陈宫会意:“‘金流’一稳,‘人心’便不漂。”他把一页“钱库楼开楼纲”递到吕布手里,上面三行:“三开:开账、开仓、开学;三止:止抽私、止劫路、止乱价;三准:准互兑、准缓冲、准公示。”
吕布看完,随手折起塞在袖中,抬头望向远处:“‘盐盟会’半季将满,子敬那边如何?”
“回主公。”臧霸自楼侧拱手,“广陵盐路前半月小波,后三日回正。江东已添‘护江义船’五只,三更夜炬共发,白马津二进一退的更鼓,鲁子敬笑说‘敲得他心舒’。”
吕布点头:“舒为好。”他顿了顿,目光落回“钱库楼”,笑意极淡,“这楼,早晚要被人叫‘金满楼’。”
陈宫哈哈一笑,接话:“‘满’不在楼,在账。”他伸手指了指楼角一只小木箱,“‘满’了就往义仓与渠工转。‘藏富于民’,不喊口号,做账即可。”
能臣之“神通”,在于把看不见的“道”,变成看得见的“法”。
午后三刻,市学草棚里,第二场“丁役抵差”刚毕;第三场“鼓木之法”开始前,魏相抱一面小鼓入席,先教孩子们识“节律”,再教里正如何“记案”。他把“抽私税旧案复勘簿”放在案上,指给众人看:“鼓木三声,三日必审;鼓木两声,先问后处;鼓木一声,宣章程。”说完,当街演练——一名卖炭老汉敲三声,诉“夜里碰见抽私”;魏相问“何人”,对出一串特征;“鸩”从人群中静静出列,回话:“庙前、酒肆、米行三处小耳目,今夜各守一处。”陈登在旁,提笔补上四字:“问在前,法在后。”
第三场未毕,“行学”第二处又开——唐樱与医坊在市边大树下支起“吊水营”,讲“疫病隔离之法”。她把五条“医问”逐条贴出:军伤先医、民伤不拒;药价先定、贫者可赊;庸医误诊、法司可问;产妇幼儿、优先;疫病之事、有“吊水营”。一名妇人抱着咳嗽的孩子,眼里焦灼,唐樱先问“症”,后喂药,最后低声嘱:“三日回诊,公估价不动,账房记‘赊’,你安心。”那妇人连连点头,眼里湿了又亮。
不远处,“护江会”的夜炬队在日下练桨,三拍鼓点从江面一层层铺过来。张辽站在岸边,一遍遍看小艇在“二进一退”的节律下交替靠泊;高顺则在堤上,以陷阵营旧法教堤工们如何“扛木”“踏石”。他不多言,只在“牛眼桩”边点一点,舀一瓢水浇上:“水到了哪儿,就把心放到哪儿。”
能臣显“神通”,不在奇谋诡计,而在一以贯之。
黄昏前,有三件突如其来的“小事”,把这一整套“术法”试了个遍。
其一,“钱库楼”验票台前出现两张做工极精的假票。票边留“绒”,暗纹也有,一时辨不出真假。宋宪欲以刀剖票,魏相阻住:“剖票伤‘信’。”陈宫示意“鸩”出手。鸩卫领头从袖中取出一小瓶药水,称“石蕊”,滴一滴在票角——真票不变,假票微灰。魏相当场命书:“验票三法——光照、指摸、石蕊。”并在“钱库楼”二楼窗下挂一块小牌,写上这三条,列在“公估背面”旁。围观之人啧啧称奇,有老掌柜道:“这就是——‘背面’的背面。”
其二,“市学”外,一名少年于“学田”名额上作伪,冒贫户之名求入。陈登不怒,先让他把“背面四刻线”讲一遍。少年结舌,陈登才朗声:“**‘学’不欺,‘田’不欺。**此案记为‘错单’,责少年立“市口”讲‘背面’三日,讲清了,仍可试;讲不清,来岁再来。”少年面赤至耳,重重点头。旁人笑作一团,有人说陈登“心狠”,更多人说“心软得有理”。
