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三月初二清晨,喜峰口前线的雪终于歇了。铅灰色的云层裂开一道缝隙,稀薄的阳光穿透硝烟,斜斜地洒在布满弹坑的阵地上 —— 那些深褐色的弹坑积着半融的雪水,水面漂浮着破碎的弹片和焦黑的木屑,远处长城的砖石上还残留着暗红色的血渍,风一吹,卷起的雪粒裹着硝烟味,像刀子似的刮在人脸上,带着刺骨的寒意。
周明远刚指挥后勤分队的弟兄们,将最后一名重伤员小心翼翼地抬上担架。那名士兵的右腿被炮弹碎片炸伤,裤腿早已被鲜血浸透,冻成了硬邦邦的冰壳,担架移动时,他疼得额头冒冷汗,却咬着牙没哼一声,只是死死攥着腰间的大刀刀柄。周明远伸手帮他掖了掖盖在腿上的毛毯,指尖触到对方冰凉的手,心中一阵酸涩 —— 这些年轻的士兵,本该在爹娘身边承欢,如今却在长城上用血肉之躯抵御外敌。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周明远抬头望去,只见 29 军 37 师的通信兵骑着一匹枣红色战马,冒着寒风疾驰而来,马背上的军绿色帆布袋上,插着一面醒目的黄色 “加急” 小旗,旗角在风中猎猎作响。通信兵翻身下马时,动作太急差点摔倒,他踉跄着稳住身形,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的信纸,双手捧着递过来,声音因奔跑而沙哑:“周中校!宋哲元军长要来前线视察,指挥部刚发来的消息,军长还特意点名要见您!”
他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军长在后方听说了夜袭胜利的事,也知道您带来的迫击炮和急救包帮了大忙,特意交代咱们,一定要好好配合后勤分队,把后续的物资补给跟紧,绝不能让前线弟兄们断了‘救命粮’!”
周明远心中猛地一振 —— 宋哲元!这位 29 军的灵魂人物,在华北军界素有 “铁血将军” 之称,此次亲赴前线,不仅是对战场局势的关切,更是对前线将士的莫大鼓舞。他立刻转身对身后的王参谋下令,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快!通知各小组行动起来!物资组去清点剩余的棉衣和药品,把从上海商会调来的压缩饼干都拆箱,烧点热水泡开,给前线轮岗的弟兄们送去;医护组加快伤员救治速度,优先处理手臂、腿部的轻伤,能简单包扎后重返战场的,都先安排上;机械组再去迫击炮阵地检查一遍,炮身的积雪要擦干净,炮膛里的残留火药得清理彻底,确保随时能投入战斗!”
王参谋立正敬礼,转身快步离去,军靴踏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急促的脚印。周明远又走到伤员收容所,叮嘱医护兵小王:“青霉素省着点用,优先给重伤员注射,轻伤的用磺胺粉就行,咱们得为后续可能出现的伤亡留够药品。” 小王用力点头,手里的绷带正快速缠绕在一名士兵的胳膊上,动作熟练得不像个刚从军医学校毕业的年轻人。
没过多久,阵地上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周明远抬头望去,只见一队身着灰布军装的骑兵,护送着一辆深绿色的军用吉普车,正沿着崎岖的山路驶来。吉普车的车头上,印着 29 军的金色军徽,在稀薄的阳光下格外醒目。车刚停稳,驾驶座旁的车门就被打开,一名参谋率先下车,绕到另一侧拉开后座车门。
一位身着深灰色中将制服的将领走了下来。他约莫五十岁上下,面容刚毅,额头布满细密的皱纹,那是常年征战留下的痕迹;眼神锐利如鹰,扫过阵地时,带着军人特有的威严;左手自然垂在身侧,右手握着一根枣红色的马鞭,鞭梢的流苏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正是 29 军军长宋哲元。
宋哲元刚踏上阵地,目光就越过人群,落在了远处的迫击炮阵地上。10 门 60mm 迫击炮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炮身被士兵们用帆布擦得锃亮,虽然表面还沾着未完全融化的雪粒,却透着一股随时能喷吐火舌的威慑力。他快步走过去,伸出右手,轻轻抚摸着一门迫击炮的炮身,指尖触到冰冷的金属,转头看向周明远,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许:“这就是你从后方调来的迫击炮?”
