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刘学军的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答辩的那天,刘学军非但没有插队成功,还险些被人以上一个项目已经完成为由挖角。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正是逐渐完善的磁单极子相关理论。
进而催生出了超导态的对立面——超导-超流态。
相比起夏国当前拥有的两种常温常压超导材料,新提出的超导-超流态还具有零磁阻的特性,并基于该特性提出了可用于磁单极子阵列制作的超导镜像法。
磁单极子控制实验室里。
无尘实验室内的第三代原子3d打印机正在按照图纸进行新材料的打印。
相比起第一代原子3d打印机,第三代在体积上丝毫没有缩小,反而大了整整一圈,但打印速度比第一代提高了30%。
“所以说,磁单极子阵列的实际大小,仅有一立方厘米?”孟维平询问道。
“对,”赵国梁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解释道:“要不是原子级排布的风险太大,实际体积可以更小,现在仅仅是纳米级,而且有很多保护措施,最坏的情况就是阵列结构损坏,磁单极子被存储器重新回收。”
“老赵啊,你应该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孟维平指了指自己面前的设计图,语气加重了些许。
赵国梁看着图纸,讪讪一笑道:“老孟啊,理论研究方面,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差距的,这点我的确不及周凌琛,谁能想到真正的阵列那么小呢?”
孟维平沉默不语。
此前听闻赵国梁去研究理论,深知理论先行的孟维平,多次打探未来磁单极子阵列的大小。
当时赵国梁给出的最小尺寸是1立方米,也就是1立方米内放有100颗磁单极子。
当然,这是理论。
所以孟维平团队针对多轴原子3d打印机进行了多种情况的设计,大到10立方米,小到1立方米都做了设计,并在虚拟世界中完成了验证。
现在你告诉孟维平,能装入100颗磁单极子的控制阵列,实际大小只有1立方厘米?
那此前提前设计的方案算什么?
算孟维平院士勤奋?
这一刻,孟维平深刻体会到了乙方的不容易。
“老赵啊,接下来几天你好像都是被休假了吧?”孟维平不经意间问了一句。
“对,小型化密集阵列的研究需要新设备的支持,还在等后勤调配设备。”赵国梁解释道。
“小型化密集阵列?”
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孟维平愣了一瞬,询问道:“磁单极子的?”
“对,方砚樵负责的介子炮你还记得吧?”赵国梁反问道。
“记得。”
介子炮当前已经在虚拟世界完成了近百次的版本迭代,真正做到了蒸发小行星的强度。
孟维平记得上次开会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要不要把介子炮先建造出来,部署在月球和蓝星,作为小行星防御系统来用。
不过方砚樵极力反对之下,便没有了下文。
赵国梁解释道:“现如今的介子炮,材料问题基本解决了,就差磁单极子阵列了。而虚拟世界中的介子炮,是方砚樵利用磁约束技术,通过量变产生质变实现的,整台设备需要一万颗磁单极子,单单是核心设备的占地面积就达到了5万平方米。”
停顿了一瞬,赵国梁继续说道:“前天我就去找过老方,他说,果保持现有设备体积不变,能把我们现在5000万颗磁单极子都放进去,如果解决掉材料、控制等问题,单次全充能发射,释放的能量足以将月球撕裂并汽化掉相当于其一半质量的物质。”
“这不,方砚樵就问我能不能制作小型化的密集阵列。如果能解决,未来介子炮说不定能部署到飞船上。”
“不过,介子炮的项目估计会逐步放弃。”
孟维平愣了一下,疑惑地问道:“这么强的火力,哪怕是国家层面也不能轻易放弃相关技术的研发吧?是因为磁单极子的理论完善了。”
“没错。”
赵国梁继续解释道:“后续会制作特制的超导镜像装置,对磁单极子束进行加速,利用磁单极子催化质子的特性,直达星球地心,干扰目标星球内部的发电机效应,削弱甚至关闭全球磁场,使星球表面暴露在致命的太阳风和宇宙辐射之下。”
孟维平在脑海中对比了一下。
的确,介子炮威力大,但需要大量的物质,且技术上还有难度。
新的磁单极子束,不但可以直接破坏敌方的母星,还能在发射后对磁单极子进行回收,不会出现磁单极子丢失的问题。
还没等孟维平细想。
只听赵国梁继续说道:“随着引力和电磁力在更高维度的统一起来,会议上还提出了通过特定构型的磁单极子阵列,在其周围产生一个可操控的局部引力异常,也就是引力场操控装置。”
“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炸药,在目标位置瞬间产生一个极强的引力场,将其内部的一切物质压碎,甚至是牵引光束。”
“未来的话,基于磁单极子理论,还会出现局域精细结构常数调制器,真空衰变触发器,时序攻击武器等我们此前想都不敢想的武器装备。”
“这还只是在磁单极子理论尚未完善的情况下。”
“用周凌琛的一句话说,对方送来的磁单极子,变相让我们拥有了跨入高等文明的门票。”
单单是技术层面上,磁单极子从原本粗浅的应用,晋升到对宇宙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理论先行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啊。”孟维平感慨道。
突然,孟维平好似想起了些什么,询问道:“老赵啊,按你刚刚的意思,这几天你是没事做?”
“差不多,中间要开几个会,重新安排一下工作,”赵国梁有些不解地问道:“怎么了?”
