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艰难的抉择-《篮球与江湖:十八岁那年的城西》

  我猛地转身,一把揪住刘子豪的衣领,将他狠狠按在墙上:“刘子豪!我.....我真是操了你的老妈!”

  我已经气的口不择言了。

  刘子豪立刻换上了一副惊恐万状、无比无辜的表情,夸张地大叫:“任戟!你干什么?!老师!老师!”

  办公室里的三个老师闻声立刻冲了出来,看到这一幕,纷纷上前用力将我们拉开,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开始指责我:

  “任戟!你像什么样子!”

  “怎么能对同学动手?!”

  “太无法无天了!”

  我被老师们拉扯着,看着刘子豪在那装模作样地整理衣领,脸上那掩饰不住的得意,感觉自己气得都他妈的快吐血了。

  我跌跌撞撞地回到教室,脑子里一片混乱。一进门,就撞上了方夏投来的关切目光。她似乎一直在等我。

  “怎么了?”她轻声问。

  我失魂落魄地说:“老师……团委书记……不让我竞选副主席了。他让我……去竞选主席。”

  方夏也惊呆了,她平时总是沉静,现在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她沉默了几秒,看着我,语气复杂:“你自己决定吧。”

  我明白她的意思。这是我自己必须面对的抉择。

  刘子豪这一招太高明,也太狠毒了。

  他精准地打在了我们的七寸上,原本我们计划明确,集中力量保方夏争主席,保我争副主席。

  现在倒好,我和方夏都成了主席候选人,内部的票仓立刻面临分裂的危险。

  支持我的,和支持方夏的,如果无法统一意见,票数分散,刘子豪就能坐收渔翁之利,轻松获胜。

  我心乱如麻地坐回座位,立刻把张祺瑞拉到一边,将情况快速说了一遍。

  张祺瑞听完,沉吟片刻后,当机立断:“戟哥,现在情况很明确,我们必须内部协调,票数只能集中在你和方夏其中一个人身上。分票就是死路一条。”

  他看着我,冷静地分析利弊:“如果选择全力捧方夏,她当选主席,确实比刘子豪上台要好得多。但是,戟哥,你这学期在学生会付出的所有心血,就等于彻底为别人做了嫁衣。大学保送基本与你无缘了。而且……”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主席是可以保送杭师大的,这个机会,你真的甘心就这样放弃吗?”

  杭师大……那是我爸妈的母校,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学校。

  “反过来,”张祺瑞继续道,“如果把票数集中在你头上,凭借我们现在掌握的票数,你并非没有当选主席的可能!这是一线生机,甚至是一步登天的机会!”

  我听完,内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

  出于私心,我怎么可能不想自己当选主席?那意味着保送杭师大,意味着彻底翻身!但是,有两个巨大的障碍横在面前:

  第一是现实障碍。就算我的票数侥幸超过了刘子豪,团委老师那边呢?他们会甘心让一个高一的学生,尤其是他们并不完全看好的我,当上主席吗?他们如果强行力挺刘子豪,我恐怕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二,也是更让我煎熬的,是道德上的拷问。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利用方夏。先是怂恿她支持房晶,失败后又恳求她亲自出马竞选主席,现在眼看形势有变,为了自己的前途,又要让她退出,把票集中给我?

  这简直是把她的情谊放在地上踩!我还是人吗?

  我就这样在极度的纠结中熬到了放学,中途也给王锦和朱依依发了短信说明情况。

  她们的回复很一致,让我自己决定,她们和部门的票会按照我的最终决定走。

  还有一个难题是劳动部周宇。

  他之前是倾向于支持我当副主席的,但现在我突然要竞选主席,直接和刘子豪硬碰硬,他还会支持我吗?

  我犹豫着,暂时没有给他发消息,但我猜,这个消息恐怕早已传开,他应该已经知道了。

  放学铃声响起,巨大的压力几乎让我喘不过气。就在这时,我猛地想起了简宁。

  每次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她总是我第一个想到的救命稻草。我迫切地需要见到她,哪怕只是从她那里得到一些建议,或者仅仅是片刻的安慰和陪伴。

  我冲出校门,打车直奔师范学院。在路上,我给简宁发了短信:「我过来找你了。」

  很快收到回复:「啊?怎么突然过来了?」

  我:「想见你了嘛。」

  她:「好呀!不过我晚上还有一节大课,要不……你陪我去上课?」

  看到这条回复,我愣了一下。混进大学课堂?被老师发现轰出来怎么办?

  我们在师范学院门口碰了头。

  看到简宁的那一刻,积压在心头的沉重似乎都减轻了一些。她带我去了食堂,简单吃了点东西。

  她显然看出了我的心事重重,轻声问我:“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看你脸色不太好。”

  我点点头:“是有点事,挺烦的。等你上完课,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再细说吧。”

  她却说:“要不我不去上课了,陪你聊天吧。我让于典徐仪帮我答到就行。”

  “别,”我连忙摆手,“不耽误你上课。我正好……也挺想见识一下大学课堂是什么样的。”

  于是,简宁便带着我一起去上课,路上还和她的室友于典、徐仪汇合了。她们见到我,自然又是一通善意的调侃和玩笑。

  走进能容纳上百人的大阶梯教室时,我原本还很紧张,生怕被认出来不是本校学生。

  结果进去一看才发现自己完全多虑了。黑压压一片人头,老师站在讲台上,根本无暇顾及台下每一个面孔。

  这规模,比他妈的砍人打群架还热闹。

  那堂课讲的是西方音乐史。

  我和简宁坐在后排,一开始我还心神不宁,但听着讲台上老师娓娓道来那些古典乐派的演变、音乐家的轶事,竟然渐渐听入了神。

  那些流淌的旋律背后的历史和人文故事,莫名地吸引了我。

  简宁和于典都注意到了,于典笑着用胳膊碰碰简宁:“哟,你们家这位可以啊,听得比咱们还认真。”

  简宁也笑着看我:“怎么?想转行学音乐了?”

  我这才回过神,有点不好意思地摆摆手:“没有没有,我就是……对这类文史哲的东西,有点兴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