周明远立刻立正敬礼,腰杆挺得笔直:“报告军长!正是!一共 10 门 60mm 迫击炮,配套的炮弹也都齐全,夜袭时主要用来压制日军的炮兵阵地,减少大刀队的冲锋伤亡。”
“好!好!” 宋哲元连说了两个 “好” 字,伸手拍了拍周明远的肩膀,力道不轻,却带着真诚的认可,“冯治安和赵登禹昨晚就给我发了电报,说夜袭能成功,一半的功劳要算在这些炮上。要是没有你们压制住鬼子的火力,咱们的大刀队冲上去,怕是要多流不少血啊!”
周明远连忙说道:“军长谬赞!这都是后勤分队的本分,真正厉害的是前线的弟兄们 —— 赵旅长带着大刀队,冒着鬼子的机枪火力冲锋,不少弟兄的手被冻得握不住刀,还是硬凭着一股劲劈杀,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除了迫击炮,我们还带来了 500 个加强型急救包,里面有青霉素和冻伤膏,还有 200 件加厚棉衣,能帮弟兄们抵御北方的严寒,减少非战斗减员。”
宋哲元点点头,目光转向不远处的伤员收容所,对周明远说:“走,带我去看看伤员。” 两人并肩走过去,刚到收容所门口,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草药味。医护兵们正忙碌着,有的蹲在地上给伤员包扎伤口,有的拿着针管准备注射,还有的端着热气腾腾的药碗,小心地喂伤员喝下。
一名断了左臂的年轻士兵坐在木板床上,怀里抱着一把卷了刃的大刀,正低头用右手笨拙地拆着压缩饼干的包装。看到宋哲元走进来,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却因为牵动伤口,疼得倒吸一口凉气。宋哲元快步上前,伸手按住他的肩膀,声音温和却带着力量:“弟兄们受苦了!不用多礼,好好养伤。你们在前线用大刀拼鬼子,保家卫国,是国家的英雄;周中校的后勤分队给你们送药送粮,保障你们的安全,也是英雄!”
他转身看向周明远,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周中校,我刚从指挥部过来,日军的侦察机早上在阵地上空盘旋了好几次,看架势,接下来肯定会有更大规模的进攻。现在前线最缺的就是药品和御寒物资,咱们的弟兄们有的还穿着单衣,夜里站岗冻得直打哆嗦,再这样下去,不用鬼子打,咱们自己就先垮了。你能不能再协调一批物资?29 军的弟兄们,不能光着膀子跟鬼子拼!”
“军长放心!” 周明远立刻回答,语气坚定,“我昨天就给上海商会的张理事发了电报,他已经回电说,会立刻从上海的仓库调运 300 个急救包和 500 件棉衣,还会额外补充一批迫击炮弹药,用最快的速度通过铁路运到北平,再转汽车送往前线,预计三天内就能送到。另外,我也给军政部发了申请,他们已经同意增派一个运输连,协助咱们的后勤分队运送物资,确保前线的供应线不会断!”
宋哲元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再次拍了拍周明远的肩膀,这次的力道更重了些:“好!好一个有担当的后勤官!以前总有人说,后勤是‘后方保障’,离战场远得很,可在我看来,你们是‘前线先锋’—— 没有物资,再勇猛的弟兄也打不了仗,再锋利的大刀也砍不倒敌人!等这次长城抗战结束,我一定亲自向军政部为你请功,让全国都知道,咱们 29 军有你这样的后勤人才!”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枪声,“砰砰” 的声响在山谷中回荡。一名侦察兵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身上的军装沾着不少泥土,显然是一路跑过来的。他冲到宋哲元面前,立正敬礼:“报告军长!日军派了一个小队的侦察兵,从右翼的山沟绕过来,已经逼近咱们的前哨阵地,前哨的弟兄们正在阻击!”
宋哲元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眼神变得锐利如刀。他转身对身边的参谋喊道:“立刻通知赵登禹,让他带一个连的大刀队去迎敌,务必把鬼子的侦察兵全歼,不能让他们摸清咱们的阵地部署!” 接着,他看向周明远,语气急促却沉稳:“周中校,让你的迫击炮做好准备,一旦发现日军有主力跟进,立刻用迫击炮压制,绝不能让他们靠近咱们的主阵地!”
