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星期二的清晨,朝阳刚给云层镀上金边,李扬带着圆圆已经坐在了飞往香江的航班上。
头等舱中,李扬正在心里盘算着,见到李泽厢教授后该如何交流。毕竟以私人身份拜访,太过直白总会显得稍有唐突。
飞机穿越云层时微微颠簸,李扬望向窗外,维多利亚港的轮廓已经隐约可见。碧蓝的海面上停泊着几艘邮轮,岸边的摩天大楼直插云霄。
“扬哥,快到了。” 圆圆兴奋地整理着背包,“听说香江的茶餐厅很有特色,咱们要不要先去尝尝?”
“先办正事。” 李扬合上笔记本,“等见完李教授,别说茶餐厅,你想吃什么都行。”
出租车穿梭在九龙的街道上,双层巴士从旁边驶过,车身上的广告画色彩鲜艳。
的士司机是位年过花甲的老先生,听说李扬他们要去香港科技大学,操着蹩脚的普通话推荐:“科大的海景最好,教授都很厉害的。”
进校园时正值下课,穿着校服的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走着,怀里抱着厚厚的专业书,讨论声里夹杂着英语和粤语。
李扬拦住一位戴眼镜的男生,对方很热情地指路:“自动化技术中心往前走第三个路口左转,红色的那栋楼就是,李教授的实验室在三楼。”
顺着指示往前走,红色的实验楼前停着几辆自行车,楼道里贴着各实验室的研究项目海报,其中一张写着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李扬停下脚步看了片刻。
“应该就是这儿了。” 圆圆指着门牌上的 “李泽厢教授办公室”。
李扬深吸一口气,抬手敲了敲门,里面传来沉稳的回应:“请进。”
推开门,浓郁的咖啡香扑面而来。办公室不算大,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专业书,靠窗的桌子上放着几架拆开的无人机。
一位穿着白衬衫的中年男人正对着电脑屏幕演算着什么,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锐利而专注。
“你是?” 男人转过身,看到门口的陌生面孔,微微有些诧异。
“李教授您好,我是李扬,冒昧打扰了。” 李扬上前一步,伸出手,“之前让助理联系过你,想来请教一些无人机技术的问题。” 他侧身介绍道,“这是我的助理圆圆。”
李泽厢握住李扬的手,掌心温热而有力:“请坐。久闻李导的大名,你的《源代码》里,关于时空循环的设定很有意思。” 他给两人倒了水,“李导,这次来是为了电影?”
“不全是。” 李扬没有绕弯子,从背包里拿出无人机编队的草图,“我对无人机集群控制很感兴趣,听说你的团队在这方面有很深的研究,想请教两个问题:一是续航时间,二是复杂环境下的平衡系统。”
李泽厢拿起草图,眉头微微扬起:“这个集群的造型很有想法。” 他指着草图,“要实现这样的编队变换,光解决续航和平衡还不够,通讯延迟也是大问题。” 他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份实验报告,“我们最近在测试新型锂电池,续航能达到 15分钟,比市面上的产品提升了 25%,平衡系统用了自适应算法,能抵御三级以下的阵风。”
“这个无人机的性能,如果提升一倍的话,需要多久?” 李扬追问,“短期能实现量产吗?”
“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两年内就能落地。” 李泽厢推了推眼镜,“但成本会很高,毕竟很多零件需要定制。” 他突然笑了笑,“李导是想做什么大项目?”
正说着,敲门声响起,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年轻人探进头来,怀里抱着一摞论文,看到屋里有访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李教授,您要的实验数据整理好了。”
“进来吧。” 李泽厢招手让他进来,转头对李扬介绍,“这是我最得意的学生,王涛,对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很有研究。”
李扬的心猛地一跳,抬头看向年轻人。对方戴着黑框眼镜,眼神里透着股不服输的韧劲,这不就是dJI的创始人吗?他强压着内心的激动,伸出手:“你好,我是李扬。”
“李导好,我看过您的电影。” 王涛有些腼腆地握手,“您拍得太精彩了。”
“感谢夸奖。” 李扬笑了笑,目光落在他怀里的论文上,“你们在做无人机的小型化研究?”
