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准备制造磁单极子-《幕后黑手:我在星际挖矿养国家》

  在保存下来的实验画面中。

  因为未知的缺陷,存储磁单极子的存储矩阵,安全措施接连失效。

  下一瞬,存储矩阵因为物质嬗变被气化,大量磁单极子如同流沙一般接触水星地表,嬗变产生的能量瞬间气化岩层,形成高压等离子体空腔,推动其中一部分磁单极子向着地心前进,其余磁单极子四处飞散,如同瘟疫般在水星上急速扩散。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磁单极子便涌入水星地心,如同将火把丢进了燃料库。

  水星内部发生剧烈的爆炸,伴随着持续的粒子喷流和伽马射线,整颗水星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破裂成无数炽热的熔融碎片。

  吴柏笙哭笑不得地问道:“你这是放了多少磁单极子,单单5000万颗磁单极子做不到吧?”

  方砚樵沉默片刻,轻声说道:“150亿吨。”

  吴柏笙:“……”

  现阶段他们拥有5000万颗磁单极子。

  数量看上去很多,其实总质量只有0.89克。

  150亿吨,相当于三峡水库最大蓄水量的38%,磁单极子的数量更是比5000万高出十三个数量级。

  怪不得水星炸得悄无声息。

  换成蓝星,150亿吨磁单极子,也是一碰一个不吱声。

  “怪不得你问我要不要帮忙,是打着快速合成磁单极子的目的吧?”吴柏笙笑着说道。

  “没错,”方砚樵调出磁单极子的信息面板,询问道:“你们打算走什么路线?质能方程?”

  在此前的讨论会议中,使用质能方程合成磁单极子,理想情况下的预估概率为0.1%,是基于当前理论可靠性最高的一个方案。

  只需要让粒子携带的能量远超磁单极子的质量,并发生对撞,就有概率产生一对磁单极子和反磁单极子。

  加上现有的理论,科研团队能够捕获并分离产生的磁单极子以及反磁单极子。

  吴柏笙点了点头,解释道:“嗯,现阶段我们也只有这条路可以走。”

  “宇宙学试验这条路需要的能量密度太过惊人,长命文明目前的技术路线就是这个。你也看见了,要恒星能源环才能驱动。”

  “至于切割宇宙弦、分解夸克星物质这些方案就要等物理学继续突破了。”

  想了想,吴柏笙又补充了一句:“不过,质能方程的方案,现在我们也只能再虚拟世界中验证就是了。”

  方砚樵无奈地看了眼老同学,笑着说道:“现实世界想要建造长度达到0.01光年的直线加速器,哪怕我们把太阳系拆了都凑不出来这么多资源。”

  而0.01光年还是采用最新的晶体通道加速或者等离子体加速技术,如果是以前的射频加速器技术,加速器的预估长度能达到10光年。

  “没错,”吴柏笙也笑了,接话道:“所以资源部门现在正在头疼这件事……”

  方砚樵拍了拍吴柏笙肩膀,打断道:“行了,0.01光年的巨构,资源部门现阶段肯定安排不出来,我们还是得从技术层面想想办法。这样,你先用现有技术验证,加速技术路线上,我给你想想办法。”

  “行。”

  糖果店。

  纪熵看着全息投影中的二老,摸着自己下巴道:“磁单极子这么难制造的吗?我记得囙装置的磁单极子都是万吨级别起步的。看来我们得找机会回趟囙装置,拉点奇奇怪怪的东西回来,看能不能拓宽科研人员的眼界了。”

  【不怕揠苗助长?】

  “放心,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什么能拿,什么不能拿还是知道的。再说了,有陈战大哥给我兜底,完全不带怕的!”纪熵拍着胸口说道。

  【陈局长的工作量都是你带来的,你应该支付额外的加班费】

  “行,下次带个黑洞送给陈战大哥当加班费”

  【……】

  远在罗布泊的陈战,双眼皮毫无征兆地跳动了起来。

  “开个玩笑,”纪熵笑着说道:“且不说蓝星扛不住,单单是我们的旅行次数为零这件事,短期内都去不了囙装置。也不知道下次权限晋升的时候,大哥能不能把旅行次数的累计次数增加一点……”

  太阳系的全息影像呈现在纪熵面前。

  数艘超重型运载飞船从月球出发,正在前往火星的途中。

  上面搭载有数套天工系统,将利用火星的原位资源,同步开启星火殖民城、火星混沌气象诱导系统、火星L1点的太空交通枢纽与燃料仓库等关键设施的建造。

  同时,支援型飞船的仓库内,其中一颗行星上,天工系统正在利用上面的资源,建造超导电磁环,后续将放置在火星L1点,届时将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偶极磁场,偏转太阳风,用以保护火星本就稀薄的大气。

  “罗布泊的火星模拟环境中,生态恢复实验也在进行,国家这是打算一口气完成火星重启的任务吗?预估要多久?”

  【200年】

  “200天啊……嗯?年?!”纪熵语气猛地拉高。

  “等会,200年才能完成目标?!咋回事?把计划表调出来我看看。”

  在国家的计划中,单单是使用混沌气象诱导系统对火星两级解冻,并对大气进行增压的过程便需要50年的时间,后续还需要100年时间诱导水蒸气循环,形成降雨、河流和最初的湖泊。

  期间还需要投放特定的全氟化碳等超级温室气体,以进一步加速升温,并将气压提升至标准大气压的30%。

  这个过程是最难的,也是最耗费时间的。

  剩余的50年,便是大规模引入能够适应火星环境的先驱物种,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氮等方式对火星土壤进行改造。

  同步进行的还有室外人工生态区的尝试性恢复。

  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仅需200年的时间。

  “卧槽!200年,我怕不是化成灰了吧?!”

  【需要烬昭把你的骨灰撒在火星上吗】

  纪熵嘴角抽搐,拒绝道:“不,我自己撒!”

  【啧,自己撒自己的骨灰,恶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