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进城-《风雅宋朝》

  汴京的朝阳门守将名叫刘延,是个在后周军中服役了二十年的老行伍。当他看见地平线上出现军队的轮廓时,心脏猛地一缩——按日程,北伐的军队此刻应该刚出陈桥驿不远。

  但当他看清那面熟悉的“赵”字帅旗,以及旗下那匹枣红马上的身影时,紧绷的神经又松弛下来。是赵点检回来了,想必是军情有变。

  城门缓缓开启,刘延整理甲胄,准备迎接主帅。然而随着军队越来越近,他察觉到了异样。

  这支队伍的阵型太整齐了。没有急行军后的杂乱,没有临时折返的仓促,每个士兵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奇异的肃穆。最让他心惊的是,在赵匡胤马后半步,石守信、王审琦等将领的铠甲下,隐约露出一角明黄色。

  刘延的手按在了刀柄上。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已到城下。马上的传令兵高举令旗,声音洪亮:

  “北汉与契丹联军已退,点检大人奉旨返京,以防不测!”

  话音未落,大军已至城门。

  赵匡胤勒马停在刘延面前,目光平静:“刘将军,辛苦了。”

  刘延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看见了赵匡胤征袍领口处来不及完全遮掩的黄绫,也看见了身后将领们手按兵器的戒备姿态。二十年的军旅生涯告诉他,这是一场兵变。

  但他同时也看见了更重要的东西——军队井然有序,刀剑尽数入鞘,没有任何要劫掠的迹象。

  “点检大人...”刘腾的声音干涩,“末将需要查验兵符。”

  空气瞬间凝固。石守信的手已经握住了剑柄,身后的骑兵微微前压。

  赵匡胤却抬手制止了他们。他从怀中取出一枚虎符,轻轻抛给刘延。

  “应该的。”他的声音依然平静,“按规矩来。”

  刘延查验着这枚再熟悉不过的兵符,手心渗出冷汗。他知道,此刻他的一句话,就可能让朝阳门下血流成河。但他更知道,柴荣死后,这天下迟早要变。

  当他双手奉还兵符,侧身让开通路时,他听见赵匡胤轻声说:

  “传令各门,照常开市。惊扰百姓者,军法从事。”

  这是刘延今天听到的第二个“规矩”。

  ---

  赵彦跟着队伍走在汴京的街道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集市依旧热闹,卖炊饼的吆喝声、算盘的噼啪声、甚至茶馆里说书人的醒木声,都与往常别无二致。市民们站在街边好奇地张望,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还追着队伍跑。

  这和他听过的所有兵变故事都不一样。没有哭喊,没有火光,没有趁乱抢劫的乱兵。只有马蹄踏在青石板上的清脆声响,和将领们不时重复的命令:

  “各军归营,不得擅离!”

  变故发生在午时。

  当队伍行至横桥附近时,一队禁军突然拦住了去路。为首的是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他手持长戟,须发皆张:

  “赵匡胤!你世受国恩,竟敢行此大逆!”

  韩通的身后,是他在仓促间集结的数百亲兵。这些士兵显然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刀出鞘,弓上弦,杀气腾腾。

  赵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看见石守信已经举起了手,只待一声令下,身后的弩手就会万箭齐发。

  一场血战似乎不可避免。

  但赵匡胤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动作——他独自策马上前,在离韩通十步远处停下。

  “韩将军,”他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整条街道,“我此来,非为私利。少帝年幼,北虏压境,朝中无主。若将军认为我赵匡胤不配执掌天下,请将军自取之。”

  韩通愣住了。他准备好的所有斥责,所有大义凛然的控诉,在这句话面前都失去了力量。

  赵匡胤继续道:“若将军不愿,便请让开道路。我向你保证,少帝与太后必得善终,文武百官各安其位,汴京百姓不受惊扰。”

  横桥上静得能听见旗帜飘动的声音。韩通身后的士兵们开始骚动,他们看着对面严整的军队,看着镇定自若的赵匡胤,又看看自己这边势单力薄的阵容。

  韩通的长戟缓缓垂下。这位以忠勇着称的老将,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有愤怒,有无奈,也有一丝如释重负。

  当他调转马头,带着亲兵默默离开时,赵彦听见身边的老卒长舒一口气:

  “总算...没见血。”

  ---

  但流血还是发生了。

  傍晚时分,赵彦奉命在宫城外值守时,听说了韩通的消息——这位老将在离开横桥后,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侍卫司衙门,试图组织最后的抵抗。在衙门门口,他遇到了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

  没人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人们只看见王彦升提着滴血的剑走出衙门,而韩通,这个后周最后的名将,倒在了通往宫城的御街上。

  消息传到赵匡胤耳中时,他正在安抚宫中的符太后和幼主。据说他沉默了很久,然后对身边的赵普说:

  “记住韩通。他是为大周尽的忠,要好生安葬。”

  当夜,汴京实行宵禁。但赵彦站在宫城角楼上,看见城中的灯火依然零星亮着,没有一处火起,没有一声哭喊。

  这座经历过数次兵变、无数次烧杀抢掠的都城,第一次在政权更迭的夜里保持了平静。

  老卒在赵彦身边感叹:“我跟过四个皇帝,这是第一次...改朝换代像换岗一样。”

  赵彦没有回答。他望着韩通倒下的方向,想起清晨那件粗糙的黄袍,想起横桥上那场未曾发生的血战。

  他隐隐感觉到,这个新开始的朝代,注定要与以往任何一个都不同。

  【第三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