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商会初遇,侨商牵线-《从狼烟北平开始》

  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初八,上海的清晨飘着细密的雨丝,将南京路的石板路润得发亮。周明远陪着白秀珠站在 “先施公司” 的橱窗前,看着里面陈列的西式女装,白秀珠的目光落在一件米白色羊毛大衣上,眼底满是喜爱。

  “喜欢就进去试试?” 周明远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指尖触到她耳尖的碎发,带着几分暖意。自从昨天在豫园偶遇王处长后,他心里多了几分对后勤工作的考量 —— 上海作为远东商贸中心,或许能通过本地商会对接更多军需资源,而李建国恰好提到,今天上海华侨商会在 “华懋饭店” 举办联谊会,邀请了各国侨商代表,其中不乏掌控滇缅物资通道的缅甸华侨。

  白秀珠犹豫了一下,拉了拉他的袖口:“会不会太破费了?咱们出来玩已经花了不少钱了。” 她虽出身北洋军阀世家,却从不铺张,深知周明远如今的后勤工作需要资金周转。

  “傻姑娘,给你买衣服怎么算破费?” 周明远笑着推开玻璃门,“再说了,下午还要去华侨商会,你穿得体面些,也能帮我多认识几位侨商 —— 说不定以后咱们的军需补给,还要靠他们帮忙呢。”

  店员见两人进店,连忙热情地迎上来:“先生太太,想看点什么?这件米白色大衣是刚到的英国货,料子是上等的羊毛,特别保暖,这位太太穿肯定好看。”

  白秀珠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在周明远的鼓励下走进试衣间。片刻后,她穿着大衣走出来,镜子里的女子身姿窈窕,米白色衬得她肤色愈发白皙,领口的珍珠纽扣更添几分温婉。周明远眼前一亮,走上前帮她理了理衣领:“太合适了,就这件。”

  付完钱,两人提着大衣走出商场,李建国的汽车已经等在路边。“表哥,让你久等了。” 白秀珠笑着打招呼,将大衣小心地放在后座。

  “不碍事,” 李建国发动汽车,方向盘一打拐向华懋饭店方向,“今天商会的人肯定多,有几位缅甸华侨代表特别重要,他们掌控着滇缅公路的部分运输线,你要是能跟他们搭上话,以后往西南运物资能省不少事。”

  周明远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日军在东北蠢蠢欲动,万一战事扩大,西南线的补给通道必须提前打通,这些侨商就是关键。”

  下午两点,华懋饭店的宴会厅里已是人声鼎沸。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西装革履的商人与穿着旗袍的女眷们举杯交谈,空气中弥漫着香槟与香水的混合气息。李建国带着周明远和白秀珠走到宴会厅中央,朝着一位穿着深色西装、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人走去:“这位是华侨商会的会长陈先生,缅甸华侨的代表都由他负责接待。”

  “陈会长,久仰大名。” 周明远主动伸出手,语气谦和却不失沉稳,“我是中央军教导总队的周明远,目前负责后勤补给工作,今天来是想跟各位侨商探讨一下军需合作的可能。”

  陈会长握着他的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原来是周少校!早就听说中央军有位年轻的后勤主任,解决了不少部队的补给难题,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侧身让出位置,指向身后一位穿着浅蓝色旗袍、梳着低马尾的女子,“这位是沈雨禾小姐,缅甸华侨领袖沈先生的女儿,负责打理沈家在沪的商贸业务,滇缅线的运输她最熟悉。”

  周明远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女子身形纤细,眉眼间带着几分干练,正是《胭脂》中赵丽颖饰演的沈雨禾 —— 她手中端着一杯香槟,眼神清亮,看到周明远时微微颔首,嘴角带着礼貌的微笑。

  “沈小姐,幸会。” 周明远伸手与她相握,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掌心,“早就听说沈家在滇缅线的运输能力,今日得见,果然巾帼不让须眉。”

  沈雨禾被他说得笑了笑,收回手轻抿一口香槟:“周少校过奖了。我只是帮父亲打理些杂事,比起你们在前线保家卫国,实在算不得什么。” 她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周明远的军装领口,“听说周少校前不久刚完成东北前线的物资运输任务,还得到了军政部的表彰?”

