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两位太上皇碰面-《大唐:父皇玄武门,巧了,我也是》

  雨幕中的宫灯突然剧烈摇晃,将李承乾半边脸照得阴晴不定。

  他剑锋轻转,在李世民喉结处压出一道新月状的血痕:“徐达,先送太上皇去大安宫静养——记得多派些'忠心耿耿'的侍卫。等三省六部还有李泰他们人到齐了后,再将他带到两仪殿......”

  大安宫?

  大安宫,原名宏义宫,是他对李渊的变相软禁之地。

  规模较小,仅有仁政殿、神龙殿等主要建筑,远不如太极宫宏伟。

  李世民心中一颤。

  “逆子......不,高明,等等......”李世民阴沉着脸,“此事......能否......再商榷一番?”

  高傲如他,即便是此次失败,他也并不想和李渊待在一块儿。

  父子相见,只怕令他无地自容。

  至于青雀他们,以这个逆子刚刚的表现,只怕是他求情也没有什么用处。

  此事,只能从长计议。

  而且,他并不完全相信李承乾会做出这种事情,在他看来,很可能说的是气话,除非他真的不要名声了。

  至于如何重新夺回皇位,在他看来,暂时忍让一些,以待时机。

  他李世民昔日可是天策上将,这点困难,可无法击垮他。

  逆子,等着,等朕再掌权柄时,必要让你好看!

  李承乾挥挥手,面露平静:“带下去......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还有,徐达,记得派人监督太上皇抄写《论语》......就先抄写二十遍,明日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抄完......孤到时候会当着三省六部官员的面会用鞭子抽父皇的,孤想父皇也不想颜面无存吧?更不想当着李泰他们......”

  以李承乾对李世民到了了解,他在臣子面前一直表现为英明之主,很在乎名声。

  李承乾的话,恰好击中了李世民的软肋。

  “逆子......”

  如果眼睛能够杀死人,或许,此刻的李承乾已经被杀无数次了。

  李世民可以肯定,眼前这个逆子在这件事上是认真的。

  想起之前对待李承乾的做法,李世民心中浮现出一道悔意。

  或许,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但为了避免李承乾所说的这件事发生,他还是选择了沉默。

  沉默,即妥协。

  比起在众位臣子和青雀他们面前失去颜面,抄写论语,更容易让人接受。

  而且,他听出来了李承乾似乎没有想杀死李泰他们的想法。

  这让他不安的心,顿时松了口气。

  然而,李世民不知道的是,李承乾心中必杀李泰他们。

  对于皇权存在威胁的,他可不会丝毫心慈手软。

  只是,他在考虑怎样杀死他们,还有杀死他们后该如何快速平息此事的影响。

  目送李世民面色灰败的被人带下去后,李承乾看向徐达问:“常遇春呢?”

  “陛下,常遇春在协助微臣拿下玄武门后,在留下五千人驻守玄武门后,已经带人清理皇宫隐患去了。”徐达恭敬回道。

  “玄武门这一战,我们损失多少人?”李承乾忽地问道。

  “太极宫......加上左右卫率......因为加起来有一万多人,微臣带人拼死激战,最终损失了五千多人......”徐达面露自责,似乎为自己这一战损失如此之大感到有些不满意和痛心。

  李承乾听到徐达的话,却是吓了一跳。

  只能说此时的大唐禁军,果然精锐无比。

  “那些禁军伤亡如何?”李承乾追问。

  徐达没有丝毫迟疑,说:“他们损失有七千多人,剩下的有五千多人选择了投降......此次战斗中,微臣拿下了右武卫大将军程咬金、还有百骑统领李君羡等人。”

  李承乾微微颔首,“大安宫那边,已经全部换成了我们的人了吗?”

  徐达微微抬头,“微臣想......这时候常遇春应该已经拿下那边了。”

  李承乾神色微怔。“好。皇城那边,有其他的异动没有?”

  徐达摇了摇头,“微臣不知。”

  随后,李承乾转头看向徐达,“在寅时两刻前,务必将玄武门、承天门、朱雀门等地血迹清理干净,还有那些尸体必须处理妥当。你派人告诉李定国、戚继光、岳飞他们一声。”

  “诺。”徐达领命而去。

  看着面前的甘露殿,李承乾看向一旁的寇准和王安石,道:“此次玄武门之变,动静闹得有些大,虽有暴雨遮掩一二,孤担忧或已......孤想问问你们,该如何劝说尉迟敬德向孤投诚?他手中掌控着长安守军一万五千人人......”

  寇准忽然作揖而拜,“陛下,此事可以交给微臣。不过......微臣需要向陛下借两个人。”

  “谁?”李承乾看向寇准,目露疑惑。

  “岳飞,还有李君羡......加上一道圣旨。”寇准说。

  “你是想要诓骗那尉迟敬德?”李承乾目光一亮。

  “陛下圣明!微臣先将尉迟敬德诓骗进入宫中,而他那长安守军一万五千人,当着全军的面,圣旨一下,可以由岳将军掌管。而尉迟敬德会被授予左武卫大将军。因为秦琼将军有疾,这个位置还是空缺的。至于东宫那边,陛下可以交给狄青驻守。”寇准笑着回道。

  “那尉迟敬德会相信吗?”李承乾心中没底。

  寇准面露微笑,“他会相信的......”