其三,“护江会”夜练方罢时,狼沟渡上有人故意放出“盐盟会要抽‘护路钱’”的谣。鲁肃闻讯,先不辩。在清口三台上点起灯来,取扇为证,朗声对商旅道:“**护江钱,不取;护江事,共担。**要钱的,是盗旗;要命的,是夜灯。半季后若‘错单’不积、三印不违,我鲁某来请你们喝酒。”说罢,他撩衣下台,随张辽一起乘小艇夜巡。江风里,二人并肩站在艇头,鲁肃扇面“啪”地一合,笑道:“子文(张辽字),你这‘三拍’敲得我心定。”张辽只“嗯”了一声,眼睛随夜炬的亮灭起落,像在看一条看得见的“路”。
三件小事,一条“验票”、一条“学田”、一条“夜炬”,把“法、账、学、路”四面旗,打得更实一层。
夜色起,楼灯亮。
钱库楼二楼悬下来第一张“小账”。红笔在最下方写了两行小字:**“今日互兑:盐票七百三十七张、漕票五百一十二张、义仓券八十四张;缓冲金支出三十六两,回补二十四两;‘错单’三条,三日必审。”**这张小账一挂,人群先是一静,继而是有节律的呼吸——不是惊,是松。说书人举扇在旁唱:“小账要紧,大账月底;看得明白,睡得踏实。”
楼下,糜竺与账房官把一只长匣抬出来。匣里分隔细密,装的是“盐票、漕票、义仓券”三类样本。糜竺轻声道:“**今日起,三票互兑的底标,挂楼上。**江东、东海的‘盐盟会’副本,三日后亦贴在清口公估署。——票不怕看,怕看不懂。”
陈宫在楼前放下一张“平准表”,上列“义仓出入”“钱库缓冲”“公估上下限”。他用朱笔圈出三条红线,笑道:“盐贵则出、盐贱则收,米亦如之。‘三平’是‘仓平、价平、心平’。——仓不平,价难平;价不平,心难平。”
他话未尽,一骑自东而来,快报入营。贾诩收了锦囊,转身入楼。陈宫挑眉,吕布目光一闪。贾诩把锦囊摊开,笑意不深不浅:“许都来信,‘钟某奏闻’——‘徐州不归一君,归一法;君威立于让,法威显于民。’”
众人无声会意。吕布指尖在栏上一点,点出一声极轻的“铮”,像檐下那枚小“狼首”与风轻撞。他忽而转身,去看远处的“名正言顺”碑。碑在夜里不耀眼,像一盏放远处的灯。
“子敬那边呢?”吕布问。
“子敬传话:半季后若三印不违、错单不积,‘试’改‘常’。”臧霸补道,“另,他请一批江东水工来听‘行学’。”
吕布点头:“请。——能臣治世,先广其术。”他顿了顿,回身对陈宫,“楼里金不满,楼外心先满。”
陈宫打趣:“等‘渠工’第一节堤完工,再请主公坐楼边,看一回‘金满楼’——不是金银满,是笑满。”
吕布失笑,眼里光暖了一分。
夜半,法帐灯下,临案皆是“做事的人”。
陈宫摊开一张“平准库”草图,三处小仓点为“常平仓”,与“义仓”互为唇齿:“常平仓以“公估背面”与“潮水法”为准,涨则出、跌则收;“义仓”护急、护幼、护疫,绝不与商争利。——仓分两性:公与义。”他提笔加一行小字:“常平护价、义仓护命。”
糜竺呈上“商票互用细则”:凡大宗互兑,钱库楼双签;凡“盐票换漕票”,比照公估等值,三日内回正;凡“义仓券换药”,先赊后记,不收“急税”。——末尾添上一句:“商与政之界在‘票’,票之威在‘信’。”
魏相放下“三日错单处置”,抬指示“红笔”:“错单”不羞,是为“自纠”。三日必审,延误者罚;审毕者,当街公示。自今夜起,错单簿页下加一行:“谁问谁签名”。——让提问者知道,自己在“法”里也有位置。
陈登则把“行学三处”的讲席轮值挂上:北营市学讲“背面”“丁役抵差”“鼓木之法”,乡学讲“水尺”“水准”“牛眼桩”,行学讲“公估背面如何用在三件小事上:买盐、卖米、看病”。他最后写下八字:“学入市中,术入人心。”
唐樱揉了一揉眉心,把“医坊开方簿”递过去:今开方一百二十六,贫者赊八十七,重症三,皆入“吊水营”。她抬眼:“疫未起,先立‘隔’。”
