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突破口-《明暗法则》

  余年的法律意见和匿名材料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交警支队内部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一方面,扎实的疑点分析和明确的法律依据让办案人员无法忽视;另一方面,来自上级部门的关注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肇事车辆被正式封存,送往技术部门进行更细致的痕迹检验和物证提取。那个前来“自首”的微胖中年司机王五,也被重新提审,讯问的重点集中在他与真正肇事者的关系、顶包的动机和具体过程上。

  然而,进展并非一帆风顺。王五显然受过指点,或者对后果有着深刻的恐惧,面对讯问,他咬死是自己开车不慎酿成事故,对“顶包”一事矢口否认,态度看似配合,实则顽固。而肇事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内存卡不翼而飞,显然是被人为取走销毁。对方做得相当干净,现场勘查也未能在车辆外部发现除了碰撞痕迹外的其他有效物证。案件似乎陷入了僵局,对方的防御如同一个密不透风的铁桶。

  面对困境,余年没有急躁。他想起了《传习录》中的“事上磨练”,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他再次梳理思路,将突破点放在了两个方向:一是肇事车辆本身可能遗留的、未被完全清除的痕迹;二是利用现有信息,反向锁定真正的肇事者,从外部施加压力,从而动摇内部的防御。

  他将目光投向了老周。在这个数字时代,很多看似被抹去的痕迹,往往会在数据的海洋中留下涟漪。

  “老周,”余年接通加密通讯,“对方处理得很干净,明面上的证据几乎都被掐断了。我们需要另辟蹊径。重点查几个方向:第一,这辆宾利车的维修保养记录、保险记录,看能否找到其经常活动的区域或关联人。第二,事发前后,以肇事地点为中心,扩大范围搜索所有交通监控、治安监控甚至周边商铺私人监控的模糊影像,进行人脸和车辆特征比对。第三,排查本地符合车辆特征、且车主或其家庭成员中有年轻、张扬、可能染发等特征的群体。”

  老周领命而去,他的键盘再次成为攻坚克难的利器。他调动了各种公开和半公开的数据资源,运用图像增强算法处理模糊监控画面,在海量的信息中进行交叉比对和特征筛选。这是一场无声的数字侦查战。

  几天后,老周带来了突破性的消息。

  “余年,锁定了!”老周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车辆登记在一个叫‘鼎晟商业管理公司’的名下。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姓钱!”

  “钱?”余年眼神骤然锐利。

  “对!而且,我交叉比对了该公司的公开信息、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些模糊照片,以及事发区域一个偏僻路口勉强拍到的司机侧影,基本可以确定,事发时驾驶这辆宾利的,就是钱某的儿子——钱小伟!社交媒体上能找到他之前染着黄发、穿着花哨的照片,与伤者张弛的描述高度吻合!事发当晚,也有匿名的网友在本地一个车友论坛上,含糊地提及在事发路段附近看到一辆‘狂野的宾利’飞驰而过,时间点高度接近。”

  老周顿了顿,补充了最关键的一点:“我还查到,那个顶包的王五,不仅是钱家公司的员工,他老婆也在钱家旗下的物业公司做保洁,他儿子上私立学校的赞助费,据说也是钱家‘帮忙’解决的。王五的家庭命脉,几乎都被钱家捏在手里!”

  一切豁然开朗!为什么顶包如此坚决?为什么证据清除得如此干净?背后是钱家这只熟悉地方规则、手段狠辣、且掌控着底层人生计的黑手!

  真正的对手,从模糊的阴影中浮现出来,竟然是老冤家——钱老板!而肇事者,正是他的儿子钱小伟!之前的“买卖不破租赁”纠纷中,钱老板就曾言语威胁,如今更是变本加厉,其子公然违法,其父包庇顶罪,视法律如无物。

  “证据链虽然还差直接一环,但方向和目标已经无比清晰。”余年对着电话沉声说道,“老周,把这些材料整理好,尤其是钱小伟体貌特征与伤者指认的比对、其与肇事车辆的关联、以及王五与钱家的深度捆绑关系。我们要再次正式提交给警方,并抄送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部门。这次,我们要指名道姓,要求立案侦查钱小伟涉嫌危险驾驶罪、妨害作证罪,并要求追究钱老板涉嫌包庇、甚至教唆顶包的法律责任!”

  放下电话,余年眼中闪过一丝冷芒。真是冤家路窄。这场围绕车轮下公道的斗争,因钱家父子的介入,瞬间升级为一场涉及旧怨新仇、关乎法律尊严与地方恶势力的正面对决。他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将是钱家更疯狂的反扑和更阴险的手段。但真相既已浮出水面,便再无退缩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