孟维平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轻轻拍了拍老友的肩膀说道:“正好,我的团队要重新设计多轴原子3d打印机的设计图,但是现在的单轴原子3d打印机实验室又不能没人看着。”
孟维平指着无尘实验室内正在工作的打印机,继续说道:“这些天就交给你了,有问题去隔壁实验室找我。”
说罢,也不管赵国梁答应不答应,孟维平转身开溜。
留下赵国梁一脸茫然地站在原地。
答辩的那天,刘学军非但没有插队成功,还险些被人以上一个项目已经完成为由挖角。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正是逐渐完善的磁单极子相关理论。
进而催生出了超导态的对立面——超导-超流态。
相比起夏国当前拥有的两种常温常压超导材料,新提出的超导-超流态还具有零磁阻的特性,并基于该特性提出了可用于磁单极子阵列制作的超导镜像法。
磁单极子控制实验室里。
无尘实验室内的第三代原子3d打印机正在按照图纸进行新材料的打印。
相比起第一代原子3d打印机,第三代在体积上丝毫没有缩小,反而大了整整一圈,但打印速度比第一代提高了30%。
“所以说,磁单极子阵列的实际大小,仅有一立方厘米?”孟维平询问道。
“对,”赵国梁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解释道:“要不是原子级排布的风险太大,实际体积可以更小,现在仅仅是纳米级,而且有很多保护措施,最坏的情况就是阵列结构损坏,磁单极子被存储器重新回收。”
“老赵啊,你应该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孟维平指了指自己面前的设计图,语气加重了些许。
赵国梁看着图纸,讪讪一笑道:“老孟啊,理论研究方面,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差距的,这点我的确不及周凌琛,谁能想到真正的阵列那么小呢?”
孟维平沉默不语。
此前听闻赵国梁去研究理论,深知理论先行的孟维平,多次打探未来磁单极子阵列的大小。
当时赵国梁给出的最小尺寸是1立方米,也就是1立方米内放有100颗磁单极子。
当然,这是理论。
所以孟维平团队针对多轴原子3d打印机进行了多种情况的设计,大到10立方米,小到1立方米都做了设计,并在虚拟世界中完成了验证。
现在你告诉孟维平,能装入100颗磁单极子的控制阵列,实际大小只有1立方厘米?
那此前提前设计的方案算什么?
算孟维平院士勤奋?
这一刻,孟维平深刻体会到了乙方的不容易。
“老赵啊,接下来几天你好像都是被休假了吧?”孟维平不经意间问了一句。
“对,小型化密集阵列的研究需要新设备的支持,还在等后勤调配设备。”赵国梁解释道。
“小型化密集阵列?”
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孟维平愣了一瞬,询问道:“磁单极子的?”
“对,方砚樵负责的介子炮你还记得吧?”赵国梁反问道。
“记得。”
介子炮当前已经在虚拟世界完成了近百次的版本迭代,真正做到了蒸发小行星的强度。
孟维平记得上次开会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要不要把介子炮先建造出来,部署在月球和蓝星,作为小行星防御系统来用。
不过方砚樵极力反对之下,便没有了下文。
赵国梁解释道:“现如今的介子炮,材料问题基本解决了,就差磁单极子阵列了。而虚拟世界中的介子炮,是方砚樵利用磁约束技术,通过量变产生质变实现的,整台设备需要一万颗磁单极子,单单是核心设备的占地面积就达到了5万平方米。”
停顿了一瞬,赵国梁继续说道:“前天我就去找过老方,他说,果保持现有设备体积不变,能把我们现在5000万颗磁单极子都放进去,如果解决掉材料、控制等问题,单次全充能发射,释放的能量足以将月球撕裂并汽化掉相当于其一半质量的物质。”
“这不,方砚樵就问我能不能制作小型化的密集阵列。如果能解决,未来介子炮说不定能部署到飞船上。”
“不过,介子炮的项目估计会逐步放弃。”
孟维平愣了一下,疑惑地问道:“这么强的火力,哪怕是国家层面也不能轻易放弃相关技术的研发吧?是因为磁单极子的理论完善了。”
“没错。”
赵国梁继续解释道:“后续会制作特制的超导镜像装置,对磁单极子束进行加速,利用磁单极子催化质子的特性,直达星球地心,干扰目标星球内部的发电机效应,削弱甚至关闭全球磁场,使星球表面暴露在致命的太阳风和宇宙辐射之下。”
孟维平在脑海中对比了一下。
的确,介子炮威力大,但需要大量的物质,且技术上还有难度。
新的磁单极子束,不但可以直接破坏敌方的母星,还能在发射后对磁单极子进行回收,不会出现磁单极子丢失的问题。
还没等孟维平细想。
只听赵国梁继续说道:“随着引力和电磁力在更高维度的统一起来,会议上还提出了通过特定构型的磁单极子阵列,在其周围产生一个可操控的局部引力异常,也就是引力场操控装置。”
“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炸药,在目标位置瞬间产生一个极强的引力场,将其内部的一切物质压碎,甚至是牵引光束。”
“未来的话,基于磁单极子理论,还会出现局域精细结构常数调制器,真空衰变触发器,时序攻击武器等我们此前想都不敢想的武器装备。”
“这还只是在磁单极子理论尚未完善的情况下。”
“用周凌琛的一句话说,对方送来的磁单极子,变相让我们拥有了跨入高等文明的门票。”
单单是技术层面上,磁单极子从原本粗浅的应用,晋升到对宇宙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理论先行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啊。”孟维平感慨道。
突然,孟维平好似想起了些什么,询问道:“老赵啊,按你刚刚的意思,这几天你是没事做?”
“差不多,中间要开几个会,重新安排一下工作,”赵国梁有些不解地问道:“怎么了?”
孟维平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轻轻拍了拍老友的肩膀说道:“正好,我的团队要重新设计多轴原子3d打印机的设计图,但是现在的单轴原子3d打印机实验室又不能没人看着。”
孟维平指着无尘实验室内正在工作的打印机,继续说道:“这些天就交给你了,有问题去隔壁实验室找我。”
说罢,也不管赵国梁答应不答应,孟维平转身开溜。
留下赵国梁一脸茫然地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