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军的“成功”,像在屯子里投下了一颗石子,漾开的涟漪久久不散。它给屯子里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都注入了一剂强烈的兴奋剂——原来,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并非遥不可及的梦!而这梦想的实现,似乎也能通过某种“捷径”达成,于是各家心思都活泛起来了,已经读书上学的孩子们遭了殃,本来是放养的,现在也都被耳提面命好好学习,有那放寒假前考了个大鸭蛋的也在这寒假过半的时候吃了一顿竹编炒肉。
(╯‵□′)╯︵┻━┻e=e=(怒°Д°)?叫你不好好学习!!_(′?`」 ∠)__ |?·??·???.?oo
程飞飞也被迫听了一耳朵孩子被揍哭的哀嚎,吓的她缩着脖子捂着屁屁不肯出门玩了。qAq人类真是太残暴了。
除了激励孩子们读书,另一个显着的变化就是——屯子里适龄姑娘小伙的婚事,突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往年这个时候,虽说也有说媒拉纤的,但今年格外热闹。赵媒婆简直成了屯子里最忙碌的人,脚底板都快磨出火星子了,今天被东家请去喝茶,明天被西家拉去吃饭,兜里揣着的小本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适龄姑娘小伙的信息。
以前大伙儿说亲,看重的是小伙子壮不壮实,能不能干活,姑娘是不是手脚勤快,性子好不好。现在,孙学军的例子活生生摆在眼前,让所有爹妈心里都活络了起来:要是自家孩子也能找个有“工作”、吃“商品粮”的对象,那不就能跟着跳出农门,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了吗?
于是,这个冬天,赵媒婆成了屯子里最忙碌、最受欢迎的人。她的门槛都快被那些家里有适龄儿女的父母们踏破了。
“赵婶子,俺家二小子你也知道,老实肯干,地里一把好手!模样也周正,你看……有没有县里上班的姑娘给牵牵线?”二牛爹难得地给赵媒婆递了根带过滤嘴的“大前门”,陪着笑脸。
“他赵奶奶,俺家闺女你也见过,针线茶饭没得说,性子也温顺,要是有那在厂子里上班的小伙子……”
“赵奶奶,俺家招娣你也看着长大的,手脚麻利,做饭缝补样样行!能不能给寻摸个……像孙家学军那样,有正经工作的?”招娣娘更直接,眼神里充满了期盼。
就连李风花,也私下里拉着赵媒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赵婶子,等过两年俺家铁蛋再大点,你也给上上心,瞅瞅有没有那端铁饭碗的姑娘!”
赵媒婆每天乐得合不拢嘴,感觉自己这“事业”迎来了第二春。她揣着个小本本,上面记满了各家儿女的情况和对另一半的期望,整日里不是去东家就是跑西家,牵线搭桥,忙得不亦乐乎。
连程秋霞都被人旁敲侧击地问过几次,话里话外都是打听她有没有在部队或者城里给飞飞“定下”什么娃娃亲,或者有没有认识的合适小伙子大姑娘给介绍。程秋霞一律笑着挡回去:“飞飞还小呢,且得等些年!再说现在都新社会了,讲究自由恋爱,咱当爹妈的,不兴包办那一套了!”
屯子里的空气,仿佛都弥漫着一股躁动又期盼的气息,虽然寒风刺骨,可却隐隐有着躁动。年轻的姑娘小伙们,平时大大咧咧的,现在见了面反倒有些扭捏起来,眼神躲闪间又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打量。
春天仿佛提前抵达,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混合着雪花膏、烟叶和隐隐期待的焦灼气息。年轻的姑娘们开始格外注意自己的穿戴,哪怕只是把旧棉袄洗得格外干净,辫子梳得一丝不苟。小伙子们则努力在有限的场合展现自己的“本事”,比如劈柴比别人利落,或者像孙学军一样有点文化能读报纸。
在这股“相亲热”和日常生活的浸润下,程飞的语言能力,像春日里解冻的小溪,流淌得越来越顺畅了。虽然发音偶尔还是有点含糊,语调也平平的没什么起伏,但已经能说出完整的句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程秋霞也终于不用连蒙带猜了。
这天,程秋霞带着程飞去李风花家串门。李风花正一边纳鞋底,一边跟程秋霞抱怨赵媒婆给她娘家侄女介绍的对象不靠谱。
“说是县里供销社的,结果一问,就是个临时工!连个正式编制都没有!也敢往俺们跟前儿领!”李风花气哼哼地说。
程飞坐在小板凳上,怀里抱着二丫给她编的草蚂蚱,安静地听着。听到这里,她抬起头,看着李风花,清晰地说道:“风花婶,没编制,不好。” (?????)
