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魏徵说高句丽事,献《春耕图》劝纳妃-《大唐:父皇玄武门,巧了,我也是》

  魏徵神情有些凝重,扫了一眼四周,没有说话。

  李承乾会意,说:“进殿里说吧......”

  说罢,李承乾率先迈入甘露殿,魏徵紧随其后。

  当李承乾坐在了伏案的龙椅上后,魏徵这才恭敬地开口道:“陛下,臣深夜前来,是因为有一重要之事想要告诉陛下。”

  李承乾面色平静,问:“是何要事?”

  魏徵没有丝毫迟疑,开口道:“关于高句丽使团一事。”

  李承乾愣住了。

  “高句丽使团能有什么事情?而且,他们不是还没有到达长安吗?”李承乾疑惑地看向魏徵。

  魏徵接话道:“问题就是出在这儿......”

  “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李承乾皱着眉头说。

  “陛下,这高句丽使团换的新的出使使者是渊盖苏文,这没错吧?”魏徵说。

  “没错,朕收到的消息也是这样。”李承乾道。

  “按理说,这渊盖苏文跟着高句丽使团应该还在来的路上,但是......他人现在却出现在了长安,而且还乔装打扮了,进城时登记的身份是新罗商人。”魏徵肃穆着脸说。

  李承乾闻言,眼睛一闪,思索片刻,方道:“之前高句丽使团遇袭一事是真的吗?”

  “是真的,陛下......”魏徵肯定地道。

  “那这渊盖苏文为何要这么做?他是代表了高句丽高建武的意思这么做,还是说他本人有什么意图,朕总觉得此人如此而为,必然别有用心。”李承乾平静地说道。

  魏徵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接着说道:“渊盖苏文,是被长安一户百姓看出来的,他以前去过高句丽那边,也见过渊盖苏文一面。而且,也是这户百姓向京兆府反应了此事。”

  “原来事情是这样......对于渊盖苏文的意图,你们内阁想必有什么推断的吧?”李承乾说。

  魏徵点点头:“臣等认为这渊盖苏文是为了搜集关于我大唐的情报,而且,内阁那边也收到消息,高句丽边境最近动作频频,不断加固城墙,而且,他们还派人前往百济,这些都是查到的。暗地里,还有些没有查到的,我们的人还正在查。”

  李承乾目光一冷,“高句丽遣使是为了麻痹朕的大唐吗?朕都有理由怀疑,他们上次使团出事是故意为之......”

  魏徵想了想,接话道:“臣心中也有所猜测,与陛下所想不谋而合......”

  “也即是说,高句丽其实暗中是在备战,防备朕的大唐。那这渊盖苏文,不止是搜集大唐情报,恐怕还有其他的目的。朕会让百骑和锦衣卫暗中盯紧他的,他如今人在哪里?”

  “渊盖苏文,在大业坊的一家客栈落脚。”

  “大业坊?”

  “没错。”

  “好好查一查他落脚的客栈......”

  “臣明白......”

  “如果可以的话,朕希望你们布局引导这渊盖苏文犯大唐律法,如此一来,朕就能将他留在大唐,然后再将他送入牢狱中......”

  “陛下,此事不妥......臣以为——”

  “此人,若在高句丽,是朕大唐的心腹之患。若将此人留下,今后朕的军队攻打高句丽时可以少死很多人。”

  “渊盖苏文竟有如此之能?”

  “不久后,朕派往高句丽的人会传回来消息。到时候,魏卿自然能明白朕的良苦用心。”

  “既如此,臣会和寇相他们想出办法将此人留下,而且,绝不会让高句丽那边占理。”

  “嗯......魏卿还有其他事情吗?”

  “陛下,太极宫重修一事——”

  “朕说过了,眼下大唐财政支出较多,能省则省。等大唐财政很多时再考虑。”

  “可是,太极宫有些宫殿潮湿,不利于身体......而且......有些地方确实有问题。”

  “将那有问题的地方,稍稍补一下就行。其他的,就不用说了。虽说潮湿,但朕一般只是待在甘露殿,甘露殿没问题,其他的先放一放。”

  “诺。”

  “还有其他事吗?”

