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捡到太史慈这块“海中瑰宝”,张承乐得一连三天嘴角都没放下来过,见谁都笑眯眯的,连带着对那群还在“劳动改造”、吭哧吭哧搅拌水泥的前辽东俘虏都和颜悦色了几分,搞得俘虏们心里直发毛,怀疑这位喜怒无常的主公是不是又在憋什么更损的招数。
“子义啊!你看这沓氽湾,这海风,这浪花!啧啧,天生就是为咱们的水军准备的!”张承拉着太史慈,站在一处海岬上,迎着咸腥的海风,挥舞着手臂,唾沫横飞地描绘着他的宏伟蓝图,“老子已经让马钧带着他的团队日夜赶工了!第一艘能载人的水泥船,不,是‘无畏级水泥战舰’原型机,马上就要下水测试了!到时候,你就是这艘战舰的舰长!咱们先拿附近那些不长眼的水匪练手,把他们统统送去海底喂王八!”
太史慈看着眼前波涛汹涌的大海,又低头看了看张承塞给他的、一本用粗糙新纸装订的、名为《渔阳水军建设初步构想(草案)》的小册子,嘴角微微抽搐。册子里的内容堪称天马行空,除了常规的战船配置、人员编制外,还有什么“利用水泥船不怕撞的特性实施冲角战术”、“在甲板铺设水泥固定弩机底座防止后坐力”、“研发投掷式水泥炸弹(内部填充辣椒粉与铁蒺藜)进行非对称作战”等等异想天开的点子,看得他这个惯于陆战和弓箭的猛将头皮发麻。
“主公,”太史慈斟酌着语句,试图将话题拉回现实,“慈虽略通水性,然于舟船之事,实非所长。这水军都督一职,责任重大,恐……”
“怕什么!”张承大手一挥,浑不在意,“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打仗的!老子当初还是个杀猪……呃,是胸怀大志的边郡良家子呢!不会就学!老子给你请了老师!”
说着,他朝后面招招手。只见赵云领着几个面色黝黑、手脚粗大、浑身散发着浓郁鱼腥味和……一丝若有若无酒气的老头走了过来。
“这几位,”张承指着那几个眼神躲闪、表情局促的老头,“是糜家船队‘友情赞助’的资深船工,王老舵、李老帆、张老锚!都是跟大海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把式!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从今天起,他们就是你的‘水军顾问’!子义你跟着他们,先从认船、看风向、辨潮汐学起!”
太史慈看着这几位平均年龄超过五十、看起来更像老渔民而非军士的“顾问”,又闻着他们身上那仿佛腌入味的鱼腥和酒气混合型“男人味”,一时语塞。他堂堂八尺男儿,弓马娴熟,如今却要跟着几个老酒鬼学怎么看风向?
王老舵似乎看出了太史慈的疑虑,打了个酒嗝,操着浓重的胶东口音,咧嘴笑道:“太史将军莫要小瞧俺们老哥们儿!这大海啊,比娘们儿心思还难猜!啥时候起风,啥时候涨潮,哪块水底下有暗礁,哪片海域爱闹水匪,俺们门儿清!跟着俺们学,保准比你读那劳什子兵书管用!”
李老帆和张老锚也在一旁点头附和,眼神却时不时瞟向张承亲兵手里抱着的几个酒坛子——那是张承许诺的“教学补助”。
太史慈无奈,只得硬着头皮拱手:“如此……便有劳几位老丈了。”
张承满意地点点头,又补充道:“理论要学,实践也不能落下!子义,你的入职第一课,就是——跟着顾问们出海捕鱼!体验生活,熟悉水性!顺便……给咱们晚上的伙食添个菜!”
于是,在沓氽湾所有军民诡异的目光注视下,新上任的、理论上未来将统帅千军万马的水军都督太史慈,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的粗布水手服,顶着初春凛冽的海风,跟着三个走路晃晃悠悠、嘴里哼着不成调渔歌的老船工,登上了……一条看起来比他们年纪还大的破旧小渔船。
“太史将军,站稳咯!今天带你去捞点好东西!”王老舵嘿嘿一笑,露出满口黄牙,熟练地摇动船桨。小船如同喝醉了酒般,晃晃悠悠地驶离了岸边。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对太史慈而言,堪称一场身心的双重洗礼。
他先是跟着李老帆学习如何看云识天气,被老李头那套“云往东,车马通;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南,水满潭;云往北,好晒麦”的顺口溜绕得头晕;然后又跟着张老锚学习如何下网、收网,差点被沉重的渔网带进海里;最后,在王老舵的“悉心指导”下,他尝试亲自掌舵,结果小船在海面上画起了完美的“之”字形,把船上的三个老家伙晃得东倒西歪,酒都醒了一半。
“左满舵!哎不对!是右!右!太史将军你左右不分啊?!”王老舵抱着桅杆,声嘶力竭地喊道。
太史慈满头大汗,手臂因为紧张而肌肉紧绷,他感觉自己面对一百个水匪时都没这么狼狈过。这小小的船舵,比他那张两石强弓还要难以驾驭!