李风花和程秋霞都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
“哎呦喂,咱飞飞现在懂得可多了,连编制都知道了。”李风花笑得前仰后合。
程秋霞也忍俊不禁,摸了摸程飞的头:“跟个小大人似的,你懂啥叫编制啊?”
程飞眨巴着大眼睛,认真地说:“学军哥,有编制。住宿舍,等房子。抓坏蛋,有钱。” 她把从大人们谈话里听来的信息,用自己的逻辑组织了起来。
这话说得条理清晰,把李风花和程秋霞都听愣了。
“嘿!你还真门儿清。”李风花惊奇道,“秋霞,你家这闺女了不得啊,说话是比其他孩子慢了点,脑子很好使。”
程秋霞心里又是骄傲又是好笑。这孩子,学话快,记性也好,就是这理解方式吧,还带着点她自个儿的特色。从李风花家出来,娘俩碰到赵媒婆正从老孙家出来,脸上带着喜色。
“秋霞,飞飞!”赵媒婆热情地打招呼,“哎呦,这大冬天的其他孩子都鼻涕拉瞎的,咱飞飞什么时候见这小脸都白净的。”
程飞看着赵媒婆,叫了一声:“赵奶奶。”声音清晰。
“哎,真乖。”赵媒婆笑得见牙不见眼,又对程秋霞说,“刚去老孙家了,又有县里人托我打听学军呢,想给自家姑娘说媒,啧啧,想得美呦老孙家现在可是香饽饽喽。”
程秋霞笑着应和了几句。看着赵媒婆走远的背影,她低头对程飞说:“听见没?你学军哥现在可抢手了。”
程飞牵着程秋霞的手,一边迈着小短腿努力跟上,一边仰着头问:“妈,什么抢手?他是好吃的吗?” (⊙?⊙)?
程秋霞:“……”得,刚觉得她懂了点,一句话又打回原形。
“抢手啊,就是很多人都想要的意思。”程秋霞耐心解释,“就像……就像你有一块特别甜的糖,铁蛋、二丫、招娣他们都想跟你换,这就是抢手。”
程飞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低头看了看自己空着的小手,似乎在思考自己有什么“抢手”的东西可以换糖吃。
晚上,程秋霞在灯下给程飞补棉袄上刮破的小口子,程飞就坐在旁边,摆弄着那几个色彩斑斓的沙包,她是大孩子了,现在终于不再执着于踩沙包了。
“妈,”她忽然开口,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二丫姐说,她娘要给她找对象。找对象,是像铁蛋哥他们玩过家家那样吗?”
程秋霞手里的针顿了一下,看着女儿清澈好奇的眼睛,一时不知该如何向她解释这复杂的人生课题。她笑了笑,含糊地说:“差不多吧,就是找个伴儿,以后一起过日子。”
“哦,”程飞点点头,拿起一个红色的沙包,“那我跟我的沙包过,不,我跟妈过。” (??????)??