“是!” 周明远大声应道,转身就往迫击炮阵地跑。机械师们早已听到了枪声,正围在迫击炮旁待命,看到周明远跑来,小张立刻递过一副手套:“主任,刚擦干净的炮,您看看!” 周明远戴上手套,快步走到一门迫击炮前,弯腰调整炮架的角度,又俯身通过瞄准镜观察远处的情况 —— 只见十几个穿着黄色军装的日军正猫着腰,在山沟里快速移动,前哨的士兵们正趴在雪地里射击,子弹打在石头上,溅起一串火星。
“标尺 1200 米,仰角 25 度,装弹!” 周明远高声下令。一名机械师立刻拿起一枚炮弹,小心地塞进炮膛,动作麻利。周明远深吸一口气,右手握住炮栓,目光紧紧盯着瞄准镜里的日军,大声喊道:“放!”
“轰隆!” 迫击炮发出一声巨响,炮弹拖着橘红色的尾焰,呼啸着飞向目标。几秒钟后,远处传来一声剧烈的爆炸声,一团黑烟从山沟里升起,伴随着日军的惨叫声。周明远没有停歇,继续下令:“调整标尺 1150 米,仰角 23 度,再放!”
第二枚炮弹再次精准命中,日军的侦察小队瞬间乱了阵脚,剩下的几个人再也不敢前进,转身就往回跑。赵登禹率领的大刀队此时也赶到了,队员们挥舞着大刀,朝着逃跑的日军追去,很快就将其全歼。
宋哲元站在阵地前,举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战况,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参谋感慨道:“这样的后勤官,要是能留在 29 军就好了!不仅能保障物资,还能亲自操作迫击炮打仗,比不少前线的军官都强!可惜啊,军政部肯定舍不得放这么好的人才……”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将长城的轮廓染成了金黄色。宋哲元准备返回后方指挥部,临行前,他让参谋从吉普车上拿来笔墨纸砚,在阵地上的一块平整石头上铺开宣纸。他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略一沉思,便挥毫泼墨。笔锋落下,力道遒劲,“后勤楷模” 四个大字跃然纸上,墨色饱满,透着一股军人的刚毅之气。
宋哲元将写好的题词晾干,郑重地递给周明远:“周中校,这四个字是我对你的评价,也是 29 军全体弟兄对你的感谢!希望你能继续做好后勤工作,为国家多培养些能打硬仗、能办实事的后勤人才,将来在更广阔的战场上,为国家出力!”
周明远双手接过题词,纸张薄薄的,却感觉重若千钧。他低头看着上面的字迹,心中满是感动,郑重地说道:“谢谢军长!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把后勤工作做得更好,为前线将士保驾护航!”
宋哲元点点头,转身登上吉普车。车子缓缓开动,他还从车窗里探出头,对周明远挥手:“保重!前线有任何需要,随时给指挥部发电报!”
吉普车渐渐远去,消失在山路的拐角处。周明远站在阵地上,手里紧紧攥着那份题词,望着远处的长城,心中充满了力量。就在这时,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
【检测到宿主获得 29 军军长宋哲元高度认可,获 “后勤楷模” 题词,触发 “高层认可” 特殊成就,为后续晋升上校团长奠定关键基础;同步解锁 “跨军种物资协调权限”,可凭此权限优先调配华北地区其他部队的闲置后勤物资,提升物资保障效率。当前系统等级:3 级(2998\/3000 军功值)】
周明远关掉系统界面,转身对围过来的后勤分队弟兄们说:“弟兄们!军长给咱们题词了!这是对咱们后勤分队的信任,也是对咱们的鞭策!接下来,咱们要加把劲,把物资补给做得更扎实,让前线的弟兄们有炮打、有药治、有衣穿、有饭吃,一定要守住喜峰口,守住咱们的长城,把小鬼子赶出中国去!”