好不容易在小船即将撞上一块礁石前稳住了方向,太史慈刚松了口气,就听王老舵又喊道:“快!收网!看这动静,指定是大家伙!”
太史慈连忙和三个老船工一起,奋力将沉重的渔网拖上船。网里果然收获颇丰,活蹦乱跳的海鱼、张牙舞爪的螃蟹、还有几只挥舞着大钳子的龙虾……以及,一条黏糊糊、滑溜溜、长得极其抽象、不断试图用吸盘吸附在船板上的……八爪鱼?
“哈哈哈!今晚有口福了!”王老舵抓起那只还在扭动的八爪鱼,得意地晃了晃,“这东西,白灼蘸姜醋,那叫一个脆嫩!”
太史慈看着那只仿佛来自异世界的生物,胃里一阵翻腾。他在东莱老家也吃过海鲜,但如此“生猛”的体验,还是头一遭。
当晚,张承在临时营地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太史慈将军入职暨首次海货品尝大会”。主营帐内,灯火通明,香气四溢。正中一口大锅里,奶白色的鱼汤翻滚着;旁边烤架上,肥美的海鱼滋滋冒油;蒸笼里,螃蟹和龙虾呈现出诱人的红色。
张承亲自给太史慈夹了一只最大的龙虾,热情洋溢:“来来来,子义!辛苦了!尝尝你自己亲手捞上来的战利品!这就叫自食其力,丰衣足食!”
太史慈看着碗里那只体型硕大、盔甲鲜明的龙虾,再回想它之前在网中张牙舞爪的模样,心情复杂。他学着张承的样子,笨拙地剥开虾壳,露出雪白弹牙的虾肉,蘸了点姜醋汁,送入口中。
瞬间,那股极致的鲜甜和Q弹的口感在味蕾上炸开,仿佛将白日所有的疲惫和狼狈都冲刷干净了。
“如何?”张承期待地看着他。
太史慈细细品味着,良久,才由衷叹道:“鲜美异常……慈,从未尝过如此美味。” 他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渔阳的士兵士气如此高昂了——跟着一个能带你打胜仗还能带你吃美食的主公,谁不愿意卖命?
“哈哈哈!好吃就多吃点!”张承大笑,又给他夹了一筷子白灼八爪鱼,“再试试这个!这可是王老舵他们特意给你留的‘入职纪念品’!”
太史慈看着那盘造型依旧诡异的八爪鱼,犹豫了一下,还是夹起一块放入口中。那脆嫩爽滑的口感,再次让他眼前一亮。
酒足饭饱(张承破例允许今晚少量饮酒),气氛正酣时,马钧派来的信使连滚爬爬地冲进了大帐,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主…主公!成…成功了!水…水泥船!能…能载人的!造…造好了!明…明日便可…下…下水试航!”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更大的欢呼声。
张承“噌”地站起身,兴奋得满脸红光:“好!太好了!马德衡真是老子的福将!明天!明天一早,老子要亲自为咱们的‘渔阳一号’水泥战舰举行下水仪式!子义,你也一起去!让你看看咱们未来的坐骑!”
太史慈闻言,心中也是豪情激荡,白日学船的狼狈被抛到脑后,对那艘传说中的水泥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次日清晨,沓氽湾一处被临时清理出来的简易船坞旁,人头攒动,几乎所有休整的将领和士兵都跑来围观这历史性的一刻。
只见一艘长约五丈、通体灰扑扑、造型……十分敦实(或者说笨拙)的船只,正静静地架在滑道上。它没有传统木船优美的流线型,反而棱角分明,船身显得格外厚重,看起来不像船,倒更像一块被抠出凹槽的巨大水泥砖。这就是马钧带领工匠们呕心沥血打造出来的“渔阳一号”水泥船原型机。
王铁柱带着一群工匠,正拿着工具对船体进行最后的检查和打磨,脸上洋溢着自豪而又紧张的神情。马钧则站在一旁,虽然依旧有些拘谨,但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张承围着水泥船转了好几圈,这里敲敲,那里拍拍,听着那沉闷的“砰砰”声,满意地点头:“嗯!结实!够硬!一看就抗揍!老子
“子义啊!你看这沓氽湾,这海风,这浪花!啧啧,天生就是为咱们的水军准备的!”张承拉着太史慈,站在一处海岬上,迎着咸腥的海风,挥舞着手臂,唾沫横飞地描绘着他的宏伟蓝图,“老子已经让马钧带着他的团队日夜赶工了!第一艘能载人的水泥船,不,是‘无畏级水泥战舰’原型机,马上就要下水测试了!到时候,你就是这艘战舰的舰长!咱们先拿附近那些不长眼的水匪练手,把他们统统送去海底喂王八!”