王涛眼睛一亮,像是遇到了知音:“是的,我们想把 GpS 模块集成到机身里,这样体积能缩小三分之一,续航也能提升。” 他打开其中一页论文,指着图纸讲解,“但传感器的精度总是不够,容易受磁场干扰。”
李扬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提问,两人越聊越投机。李泽厢也在一旁时不时的对专业问题进行讲解。
“其实我一直觉得,无人机的民用市场潜力很大。” 李扬话锋一转,看向李泽厢,“如果现在有一笔资金,支持你们组建团队,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李教授觉得可行吗?”
李泽厢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李扬会突然提出投资。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此刻王涛也停下了手中的笔,忐忑地看着导师。
“李导是认真的?” 李泽厢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起来,“科研和商业是两回事,风险很大。”
“我知道。” 李扬语气坚定,“但好技术不该只停留在实验室里。你的团队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做出改变行业的产品。” 他顿了顿,补充道,“资金不是问题,我更看重你们的技术和理念。”
李泽厢沉思片刻,“这件事,我需要和团队商量一下。” 他看向李扬,“最多两天,给你答复。”
“好。” 李扬再多说什么,随即起身告辞,“不打扰你工作了,这是我的联系方式。” 他递过名片,上面只有名字和电话。
走出实验楼时,圆圆兴奋地说:“扬哥,您真要投资无人机啊?刚才那个王涛看着挺厉害的。”
“是个可塑之才。” 李扬心里有种预感,这次香江之行或许会比预想的更有收获,“走,带你去茶餐厅吃饭。”
话音刚落,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显示着陌生的香江号码。
李扬按下接听键,对方操着粤语口音的普通话,说道:“请问是李扬导演吗?我是邹文淮。”
李扬愣住了,邹文淮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 从邵氏出走创立嘉和,一手发掘并捧红了bruce Lee和陈龙大哥,堪称香江电影的传奇人物。他连忙回道:“邹生,您好,没想到是您。”
“我女儿刚才在机场看到你,说你来了香江。” 邹文淮的声音带着笑意,“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想请你喝杯茶。”
“邹老相邀,自无不可。”李扬笑着答应道。
挂了电话,李扬转头看向圆圆,无奈地笑了笑:“看来你的茶餐厅得先放一放了。”
“扬哥,邹文淮?是不是那个……” 圆圆眼睛瞪得溜圆,显然也听说过这位传奇人物的名号。
“就是他。” 李扬整理了下衬衫,“嘉和电影的创始人,咱们得去会会这位香江电影界的大佬了。”
头等舱中,李扬正在心里盘算着,见到李泽厢教授后该如何交流。毕竟以私人身份拜访,太过直白总会显得稍有唐突。
飞机穿越云层时微微颠簸,李扬望向窗外,维多利亚港的轮廓已经隐约可见。碧蓝的海面上停泊着几艘邮轮,岸边的摩天大楼直插云霄。
“扬哥,快到了。” 圆圆兴奋地整理着背包,“听说香江的茶餐厅很有特色,咱们要不要先去尝尝?”
“先办正事。” 李扬合上笔记本,“等见完李教授,别说茶餐厅,你想吃什么都行。”
出租车穿梭在九龙的街道上,双层巴士从旁边驶过,车身上的广告画色彩鲜艳。
的士司机是位年过花甲的老先生,听说李扬他们要去香港科技大学,操着蹩脚的普通话推荐:“科大的海景最好,教授都很厉害的。”
进校园时正值下课,穿着校服的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走着,怀里抱着厚厚的专业书,讨论声里夹杂着英语和粤语。
李扬拦住一位戴眼镜的男生,对方很热情地指路:“自动化技术中心往前走第三个路口左转,红色的那栋楼就是,李教授的实验室在三楼。”
顺着指示往前走,红色的实验楼前停着几辆自行车,楼道里贴着各实验室的研究项目海报,其中一张写着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李扬停下脚步看了片刻。
“应该就是这儿了。” 圆圆指着门牌上的 “李泽厢教授办公室”。
李扬深吸一口气,抬手敲了敲门,里面传来沉稳的回应:“请进。”
推开门,浓郁的咖啡香扑面而来。办公室不算大,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专业书,靠窗的桌子上放着几架拆开的无人机。
一位穿着白衬衫的中年男人正对着电脑屏幕演算着什么,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锐利而专注。
“你是?” 男人转过身,看到门口的陌生面孔,微微有些诧异。
“李教授您好,我是李扬,冒昧打扰了。” 李扬上前一步,伸出手,“之前让助理联系过你,想来请教一些无人机技术的问题。” 他侧身介绍道,“这是我的助理圆圆。”
李泽厢握住李扬的手,掌心温热而有力:“请坐。久闻李导的大名,你的《源代码》里,关于时空循环的设定很有意思。” 他给两人倒了水,“李导,这次来是为了电影?”