能臣之“神通”,尽在这些看得见、查得到、改得快的条条框框里。
夜深,江风更清。钱库楼前人散,楼内灯未灭。吕布站在楼檐下,袖中仍是那张折起的“三开三止三准”。他把纸抽出来,展开又折起,折起又展开,像是在手里把一条“路”反复按实。
“主公。”贾诩走来,笑意淡淡,“对手那边也要‘按实’了。”
“许都?”吕布问。
“许都暂不动,只会‘磨笔’。”贾诩把另一个锦囊递上,“**寿春在磨牙。**袁术沿沂水下了私令,要以‘天子钦赏’之名,设‘新盐票’,拉拢东海与广陵的几家小商。——假印、假票、真狼心。”
陈宫笑起来,笑意却冷:“好。**‘验票三法’写在楼下,不怕来一回当街示众。”他抬手,“‘护江会’明日起加‘验票台’一处,专破‘假钦赏’。**子敬那边,扇子一合,脸一正,就是台上的“证”。”
“还有一则,”贾诩道,“假‘狼首’铜铃已在市上出现。有人夜里在店门挂铃,借‘狼首’吓人,趁夜敲门抽钱。——假威。”
魏相闻之,拱手请令:“请准‘法司’铸‘真铃’,真铃与钱库楼同声,市人一听就知真假。假铃者,按‘诈法’处置。”
吕布点头:“准。”他抬眼看檐角那枚“狼首”随风轻撞,声音清而直,“铃声就是‘威’,声正,心不乱。”
“主公。”陈宫叠起手中诸簿,“三日后‘循市’初三,说书人要讲‘规矩’十日,末日请主公上一讲。”
吕布不语,片刻后笑:“我讲两句就够:‘名不压法,法托名。以退为让,以让立威。’——我坐看‘金满楼’,你等把‘金流’理顺,我便安心。”
“坐看?”陈宫失笑,“这世上,能坐看而心不懈者,才真是‘霸主’。”
吕布负手而立,眼睛望向远处的“名正言顺”碑、向更远处的江上夜炬。他的背影在楼下的灯影里被拉长,像一支戟,锋芒被灯火温柔地吞没了一层,却更坚。
三日后,“循市”初三。
市口小台上,说书人唱了九日“规矩”,第十日,换吕布登台。台并不高,台下是孩子、商旅、妇人与堤工,一排排眼睛亮晶晶的。吕布穿素氅,不佩戟,只把“公估背面”的木牌翻在身侧。
“我只说两句。”他举手,指向钱库楼,又指向“名正言顺”碑,“名不压法,法托名;以退为让,以让立威。”他顿一顿,又看向江面,“再添一句——‘金满楼’,不是楼里金满,是你们家里灯常亮、锅里粥常满。”
台下“哄”的一声笑,随之竟有掌声,掌声像十日里积蓄的气,一起吐出来,把冰一样的冬日吹得暖了一阵。说书人拍着扇子接唱:“能臣治世显神通,霸主坐看金满楼。”
“坐看?”有人在台下笑问。
“坐看不是不管,”吕布笑意更浅,眼里却亮,“**是信人、信法、信术。**你们把‘背面’记住,“鼓木”敲准,“错单”敢写,我就坐得住。”
“坐得住”,三个字落下,冬天里的风像转了个向。孩子们抱着“背面”木牌跑来跑去,老掌柜举起小账册给孙子看,堤工们扛着木桩走向堤弱处,商旅把票递到验票台前,唐樱在“吊水营”里换下一锅药汤,魏相在“法帐”里收下两张“错单”,红笔划掉一条旧案。
此时,清口方向传来一声短促的号角。鲁肃站在小艇上,扇面一合,朝岸上挥手:“盐盟会半季已满!”他转身对张辽笑,“——‘试’改‘常’,江海一线,自今日起‘金流’不乱。”
张辽点头:“江上有灯,陆上有法,心上有数。”
钱库楼二楼,又挂下一张“小账”。最末的一行,是新加的四个字:“笑满可久。”旁边,“市学”草棚里,陈登在黑板上写下八个大字:“学入市中,术入人心。”唐樱在吊水营里低声对病母说:“药价先定,贫者可赊。”糜竺在账房门口挂上“今夜先开”四字,魏相在法帐门边贴出“真铃之声”的节律:“铮——”。
