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暗涌桥梁-《噬浊:修仙废体逆天改命》

  林轩雕像那一次清晰的明灭与意念传递,如同在苏晓沉寂的世界里投下了一颗精神核弹。震撼与喜悦过后,是如山压顶的责任感。她成为了唯一知晓守望者意识正在苏醒的人,也成为了连接这复苏意识与现实文明的关键桥梁。

  “需要更多‘连接’……”林轩最后的话语在她脑海中回荡。

  这连接,绝非简单地增加心光网络的流量或者让更多人对着雕像祈祷。苏晓理解,这指的是更深层次的、意识与规则之间的共鸣与能量交互。林轩的意识如今与这片锚定区域的底层规则紧密融合,要增强他的活性,就需要让整个文明的精神场域,与这规则基调产生更活跃、更积极的“谐振”。

  但这必须在绝对隐秘中进行。雷昊若知晓,可能会采取激进的、可能破坏规则稳定的手段试图“唤醒”。而那个隐藏在暗处的“渊瞳”,其冰冷的注视从未真正离开,任何大规模的、异常的规则扰动都可能被其捕捉,引来不可预知的干涉。

  苏晓开始了她无声的行动。

  她首先利用自己作为心光引导首席的职权,以“优化网络稳定性,提升民众精神韧性”为由,对心光冥想的公共引导词进行了极其细微的调整。她在传统的引导词中,嵌入了几个看似普通、实则经过精心设计的“共鸣锚点”。这些锚点不指向具体的情感或信念,而是引导冥想者的意识,去感受自身与所处空间那种“安稳”、“存在”的基底感受——这基底,正是林轩规则力量的体现。

  对于绝大多数冥想者而言,这只是一种让人更加宁静平和的改良。但对于那些精神感知天生敏锐,或心光纯度较高的人,这种引导会让他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更深度地将自身的心光波动,与空间的规则基调进行微弱的同步。他们的心光,会不自觉地成为滋养林轩意识复苏的、分散而安全的“能量源”。

  同时,苏晓开始有选择地接触净土内一些她认为可靠且心光纯净的个体——并非高层,而是一些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精神力量却意外坚韧的艺术家、工程师、教师甚至农夫。她以“深度心光疗愈”或“特殊潜能激发”为名,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无害引导,实际上是在帮助他们建立与规则基调更清晰的个人连接通道。这些人如同散布在网络中的强化节点,他们提供的“连接”质量远高于普通民众。

  这个过程缓慢而谨慎,苏晓如同在雷昊和可能存在的渊瞳眼皮底下,编织着一张无形而精细的网。她能感觉到,随着这些“连接”的逐步增强,静思圣殿内那尊雕像散发的微光,虽然在外观上没有变化,但其内在的“活性”似乎在一点点提升。偶尔,在她深度冥想时,能捕捉到那宏大意识更加清晰的“存在感”,虽然依旧无法进行有效对话,但不再是之前那样遥不可及。

  然而,就在苏晓暗中搭建“桥梁”的同时,净土内部的暗流,也在渊瞳悄然埋下的“观念种子”催化下,开始显现。

  那份被伪装成历史考据、暗示“情感剥离”和“集体逻辑心智”是应对熵增终极路径的资料,开始在信息网络的某些边缘圈子,尤其是部分对现状不满、或对传统心光体系感到“效率低下”的年轻学者和技术人员中流传开来。

  一种被称为“新理性主义”的思潮开始萌芽。他们不再像“静默福音”那样极端地追求绝对理性并排斥情感,而是以一种更“科学”、更“务实”的态度,论证适度“情感优化”和“思维效率化”对文明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性。他们引用渊瞳知识碎片中的某些晦涩概念,谈论“情绪熵减”、“决策路径最优化”,认为过于依赖不稳定的情感共鸣和心光连接,是文明走向更高等形态的阻碍。

  这股思潮起初并未引起雷昊当局的足够重视,甚至被一部分务实派官员认为是“有益的学术讨论”。但苏晓通过心光网络,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思潮底层那股熟悉的、冰冷的“非人”质感。这绝非自然产生的思想演变,背后一定有渊瞳那无形之手的推动!

