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河洛迷雾-《十柄灵剑》

  扬州事毕,古邗沟水脉渐复清明。程咬金身中蛟毒,虽经龙渊剑水元压制,暂保性命,却仍需静养祛除余毒,无法远行。欧煌莫氏夫妇留下照料,并以干将莫邪之火煅冰淬之力,助其逼毒。张胥则不敢耽搁,将扬州事宜移交副手与当地官员,带着袁天罡的紧急传讯与满腹疑虑,乘快船溯江西行,直赴河洛。

  越近中原,天地气韵越发不同。不再是江南水乡的温润,亦非边塞的苍凉,而是一种沉淀了无数王朝兴衰、汇聚了八方风云的厚重与磅礴。然而,在这份厚重之下,张胥通过龙渊剑,却隐隐感受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与沉郁,仿佛有什么东西堵塞了这华夏腹心地带的“呼吸”。

  船至洛阳,弃舟登岸。昔日东都,虽经战火,依旧可见当年繁华轮廓,人流如织,市井喧嚣。但张胥敏锐地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若有若无的焦躁与不安。贩夫走卒议论着近日粮价莫名波动,书生士子谈论着科举考题越发晦涩难懂,甚至就连街头孩童的嬉闹声,似乎都少了几分鲜活气。

  “龙渊,你可能感应到鼎器所在?”张胥于驿站静室中,抚剑低语。

  龙渊剑湛蓝光华流转,剑尖微颤,指向城北邙山方向,但光华明灭不定,仿佛被重重迷雾阻隔,难以精准定位。诚信高洁之剑,于此地竟似陷入了某种“谎言”或“迷障”之中。

  张胥心下一沉。豫州鼎乃九鼎核心,承天载地,理应与山河共鸣,气运昌明。如今却晦暗不明,连龙渊剑都难以感应,其变故绝非小可。

  他立刻前往拜会洛阳留守及当地刺史,亮明身份与钦差手谕,询问近日洛阳及周边可有异状。

  留守官员不敢怠慢,仔细禀报:“回禀张校尉,洛阳近日确有些许异常。一是地动司记录,城周边时有微弱地颤,却非源自地底,反像是……像是从空中来的震波?二是清夜之时,邙山方向偶有异光闪烁,似有无数符文明灭,却无人能近前查看。三是……是人心。”

  官员压低了声音:“城中近日莫名流行起一些诡谲卦签与谶语,内容晦涩,却隐隐指向……指向天命更易、鼎器失德之类,引得一些前朝遗老与不安分之徒暗自骚动。我等虽严查,却始终找不到源头。”

  空中震波?邙山异光?惑乱人心的谶语?

  张胥眉头紧锁,这些现象与之前几处鼎器遭遇的邪祟直接攻击截然不同,更显诡异和……阴险。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正在潜移默化地扭曲河洛之地的“规则”与“认知”,从而影响乃至封锁豫州鼎!

  “陛下已命袁天师与李侍郎星夜赶来洛阳,”张胥沉声道,“在此之前,请大人加派人手,监控邙山,严查谶语流传,安抚百姓,若有异动,立刻报我!”

  是夜,张胥独坐窗前,望着北方邙山巨大的黑影,手中龙渊剑低鸣不止。他尝试再次感应,却只觉得那方向的气机如同一团乱麻,又像是一面扭曲的镜子,将他的灵觉尽数反弹或偏折。

  “非力可破,需寻其源……”他喃喃自语。邪祟此次手段,高明而诡异,绝非蛮力可为。

  就在他苦思对策之时,窗外夜空中,一道极其微弱的、几乎融入星光的优雅流光一闪而逝,速度极快,方向竟是直奔皇城大内!

  那流光的气息极其隐晦,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精致、巧夺天工之意,与龙渊剑的诚信浩然截然不同,更非邪祟的污秽阴冷。

  “那是……”张胥猛地站起,眼中闪过惊疑,“承影?静尘姑娘?”

  精致优雅之剑承影,其主静尘,身份神秘,常伴陛下左右,负责影卫与情报,极少离开长安。她为何深夜秘密前来洛阳?还直入皇城?

  难道陛下另有安排?或是长安出了什么变故?

  张胥心中疑虑丛生,只觉得这河洛之地,看似平静,实则迷雾重重,水下暗流汹涌,比之前任何一处都要复杂难测。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纷乱思绪,目光再次变得坚定。无论对方手段如何诡异,无论有多少迷雾,既受皇命,持龙渊,便当恪尽职责,厘清真相,守护鼎器。

  他收起龙渊剑,决定不再枯坐等待。明日,他便要亲自前往邙山,即便有迷障阻隔,也要踏出一条路来,看看那豫州鼎究竟发生了什么!而那神秘出现的承影剑,或许也是破局的关键。

  河洛迷雾,诡谲暗生。这一次的对手,似乎更善于玩弄人心与规则。张胥的诚信之剑,能否刺破这重重迷障?静尘的突然到来,又预示着怎样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