夜来,钱库楼的灯点得不高,却一直亮着。檐下的“狼首”遇风轻撞,声直、声清、声不虚——像“法”的声音,大,不必;真,便够。
——就在这灯声与鼓点的交织里,寿春的夜也在磨牙。袁术的“新盐票”半夜里悄悄入市,第二日清晨,验票台前第一声“石蕊”滴下去,灰意立显。魏相抬头,笑意冷:“假票来得巧,我们‘讲背面’的第十一课,便有了现成的例子。”
江风又起,北营门口那面手掌大的黑旗抖了一下,旗上那道白斜线像断桥上被风拂平的一丝笑意。孩子在泥地上写字,写得歪,却真:
徐州可期,可久。
鼓木尚未响,市学草棚前已立起“第三课:丁役抵差”的木牌;“公估背面”的四条刻线,经昨日雨洗,如同在木纹里生了根。远处,白马津与清口两边传来夜炬收号的回音,节律恰是“二进一退”。市人循声望去,只见河雾升起一缕薄白,像在一张新纸上铺开第一层底色。
今日的第一件大事,不在市口,而在“钱”。北营东侧,一座两层的新楼揭帘。楼不高,生得方正,四面开窗,檐下悬一枚小小黑玉“狼首”,风过便“铮”然作响。楼额三字:**“钱库楼”。**笔划直硬,像从“十条”的骨头上取下来的。
揭帘的时候,不奏乐,不燃鞭炮。陈宫执一柄朱笔,先在楼前“规矩地”划出一方白线,扬声而笑:“**今日开楼,不为堆金,只为‘看得见’。**钱要走路,账要见人。”他把朱笔递给账房官,账房官将第一本小账册挂在楼前,红笔旁注:“盐、米、布、柴、药五项,晨牌与酉牌已更;缓冲金昨日支出三十六两,用于清口遇盗先补;‘错单’三条,三日必审。”旁边的小吏把“错单簿”钉在木架上,钉子入木“笃笃”作响,像在给这座新楼定脉。
糜竺穿素袍,亲手把一只小铜钟挂上二楼檐角。钟上阴刻四字:**“公估为先”。**他转身拱手,声音不高,字字稳当:“**钱脉不怕硬,怕乱。今日起,盐票、漕票、义仓券三票互兑,先在‘钱库楼’验票。**凡大额互兑,‘账房’与‘法司’双签;凡商旅遇险,缓冲金先补后核;凡市价波动,按‘潮水法’三日回正——此楼之‘金’,不是金银,是规矩。”
一排掌柜站在楼下,有的捏着算盘,有的握着私票。宋宪领“市征司”亲自上前收票,细细摸了摸票边,扬声道:“**私票折价一成,三月再减半成。**票边留‘绒’,真;票边齐口,假。——验票台就在这儿,白日开门,夜里闭灯,可敲可问,不可求情。”
“可问,不可求情。”人群里有人低低复诵,竟复出一点热气来。
陈宫不催不赶,转身迎向“学席”。今日“行学”第一处也同时启幕。陈登立于草棚之侧,身后立“水尺”与“水准”,与堤工、童生围着一张画着“白马津—清口—狼沟渡”的水道图。陈登手执一根细竹,竹端蘸墨,在水道图上点出三处红点:“**五年修渠,先测后筑。**今日先讲‘水尺’‘水准’,再讲‘堤弱处’。——修堤者可抵丁役之半,授‘学券’一纸,三月一考,合格者优先入‘乡学’。”
他让两名堤工把“水准”架起,邀一名里正上前看泡。里正握“水准”的手微抖,陈登却笑:“‘背面’看得懂,‘水面’自然不怕。”里正一怔,脸红了,耳根却热乎起来。围观的孩子们踮脚看“牛眼桩”,嘴里小声学着念:“水准、水尺、牛眼桩,堤弱处,丁抵差……”
钱在楼里,学在棚中,法在鼓木下,船在江上,四件事合起来,像四根绳拴住了一只原本乱飞的风筝。
午后,钱库楼前来了一名满面风霜的行商,背着一卷油布包,包里是遭盗与浪后折损的盐票与漕票。他把票摊开,指头发颤:“这几张……还能换么?”
