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贞观序曲-《十柄灵剑》

  玄武门的血腥气尚未散尽,长安城已悄然改换门庭。

  李世民于病榻上被册立为皇太子,旋即,高祖李渊下诏禅位。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改元贞观,大赦天下。

  登基大典盛大而仓促,旌旗仪仗尽显新朝气象,却难掩其下涌动的暗潮与不安。龙椅上的李世民,面色仍带着几分病后的苍白,眼神却已沉淀下帝王的深邃与威仪。他接受百官朝拜,目光扫过殿下神色各异的群臣,其中有真心拥戴,有惊魂未定,亦有深深的疑虑与隐藏的敌意。

  他知道,这并非一个正常的权力交接。玄武门的血,兄弟的亡魂,如同沉重的枷锁,将永远烙在他的皇座之上。而那日宫中出现的恐怖怪物,更是被列为绝密,仅有尉迟恭、长孙无忌等极少数心腹知晓详情,但恐慌的余波仍在高层悄然蔓延。

  “众卿平身。”李世民的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朕承天命,嗣守宗祧,惟怀永图,思与天下更新。自今以后,当革除前弊,励精图治,虚己纳谏,与民休息,共臻太平。”

  话语掷地有声,开启了贞观时代的序幕。然而,开启一个时代,远比终结一个时代更为艰难。

  退朝后,两仪殿(如今已是他的寝宫)内,李世民屏退左右,独自望着殿外空旷的广场。怀中念珠依旧温热,却不再有浩瀚意念传来。体内那三种冲突的力量也已平息,仿佛昨日那短暂的、失控的爆发只是一场幻梦。但他知道,那不是梦。灵剑的力量正在缓慢复苏,只是变得更加隐晦,更加难以捉摸,如同潜流于深海之下。

  “陛下。”房玄龄与杜如晦悄声入内,面色凝重。

  “查清楚了?”李世民没有回头。

  “是。”房玄龄低声道,“当日那几名邪化护卫,确系齐王秘密招揽,来源不明,疑似与……与某些江湖邪术之士有关。其死后异变,更是匪夷所思。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将士,均已严令封口,但恐难保万全。”

  杜如晦补充道:“此外,各地州县近来奏报,‘怪力乱神’之事确有增多之势,虽多被地方官压下,然积少成多,恐非吉兆。尤其是原刘黑闼叛军活动过的河北、山东等地。”

  李世民默然良久,缓缓道:“朕知道了。此事绝密,仅限于你二人知晓。对外,只需言太子、齐王谋逆伏诛即可。至于各地异事……”他顿了顿,“命各州刺史密查上报,不得隐瞒,亦不得张扬。另,擢升张胥为千牛备身,领……‘异侦卫’,专司查探此类非常之事,可直接向朕奏报。”

  “臣等遵旨。”

  一个新的、隐秘的机构,于贞观初年悄然成立,它的使命,直指那隐藏在盛世表象下的阴影。

  与此同时,天下也在新帝的意志下迅速变化。

  原太子、齐王旧部,除核心党羽被清除外,余者多数被赦免甚至留用,魏征便是其中之一。这一举措有效稳定了朝局,却也埋下了隐患。

  程咬金、尉迟恭、秦琼等秦府旧将一一得到重用,封国公,授实权,风光无限。程咬金摸着脑袋上的国公头衔,对着那柄依旧“沉睡”的短斧嘿嘿直笑:“老伙计,看看!咱老程也是国公了!以后喝酒吃肉,管够!”斧头毫无反应。

  窦建德、王世充等降王被迁居长安,给予宅邸,实则严密监控。窦建德终日对着湛卢、纯钧双剑独酌,叹息仁道难行,尊贵不再。

  江南,欧煌与莫氏听闻新皇登基,天下大赦,稍稍松了口气,却依旧不敢大意,每日只是打铁劳作,将干将莫邪深藏。

  终南山中,静尘(承影宿主)诵经之余,时常望向长安方向,眉宇间带着一丝化不开的忧虑。

  一切似乎都在走向正轨,一个史称“贞观之治”的盛世正在拉开帷幕。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那日玄武门上空的裂痕,虽被李世民强行击碎的邪物似乎耗尽了力量而暂时隐去,但九天之上那道细微的扭曲,依旧存在。它如同一个沉默的伤口,缓慢地吸收着这个新兴帝国在繁荣背后产生的新的欲望、新的纷争与新的不公。

  一日夜间,李世民于梦中再见血色玄武门,兄弟惨嚎,怪物咆哮,而这一次,那裂痕中竟伸出了一只巨大的、由无数怨念与黑气凝聚而成的眼睛,冰冷地注视着他!

  他猛地惊醒,冷汗涔涔。

  窗外月明星稀,一片太平景象。

  他抚摸着怀中温热却沉默的念珠,感受着体内那三种沉寂却蠢蠢欲动的力量,目光投向深邃的夜空。

  贞观序曲已然奏响,但这乐曲之下,却潜藏着唯有他能听见的、来自太虚的冰冷低语。

  他知道,皇帝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而这一次,他的敌人,远不止于朝堂之上的明枪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