太史慈看着眼前波涛汹涌的大海,又低头看了看张承塞给他的、一本用粗糙新纸装订的、名为《渔阳水军建设初步构想(草案)》的小册子,嘴角微微抽搐。册子里的内容堪称天马行空,除了常规的战船配置、人员编制外,还有什么“利用水泥船不怕撞的特性实施冲角战术”、“在甲板铺设水泥固定弩机底座防止后坐力”、“研发投掷式水泥炸弹(内部填充辣椒粉与铁蒺藜)进行非对称作战”等等异想天开的点子,看得他这个惯于陆战和弓箭的猛将头皮发麻。
“主公,”太史慈斟酌着语句,试图将话题拉回现实,“慈虽略通水性,然于舟船之事,实非所长。这水军都督一职,责任重大,恐……”
“怕什么!”张承大手一挥,浑不在意,“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打仗的!老子当初还是个杀猪……呃,是胸怀大志的边郡良家子呢!不会就学!老子给你请了老师!”
说着,他朝后面招招手。只见赵云领着几个面色黝黑、手脚粗大、浑身散发着浓郁鱼腥味和……一丝若有若无酒气的老头走了过来。
“这几位,”张承指着那几个眼神躲闪、表情局促的老头,“是糜家船队‘友情赞助’的资深船工,王老舵、李老帆、张老锚!都是跟大海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把式!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从今天起,他们就是你的‘水军顾问’!子义你跟着他们,先从认船、看风向、辨潮汐学起!”
太史慈看着这几位平均年龄超过五十、看起来更像老渔民而非军士的“顾问”,又闻着他们身上那仿佛腌入味的鱼腥和酒气混合型“男人味”,一时语塞。他堂堂八尺男儿,弓马娴熟,如今却要跟着几个老酒鬼学怎么看风向?
王老舵似乎看出了太史慈的疑虑,打了个酒嗝,操着浓重的胶东口音,咧嘴笑道:“太史将军莫要小瞧俺们老哥们儿!这大海啊,比娘们儿心思还难猜!啥时候起风,啥时候涨潮,哪块水底下有暗礁,哪片海域爱闹水匪,俺们门儿清!跟着俺们学,保准比你读那劳什子兵书管用!”
李老帆和张老锚也在一旁点头附和,眼神却时不时瞟向张承亲兵手里抱着的几个酒坛子——那是张承许诺的“教学补助”。
太史慈无奈,只得硬着头皮拱手:“如此……便有劳几位老丈了。”
张承满意地点点头,又补充道:“理论要学,实践也不能落下!子义,你的入职第一课,就是——跟着顾问们出海捕鱼!体验生活,熟悉水性!顺便……给咱们晚上的伙食添个菜!”
于是,在沓氽湾所有军民诡异的目光注视下,新上任的、理论上未来将统帅千军万马的水军都督太史慈,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的粗布水手服,顶着初春凛冽的海风,跟着三个走路晃晃悠悠、嘴里哼着不成调渔歌的老船工,登上了……一条看起来比他们年纪还大的破旧小渔船。
“太史将军,站稳咯!今天带你去捞点好东西!”王老舵嘿嘿一笑,露出满口黄牙,熟练地摇动船桨。小船如同喝醉了酒般,晃晃悠悠地驶离了岸边。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对太史慈而言,堪称一场身心的双重洗礼。
他先是跟着李老帆学习如何看云识天气,被老李头那套“云往东,车马通;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南,水满潭;云往北,好晒麦”的顺口溜绕得头晕;然后又跟着张老锚学习如何下网、收网,差点被沉重的渔网带进海里;最后,在王老舵的“悉心指导”下,他尝试亲自掌舵,结果小船在海面上画起了完美的“之”字形,把船上的三个老家伙晃得东倒西歪,酒都醒了一半。
“左满舵!哎不对!是右!右!太史将军你左右不分啊?!”王老舵抱着桅杆,声嘶力竭地喊道。
太史慈满头大汗,手臂因为紧张而肌肉紧绷,他感觉自己面对一百个水匪时都没这么狼狈过。这小小的船舵,比他那张两石强弓还要难以驾驭!