账房官不答,魏相先一步把“验票灯”点起,灯下照出纸纤的小毛刺,毛刺间有极浅的“狼首暗纹”。魏相放下灯,抬声:“真。先补后核。”陈宫微笑:“规矩,先信人,后审账。”糜竺在旁补上一句:“先补的钱不是‘恩典’,是‘缓冲’。”行商眼圈一红,铁石一般跪下,山一样立起。他把油布包合好,抬头的那一下,眼里的水光和盐光搅在一处,竟闪出一点暖的亮。
同一时辰,北营“法帐”里,“错单”少了一条——“里正擅开小门”案。魏相当街示众:“某里正已受‘学席’三课之责与‘渠工’徭役之半,罚完入‘市学’旁听。再犯,祠堂法碑前自责,三日。”众人看“错单”被红笔划掉的一刻,竟自发鼓掌。鼓掌声不大,却有一种“明白”的味。
“明白可久。”陈宫站在钱库楼上,低声把这四个字念过,回头一看,吕布已到了楼后廊。
吕布没上楼,站在楼檐下的阴影里,背手看人。楼下有孩子在“验票台”边,伸手摸一摸“狼首暗纹”,再摸一摸身边父亲的手。吕布眼里那一线天光亮了又平,像冬天里短暂的日头。他忽道:“我要看的,不是金,是‘金流’。”
陈宫会意:“‘金流’一稳,‘人心’便不漂。”他把一页“钱库楼开楼纲”递到吕布手里,上面三行:“三开:开账、开仓、开学;三止:止抽私、止劫路、止乱价;三准:准互兑、准缓冲、准公示。”
吕布看完,随手折起塞在袖中,抬头望向远处:“‘盐盟会’半季将满,子敬那边如何?”