“守住喜峰口!守住长城!把鬼子赶出去!” 后勤分队的弟兄们齐声呐喊,声音洪亮,在山谷中久久回荡,与远处传来的军号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激昂的战歌。夜色渐渐降临,阵地上亮起了煤油灯,灯光下,迫击炮的炮身泛着冷冽的光,急救包上的红十字标识格外醒目 —— 这是后勤分队的承诺,也是他们对国家、对人民最坚定的担当。
周明远知道,这场长城抗战还未结束,日军的反扑随时可能到来,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看着身边这些坚毅的弟兄,想着 29 军将士们浴血奋战的身影,心中充满了信心。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后勤保障不掉链,前线将士勇冲锋,就一定能把鬼子赶出这片土地,守护好祖国的山河。
周明远刚指挥后勤分队的弟兄们,将最后一名重伤员小心翼翼地抬上担架。那名士兵的右腿被炮弹碎片炸伤,裤腿早已被鲜血浸透,冻成了硬邦邦的冰壳,担架移动时,他疼得额头冒冷汗,却咬着牙没哼一声,只是死死攥着腰间的大刀刀柄。周明远伸手帮他掖了掖盖在腿上的毛毯,指尖触到对方冰凉的手,心中一阵酸涩 —— 这些年轻的士兵,本该在爹娘身边承欢,如今却在长城上用血肉之躯抵御外敌。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周明远抬头望去,只见 29 军 37 师的通信兵骑着一匹枣红色战马,冒着寒风疾驰而来,马背上的军绿色帆布袋上,插着一面醒目的黄色 “加急” 小旗,旗角在风中猎猎作响。通信兵翻身下马时,动作太急差点摔倒,他踉跄着稳住身形,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的信纸,双手捧着递过来,声音因奔跑而沙哑:“周中校!宋哲元军长要来前线视察,指挥部刚发来的消息,军长还特意点名要见您!”
他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军长在后方听说了夜袭胜利的事,也知道您带来的迫击炮和急救包帮了大忙,特意交代咱们,一定要好好配合后勤分队,把后续的物资补给跟紧,绝不能让前线弟兄们断了‘救命粮’!”
周明远心中猛地一振 —— 宋哲元!这位 29 军的灵魂人物,在华北军界素有 “铁血将军” 之称,此次亲赴前线,不仅是对战场局势的关切,更是对前线将士的莫大鼓舞。他立刻转身对身后的王参谋下令,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快!通知各小组行动起来!物资组去清点剩余的棉衣和药品,把从上海商会调来的压缩饼干都拆箱,烧点热水泡开,给前线轮岗的弟兄们送去;医护组加快伤员救治速度,优先处理手臂、腿部的轻伤,能简单包扎后重返战场的,都先安排上;机械组再去迫击炮阵地检查一遍,炮身的积雪要擦干净,炮膛里的残留火药得清理彻底,确保随时能投入战斗!”
王参谋立正敬礼,转身快步离去,军靴踏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急促的脚印。周明远又走到伤员收容所,叮嘱医护兵小王:“青霉素省着点用,优先给重伤员注射,轻伤的用磺胺粉就行,咱们得为后续可能出现的伤亡留够药品。” 小王用力点头,手里的绷带正快速缠绕在一名士兵的胳膊上,动作熟练得不像个刚从军医学校毕业的年轻人。
没过多久,阵地上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周明远抬头望去,只见一队身着灰布军装的骑兵,护送着一辆深绿色的军用吉普车,正沿着崎岖的山路驶来。吉普车的车头上,印着 29 军的金色军徽,在稀薄的阳光下格外醒目。车刚停稳,驾驶座旁的车门就被打开,一名参谋率先下车,绕到另一侧拉开后座车门。
一位身着深灰色中将制服的将领走了下来。他约莫五十岁上下,面容刚毅,额头布满细密的皱纹,那是常年征战留下的痕迹;眼神锐利如鹰,扫过阵地时,带着军人特有的威严;左手自然垂在身侧,右手握着一根枣红色的马鞭,鞭梢的流苏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正是 29 军军长宋哲元。
宋哲元刚踏上阵地,目光就越过人群,落在了远处的迫击炮阵地上。10 门 60mm 迫击炮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炮身被士兵们用帆布擦得锃亮,虽然表面还沾着未完全融化的雪粒,却透着一股随时能喷吐火舌的威慑力。他快步走过去,伸出右手,轻轻抚摸着一门迫击炮的炮身,指尖触到冰冷的金属,转头看向周明远,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许:“这就是你从后方调来的迫击炮?”
