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莞妃-《救眉庄,护甄嬛,本宫这次要屠龙》

  恰逢小太监前来请染冬去登记册子,她便随其暂离。

  待她返回时,那件吉服已被完全展开平铺于绣案之上,却听得浮金轻声叹道:

  “这吉服的模样真是精美无比,只可惜……破损得实在太厉害了。”

  染冬心头一跳,急步上前,竟见吉服左边袖下裂开一道极长的口子,直划至衣摆之处!

  她顿时大惊失色。

  这衣裳本只是借修补之名欲行调包之计,送来时明明完好,怎会突然多出这样一道触目惊心的破损?

  “这、这是何时损坏的?!”她失声问道,嗓音微颤。

  浮金却仍是一派温言安抚:

  “姐姐别急,织造处的绣娘手艺最是精湛。至多半个月,定能将这吉服修补得完好如初,送回皇后娘娘宫中。”

  “半个月?!”染冬脱口而出,心底阵阵发凉。

  她本打算等浮金离开后暗中操作,命内应将此衣送入广储司调换莞妃吉服,虽经一番口舌周折,计划仍可推进。

  万万没想到,这衣服竟真的损毁了!

  她不由得暗暗打量浮金周身,疑心她是否藏有利器,能在短短时间内下手。

  然而瞧不出任何异样,她亦不敢当场质问。

  只得强压惊慌,打算先回宫复命。

  浮金朝她温和一笑,道:“柔妃娘娘还在外头等着我呢。染冬姑姑,妹妹就先告退了。”

  染冬只得点头应了。

  .

  安陵容立在廊下,远远瞧见浮金步履轻快地走来。

  主仆二人默契地转向宫墙一侧的僻静处,四周唯有风吹竹叶的细响。

  安陵容低声问道:“办妥了?”

  浮金唇角一弯,轻声回话:

  “娘娘放心,那么长一道口子明晃晃摆着,任谁看了都知道须得修补些时日,这件衣服绝无可能再被送入广储司。”

  安陵容闻言轻笑,眼中有赞许之色:

  “你下手倒是利落得很,倒像个身手不凡的女刺客了。”

  浮金抬手,自浓密的发髻后取下一根细长而尖锐的簪子,指尖轻捻,语气俏皮:“顺手的事罢了。”

  两人对视一眼,皆于无声中会意一笑。

  .

  晨光熹微,透过碧桐书院雕花木窗的格棂。

  甄嬛早已梳妆妥当,一身妃位吉服华美非常,深青色的缎底上绣着振翅欲飞的翟鸟,金线缀珠,流光溢彩。

  她端坐镜前,神情沉静。

  恰在此时,殿外传来通传声,却是安陵容与沈眉庄相携而来。

  沈眉庄上前一步,眼中含着真切的笑意,温声道:“这样大的日子,我们总要来看看才安心。”

  她仔细端详了甄嬛片刻,伸手替她正了正鬓边一支略歪的赤金步摇,动作轻柔熟稔。

  安陵容也浅笑着走近,目光落在吉服上,亲手抚平了一处微不足道的褶皱,轻声道:

  “姐姐今日,光彩照人。”

  三人相视一笑。

  整理停当,她们便一同步出碧桐书院,朝着皇后宫里方向行去。

  .

  长春仙馆内,香烛高燃,庄严肃穆。

  册封礼仪轨繁琐,直至礼官唱毕,甄嬛于御前深深叩拜,听得皇帝温厚的声音自上方传来:

  “莞妃。”

  甄嬛依礼颔首:“臣妾在。”

  雍正皇帝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欣赏。

  他并未急着让她起身,反而在满宫嫔妃的注视下,缓声开口:

  “你今日,很好。”

  他略一停顿,语气更为深沉,“蕙质兰心,性行温良,恪谨持躬,不负恩泽。朕心甚慰。”

  这短短几句夸赞,分量却极重。

  意味着她没有辜负他的宠爱与期望。

  皇帝抬手虚扶:“起来吧。”

  “谢皇上。”

  甄嬛从容起身,仪态万千,恰与身上那袭翟鸟吉服相得益彰。

  皇后端坐于御座之侧,凤眸微垂,唇角含着一缕雍容笑意,忽而温声开口:“莞妃当真担得起性行温良,恪谨持躬八字。”

  她转向雍正,继续道,“臣妾想,若是姐姐知道皇上有如此佳人侍奉身侧,怕是也要安心些。”

  此话只似叹似慰。

  甄嬛恍若未闻,目光平稳如水,唇边甚至漾开恰到好处的笑意,向皇后再度敛衽一礼:

  “嫔妾谢皇后娘娘夸赞,侍奉皇上是嫔妃之德,嫔妾一刻不敢忘。”

  姿态恭谨,却分明未将那言语中的深意接起分毫。

  沈眉庄与安陵容交换了一个眼神,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安心。

  见甄嬛如此淡然,皇后终也只能维持着端庄笑意,不再多言。

  .

  册封礼成,宫中一时妃位齐备,气象为之一新。

  为示恩泽、安抚六宫,皇帝亦下旨擢升数位低位嫔御。

  欣贵人温厚得体,淳贵人娇憨可人,二人皆晋封为嫔。

  一时之间,圆明园内贺喜之声不绝,处处洋溢着喜庆之气。

  安陵容静立廊下,望着满园喧闹,唇边不觉漾起笑意。

  于她而言,眼下局势再妥帖不过。

  紫禁城西六宫中,敬妃冯若昭、惠妃沈眉庄皆与她交好,新晋的莞妃甄嬛更是旧日知交。

  连同方才升了嫔位、仍一团孩气的淳嫔,皆可视为同气连枝之人。

  细细算来,如今也唯有一个祺嫔居处其间。

  纵然心有不甘,到底难兴风浪。

  对于甄嬛无子封妃一事,太后虽觉逾制,却终究未曾出口阻拦。

  沈眉庄时常带着皇子弘昭前往太后宫中走动,日子久了,竟也察觉出几分不寻常的意味。

  她冷眼瞧着,太后近来与乌拉那拉氏一族书信往来甚是频繁,言谈间亦时常提及族中适龄女子的才德品貌。

  这般的关切,已远远超出了寻常的问候。

  沈眉庄隐约窥见了几分深意。

  太后娘娘,恐怕已在为这刚刚充盈起来的后宫,悄然筹谋新的风景了。

  想来也确实如此。

  一来雍正子嗣不丰,膝下皇子统共不过四人,于天家而言实显单薄。

  二来,如今中宫皇后虽出身乌拉那拉氏,却圣心疏远、恩宠渐衰。

  反倒是莞妃、柔妃等几位年轻嫔妃恩宠优渥、风头正盛,隐隐有一朝凌驾于中宫之上的势头。

  这般局面,自然是太后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