“回主公。”臧霸自楼侧拱手,“广陵盐路前半月小波,后三日回正。江东已添‘护江义船’五只,三更夜炬共发,白马津二进一退的更鼓,鲁子敬笑说‘敲得他心舒’。”
吕布点头:“舒为好。”他顿了顿,目光落回“钱库楼”,笑意极淡,“这楼,早晚要被人叫‘金满楼’。”
陈宫哈哈一笑,接话:“‘满’不在楼,在账。”他伸手指了指楼角一只小木箱,“‘满’了就往义仓与渠工转。‘藏富于民’,不喊口号,做账即可。”
能臣之“神通”,在于把看不见的“道”,变成看得见的“法”。
午后三刻,市学草棚里,第二场“丁役抵差”刚毕;第三场“鼓木之法”开始前,魏相抱一面小鼓入席,先教孩子们识“节律”,再教里正如何“记案”。他把“抽私税旧案复勘簿”放在案上,指给众人看:“鼓木三声,三日必审;鼓木两声,先问后处;鼓木一声,宣章程。”说完,当街演练——一名卖炭老汉敲三声,诉“夜里碰见抽私”;魏相问“何人”,对出一串特征;“鸩”从人群中静静出列,回话:“庙前、酒肆、米行三处小耳目,今夜各守一处。”陈登在旁,提笔补上四字:“问在前,法在后。”
第三场未毕,“行学”第二处又开——唐樱与医坊在市边大树下支起“吊水营”,讲“疫病隔离之法”。她把五条“医问”逐条贴出:军伤先医、民伤不拒;药价先定、贫者可赊;庸医误诊、法司可问;产妇幼儿、优先;疫病之事、有“吊水营”。一名妇人抱着咳嗽的孩子,眼里焦灼,唐樱先问“症”,后喂药,最后低声嘱:“三日回诊,公估价不动,账房记‘赊’,你安心。”那妇人连连点头,眼里湿了又亮。
不远处,“护江会”的夜炬队在日下练桨,三拍鼓点从江面一层层铺过来。张辽站在岸边,一遍遍看小艇在“二进一退”的节律下交替靠泊;高顺则在堤上,以陷阵营旧法教堤工们如何“扛木”“踏石”。他不多言,只在“牛眼桩”边点一点,舀一瓢水浇上:“水到了哪儿,就把心放到哪儿。”
能臣显“神通”,不在奇谋诡计,而在一以贯之。
黄昏前,有三件突如其来的“小事”,把这一整套“术法”试了个遍。
其一,“钱库楼”验票台前出现两张做工极精的假票。票边留“绒”,暗纹也有,一时辨不出真假。宋宪欲以刀剖票,魏相阻住:“剖票伤‘信’。”陈宫示意“鸩”出手。鸩卫领头从袖中取出一小瓶药水,称“石蕊”,滴一滴在票角——真票不变,假票微灰。魏相当场命书:“验票三法——光照、指摸、石蕊。”并在“钱库楼”二楼窗下挂一块小牌,写上这三条,列在“公估背面”旁。围观之人啧啧称奇,有老掌柜道:“这就是——‘背面’的背面。”
其二,“市学”外,一名少年于“学田”名额上作伪,冒贫户之名求入。陈登不怒,先让他把“背面四刻线”讲一遍。少年结舌,陈登才朗声:“**‘学’不欺,‘田’不欺。**此案记为‘错单’,责少年立“市口”讲‘背面’三日,讲清了,仍可试;讲不清,来岁再来。”少年面赤至耳,重重点头。旁人笑作一团,有人说陈登“心狠”,更多人说“心软得有理”。
其三,“护江会”夜练方罢时,狼沟渡上有人故意放出“盐盟会要抽‘护路钱’”的谣。鲁肃闻讯,先不辩。在清口三台上点起灯来,取扇为证,朗声对商旅道:“**护江钱,不取;护江事,共担。**要钱的,是盗旗;要命的,是夜灯。半季后若‘错单’不积、三印不违,我鲁某来请你们喝酒。”说罢,他撩衣下台,随张辽一起乘小艇夜巡。江风里,二人并肩站在艇头,鲁肃扇面“啪”地一合,笑道:“子文(张辽字),你这‘三拍’敲得我心定。”张辽只“嗯”了一声,眼睛随夜炬的亮灭起落,像在看一条看得见的“路”。
三件小事,一条“验票”、一条“学田”、一条“夜炬”,把“法、账、学、路”四面旗,打得更实一层。
夜色起,楼灯亮。