程秋霞被她这童言稚语逗得噗嗤一笑,心里的那点感慨也烟消云散。她搂过程飞,亲了亲她的额头:“傻闺女,你还小呢,想这些还早。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程飞靠在妈妈温暖的怀里,闻着熟悉的皂角清香,心里踏实又满足。她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总要执着于“找对象”过家家,对她来说,有妈,有糖,有肉,有沙包,有二丫招娣她们一起玩,还有屯子里这些热热闹闹、偶尔让她觉得困惑但又很有趣的大人们,日子就已经很好了。
至于学军哥哥那“抢手”的工作和未来,以及屯子里这股躁动的“相亲潮”,在她简单纯粹的小世界里,都只是窗外飘过的、热闹又模糊的背景音。
她现在更关心的是,明天能不能让二丫姐再教她编一个更复杂的草蝴蝶。
(╯‵□′)╯︵┻━┻e=e=(怒°Д°)?叫你不好好学习!!_(′?`」 ∠)__ |?·??·???.?oo
程飞飞也被迫听了一耳朵孩子被揍哭的哀嚎,吓的她缩着脖子捂着屁屁不肯出门玩了。qAq人类真是太残暴了。
除了激励孩子们读书,另一个显着的变化就是——屯子里适龄姑娘小伙的婚事,突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往年这个时候,虽说也有说媒拉纤的,但今年格外热闹。赵媒婆简直成了屯子里最忙碌的人,脚底板都快磨出火星子了,今天被东家请去喝茶,明天被西家拉去吃饭,兜里揣着的小本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适龄姑娘小伙的信息。
以前大伙儿说亲,看重的是小伙子壮不壮实,能不能干活,姑娘是不是手脚勤快,性子好不好。现在,孙学军的例子活生生摆在眼前,让所有爹妈心里都活络了起来:要是自家孩子也能找个有“工作”、吃“商品粮”的对象,那不就能跟着跳出农门,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了吗?
于是,这个冬天,赵媒婆成了屯子里最忙碌、最受欢迎的人。她的门槛都快被那些家里有适龄儿女的父母们踏破了。
“赵婶子,俺家二小子你也知道,老实肯干,地里一把好手!模样也周正,你看……有没有县里上班的姑娘给牵牵线?”二牛爹难得地给赵媒婆递了根带过滤嘴的“大前门”,陪着笑脸。
“他赵奶奶,俺家闺女你也见过,针线茶饭没得说,性子也温顺,要是有那在厂子里上班的小伙子……”
“赵奶奶,俺家招娣你也看着长大的,手脚麻利,做饭缝补样样行!能不能给寻摸个……像孙家学军那样,有正经工作的?”招娣娘更直接,眼神里充满了期盼。
就连李风花,也私下里拉着赵媒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赵婶子,等过两年俺家铁蛋再大点,你也给上上心,瞅瞅有没有那端铁饭碗的姑娘!”
赵媒婆每天乐得合不拢嘴,感觉自己这“事业”迎来了第二春。她揣着个小本本,上面记满了各家儿女的情况和对另一半的期望,整日里不是去东家就是跑西家,牵线搭桥,忙得不亦乐乎。
连程秋霞都被人旁敲侧击地问过几次,话里话外都是打听她有没有在部队或者城里给飞飞“定下”什么娃娃亲,或者有没有认识的合适小伙子大姑娘给介绍。程秋霞一律笑着挡回去:“飞飞还小呢,且得等些年!再说现在都新社会了,讲究自由恋爱,咱当爹妈的,不兴包办那一套了!”
屯子里的空气,仿佛都弥漫着一股躁动又期盼的气息,虽然寒风刺骨,可却隐隐有着躁动。年轻的姑娘小伙们,平时大大咧咧的,现在见了面反倒有些扭捏起来,眼神躲闪间又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打量。
春天仿佛提前抵达,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混合着雪花膏、烟叶和隐隐期待的焦灼气息。年轻的姑娘们开始格外注意自己的穿戴,哪怕只是把旧棉袄洗得格外干净,辫子梳得一丝不苟。小伙子们则努力在有限的场合展现自己的“本事”,比如劈柴比别人利落,或者像孙学军一样有点文化能读报纸。
在这股“相亲热”和日常生活的浸润下,程飞的语言能力,像春日里解冻的小溪,流淌得越来越顺畅了。虽然发音偶尔还是有点含糊,语调也平平的没什么起伏,但已经能说出完整的句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程秋霞也终于不用连蒙带猜了。
这天,程秋霞带着程飞去李风花家串门。李风花正一边纳鞋底,一边跟程秋霞抱怨赵媒婆给她娘家侄女介绍的对象不靠谱。
“说是县里供销社的,结果一问,就是个临时工!连个正式编制都没有!也敢往俺们跟前儿领!”李风花气哼哼地说。
程飞坐在小板凳上,怀里抱着二丫给她编的草蚂蚱,安静地听着。听到这里,她抬起头,看着李风花,清晰地说道:“风花婶,没编制,不好。” (?????)