  “那李君羡会配合此事吗?”李承乾反问。

  “微臣会让他配合的。”寇准自信地说道。

  李承乾沉思片刻,便道:“好,此事,依你之计而行。等事成之后,孤必授予你中书省中书令之职!”

  寇准闻言,目光骤亮,“微臣叩谢陛下圣恩!”

  李承乾轻轻点头。

  而后,李承乾给了寇准十名护卫,目送他离开大殿。

  殿内,还剩下王安石和他。

  “王安石,等徐达他们城门清理干净后,你立刻派人按照计划行事。孤要在两仪殿那里见到那些大臣,还有诸王......”李承乾说到此处,目露寒星。

  “诺。”王安石躬身回道。

  ......

  时间回到丑时二刻。

  大安宫。

  李渊从噩梦中惊醒。

  他梦见武德九年的玄武门,梦见自己站在太极殿上,看着浑身是血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抬进来,梦见李世民跪在自己面前,声音冰冷:“父皇,儿臣请陛下禅位。”

  他猛地坐起身,冷汗浸透了中衣,而背上长了个大疙瘩,此时异常疼痛。

  “太上皇?”老宦官颤颤巍巍地捧来一盏热茶,“您又做噩梦了?”

  李渊没接茶,而是死死盯着窗外。

  暴雨如注,雷鸣滚滚。

  但在这雷声之中,隐约夹杂着另一种声音——喊杀声、马蹄声、箭矢破空声。

  他的手指微微发抖。

  “外面……怎么回事?”

  老宦官低着头,不敢答话。

  李渊猛地掀开被褥,赤脚踩在地上,踉跄着走到窗前。

  窗外,皇城方向的天空被火光映成了血色。

  “咚——!”

  一声沉闷的鼓响,震得窗棂嗡嗡颤动。

  李渊的瞳孔骤然收缩。

  那是……承天门的晨鼓?

  可此时才丑时,天还未亮,怎会有晨鼓?

  除非……

  “咚——!”

  第二声鼓响,比第一声更加沉重,仿佛敲在他的心口上。

  李渊的手指死死扣住窗棂,脸色泛白。

  “太上皇……”老宦官的声音带着哭腔,“您别看了……”

  李渊没理他,只是死死盯着远处的火光。

  “咚——!”

  第三声鼓响,紧接着,是无数人齐声呐喊——

  “万岁!万岁!万岁!”

  李渊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这声音……不是从太极殿传来的,而是从东宫!

  “逆子……”他喃喃自语,脸色惨白,“李承乾……你竟敢……可这怎么可能呢?那逆子......”

  他猛地转身,踉跄着冲向殿门,却被老宦官死死抱住腿。

  “太上皇!您不能出去!外面……外面全是叛军!”

  李渊一脚踹开他,跌跌撞撞地推开殿门。

  暴雨瞬间打湿了他的衣衫,冷得刺骨。

  大安宫的宫墙上,站满了陌生的铁甲武士,他们的盔甲在火光中泛着冷光,手中的陌刀滴着血。

  而在宫门处,一具尸体被高高悬挂——那是大安宫的守将,李渊的亲信,此刻却被一箭穿喉,尸体在风中轻轻摇晃。

  “太上皇。”一个冰冷的声音从阴影中传来。

  李渊猛地回头,看见一个浑身浴血的将领站在廊下,手中提着一颗人头——那是负责大安宫防务的千牛卫中郎将。

  “末将常遇春,奉陛下之命,前来‘保护’太上皇。”

  李渊的嘴唇颤抖着:“陛下……哪个陛下?”

  常遇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自然是新君,李承乾。”

  李渊踉跄着后退两步,差点跌坐在地。

  他目露不敢置信。

  逆子已经那么厉害了,这逆孙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逆孙……逆孙啊!”他嘶吼着,声音沙哑,“你们……你们竟敢……”

  常遇春面无表情地挥了挥手,两名甲士上前,一左一右架住李渊。

  “太上皇,请回殿内歇息。”

  李渊挣扎着,却挣脱不开,只能被拖回殿中。

  殿门重重关上,隔绝了外面的喊杀声。

  李渊瘫坐在地上,呆呆地望着殿顶的藻井。

  他忽然笑了,笑声嘶哑而绝望。

  “报应……报应啊……”

  当年,他眼睁睁看着李世民在玄武门杀兄弑弟,逼自己退位。

  如今,他的孙子李承乾,用同样的手段,夺了李世民的皇位。

  历史,竟如此讽刺地重演。

  ......

  寅时初刻。

  李世民磨磨蹭蹭地终于被带到了大安宫殿门前。

  四周还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显然此处必然也经历了一场大战。

  就在这时,李世民看到一位虎背熊腰的将领向他走近。

  “参见常将军,奉陛下之命,将太上皇押到此处......还有,吾等奉命监督太上皇......”

  这些士兵还未说完,就被常遇春挥手打断,“行了,将他带进去,有我在这里看守,保证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这位陌生的将军,心中疑窦重重。

  逆子的这些人到底是哪里来的?

  他只是个傀儡?

  还是......

  几名士兵听到常遇春的话,没敢耽搁,押着李世民立即进入了大安宫。

  正坐在地上的李渊,看到被押着进来很是狼狈的李世民时,脸皮有些抽搐。

  李世民迎上李渊复杂的眼神时,眼眶不禁红了些许。

  两人相对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