钱库楼二楼悬下来第一张“小账”。红笔在最下方写了两行小字:**“今日互兑:盐票七百三十七张、漕票五百一十二张、义仓券八十四张;缓冲金支出三十六两,回补二十四两;‘错单’三条,三日必审。”**这张小账一挂,人群先是一静,继而是有节律的呼吸——不是惊,是松。说书人举扇在旁唱:“小账要紧,大账月底;看得明白,睡得踏实。”
楼下,糜竺与账房官把一只长匣抬出来。匣里分隔细密,装的是“盐票、漕票、义仓券”三类样本。糜竺轻声道:“**今日起,三票互兑的底标,挂楼上。**江东、东海的‘盐盟会’副本,三日后亦贴在清口公估署。——票不怕看,怕看不懂。”
陈宫在楼前放下一张“平准表”,上列“义仓出入”“钱库缓冲”“公估上下限”。他用朱笔圈出三条红线,笑道:“盐贵则出、盐贱则收,米亦如之。‘三平’是‘仓平、价平、心平’。——仓不平,价难平;价不平,心难平。”
他话未尽,一骑自东而来,快报入营。贾诩收了锦囊,转身入楼。陈宫挑眉,吕布目光一闪。贾诩把锦囊摊开,笑意不深不浅:“许都来信,‘钟某奏闻’——‘徐州不归一君,归一法;君威立于让,法威显于民。’”
众人无声会意。吕布指尖在栏上一点,点出一声极轻的“铮”,像檐下那枚小“狼首”与风轻撞。他忽而转身,去看远处的“名正言顺”碑。碑在夜里不耀眼,像一盏放远处的灯。
“子敬那边呢?”吕布问。
“子敬传话:半季后若三印不违、错单不积,‘试’改‘常’。”臧霸补道,“另,他请一批江东水工来听‘行学’。”
吕布点头:“请。——能臣治世,先广其术。”他顿了顿,回身对陈宫,“楼里金不满,楼外心先满。”
陈宫打趣:“等‘渠工’第一节堤完工,再请主公坐楼边,看一回‘金满楼’——不是金银满,是笑满。”
吕布失笑,眼里光暖了一分。
夜半,法帐灯下,临案皆是“做事的人”。
陈宫摊开一张“平准库”草图,三处小仓点为“常平仓”,与“义仓”互为唇齿:“常平仓以“公估背面”与“潮水法”为准,涨则出、跌则收;“义仓”护急、护幼、护疫,绝不与商争利。——仓分两性:公与义。”他提笔加一行小字:“常平护价、义仓护命。”
糜竺呈上“商票互用细则”:凡大宗互兑,钱库楼双签;凡“盐票换漕票”,比照公估等值,三日内回正;凡“义仓券换药”,先赊后记,不收“急税”。——末尾添上一句:“商与政之界在‘票’,票之威在‘信’。”
魏相放下“三日错单处置”,抬指示“红笔”:“错单”不羞,是为“自纠”。三日必审,延误者罚;审毕者,当街公示。自今夜起,错单簿页下加一行:“谁问谁签名”。——让提问者知道,自己在“法”里也有位置。
陈登则把“行学三处”的讲席轮值挂上:北营市学讲“背面”“丁役抵差”“鼓木之法”,乡学讲“水尺”“水准”“牛眼桩”,行学讲“公估背面如何用在三件小事上:买盐、卖米、看病”。他最后写下八字:“学入市中,术入人心。”
唐樱揉了一揉眉心,把“医坊开方簿”递过去:今开方一百二十六,贫者赊八十七,重症三,皆入“吊水营”。她抬眼:“疫未起,先立‘隔’。”
能臣之“神通”,尽在这些看得见、查得到、改得快的条条框框里。
夜深,江风更清。钱库楼前人散,楼内灯未灭。吕布站在楼檐下,袖中仍是那张折起的“三开三止三准”。他把纸抽出来,展开又折起,折起又展开,像是在手里把一条“路”反复按实。
“主公。”贾诩走来,笑意淡淡,“对手那边也要‘按实’了。”
“许都?”吕布问。
“许都暂不动,只会‘磨笔’。”贾诩把另一个锦囊递上,“**寿春在磨牙。**袁术沿沂水下了私令,要以‘天子钦赏’之名,设‘新盐票’,拉拢东海与广陵的几家小商。——假印、假票、真狼心。”
