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沪上采买,拜访杨家-《从狼烟北平开始》

  金陵城的晨光刚漫过第二团军营的围墙,周明远就拿着一份《后勤物资采购清单》走进了团长王建军的办公室。桌上的搪瓷杯还冒着热气,王建军看着清单上 “步枪 50 支、手榴弹 200 枚、医用酒精 500 瓶” 的字样,眉头拧成了疙瘩:“明远,军需处那边回话了,这批物资至少要等下个月才能拨付,你这时候去上海采买,能拿到货吗?”

  周明远坐在木椅上,指尖敲了敲清单边缘:“王团长放心,我父亲在上海有几家相熟的商行,其中‘昌记洋行’还代理过美军剩余物资,应该能弄到我们要的东西。而且我顺便去看看家里的情况,正好把和秀珠的婚期定下来,一举两得。”

  王建军这才松了口气,拿起钢笔在清单上签了字:“行,那你带两个警卫员去,路上注意安全。现在沪上不太平,听说有日军间谍在活动,有事随时给团里发电报。”

  当天下午,周明远就带着警卫员小李、小赵登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包厢里的煤油灯昏黄摇曳,他打开系统界面,看着【600\/1000】的军功值,心里盘算着:要是能在上海买到清单上的物资,再顺便完成些后勤相关的事,说不定能攒够升级所需的军功值。

  火车抵达上海北站时,已是次日清晨。周明远刚走出车站,就看到父亲周敬尧派来的司机老陈举着 “周府” 的木牌在等候。“少爷,老爷让我先送您去昌记洋行,说那边的刘经理已经备好货了。” 老陈接过周明远的皮箱,语气恭敬。

  昌记洋行位于法租界的霞飞路上,门面不大,内里却别有洞天。刘经理穿着西装,戴着金丝眼镜,领着周明远走进库房,指着堆成小山的物资笑道:“周少,您要的 50 支汉阳造都是新出厂的,手榴弹是德国产的,医用酒精也是进口的,质量绝对没问题。只是这价格…… 最近货源紧,得比平时高两成。”

  周明远拿起一支步枪检查了枪膛,又打开一箱酒精闻了闻,点头道:“价格没问题,今天就安排装车,直接运去金陵第二团军营。另外,我还需要 10 顶军用帐篷和 300 斤压缩饼干,能凑齐吗?”

  “没问题!” 刘经理连忙应下,“我这就让人去库房调货,保证下午就能装车。”

  处理完洋行的事,周明远看了看天色,对老陈说:“去杨府,我父亲说杨伯父最近在上海休养,正好顺路去拜访一下。”

  杨府位于上海静安寺附近的一条僻静胡同里,青砖黛瓦的宅院门口挂着两盏红灯笼,门楣上 “杨府” 的匾额虽有些陈旧,却依旧透着一股不凡的气派。按《人间正道是沧桑》设定,杨廷鹤早年在北平军政界地位显赫,退休后虽不参与政事,却仍与沪上、金陵的军政要员有往来,家里的客厅里还挂着当年与几位上将的合影,其中一张便是他与黄埔军校初创时期几位核心人物的合照。

  门房通报后,周明远刚走进院子,就看到杨廷鹤穿着长衫坐在葡萄架下喝茶,身边站着一个身着陆军上校军装的男子 —— 肩章上的金色梅花格外醒目,正是杨立仁。按剧中设定,这位杨家长子早年本是教书先生,受革命思潮影响投身国民党后,并非以学员身份就读黄埔,而是直接以参谋教官的身份入职军校,彼时他的弟弟杨立青才是黄埔军校的正式学员,兄弟二人在军校中因理念差异已初现分歧。1931 年的他早已脱离军校任教岗位,在军政部参谋处担任要职,同时秘密掌握着中统上海区的部分情报权力,此刻他手里正拿着一份加密电报,指尖在电文上轻轻敲击,眼神锐利如鹰。

  “明远侄,一路辛苦了。” 杨廷鹤放下茶杯,起身招呼他坐下,“你父亲前几天给我打电话,说你在金陵做得不错,刚到第二团就解决了物资缺口,后生可畏啊。”

  周明远接过佣人递来的茶杯,笑着回应:“杨伯父过奖了,都是些分内的事。这次来上海采买物资,特意来拜访您,顺便也想听听您对当前时局的看法。”

  杨廷鹤还没开口,杨立仁就先放下了手中的电报,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周主任在西点学的是后勤,应该知道当前的关键问题 —— 日军在东北增兵,华北局势紧张,而我们的后勤补给却跟不上。金陵那边刚送来消息,有批运往东北的军火在山东被截,初步判断是共党游击队干的,我正让人追查线索。” 他说话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军装袖口,那是多年军校任教养成的习惯,即便如今身居情报要职,仍带着几分师者的严谨。

  周明远心中一动,他早从父亲口中得知,杨立仁虽非黄埔毕业生,却比许多学员更懂军校体系,当年在黄埔任教时便以心思缜密闻名,如今这份特质恰好成了情报工作的利器。他顺着话锋道:“杨上校说得是,后勤补给确实是重中之重。这次我在昌记洋行采购了 50 支步枪和 200 枚手榴弹,就是想尽快补齐第二团的装备缺口,万一有战事,也能应对。”

