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古代廉租房-《公子向北》

  这番话震惊小满一万年。

  小满选择不信,心中腹诽,这妇人看着不起眼,还挺会说。

  姜母看她不信,也不愿与她多说,背过身去,端着药碗,泪水在药碗里溅起了微小的水花。

  “我不需你们帮我赎身。”这话在小满嘴里转了两匝,又咽了回去。

  他们享用了她的卖身钱,帮她赎身也是理所应当。

  “这是4两银子,是我今日支取了上一月的月钱,又预支了三个月,哦,刚刚买馒头花用了些,反正,剩余的都在这里了,你们拿去花吧。该治病治病,该吃喝吃喝,可别因着顾着面子,不拿这钱,亏的可是你们自己。”

  小满都不知自己也能这么尖酸刻薄。

  姜母仰头喝了药。

  “狗儿,你娘的病也看了,索性不是特别严重,我们回去养养就行了。无论如何,今日回家去看看,认认门,日后便是能有用到爹娘弟妹的时日,你亲来,或是使人来也成。”姜父哀声说。

  “可说好,我在府中受一个嬷嬷照看管制,月钱都是归她。我今日拿的这钱,要用府中主子们额外赏赐的填补的。一两年之内是没有了的。”

  “大姐,我们不白要你的钱,这次借你些钱,定十倍偿还给你。娘会做吃食,在那吃人的矿场中,娘靠着这手艺保全了咱们全家,如今来了京城,好好做,指定是能赚着钱的。我有力气,我能浆洗衣服挣钱,我还能调煤,担煤。你放心,这钱一定能还。今日是我非要爹娘来找你的,如果娘腿坏了,帮你赎身的日子就更远了。”月儿满脸倔强,语调里夹着哭腔:“我们只拿二两就尽够了,其余的大姐你拿回去吧。”

  另外两个小的,木头一样,不吭声,但也不闹腾。

  小满收回一两。

  “剩下这些你们全拿了吧,我在府中终归还是有饭吃,不用到处拆借。”

  姜父短叹一声:“全是我之过。”

  尚算有自知之明。小满心说。

  姜母喝了药,姜父把她扶上车。

  大夫目睹了这一家子的恩怨纠葛,小心相问,“你们要抓几副药?”

  “不抓了。”姜父姜母异口同声,骨头没断,其他都不是事。

  “吃几副才能好?”小满问。

  她不能因小失大,图这一时痛快,瘸了还得赖上她。

  “再吃上三副为宜。”大夫斟酌了一下后给出回复,“这药不贵,连着今日一共一吊钱,回去文火煎成一碗服用。一包药煎三回,一天服用两次。”

  “成。”小满点头,把刚刚收回来的银子又递了回去。

  姜母心里一阵揪痛,这孩子以前嘴软心善,如今变得尖刻了,心还是很软。

  这些年定是受了不少磨难,才有了这般变化。

  大弟把大家都没吃的馒头仔细用油纸包好。

  一行人再次上路。

  不知为何,好像都松快了不少。

  小满亲眼看见了小房,才知道为什么叫小房,又矮又小。一排挨着一排,挤挤挨挨。

  没有院子,就只有大概二十五平米左右的,隔成一里屋,半外屋的一个屋子。

  并不宽敞的街道上,堆积着不知命或是匪夷所思的杂物。

  比如半块明显是棺材的板子,大红色看着让人毛骨悚然。

  一共有十数排,最外面有一个类似政府办事处的机构,人来人往,不断有形容褴褛的人来租房,也有稍微体面些的人来退租。

  每三排有一口水井。

  每五排有一座旱厕。未标男女,但进出的都是男人。

  姜家住六排十户。

  姜父把板车停在街口,背起姜母。带头往里走。

  月儿带着大弟推起板车。

  小满短暂的疑惑了下。

  “二姐和大哥还车去了。”小弟突然开口。

  说的一口流利的土话。

  很快便到了,姜父掏出钥匙打开锁。

  外面是一口土灶,上面有两个火眼,火眼比较小,不能放大铁锅,想是来这住的,买不起大的铸铁锅,只能用砂锅做饭了。

  靠墙堆着树枝,和细小的木材。

  “都是大河和小山去山上捡的。天未明时出城,快敲一更鼓时才回来,去一回,够烧三日了。”姜父把人背进里屋,放在炕上招呼,“快进来,冷不冷?”

  屋里有一排长炕,有两条被子,打了好几个补丁,但浆洗的还算干净,屋中也无异味。对街开有两扇窗户,窗户边放着几个包袱。

  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姜母喝的药起了效,此时已昏昏欲睡。

  “狗儿,你坐前面,暖和些。明宇,去煮些水给你大姐喝。”姜父给姜母抖开被子盖好。

  小山,这个最小的男孩立刻跑去外间干活了。

  姜父照顾人的业务明显不熟练,不是遮了脸就是露了脚。

  小满看了看这个家徒四壁的屋子,不想再呆下去,再呆一会儿,她怕自己会心软。

  不等月儿回来,她就坚持走了。

  “雇辆车回去。”姜父陪着她往外面走,遇到了还车归来的月儿和大河。

  “大姐,你日后一定要来啊。”

  小满坐上了讲好价钱的驴车,准备走时,大河突然说了一句,语气里有多少期待,她们都明了。

  小满假装没听见,撇过了头。

  “这两个馒头你拿着,虽说不是白面,但好歹是粮食,吃些,回去路途远,别饿了肚子。”姜父把后面买的干净的粗面馒头塞给她,“你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