周明远立刻立正敬礼,腰杆挺得笔直:“报告军长!正是!一共 10 门 60mm 迫击炮,配套的炮弹也都齐全,夜袭时主要用来压制日军的炮兵阵地,减少大刀队的冲锋伤亡。”
“好!好!” 宋哲元连说了两个 “好” 字,伸手拍了拍周明远的肩膀,力道不轻,却带着真诚的认可,“冯治安和赵登禹昨晚就给我发了电报,说夜袭能成功,一半的功劳要算在这些炮上。要是没有你们压制住鬼子的火力,咱们的大刀队冲上去,怕是要多流不少血啊!”
周明远连忙说道:“军长谬赞!这都是后勤分队的本分,真正厉害的是前线的弟兄们 —— 赵旅长带着大刀队,冒着鬼子的机枪火力冲锋,不少弟兄的手被冻得握不住刀,还是硬凭着一股劲劈杀,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除了迫击炮,我们还带来了 500 个加强型急救包,里面有青霉素和冻伤膏,还有 200 件加厚棉衣,能帮弟兄们抵御北方的严寒,减少非战斗减员。”
宋哲元点点头,目光转向不远处的伤员收容所,对周明远说:“走,带我去看看伤员。” 两人并肩走过去,刚到收容所门口,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草药味。医护兵们正忙碌着,有的蹲在地上给伤员包扎伤口,有的拿着针管准备注射,还有的端着热气腾腾的药碗,小心地喂伤员喝下。
一名断了左臂的年轻士兵坐在木板床上,怀里抱着一把卷了刃的大刀,正低头用右手笨拙地拆着压缩饼干的包装。看到宋哲元走进来,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却因为牵动伤口,疼得倒吸一口凉气。宋哲元快步上前,伸手按住他的肩膀,声音温和却带着力量:“弟兄们受苦了!不用多礼,好好养伤。你们在前线用大刀拼鬼子,保家卫国,是国家的英雄;周中校的后勤分队给你们送药送粮,保障你们的安全,也是英雄!”
他转身看向周明远,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周中校,我刚从指挥部过来,日军的侦察机早上在阵地上空盘旋了好几次,看架势,接下来肯定会有更大规模的进攻。现在前线最缺的就是药品和御寒物资,咱们的弟兄们有的还穿着单衣,夜里站岗冻得直打哆嗦,再这样下去,不用鬼子打,咱们自己就先垮了。你能不能再协调一批物资?29 军的弟兄们,不能光着膀子跟鬼子拼!”
“军长放心!” 周明远立刻回答,语气坚定,“我昨天就给上海商会的张理事发了电报,他已经回电说,会立刻从上海的仓库调运 300 个急救包和 500 件棉衣,还会额外补充一批迫击炮弹药,用最快的速度通过铁路运到北平,再转汽车送往前线,预计三天内就能送到。另外,我也给军政部发了申请,他们已经同意增派一个运输连,协助咱们的后勤分队运送物资,确保前线的供应线不会断!”
宋哲元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再次拍了拍周明远的肩膀,这次的力道更重了些:“好!好一个有担当的后勤官!以前总有人说,后勤是‘后方保障’,离战场远得很,可在我看来,你们是‘前线先锋’—— 没有物资,再勇猛的弟兄也打不了仗,再锋利的大刀也砍不倒敌人!等这次长城抗战结束,我一定亲自向军政部为你请功,让全国都知道,咱们 29 军有你这样的后勤人才!”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枪声,“砰砰” 的声响在山谷中回荡。一名侦察兵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身上的军装沾着不少泥土,显然是一路跑过来的。他冲到宋哲元面前,立正敬礼:“报告军长!日军派了一个小队的侦察兵,从右翼的山沟绕过来,已经逼近咱们的前哨阵地,前哨的弟兄们正在阻击!”
宋哲元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眼神变得锐利如刀。他转身对身边的参谋喊道:“立刻通知赵登禹,让他带一个连的大刀队去迎敌,务必把鬼子的侦察兵全歼,不能让他们摸清咱们的阵地部署!” 接着,他看向周明远,语气急促却沉稳:“周中校,让你的迫击炮做好准备,一旦发现日军有主力跟进,立刻用迫击炮压制,绝不能让他们靠近咱们的主阵地!”