  “只是尽了分内之事。” 周明远谦虚道,“不过东北的战事确实让我意识到,后勤补给的通道必须多做准备。如今日军对华北虎视眈眈,万一他们切断海上运输线,西南的滇缅公路就成了唯一的生命线,我这次来,就是想跟沈小姐探讨一下,能否提前建立军需运输合作 —— 只要价格合理,中央军可以优先采购沈家的物资。”

  沈雨禾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放下香槟从手包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他:“周少校有远见。滇缅线的运输确实需要提前布局,我父亲也常说,国家有难,侨商不能袖手旁观。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在上海和缅甸的联系方式,你要是有具体的合作方案,可以随时找我。”

  周明远接过名片,只见上面印着 “沈氏商贸有限公司 总经理 沈雨禾” 的字样,背面还印着缅甸仰光的地址和电话。他小心地将名片收好:“多谢沈小姐。我回去后会尽快整理出合作方案,到时候再登门拜访。”

  白秀珠站在一旁,看着两人相谈甚欢,悄悄拉了拉周明远的袖口,递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她知道,周明远此次上海之行不仅是陪她游玩,更是为了打通后勤补给的新通道,而沈雨禾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宴会过半,沈雨禾主动邀请周明远和白秀珠到休息室详谈。“目前沈家在滇缅线有 100 多辆卡车,每月能从缅甸运 200 吨物资到昆明,” 她拿出一张滇缅公路的地图,铺在茶几上,“不过这条线路路况复杂,常有土匪出没,运输成本很高。如果中央军能提供武装护送,我们可以将运输价格降低 15%,还能优先运输军需物资。”

  周明远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标注的土匪据点),眉头微蹙:“武装护送没问题,中央军在西南有驻兵,可以随时调派部队护航。不过我有个要求 —— 所有运输的军需物资必须保证质量,尤其是药品和武器,不能以次充好。”

  “这一点周少校放心,” 沈雨禾坚定地说,“沈家做商贸几十年,靠的就是诚信。我可以跟你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一旦发现问题,沈家愿意双倍赔偿。”

  两人一拍即合,约定下周由周明远派后勤参谋与沈雨禾的团队对接,制定具体的合作方案。走出休息室时,宴会厅的音乐恰好响起,白秀珠看着舞池里翩翩起舞的人群,眼中闪过一丝向往。

  周明远捕捉到她的眼神,笑着伸出手:“要不要跳支舞?”

  白秀珠脸颊微红,轻轻搭上他的手:“我跳得不好,你可别笑话我。”

  “没关系,我教你。” 周明远牵着她走进舞池,将手放在她的腰间,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移动。白秀珠紧张地抓住他的肩膀,脚步有些慌乱,却在他温柔的引导下渐渐放松下来。

  沈雨禾站在宴会厅的角落,看着舞池中的两人,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她从手包里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她在缅甸的父亲,背面写着 “为国效力,义不容辞”—— 她知道,与周明远的合作,不仅是为了沈家的生意,更是为了国家的未来。

  晚上六点,宴会结束。李建国送周明远和白秀珠回酒店,路上忍不住感叹:“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能跟沈小姐谈成合作,这位沈小姐可不简单,在缅甸华侨圈里很有威望,有她帮忙,你以后的后勤工作肯定能顺利不少。”

  “确实要感谢沈小姐的爽快,” 周明远靠在座椅上,想起下午的谈话,“不过我能感觉到,她也是真心想为国家出份力,不像有些商人只看重利益。”

  回到酒店,白秀珠帮周明远脱下西装,挂在衣架上:“今天真是收获满满,不仅买了好看的大衣,还谈成了这么重要的合作。明远,你真厉害。”

  周明远笑着抱住她,在她额头印下一个吻:“这都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要是没有你陪我来上海,没有表哥的介绍,我也不会这么顺利地认识陈会长和沈小姐。”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灯火璀璨的南京路,心里满是感慨。此次上海之行,不仅兑现了对秀珠的承诺,更打通了西南军需补给的新通道,为未来的战事做好了准备。他知道,随着日军的步步紧逼,抗战的烽火迟早会蔓延到全国,而他能做的,就是提前布局,用充足的后勤补给,为前线的将士们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对了,” 白秀珠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张请柬,“明天杨立华小姐会来上海,她给我发了请柬,邀请咱们去她住的酒店吃饭,说有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谈。”

  周明远接过请柬,上面写着 “杨立华 敬邀” 的字样,日期是明天晚上七点。他心里一动,杨立华此时来上海,说不定与红党的物资交易有关 —— 上次他通过杨立华转交的 10 箱药品,换来了苏区钨砂开采权的信息,这次或许会有新的合作机会。

  “好,明天我们准时去。” 周明远将请柬放在桌上,转身抱住白秀珠,“不管接下来有多少挑战,只要有你在身边,我就什么都不怕。”

  白秀珠靠在他的怀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轻声说:“我会一直陪着你,支持你做的每一个决定。”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云层洒在房间里,照亮了两人相拥的身影。周明远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未来的蓝图 —— 打通滇缅线的军需通道,深化与红党的资源合作,提升部队的装备水平,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做好准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身边人的支持与信任,离不开每一次偶然却又必然的相遇。

  他知道,属于他的后勤传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