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静水深流-《京圈大佬空降汉东,政法常务书记》

  省委三号院的书房,厚重的窗帘再次落下,将外界的一切窥探与喧嚣隔绝。

  茶香袅袅,却驱不散空气中凝聚的沉重与机锋。

  高育良缓缓斟满两杯茶,将其中一杯推给对面的陆则川。

  他的动作依旧从容,但眼底深处却比往日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和审慎。

  “则川,宋清明单独见你了?”高育良开口,声音平稳。

  “见了。也见了沙瑞金。”陆则川端起茶杯,并未立刻饮用,

  “技术鉴定的初步结果对我们有利,但还不是铁证。我建议调查组询问侯亮平。”

  高育良的手指在茶杯边缘轻轻摩挲:

  “侯亮平……他是个关键。但他现在自身难保,他的话,调查组会采信几分?又会被他之前的立场影响几分?”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陆则川,“更重要的是,则川,你觉得宋清明,或者说他代表的上面,现在更倾向于相信谁?”

  陆则川放下茶杯,目光清明:“单从证据看,沙瑞金的经济问题,线索清晰,金额巨大,性质恶劣。而我们面临的录音指控,疑点重重,更像是政治构陷。”

  “宋部长是经验丰富的纪检干部,这个轻重,他分得清。他问我还有无旁证,问沙瑞金能否自证清白,问题的指向性已经很明确了。”

  高育良微微颔首,露出一丝了然的神色:“看来,我们抛出的东西,分量足够重。沙瑞金这次,麻烦不小啊。”

  他语气中并无多少喜悦,反而带着一种复杂的感慨,“七年了,这笔旧账,最终还是以这种方式了结。”

  “但事情还没结束。”陆则川语气转冷,

  “田国富在这中间扮演的角色,极其可疑。”

  “他抛出录音,时机精准,像是算准了我们会打出钟小艾这张牌,逼得我们不得不硬碰硬。他背后的人,所图恐怕不止是扳倒沙瑞金这么简单。”

  高育良的眼神也变得深邃起来:“是啊,一枚埋藏了这么多年的棋子,动用的代价必然极大。所谋者,必然也极大。宋清明那边,对田国富有什么反应?”

  “目前看不出异常。但以调查组的能力,不可能不注意到田国富在这个节点上的异常活跃。”陆则川沉吟道,

  “我怀疑,田国富可能还有后手。他的目标,或许不仅仅是搅浑水,甚至可能……包括我们。”

  书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翁婿二人都意识到,扳倒沙瑞金或许只是这场风暴的前半场,后半场的凶险,可能来自更隐蔽、更强大的方向。

  “静观其变,以静制动。”高育良最终缓缓道,

  “当前首要目标,是借助调查组的力量,彻底坐实沙瑞金的问题。至于田国富和他背后的人,只要他们不动,我们就不动。他们若动……”高育良眼中寒光一闪,

  “那就看看,谁藏的更深,谁的底牌更多!”

  ……

  省公安厅指挥中心,

  祁同伟接到了陆则川的电话指示后,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与决绝。

  “厅长,调查组真的要问侯亮平?”手下低声问。

  “问!为什么不问?”祁同伟冷笑,

  “这是帮侯亮平将功折罪的机会!他要是聪明,就知道该怎么说!把当年茶舍谈话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告诉调查组!这对我们有利!”

  他来回踱了两步,命令道:

  “通知看守所,给他们换个条件好点的房间,伙食也改善一下。”

  “但话要说清楚——这是陆书记和高书记看在旧情份上给他的机会,让他想明白,谁才能决定他的未来!要是再耍花样,或者胡说八道……”

  祁同伟没有说下去,但眼中的寒光已经说明了一切。

  他对侯亮平并无好感,但此刻,侯亮平成了棋盘上一颗可能影响胜负的子,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同时,他加派了人手,对赵瑞龙的看护提到了最高级别,决不能在最后关头出任何差错。

  ……

  京州市委书记办公室。

  李达康同样得知了调查组分别约谈沙瑞金和陆则川的消息,以及隐约传来的、对沙瑞金极为不利的风声。

  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脸上不再是之前的惊慌或庆幸,而是陷入了一种深沉的算计。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赵东来:“东来,调查组的工作进展看来很快啊。我们京州,不能落后。”

  赵东来在电话那头一愣:“书记,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李达康语气深沉,

  “之前让你清理首尾,是防守。现在,到了该进攻的时候了。”

  “把我们掌握的、所有关于欧阳靖如何与赵瑞龙勾结、如何利用京州项目洗钱、以及……”

  “其中可能涉及到沙瑞金批示或暗示的线索,全部整理出来,形成一份扎实的报告。”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却更加有力:

  “记住,要客观,要严谨,全部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然后,以京州市委的名义,‘主动’、‘郑重’地向联合调查组提交这份报告,表示我们坚决拥护中央调查,积极配合,主动揭示问题!”

  赵东来瞬间明白了。

  李达康这是要抓住机会,不仅彻底洗清自己,

  还要狠狠地再踩沙瑞金一脚,向陆则川和高育良送上的一份分量十足的投名状!

  这份报告一旦上去,沙瑞金就几乎再无翻身可能。

  “是!书记!我马上亲自督办,保证最快时间形成最扎实的报告!”

  赵东来立刻领命,心中对李达康的果决和狠辣有了新的认识。

  李达康放下电话,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繁华的京州。

  风暴来临,有人惊慌失措,有人奋起反击,而他李达康,选择了一条最符合他利益的道路

  ——顺势而为,火中取栗,不仅要自保,还要借此机会,过河拆桥,让自己在新的权力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静水深流之下,是更汹涌的暗潮和更冷酷的算计。

  每一个人都在利用这场风暴,实现自己的目标。

  汉东的未来,正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激烈的博弈中,悄然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