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城下之盟-《风雅宋朝》

  正月底的汴京,寒风依旧刺骨,但比天气更冷的,是城中百万军民的心。姚平仲劫营失败的阴影尚未散去,金人的新要价已经如一把利剑,悬在了整个王朝的头顶。

  垂拱殿内,死一般的寂静。宰相李邦彦手持金国国书,声音发颤地念着上面的条款:"...需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绢帛各一百万匹,牛马各一万头...割让中山、太原、河间三镇..."

  每念一个字,殿内众人的脸色就苍白一分。户部尚书颤声道:"陛下,就是把国库翻个底朝天,也凑不出这个数啊!"

  "那就去民间搜刮!"李邦彦急声道,"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总不能...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金人破城吧?"

  一直沉默的种师道突然冷笑:"搜刮?李相可知城中百姓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连太学生都在啃树皮了!"

  "那也比屠城强!"白时中反驳道,"金人说了,若不如数交付,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一直端坐的赵桓终于开口,声音虚弱:"李纲,你怎么看?"

  李纲出列,神色凝重:"陛下,金人贪得无厌,今日割三镇,明日就要十州。不如让臣整军再战..."

  "再战?"李邦彦尖叫起来,"姚平仲五千精锐都折进去了,还拿什么战?难道要让陛下亲自上阵吗?"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通事舍人曹辅连滚带爬地冲进来:"陛下!不好了!金军开始在城外...在城外驱赶百姓填护城河了!"

  赵桓猛地站起:"什么?"

  "都是...都是周边州县的百姓。"曹辅泣不成声,"金人用刀枪逼着他们背负土石,稍有迟缓就...就当场格杀。护城河都快被填平了!"

  种师道勃然大怒:"完颜宗望这个畜生!陛下,让老臣带兵出城,救回那些百姓!"

  "不可!"李邦彦死死拦住,"这分明是金人的诱敌之计!种老将军,您还要重蹈姚平仲的覆辙吗?"

  赵桓颓然坐倒,双手掩面:"罢了...罢了...就依金人所请,议和吧。"

  这句话如同惊雷,震得李纲踉跄后退。种师道更是老泪纵横,仰天长叹:"太祖皇帝!太宗皇帝!臣...臣有负所托啊!"

  当夜,以康王赵构和张邦昌为首的和谈使团,战战兢兢地走进了金军大营。

  完颜宗望端坐虎皮椅上,左右将领按刀而立,杀气腾腾。赵构强作镇定,递上国书:"大宋皇帝致书大金元帅..."

  "少来这套!"完颜斜也不耐烦地打断,"我们要的东西,什么时候能备齐?"

  张邦昌连忙躬身:"正在筹备,正在筹备...只是数额巨大,尚需时日..."

  "时日?"完颜宗望冷笑,"我给你们三日。三日后若不见第一批金银,就开始攻城。"

  他站起身,走到赵构面前:"听说你是皇帝的弟弟?很好,就留在营中做客吧。什么时候金银凑齐了,什么时候放你回去。"

  赵构脸色惨白,却不敢反驳。

  与此同时,汴京城内开始了一场疯狂的搜刮。

  开封府尹聂昌亲自带队,挨家挨户敲门:"奉旨筹饷!有金银者速速交出,违者以通敌论处!"

  起初还有些富户主动捐献,但当差役开始破门而入,见值钱物件就抢时,城中顿时大乱。

  "官爷,这是小老儿给女儿准备的嫁妆啊!"一个老丈死死抱着一对银镯。

  "滚开!"差役一脚将他踹开,"国家都要亡了,还谈什么嫁妆!"

  太学内,陈东带领学子们静坐抗议。

  "陛下!金人要的不是金银,是我大宋的骨气啊!"他跪在雪地里,声嘶力竭,"今日割三镇,明日割两河,后天是不是连汴京也要割让?"

  但无人理会。一队禁军粗暴地推开学生,冲进太学祠堂,将先圣先贤的金身塑像砸碎取金。

  甚至连相国寺这样的佛门清净地也未能幸免。僧人们含泪看着官差将鎏金佛像推倒,把寺中积存百年的香火钱一扫而空。

  "阿弥陀佛..."方丈闭目诵经,两行清泪滑落。

  在这场劫难中,最悲惨的还是普通百姓。

  小贩赵大眼睁睁看着官差抢走了他积攒半生的铜钱,那是他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用的。"官爷,给留几个吧..."他跪地哀求,换来的却是一顿鞭子。

  他的邻居,一个寡妇,为保住丈夫留下的银簪,被当街打死。

  "造孽啊..."一个老人看着这人间惨剧,喃喃道,"这分明是官匪一家..."

  短短三日,汴京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店铺关门,街道冷清,偶尔传来的只有搜刮时的哭喊声和差役的呵斥声。

  而搜刮来的"战果"却令人失望。即便把皇宫大内的珍藏都算上,也仅得金三十万两、银八百万两,距离金人的要求相差甚远。

  "怎么办?"赵桓看着奏报,双手发抖,"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李邦彦咬牙道:"为今之计,只能...只能用女子抵债了。"

  "什么?"赵桓以为自己听错了。

  "金人说,若金银不足,可以用宗室女子和民女抵账。"李邦彦的声音越来越低,"帝姬、宗姬每人抵金一千两,族姬每人抵金五百两,贵女、民女各有定价..."

  "畜生!"种师道再也忍不住,一把揪住李邦彦的衣领,"你这与禽兽何异!"

  "种老将军!"赵桓急道,"快放手!"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李纲带着数十名将领跪在殿前:"陛下!臣等宁愿战死,也绝不能受此奇耻大辱!」

  赵桓看着殿下跪着的将士,又看看手中令人绝望的奏报,突然嚎啕大哭:"你们以为朕愿意吗?可...可打不过啊!"

  这一刻,大宋皇帝的尊严彻底崩塌。

  最终,在金银和女子的双重"进献"下,金人勉强同意暂时退兵。但完颜宗望留下话:"若三镇不割,我大金铁骑必当再临!"

  二月初九,金军终于拔营北返。看着远去的敌军,汴京军民却没有丝毫喜悦。

  种师道站在城头,望着满目疮痍的城池,对身旁的李纲说:"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不是金人走了,而是他们尝到了甜头,一定会再来的。"

  李纲默默点头。他看见城下,一队被强征的民女正在哭泣着北去,她们的亲人跪在道旁,哭声震天。

  "用女子换来的和平..."李纲的声音苦涩,"我李纲,枉为臣子!"

  就在金军退兵的第三天,主和派开始了反扑。李邦彦上奏,称"李纲、种师道轻启战端,致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要求严惩。

  令人心寒的是,赵桓竟然准奏了。

  李纲被罢去亲征行营使之职,种师道被夺去兵权,"卧病"在家。

  消息传出,汴京哗然。陈东再次率领太学生伏阙上书,数万军民聚集在宣德门外,呼声震天:

  "李纲无罪!种师道无罪!"

  "复用李、种,固守京师!"

  愤怒的民众甚至打死了几个主和派的官员。赵桓吓得面无人色,不得不暂时收回成命。

  但谁都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妥协。主战派的势力,已经被严重削弱。

  夜深人静时,李纲独自登上城楼。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他轻声自语:

  "下一次...下一次我们还能守住吗?"

  寒风中,无人应答。

  (第六卷 第九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