  “其实,还有一事......只是......”

  “朕恕你无罪,魏卿可明言。”

  魏徵沉默片刻,这才从怀里取出一卷画轴:“臣想请陛下赏一幅画?”

  李承乾怔在了原地,看向魏徵的目光充满了审视。

  “魏卿刚刚说的是赏画?朕没有听错吧......”

  “陛下,您没有听错。”魏徵面露坦然。

  李承乾若有所思,古怪地看了一眼魏徵,似是漫不经心地开口道:“这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真是怪事......”

  “陛下,现在天已黑,没有太阳。”魏徵平静地接话道。

  李承乾嘴角抽抽,“朕倒是很好奇是何画,竟让魏卿能够一改往常作风?”

  魏徵徐徐展开的是一幅《春耕图》,田间农夫夫妇并肩劳作,炊烟袅袅处有孩童嬉戏。

  李承乾看了这幅画半天,魏徵也举了半天,目露期待。

  见此,李承乾故作沉思,而额头上早已爬上几缕黑线。

  这幅画,也就普通的画。

  认真说来的话,也就平平无奇。

  但看这魏徵的模样,分明是要听自己说出个所以然来。

  这画不会是魏徵亲手画的吧?

  想到这里,李承乾似乎明白了什么。

  然后,他再次看向这幅画,目光一亮,开口道:“这画不错,画出了太平景象。还有,夫妇相携,稚子绕膝,看上去,倒是人间乐事......”

  魏徵眼睛抽搐,他听出来了李承乾话语中的几分敷衍之意,摇了摇头,面露无奈,才开口道:“然也。陛下请看这画中茅舍......”

  话音落。

  李承乾再次看向画中茅舍,暗想:莫非这茅舍画得很好?可是,朕的眼睛告诉朕,它就是普通的茅舍,画,也很普通......

  没有听到李承乾口中的答案,魏徵心中叹了口气,只得继续说道:“陛下,这农户大字不识,尚且知道成家立业,所谓家齐而后国治,陛下才学满腹,这成家......”

  艹!

  他没想到从魏徵口中听到是这样的话。

  催婚都催到他头上来了!

  这种催婚的方式,还他妈挺别致啊,真用心良苦!

  李承乾默然以对。

  然而,魏徵怎么能放过眼下这个好机会。

  他继续说道:“陛下,宗庙社稷之重,非一人可承。”

  “魏卿,朕才十三岁!朕记得大唐男年十五,女年十三,朕还没有到年龄,此事不急。”李承乾摆摆手道。

  “陛下非寻常男子可比,且陛下如今看上去,绝非十三岁,倒像是十六岁......各方面都已经......具备条件。”魏徵斟酌着字句说。

  李承乾心中无语。

  但他目露坚定,直接开口道:“大唐多事之秋,朕觉得自己需要固本培元,且年龄尚小,魏卿不必再劝。”

  魏徵听到李承乾话语中的不容置疑,犹豫片刻,才道:“那......再过两年,陛下宜当纳妃。”

  李承乾猛地望着魏徵,目光平静:“这件事是内阁那边让你来劝说朕的?”

  魏徵苦笑道:“陛下圣明!”

  “哼,尔等当将心思多放在政事上,至于朕的私事,你们少操心。”李承乾面露不悦。

  魏徵听出来少年帝王话中的不满,但还是开口道:“陛下之事,无论大小,皆是国事。”

  “好,好,好你个魏徵!”李承乾眼角突突,瞥了一眼魏徵,平复心绪,“魏卿且下去,此事,暂时休提,若再提,朕......你自己思量去这后果。”

  魏徵心中苦笑,再次恭敬行礼:“臣告退。”

  看着魏徵离开,李承乾无言以对。

  只有两年了嘛?

  也不知两年后,大唐是不是可以对外作战了?

  最近几日,令他颇为欣慰的是,土豆、玉米、红薯虽说在关中推行不太顺利,但却在关中之外倒是异常的顺利。

  也许,再过几年,天下就可以无饥。

  大唐,将迎来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