“不全是。” 李扬没有绕弯子,从背包里拿出无人机编队的草图,“我对无人机集群控制很感兴趣,听说你的团队在这方面有很深的研究,想请教两个问题:一是续航时间,二是复杂环境下的平衡系统。”
李泽厢拿起草图,眉头微微扬起:“这个集群的造型很有想法。” 他指着草图,“要实现这样的编队变换,光解决续航和平衡还不够,通讯延迟也是大问题。” 他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份实验报告,“我们最近在测试新型锂电池,续航能达到 15分钟,比市面上的产品提升了 25%,平衡系统用了自适应算法,能抵御三级以下的阵风。”
“这个无人机的性能,如果提升一倍的话,需要多久?” 李扬追问,“短期能实现量产吗?”
“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两年内就能落地。” 李泽厢推了推眼镜,“但成本会很高,毕竟很多零件需要定制。” 他突然笑了笑,“李导是想做什么大项目?”
正说着,敲门声响起,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年轻人探进头来,怀里抱着一摞论文,看到屋里有访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李教授,您要的实验数据整理好了。”
“进来吧。” 李泽厢招手让他进来,转头对李扬介绍,“这是我最得意的学生,王涛,对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很有研究。”
李扬的心猛地一跳,抬头看向年轻人。对方戴着黑框眼镜,眼神里透着股不服输的韧劲,这不就是dJI的创始人吗?他强压着内心的激动,伸出手:“你好,我是李扬。”
“李导好,我看过您的电影。” 王涛有些腼腆地握手,“您拍得太精彩了。”
“感谢夸奖。” 李扬笑了笑,目光落在他怀里的论文上,“你们在做无人机的小型化研究?”
王涛眼睛一亮,像是遇到了知音:“是的,我们想把 GpS 模块集成到机身里,这样体积能缩小三分之一,续航也能提升。” 他打开其中一页论文,指着图纸讲解,“但传感器的精度总是不够,容易受磁场干扰。”
李扬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提问,两人越聊越投机。李泽厢也在一旁时不时的对专业问题进行讲解。
“其实我一直觉得,无人机的民用市场潜力很大。” 李扬话锋一转,看向李泽厢,“如果现在有一笔资金,支持你们组建团队,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李教授觉得可行吗?”
李泽厢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李扬会突然提出投资。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此刻王涛也停下了手中的笔,忐忑地看着导师。
“李导是认真的?” 李泽厢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起来,“科研和商业是两回事,风险很大。”
“我知道。” 李扬语气坚定,“但好技术不该只停留在实验室里。你的团队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做出改变行业的产品。” 他顿了顿,补充道,“资金不是问题,我更看重你们的技术和理念。”
李泽厢沉思片刻,“这件事,我需要和团队商量一下。” 他看向李扬,“最多两天,给你答复。”
“好。” 李扬再多说什么,随即起身告辞,“不打扰你工作了,这是我的联系方式。” 他递过名片,上面只有名字和电话。
走出实验楼时,圆圆兴奋地说:“扬哥,您真要投资无人机啊?刚才那个王涛看着挺厉害的。”
“是个可塑之才。” 李扬心里有种预感,这次香江之行或许会比预想的更有收获,“走,带你去茶餐厅吃饭。”
话音刚落,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显示着陌生的香江号码。
李扬按下接听键,对方操着粤语口音的普通话,说道:“请问是李扬导演吗?我是邹文淮。”
李扬愣住了,邹文淮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 从邵氏出走创立嘉和,一手发掘并捧红了bruce Lee和陈龙大哥,堪称香江电影的传奇人物。他连忙回道:“邹生,您好,没想到是您。”
“我女儿刚才在机场看到你,说你来了香江。” 邹文淮的声音带着笑意,“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想请你喝杯茶。”
“邹老相邀,自无不可。”李扬笑着答应道。
挂了电话,李扬转头看向圆圆,无奈地笑了笑:“看来你的茶餐厅得先放一放了。”
“扬哥,邹文淮?是不是那个……” 圆圆眼睛瞪得溜圆,显然也听说过这位传奇人物的名号。
“就是他。” 李扬整理了下衬衫,“嘉和电影的创始人,咱们得去会会这位香江电影界的大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