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活埋》首映,评分出炉-《娱乐:带着一菲走上巅峰》

  当晚的官方宴会上,水晶灯映照着各国电影人的笑脸。昆汀?塔伦蒂诺举着酒杯晃到李扬面前,牛仔靴踩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噔噔声:“李导!《电锯惊魂》里那个逆向剪辑的浴室戏,简直是天才之作!《活埋》我看过样片,张松文的表演让我想起《落水狗》里的蒂姆?罗斯!”

  李扬笑着和他碰杯:“昆汀导演过奖了,您的《低俗小说》才是结构主义的教科书。”

  “别谦虚了。” 昆汀灌了口啤酒,酒液顺着嘴角流到下巴里,“我跟评审团的伙计们说,今年的最佳导演奖必须给玩结构玩得最溜的人。”

  李扬正想回应,正好此时有人来找昆汀搭话,李扬见没法再说什么,无奈只好用眼神对昆汀示意了下抱歉,说了一声,“下回再聊。”就走到了一旁。

  此时被一旁的王义拉了一下。“李导,张松文在休息室紧张得直转圈,说忘词了。”

  王义压低声音,“你们明天要和评审委员见面,他担心法语交流不了。”

  李扬走进休息室时,张松文正对着镜子练习微笑,领带系得歪歪扭扭。“别紧张,你在棺材里都能演得那么真实,见评审团算什么。”

  李扬帮他系好领带,“记住,他们也是普通人不用那么紧张,他们也都会英语,再说还有我呢。”

  张松文深吸一口气,眼眶有些发红:“李导,感谢你力排众议让我演这个角色,我……”

  “别说这些。” 李扬拍了拍他的肩膀,“到时候好好表现,让全世界知道华夏演员的实力。”

  窗外的戛纳港传来汽笛声,远处的游艇上燃放起烟花。

  李扬站在露台上,看着宴会厅的灯火倒映在海面上,突然觉得这场电影的盛宴,才刚刚开始。

  《活埋》首映当天,戛纳的天空飘着细雨。李扬站在电影宫的台阶上,看着观众们撑着各色雨伞排队入场,心里像揣着块湿漉漉的海绵。

  张松文穿着笔挺的黑色西装,手心不停地冒汗,几次想整理领带都被李扬按住。

  “别乱动,越动越紧张。” 李扬帮他理了理衬衫领口,“记住,等下放映到你用指甲抠棺材板的镜头时,无论观众有什么反应,都别回头看。”

  张松文点点头,喉结滚动了一下:“我昨晚把稿子翻译成法语写在袖口上了,就怕上台发言出糗。”

  两人刚走到放映厅门口,就看到张一谋带着章紫怡、金诚武等《十面埋伏》剧组成员迎面走来。

  张一谋穿着中山装,雨水打湿了他的鬓角,却丝毫没影响他爽朗的笑容:“李扬,我们没有来晚吧。这次戛纳《十面埋伏》讲究的是视觉盛宴,你这《活埋》可是玩心理战,咱们正好互补。”

  章紫怡撑着一把印花伞,笑盈盈地说:“李导,张老师,祝首映成功!我听张导说,这部戏全程就一个场景,太考验功力了。”

  金诚武也跟着点头:“能在戛纳看到这样特别的华夏电影,很骄傲。”

  正说着,王佳卫带着梁朝韦、巩丽从雨中走来,他依旧戴着墨镜,手里把拿着一把黑色雨伞。

  “李导的电影,再忙也要来看。” 王佳卫慢悠悠地开口,“《2046》讲的是时间的流逝,《活埋》讲的是空间的窒息,倒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梁朝韦温和地补充:“李导的才华早有耳闻,今天特意来学习。”

  李扬笑着一一回应:“多谢各位捧场,快请进吧,马上要开场了。”

  众人刚走进放映厅,就被徐科拉到评审团席位。

  这位今天穿了件绣着龙纹的唐装,“李导,我特意把《活埋》的放映排在《十面埋伏》之前,让老外看看咱们华夏电影人的多元化。”

  昆汀抱着一大桶爆米花走过来,坐下时溅了几颗在徐科的唐装上:“李导,就等着你今天震惊观众和评审了!”