“是!” 周明远大声应道,转身就往迫击炮阵地跑。机械师们早已听到了枪声,正围在迫击炮旁待命,看到周明远跑来,小张立刻递过一副手套:“主任,刚擦干净的炮,您看看!” 周明远戴上手套,快步走到一门迫击炮前,弯腰调整炮架的角度,又俯身通过瞄准镜观察远处的情况 —— 只见十几个穿着黄色军装的日军正猫着腰,在山沟里快速移动,前哨的士兵们正趴在雪地里射击,子弹打在石头上,溅起一串火星。
“标尺 1200 米,仰角 25 度,装弹!” 周明远高声下令。一名机械师立刻拿起一枚炮弹,小心地塞进炮膛,动作麻利。周明远深吸一口气,右手握住炮栓,目光紧紧盯着瞄准镜里的日军,大声喊道:“放!”
“轰隆!” 迫击炮发出一声巨响,炮弹拖着橘红色的尾焰,呼啸着飞向目标。几秒钟后,远处传来一声剧烈的爆炸声,一团黑烟从山沟里升起,伴随着日军的惨叫声。周明远没有停歇,继续下令:“调整标尺 1150 米,仰角 23 度,再放!”
第二枚炮弹再次精准命中,日军的侦察小队瞬间乱了阵脚,剩下的几个人再也不敢前进,转身就往回跑。赵登禹率领的大刀队此时也赶到了,队员们挥舞着大刀,朝着逃跑的日军追去,很快就将其全歼。
宋哲元站在阵地前,举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战况,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参谋感慨道:“这样的后勤官,要是能留在 29 军就好了!不仅能保障物资,还能亲自操作迫击炮打仗,比不少前线的军官都强!可惜啊,军政部肯定舍不得放这么好的人才……”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将长城的轮廓染成了金黄色。宋哲元准备返回后方指挥部,临行前,他让参谋从吉普车上拿来笔墨纸砚,在阵地上的一块平整石头上铺开宣纸。他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略一沉思,便挥毫泼墨。笔锋落下,力道遒劲,“后勤楷模” 四个大字跃然纸上,墨色饱满,透着一股军人的刚毅之气。
宋哲元将写好的题词晾干,郑重地递给周明远:“周中校,这四个字是我对你的评价,也是 29 军全体弟兄对你的感谢!希望你能继续做好后勤工作,为国家多培养些能打硬仗、能办实事的后勤人才,将来在更广阔的战场上,为国家出力!”
周明远双手接过题词,纸张薄薄的,却感觉重若千钧。他低头看着上面的字迹,心中满是感动,郑重地说道:“谢谢军长!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把后勤工作做得更好,为前线将士保驾护航!”
宋哲元点点头,转身登上吉普车。车子缓缓开动,他还从车窗里探出头,对周明远挥手:“保重!前线有任何需要,随时给指挥部发电报!”
吉普车渐渐远去,消失在山路的拐角处。周明远站在阵地上,手里紧紧攥着那份题词,望着远处的长城,心中充满了力量。就在这时,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
【检测到宿主获得 29 军军长宋哲元高度认可,获 “后勤楷模” 题词,触发 “高层认可” 特殊成就,为后续晋升上校团长奠定关键基础;同步解锁 “跨军种物资协调权限”,可凭此权限优先调配华北地区其他部队的闲置后勤物资,提升物资保障效率。当前系统等级:3 级(2998\/3000 军功值)】
周明远关掉系统界面,转身对围过来的后勤分队弟兄们说:“弟兄们!军长给咱们题词了!这是对咱们后勤分队的信任,也是对咱们的鞭策!接下来,咱们要加把劲,把物资补给做得更扎实,让前线的弟兄们有炮打、有药治、有衣穿、有饭吃,一定要守住喜峰口,守住咱们的长城,把小鬼子赶出中国去!”
“守住喜峰口!守住长城!把鬼子赶出去!” 后勤分队的弟兄们齐声呐喊,声音洪亮,在山谷中久久回荡,与远处传来的军号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激昂的战歌。夜色渐渐降临,阵地上亮起了煤油灯,灯光下,迫击炮的炮身泛着冷冽的光,急救包上的红十字标识格外醒目 —— 这是后勤分队的承诺,也是他们对国家、对人民最坚定的担当。
周明远知道,这场长城抗战还未结束,日军的反扑随时可能到来,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看着身边这些坚毅的弟兄,想着 29 军将士们浴血奋战的身影,心中充满了信心。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后勤保障不掉链,前线将士勇冲锋,就一定能把鬼子赶出这片土地,守护好祖国的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