  杨立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有备无患是好事。当年我在黄埔教参谋业务时,就常跟学员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看来西点的理念与我们是相通的。” 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烫金名片递过来,“如果你在物资运输上遇到麻烦,可以打这个电话,上海区的人能帮你协调沿途的检查站 —— 这号码是加密线路,寻常人拿不到。” 名片背面印着一串数字,右下角还有一个小小的 “中统” 水印,与他内敛却强势的气场十分相符。

  这时,杨立华提着一个书局的纸包从外面走进来,她穿着外交部的制服裙,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到周明远,笑着走上前:“周主任,没想到会在上海见到你。我昨天还跟秀珠通电话,她说你要来上海,让我帮你留意一下婚期相关的事宜,比如法租界的教堂和酒店。对了,立青前阵子还从苏区捎来消息,说那边也缺医药物资,可惜现在两边不通往来,不然倒能托你帮忙周转些。”

  提及杨立青,杨立仁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 —— 剧中设定里,这对兄弟早已因信仰分道扬镳,杨立青在黄埔期间受共产党教官瞿恩影响,毕业后投身革命,如今已是红军队伍中的骨干,兄弟二人虽血脉相连,却已成政治上的死敌。

  “多谢立华小姐费心。” 周明远连忙岔开话题,“我这次来确实想和秀珠定婚期,初步打算定在下个月中旬,到时候还请杨伯父和你们全家来金陵参加婚礼。”

  杨廷鹤笑着点头:“一定去!我还得给你们做证婚人呢。对了,你父亲说你在西点研究过美军后勤体系,我前几天遇到军政部的张部长,他还问起过这事 —— 当年杨立仁在黄埔教过的学生里,不少人现在就在后勤系统任职,以后你们说不定还有合作的机会。”

  周明远心中一喜,这可是积累人脉和军功值的好机会,连忙应下:“能为部队出力,是我的荣幸。只要张部长有安排,我随时可以准备。”

  几人又聊了半个多小时,从沪上的商业局势聊到东北的战事,杨立仁偶尔会透露些中统掌握的情报,比如 “日军近期可能在上海搞小动作,目标或许是租界里的军火库”,提醒周明远注意物资运输安全;杨立华则帮着出主意,推荐了几家口碑好的婚庆公司,还说可以帮忙联系外交部的朋友,搞定婚礼所需的场地审批。聊到兴头时,杨廷鹤还拿出一本线装书,指着扉页上的题字笑道:“这是当年黄埔建校时,蒋校长给立仁的赠书,他那时刚入职做参谋教官,可是校长跟前的红人。”

  离开杨府时,已是傍晚。老陈开车行驶在霞飞路上,周明远看着窗外亮起的霓虹灯,心里清楚:这次上海之行收获颇丰,不仅买到了急需的物资,还巩固了与杨家的关系 —— 尤其是杨立仁的那句 “运输有麻烦找我”,相当于拿到了一张 “通行绿卡”,这位前黄埔参谋教官如今在军政界的能量,远比表面看到的更惊人。

  回到昌记洋行时,物资已经装车完毕。周明远检查完每一辆卡车的封条,对刘经理说:“这批物资明天一早就出发,路上要是遇到检查,你就让司机报我的名字,或者给杨立仁上校打电话,他会协调。”

  刘经理连忙点头:“周少放心,我已经跟司机交代好了,保证把物资安全送到金陵。”

  当天晚上,周明远住在家里的洋房里。他洗漱完毕后,打开系统界面,脑海里突然响起提示音:【检测到宿主成功完成上海物资采购,且与军政要员建立有效联系,获得军功值 400 点。当前系统等级:2 级(0\/2000 军功值)】

  【系统升级成功,解锁新物资类别:重火力装备(60mm 迫击炮、勃朗宁重机枪)、后勤设备(汽油发电机、野战炊事车)】

  【解锁新功能:物资批量提取(单次可提取百人份物资)、美军联络函(可用于采购美军剩余装备)】

  周明远看着界面上的新内容,嘴角露出了笑容。系统升级后,不仅能解锁更实用的物资,还能直接联系美军采购装备,这对第二团的后勤建设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窗外的上海夜空被霓虹灯染得通红,周明远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黄浦江上来往的船只,眼神坚定。他知道,这次上海之行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把这批物资安全运回金陵,尽快提升第二团的战力,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好准备 —— 而与杨家的这次深入交流,尤其是摸清了杨立仁这位前黄埔参谋教官的实力,更让他在军政界的发展多了一份底气。

  【今日基础签到任务已刷新,是否立即签到?】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周明远默念 “签到”,界面上随即出现新的物资:【恭喜宿主完成今日基础签到,获得:60mm 迫击炮 2 门、勃朗宁重机枪 5 挺、汽油发电机 3 台、野战炊事车 2 辆】

  看着这些重火力装备和后勤设备,周明远的心情越发轻松。明天,他就要带着这些 “宝贝” 返回金陵,让第二团的兄弟们看看,他们的后勤主任,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