  灯光暗下来,银幕上出现漆黑的画面,只有张松文粗重的呼吸声在放映厅回荡。

  当打火机第一次亮起,照亮主角惊恐的脸时,李扬听到后排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

  他偷偷瞥了眼张松文,发现这位平时从容的演员正攥紧拳头,指节泛白。

  坐在不远处的章紫怡下意识地握住金诚武的手臂,而梁朝韦则微微前倾身体,专注地盯着银幕。

  电影放映到三分之二时,主角用石头砸棺材板的镜头让全场陷入死寂。

  李扬注意到昆汀正往前探着身子,嘴里的爆米花忘了咀嚼。

  张一谋眉头紧锁,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似乎在感受那种绝望的节奏。王佳卫摘下墨镜,用手帕擦了擦镜片,重新戴上时,目光更加专注。

  坐在他旁边的法国影评人突然低声说:“这比《卢旺达饭店》更让人窒息。”

  巩丽悄悄侧头对梁朝韦说:“这种极致环境下的表演,太考验演员了。” 梁朝韦深有同感地点点头。

  片尾字幕升起时,掌声雷动。

  张松文在李扬的推搡下走上台,接过话筒的手还在发抖。“感谢戛纳…… 感谢李导……” 他哽咽着说,突然想起什么,抬手想撸起袖子看法语台词,却被李扬用眼神制止。

  “其实在棺材里拍戏时,我总想起母亲去世前躺在病床上的样子。” 张松文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放映厅,“李导说,表演最高的境界是真诚,我今天把这份真诚带来了。”

  台下的掌声更热烈了,徐科甚至站起来吹了声口哨。张一谋带头鼓掌,对身边的人说:“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演员,用真心打动观众。” 王佳卫也轻轻鼓掌,嘴角露出赞许的微笑。

  李扬转头看着张松文,突然觉得这部小成本电影能走到今天,靠的或许就是这份不加修饰的真诚。

  而身边这些优秀的电影人和演员们的认可,更让他坚信,好的电影无论题材大小,总能跨越国界,触动人心。

  首映后的酒会上,水晶灯的光芒洒在香槟塔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影评人们围着李扬讨论不休,《电影手册》的主编举着红酒杯,用带着口音的英语说:“李导,您用一个棺材拍出了人类的孤独,比安东尼奥尼的沙漠更极致。”

  李扬刚要回应,一位金发碧眼的片商挤上前来,递出名片:“李导,我是法国 wild bunch 的制片人,我们想以 500 万欧元买下《活埋》的欧洲版权,保证让它在 300 家影院上映。”

  李扬礼貌地接过名片:“多谢厚爱,不过版权已经有安排了。” 他微微颔首,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坚定,片商只好遗憾地转身离开。

  这时韩三坪端着酒杯走来,拍了拍李扬的肩膀:“小子,行啊!刚才那法国佬开的价码,够咱们拍三部小成本电影了。”

  “韩总,感谢您来捧场。” 李扬笑着举杯。

  “叫韩总见外了,以后叫我韩叔,” 韩三坪凑近了些,“中影想把《活埋》引进国内,你开个价,叔叔绝不还价。”

  李扬想了想说:“3000 万吧,片子你们都看了,绝对值这个价。”

  韩三坪挑眉:“你这是狮子大开口啊,去年《绿巨人》的引进费也才这个数。”

  “《活埋》不一样,” 李扬看着他,“它能让观众看到电影的另一种可能。”

  韩三坪沉默片刻,叹了口气:“李扬,就当你支持下叔的工作。1000 万中影全力宣传,保证排片率不低于 25%。”

  李扬想了想:“中影作为直属企业,除了作为行业的指导,也负责扶持国内电影行业的发展,现在国内的大片基本都有中影参与,虽然外面一直叫韩三坪座山雕,但是华夏电影发展的这么快也的确离不开他,而且最近几年的所谓大片也基本都是亏的底掉。。”

  “好吧,就当我这个做晚辈的对您的支持了。”李扬无奈的笑道。

  “李扬,这次多谢了。” 韩三坪无奈摇头,眼里却满是赞许。

  送走韩三坪,李扬走到露台拨通张明的电话:“联系华纳兄弟,让他们代理《活埋》的全球发行,除了华语地区,其他市场的版权都交给他们。对,现在我们是合作伙伴,让他们拿出诚意来。”

  第二天早上,李扬刚起床洗漱,手机震动起来。是王义发来的消息:“李导,《活埋》的场刊评分出来了,3.3 分。”这个分不高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