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三品淑人-《救眉庄,护甄嬛,本宫这次要屠龙》

  京城贝勒府,张灯结彩,红绸高挂,虽比不得亲王规制那般显赫盛大,却也处处透着温馨与郑重。

  弘时一身大红吉服,金线蟒纹,吉冠上的东珠温润,衬得他面庞清朗。

  嘴角噙着舒缓笑意,俨然一位英挺舒展的新郎官。

  采苹凤冠霞帔,灼灼红衣,精巧凤冠垂下流苏,映得她肌肤胜雪。

  珠帘后颊染红晕,唇角含羞,通身洋溢着恬静而幸福的光彩。

  礼官高唱:“一拜天地——”

  弘时与采苹并肩而拜,拜的不是紫禁城的巍峨宫阙,而是这方允许他们栖身的广阔天地。

  “二拜高堂——”

  堂上坐着的是果郡王,没有皇帝,没有皇后,这婚礼反而显得更为纯粹真挚。

  “夫妻对拜——”

  弘时与采苹相对而立,深深俯身。

  抬起头时,彼此眼中都映着对方的倒影,以及毫不掩饰的缱绻情意。

  礼成,送入洞房。

  没有繁琐的宫廷礼仪,没有各方势力的审视探究。

  宴席之上,多是些与弘时交好的闲散文人、旗下旧友,酒过三巡,言笑晏晏,众人知道新郎官心急,便笑着催他快去。

  新房内,红烛高烧。

  采苹的盖头被轻轻挑起,颊边飞红。

  弘时执起她的手,坚定道:

  “采苹,从今往后,我只是弘时,是你的夫君。我可以向你起誓,不论山海如何变迁,我只与你一生一世一双人,你可愿意?”

  采苹眼中泪光闪烁,却笑得无比灿烂,用力回握他的手:“能与爷相守,便是采苹最大的福分。”

  窗外月色如水,静静洒满庭院。

  紫禁城的波谲云诡已经遥不可及。

  在这座小小的贝勒府里,只有一对有情人,终于挣脱了命运的桎梏,执子之手,许下了共度余生的诺言。

  前程或许平凡,但此心已足。

  .

  大婚第二日,天光初亮,按着皇家规矩,弘时需携新福晋入宫请安。

  两人早早起身。

  采苹细心替弘时理了理朝袍的衣襟,动作轻柔。

  弘时看着她,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安稳与满足,轻轻握住她的手,低声道:“不必紧张,一切有我。”

  养心殿内,檀香袅袅,雍正正批阅着奏章,闻报后搁下了朱笔。

  弘时紧握着采苹的手,引着她一同踏入殿内。

  两人行至御前,一同恭敬地跪拜下去,齐声道:

  “儿臣\/臣媳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万福金安。”

  雍正的目光落在阶下这对新人身上。

  见弘时一身贝勒吉服,身姿挺拔,往日那份总是畏缩不前的模样竟消散了大半,眉宇间是掩不住的喜气洋洋,连带着整个人的气质都显得开阔明亮了几分。

  他身旁的新福晋采苹,仪态恭谨,虽出身不高,却自有一番清丽恬淡的气度。

  看着这个曾让自己颇感无奈的儿子。

  文不成武不就,那份“恨铁不成钢”的愠怒仍在。

  可此刻,见他这般欣喜满足、眼神清亮的模样,那份严父心肠终究软了几分。

  雍正脸上的肃穆之色缓和下来,语气也比平日温和了许多:“起来吧。”

  雍正的目光并未立刻从这对新人身上移开,他看向采苹,语气平淡却带着天家独有的威仪:“采苹。”

  采苹闻声,再次微微屈膝,垂首应道:“臣媳在。”

  声音清婉,却不卑不亢。

  “你原在果郡王府当差,”

  雍正缓缓道,似在陈述,也似在审视,

  “如今既嫁入天家,为皇子福晋,可知何为重?”

  “回皇阿玛,”采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奇异的宁静力量,“臣媳愚见,其重有三。”

  “一重,在‘心’。安守本心,明辨是非,不因位卑而谄媚,不因位尊而忘形。素心不染,方能持守内庭之正。”

  “二重,在‘行’。恪守礼制,谨言慎行,上敬君父夫君,下恤仆役百姓。言行合一,方是持家立业之基。”

  她目光温润而诚挚,继续道:

  “这三重……在‘情’。天家贵重,万民表率,然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亦需真情流转,体恤呵护。臣媳虽出身微末,亦知‘家宅宁,则天下安’之理。愿尽绵薄之力,侍奉贝勒爷左右,使他心有所安,免于后顾之忧,方能更专心为皇阿玛分忧,为朝廷效力。”

  她的声音落下,养心殿内愈发寂静。

  雍正凝视着她,眼前的女子身姿挺拔,气质清冷中透着温婉。

  那番话语,那份沉静而不失力量的气度,尤其是最后那深明大义的神韵。

  竟与他记忆深处那抹倩影隐隐重叠。

  纯元当年,亦是这般于柔婉中见风骨,于细微处见格局。

  他的心弦被不易察觉地拨动了一下。

  再看向一旁因采苹的话语而目光愈发明亮、满是珍惜与自豪的弘时。

  雍正忽然觉得,这个一向不成器的儿子,能得此佳妇,竟是他的福气,甚至可说是高攀了。

  皇帝脸上的肃穆之色缓和,再开口时,语气已是前所未有的温和:

  “很好。见解清明,心性端正,确有其品。弘时,”他转向儿子,“你得此贤内助,是汝之幸事。”

  弘时连忙躬身:“皇阿玛所言极是,儿子感念于心。”

  雍正略一沉吟,对苏培盛道:

  “记下。贝勒福晋采苹,性情贤淑,言行得体,深明大义。特加恩,赐封为三品淑人,以示嘉奖。”

  “三品淑人”乃是诰命封号,虽其荣耀多与夫婿官阶挂钩,但由皇帝亲口特旨加封,意义截然不同。

  这不仅是给采苹个人的殊荣,更是皇帝对她本人品性的认可,日后即便出席宗室命妇场合,她的地位也将更为稳固,无人敢因她出身而轻视。

  弘时闻言又惊又喜,连忙看向采苹。

  采苹也是微微一怔,随即从容跪下,行大礼谢恩:

  “臣媳叩谢皇阿玛隆恩!定不负皇阿玛期许。”

  雍正看着跪在下面的采苹,点了点头,这回是真正露出了些许笑意:“起来吧。”

  待两人谢恩起身,雍正的目光在他们交握的手上停留了一瞬,缓声道:

  “成了家,便是大人了。往后需稳重持身,安分度日,夫妻和睦,方是正道。”

  这话虽是训诫,却并无多少严厉,反而透着一种作为父亲最朴素的期望。

  “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弘时与采苹再次躬身应道。

  看着两人相携退出的背影,一个英挺,一个窈窕,倒是般配。雍正重新拿起朱笔,微微摇了摇头,那叹息里,终究是释然多过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