李风花和程秋霞都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
“哎呦喂,咱飞飞现在懂得可多了,连编制都知道了。”李风花笑得前仰后合。
程秋霞也忍俊不禁,摸了摸程飞的头:“跟个小大人似的,你懂啥叫编制啊?”
程飞眨巴着大眼睛,认真地说:“学军哥,有编制。住宿舍,等房子。抓坏蛋,有钱。” 她把从大人们谈话里听来的信息,用自己的逻辑组织了起来。
这话说得条理清晰,把李风花和程秋霞都听愣了。
“嘿!你还真门儿清。”李风花惊奇道,“秋霞,你家这闺女了不得啊,说话是比其他孩子慢了点,脑子很好使。”
程秋霞心里又是骄傲又是好笑。这孩子,学话快,记性也好,就是这理解方式吧,还带着点她自个儿的特色。从李风花家出来,娘俩碰到赵媒婆正从老孙家出来,脸上带着喜色。
“秋霞,飞飞!”赵媒婆热情地打招呼,“哎呦,这大冬天的其他孩子都鼻涕拉瞎的,咱飞飞什么时候见这小脸都白净的。”
程飞看着赵媒婆,叫了一声:“赵奶奶。”声音清晰。
“哎,真乖。”赵媒婆笑得见牙不见眼,又对程秋霞说,“刚去老孙家了,又有县里人托我打听学军呢,想给自家姑娘说媒,啧啧,想得美呦老孙家现在可是香饽饽喽。”
程秋霞笑着应和了几句。看着赵媒婆走远的背影,她低头对程飞说:“听见没?你学军哥现在可抢手了。”
程飞牵着程秋霞的手,一边迈着小短腿努力跟上,一边仰着头问:“妈,什么抢手?他是好吃的吗?” (⊙?⊙)?
程秋霞:“……”得,刚觉得她懂了点,一句话又打回原形。
“抢手啊,就是很多人都想要的意思。”程秋霞耐心解释,“就像……就像你有一块特别甜的糖,铁蛋、二丫、招娣他们都想跟你换,这就是抢手。”
程飞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低头看了看自己空着的小手,似乎在思考自己有什么“抢手”的东西可以换糖吃。
晚上,程秋霞在灯下给程飞补棉袄上刮破的小口子,程飞就坐在旁边,摆弄着那几个色彩斑斓的沙包,她是大孩子了,现在终于不再执着于踩沙包了。
“妈,”她忽然开口,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二丫姐说,她娘要给她找对象。找对象,是像铁蛋哥他们玩过家家那样吗?”
程秋霞手里的针顿了一下,看着女儿清澈好奇的眼睛,一时不知该如何向她解释这复杂的人生课题。她笑了笑,含糊地说:“差不多吧,就是找个伴儿,以后一起过日子。”
“哦,”程飞点点头,拿起一个红色的沙包,“那我跟我的沙包过,不,我跟妈过。” (??????)??
程秋霞被她这童言稚语逗得噗嗤一笑,心里的那点感慨也烟消云散。她搂过程飞,亲了亲她的额头:“傻闺女,你还小呢,想这些还早。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程飞靠在妈妈温暖的怀里,闻着熟悉的皂角清香,心里踏实又满足。她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总要执着于“找对象”过家家,对她来说,有妈,有糖,有肉,有沙包,有二丫招娣她们一起玩,还有屯子里这些热热闹闹、偶尔让她觉得困惑但又很有趣的大人们,日子就已经很好了。
至于学军哥哥那“抢手”的工作和未来,以及屯子里这股躁动的“相亲潮”,在她简单纯粹的小世界里,都只是窗外飘过的、热闹又模糊的背景音。
她现在更关心的是,明天能不能让二丫姐再教她编一个更复杂的草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