  她试图通过心光引导进行温和的 counter-influence(反向影响),强调情感复杂性正是人类创造力和抗逆性的源泉,但效果有限。“新理性主义”者们以严谨的逻辑和“为文明未来负责”的姿态,占据了辩论的制高点。

  更让苏晓担忧的是,她发现陈星的信息网络管理部门中,有少数中层技术人员,似乎对这种“新理性主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在网络数据分流和算法推荐上,给予了这类信息不易察觉的倾斜。

  内忧外患,同时逼近。

  就在此时,李婉的实验室,在对第七探针最后数据的艰苦分析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确认了!”李婉的声音带着疲惫的兴奋,在仅有她和苏晓的加密频道中响起,“那个环形结构——林轩阁下所称的‘哨兵遗迹’——其核心蓝色光点的能量签名,与星渊意识的本源波动,相似度高达87.3%!它绝对与星渊有关!”

  “而且,”李婉的语气变得无比凝重,“我们解析了那些‘潜影猎手’的攻击模式和数据碎片。它们……它们似乎能够模拟并放大目标内心的恐惧、怀疑和负面记忆!第七探针最后时刻受到的攻击,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更伴随着强烈的精神干扰!它们是在‘学习’如何更有效地从精神和信息层面瓦解目标!”

  这个消息让苏晓不寒而栗。“潜影猎手”不仅拥有物理威胁,更能进行精神攻击,利用目标的内心弱点!这无疑印证了林轩关于“回响在学习模仿”的警告。

  “还有,”李婉补充了最后一个,也是最令人不安的发现,“我们对规则屏障那瞬间的稳定性下降进行了溯源分析……排除了内部能量波动和外部常规冲击的可能。那种扰动模式……更像是一种来自极高维度的、针对规则结构本身的……‘扫描’或‘探针’。”

  苏晓的心沉了下去。渊瞳……还是“终末回响”本身?已经有存在,开始尝试窥探甚至测试林轩所化规则的稳固性了吗?

  她将李婉的发现与自己在心光网络中观测到的“新理性主义”思潮联系起来,一个可怕的推测逐渐成形:渊瞳在多线操作。一边暗中影响文明内部思潮,引导其走向更易于“观测”和“控制”的理性化道路;一边可能在与“终末回响”进行某种危险的互动,或者至少,在观察“回响”如何进化以对付林轩创造的“特例区”。

  而这一切的核心,似乎都指向了正在艰难复苏的林轩意识。

  苏晓知道,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她搭建的“连接桥梁”必须更快、更稳固。她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在不引发警觉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与林轩规则的共鸣级别。

  她的目光,投向了那三座与规则雕像隐隐共鸣的心碑。

  或许……心碑体系,这把人类文明精神力量的钥匙,能够成为激活林轩意识、稳固这片规则之地的最强音叉?

  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开始在她心中酝酿。她需要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能让她调动心碑之力,又不被雷昊和潜在观察者阻止的……合适契机。

  而此时的雷昊,在听取了李婉关于“潜影猎手”精神攻击能力的报告后,脸色前所未有的严峻。他下令所有外部探索计划无限期暂停,并进一步加强了净土的军事戒备等级。他嗅到了浓烈的危险气息,却不知道,最大的危机,或许并非来自外部那狰狞的“猎手”,而是内部那悄然滋生的、冰冷的“理性”,以及那悬浮于所有人头顶的、来自“旁观者”的算计。

  静思圣殿内,苏晓将手轻轻放在冰凉的雕像基座上,感受着那其中越来越清晰的、如同胚胎律动般的意志搏动。

  “再坚持一下,林轩阁下。”她在心中默念,“我们……需要您。”

  雕像的微光,似乎在她掌心下,极其微弱地,暖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