陈宫笑起来,笑意却冷:“好。**‘验票三法’写在楼下,不怕来一回当街示众。”他抬手,“‘护江会’明日起加‘验票台’一处,专破‘假钦赏’。**子敬那边,扇子一合,脸一正,就是台上的“证”。”
“还有一则,”贾诩道,“假‘狼首’铜铃已在市上出现。有人夜里在店门挂铃,借‘狼首’吓人,趁夜敲门抽钱。——假威。”
魏相闻之,拱手请令:“请准‘法司’铸‘真铃’,真铃与钱库楼同声,市人一听就知真假。假铃者,按‘诈法’处置。”
吕布点头:“准。”他抬眼看檐角那枚“狼首”随风轻撞,声音清而直,“铃声就是‘威’,声正,心不乱。”
“主公。”陈宫叠起手中诸簿,“三日后‘循市’初三,说书人要讲‘规矩’十日,末日请主公上一讲。”
吕布不语,片刻后笑:“我讲两句就够:‘名不压法,法托名。以退为让,以让立威。’——我坐看‘金满楼’,你等把‘金流’理顺,我便安心。”
“坐看?”陈宫失笑,“这世上,能坐看而心不懈者,才真是‘霸主’。”
吕布负手而立,眼睛望向远处的“名正言顺”碑、向更远处的江上夜炬。他的背影在楼下的灯影里被拉长,像一支戟,锋芒被灯火温柔地吞没了一层,却更坚。
三日后,“循市”初三。
市口小台上,说书人唱了九日“规矩”,第十日,换吕布登台。台并不高,台下是孩子、商旅、妇人与堤工,一排排眼睛亮晶晶的。吕布穿素氅,不佩戟,只把“公估背面”的木牌翻在身侧。
“我只说两句。”他举手,指向钱库楼,又指向“名正言顺”碑,“名不压法,法托名;以退为让,以让立威。”他顿一顿,又看向江面,“再添一句——‘金满楼’,不是楼里金满,是你们家里灯常亮、锅里粥常满。”
台下“哄”的一声笑,随之竟有掌声,掌声像十日里积蓄的气,一起吐出来,把冰一样的冬日吹得暖了一阵。说书人拍着扇子接唱:“能臣治世显神通,霸主坐看金满楼。”
“坐看?”有人在台下笑问。
“坐看不是不管,”吕布笑意更浅,眼里却亮,“**是信人、信法、信术。**你们把‘背面’记住,“鼓木”敲准,“错单”敢写,我就坐得住。”
“坐得住”,三个字落下,冬天里的风像转了个向。孩子们抱着“背面”木牌跑来跑去,老掌柜举起小账册给孙子看,堤工们扛着木桩走向堤弱处,商旅把票递到验票台前,唐樱在“吊水营”里换下一锅药汤,魏相在“法帐”里收下两张“错单”,红笔划掉一条旧案。
此时,清口方向传来一声短促的号角。鲁肃站在小艇上,扇面一合,朝岸上挥手:“盐盟会半季已满!”他转身对张辽笑,“——‘试’改‘常’,江海一线,自今日起‘金流’不乱。”
张辽点头:“江上有灯,陆上有法,心上有数。”
钱库楼二楼,又挂下一张“小账”。最末的一行,是新加的四个字:“笑满可久。”旁边,“市学”草棚里,陈登在黑板上写下八个大字:“学入市中,术入人心。”唐樱在吊水营里低声对病母说:“药价先定,贫者可赊。”糜竺在账房门口挂上“今夜先开”四字,魏相在法帐门边贴出“真铃之声”的节律:“铮——”。
夜来,钱库楼的灯点得不高,却一直亮着。檐下的“狼首”遇风轻撞,声直、声清、声不虚——像“法”的声音,大,不必;真,便够。
——就在这灯声与鼓点的交织里,寿春的夜也在磨牙。袁术的“新盐票”半夜里悄悄入市,第二日清晨,验票台前第一声“石蕊”滴下去,灰意立显。魏相抬头,笑意冷:“假票来得巧,我们‘讲背面’的第十一课,便有了现成的例子。”
江风又起,北营门口那面手掌大的黑旗抖了一下,旗上那道白斜线像断桥上被风拂平的一丝笑意。孩子在泥地上写字,写得歪,却真:
徐州可期,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