好不容易在小船即将撞上一块礁石前稳住了方向,太史慈刚松了口气,就听王老舵又喊道:“快!收网!看这动静,指定是大家伙!”
太史慈连忙和三个老船工一起,奋力将沉重的渔网拖上船。网里果然收获颇丰,活蹦乱跳的海鱼、张牙舞爪的螃蟹、还有几只挥舞着大钳子的龙虾……以及,一条黏糊糊、滑溜溜、长得极其抽象、不断试图用吸盘吸附在船板上的……八爪鱼?
“哈哈哈!今晚有口福了!”王老舵抓起那只还在扭动的八爪鱼,得意地晃了晃,“这东西,白灼蘸姜醋,那叫一个脆嫩!”
太史慈看着那只仿佛来自异世界的生物,胃里一阵翻腾。他在东莱老家也吃过海鲜,但如此“生猛”的体验,还是头一遭。
当晚,张承在临时营地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太史慈将军入职暨首次海货品尝大会”。主营帐内,灯火通明,香气四溢。正中一口大锅里,奶白色的鱼汤翻滚着;旁边烤架上,肥美的海鱼滋滋冒油;蒸笼里,螃蟹和龙虾呈现出诱人的红色。
张承亲自给太史慈夹了一只最大的龙虾,热情洋溢:“来来来,子义!辛苦了!尝尝你自己亲手捞上来的战利品!这就叫自食其力,丰衣足食!”
太史慈看着碗里那只体型硕大、盔甲鲜明的龙虾,再回想它之前在网中张牙舞爪的模样,心情复杂。他学着张承的样子,笨拙地剥开虾壳,露出雪白弹牙的虾肉,蘸了点姜醋汁,送入口中。
瞬间,那股极致的鲜甜和Q弹的口感在味蕾上炸开,仿佛将白日所有的疲惫和狼狈都冲刷干净了。
“如何?”张承期待地看着他。
太史慈细细品味着,良久,才由衷叹道:“鲜美异常……慈,从未尝过如此美味。” 他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渔阳的士兵士气如此高昂了——跟着一个能带你打胜仗还能带你吃美食的主公,谁不愿意卖命?
“哈哈哈!好吃就多吃点!”张承大笑,又给他夹了一筷子白灼八爪鱼,“再试试这个!这可是王老舵他们特意给你留的‘入职纪念品’!”
太史慈看着那盘造型依旧诡异的八爪鱼,犹豫了一下,还是夹起一块放入口中。那脆嫩爽滑的口感,再次让他眼前一亮。
酒足饭饱(张承破例允许今晚少量饮酒),气氛正酣时,马钧派来的信使连滚爬爬地冲进了大帐,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主…主公!成…成功了!水…水泥船!能…能载人的!造…造好了!明…明日便可…下…下水试航!”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更大的欢呼声。
张承“噌”地站起身,兴奋得满脸红光:“好!太好了!马德衡真是老子的福将!明天!明天一早,老子要亲自为咱们的‘渔阳一号’水泥战舰举行下水仪式!子义,你也一起去!让你看看咱们未来的坐骑!”
太史慈闻言,心中也是豪情激荡,白日学船的狼狈被抛到脑后,对那艘传说中的水泥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次日清晨,沓氽湾一处被临时清理出来的简易船坞旁,人头攒动,几乎所有休整的将领和士兵都跑来围观这历史性的一刻。
只见一艘长约五丈、通体灰扑扑、造型……十分敦实(或者说笨拙)的船只,正静静地架在滑道上。它没有传统木船优美的流线型,反而棱角分明,船身显得格外厚重,看起来不像船,倒更像一块被抠出凹槽的巨大水泥砖。这就是马钧带领工匠们呕心沥血打造出来的“渔阳一号”水泥船原型机。
王铁柱带着一群工匠,正拿着工具对船体进行最后的检查和打磨,脸上洋溢着自豪而又紧张的神情。马钧则站在一旁,虽然依旧有些拘谨,但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张承围着水泥船转了好几圈,这里敲敲,那里拍拍,听着那沉闷的“砰砰”声,满意地点头:“嗯!结实!够硬!一看就抗揍!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