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种情况,李主任的心情自然好不了。
李景江虽然不清楚具体原因,但明显感觉到领导心情不好。
“主任,要不我们稍后再汇报?”
“不用。”李主任稳住情绪,他一直知道分清轻重缓急,觉得纠结已经发生的事没有意义,不如先关注即将到来的成绩。
至于何雨柱那边,不过是个小小的食堂主任,怎么处理还不是他这个厂长说了算!
“主任,这是李放准备的图纸和资料。”李景江识趣地没多问,直接把公文包放在桌上,拿出最上面几张图纸。
李放很了解领导,知道李主任对技术一窍不通,所以昨晚特意准备了这些图纸,其实是效果图。为了让图纸更漂亮,他还用游戏世界里的天然颜料上色。
第一张效果图展开时,立刻吸引了李主任全部的注意力。
“这就是你儿子设计的三轮车?”李主任惊喜不已。
他原本就期待李放带来惊喜,没想到竟然这么让人意外。
对李放来说,这款三轮车的设计只是普通,后来有很多更漂亮的款式。但在当前这个时代,这款三轮车绝对算是惊艳之作。
“是的,他打算叫红星牌三轮车。”李景江点头确认。
“红星牌?”李主任马上联想到轧钢厂,“好名字!这个名字非常合适!”
“这是翻斗车的设计图。”李景江又递上两张图纸。
翻斗车有两种类型:前卸式和后卸式。考虑到岗岗营子的地形,设计都保持适中尺寸,确保在狭窄的道路上也能灵活行驶。
虽然看不懂内部结构,但仅凭精美的外观设计图就让李主任连连称赞:“很好,非常好。”
仅仅这三张图纸就让他感到无比震撼,至于能不能造出来反倒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李主任心里盘算着,就算这些车造不出来,光是这三张图纸也足够成为他晋升的资本。
“主任,我儿子正在资料室查阅相关档案,马上就到。”李景江替儿子解释道,“不如先召集技术人员看看图纸?这样后面的工作也能顺利进行。”
“有道理,我马上安排。”李主任拿起桌上的电话开始打电话。
他考虑得很周全,不仅通知了技术科,还特别请来了几位经验丰富的机加工老师傅。
技术人员最先到达,李主任让李景江拿出图纸供他们研究,自己则仔细看着那些农机设备的效果图。
当车工、钳工、铣工等老师傅陆续到来时,八级钳工易忠海也在其中。李景江看了他一眼,没多说什么——在主任的地盘上,他这个副主任清楚要低调些。
正如李放所预料的那样,李主任全程没有提到他的贡献,只是让大家讨论这些技术资料的可行性。这自然难不倒大家,毕竟在游戏世界里,这些设备早已投入量产,由专业奴隶驾驶着大规模进行垦荒和采矿。
快到中午时,专家组给出了初步结论:图纸真实可靠,理论上可行,但具体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这个结果让李主任非常高兴,他立刻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号召大家春节期间加班。当然,加班费、粮票、肉票和免费工作餐等福利一样不少。
在李主任看来,与可能获得的政绩相比,这些花费根本不值一提。毕竟要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饱。
安排好一切后,李主任看了看手表,时间已经接近中午。
“走,去看看你那个聪明的儿子。”李主任心情很好。
“好。”李景江点头应道。
两人很快来到李放查阅资料的地方,李景江轻轻敲了敲门,门随即打开。
“爸,主任,不好意思,我看资料太专心,忘了时间。”李放带着歉意说道。
“哈哈……专注是好事,不专注怎么搞设计和研发?”李主任开心地笑着,对有才华又带来价值的人才,他一向很看重。
“主任,请进。”李放侧身让两人进屋。
桌上铺满了机械加工设备和车辆相关的图纸资料,虽然有些凌乱,但能看出李放的用心。
“主任,我提交的那些图纸没问题吧?”李放问道。
“初步研究结果很理想。”李主任点头,“我已经成立了专项小组,春节也不休息,争取尽快把这些资料消化掉,把理论变成实际成果。”
“对了,你也是小组成员,不过不用每天来,遇到难题时再来指导就行。”
“主任放心,我一定全力配合。”李放认真地答应下来,这本来就是他的计划。
虽然要占用春节时间,但李家在四九城已没有需要走动的亲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作为当事人,他必须全程参与,防止有人暗中捣乱。
“这觉悟值得全厂学习。”李主任笑着夸赞,“资料看完了?要是好了咱们就去吃饭。中午我请客,尝尝厂里大厨的手艺。”
“对了,何雨柱是你们院的吧?你应该吃过他做的菜。”
“李主任,我还真没这个口福。”李放摇头,脸上带着一丝讽刺,“何师傅的厨艺可不是谁都能吃到的,今天正好沾您的光。”
“怎么?你们和何雨柱处得不愉快?”李主任立刻听出了话里的意思。
李放心知对方在装糊涂——当初何雨柱帮棒梗抢了自家留守名额的事,最后不正是通过李主任的关系办成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确实不太愉快。”李放点点头,“不说这个了,我先整理一下这些资料。”
“不用麻烦了。”李主任摆手,“待会儿有人来处理。咱们边走边聊,我对你们大院的事很感兴趣。”
李放立刻明白,这是要拿何雨柱开刀了。上次吃了不小的亏,更关键的是何雨柱确实能跟大领导搭上关系。既然对方敢设局,难保不会真的动手。
但正是这份特殊关系让李主任有所顾忌,这才想通过李家父子摸清何雨柱的底细,以便策划一个既稳妥又解气的对策。
察觉到其中蹊跷,李放给父亲使了个眼色。父子俩借故去了办公楼洗手间,出来后李放从父亲口中得知许大茂找过李主任的事。结合刚才李主任的态度,事情的关联不言而喻。
离开办公楼后,三人边走边聊起四合院的往事。李放很会说话,绝口不提何雨柱的不是,反而重点夸赞其谭家菜传人的身份,强调这是过去的“榜眼菜”,不是一般人家能吃得起的。还不经意地提到何雨柱与秦淮如的感情纠葛,顺带解释了“傻柱”这个绰号的由来——重点讲了当年卖包子的事。
要知道那是刚解放的时候,能经营包子铺、精通谭家菜的人,怎么可能出身贫农?这话表面上说得滴水不漏,却让李主任听出了意味。
不过李主任并没有完全相信,打算派人调查。如果结果如所料……新账旧账一起算,一定要让对方付出代价。
中午的接风宴十分丰盛,李主任还邀请了几位副主任作陪,算是给李景江撑足了面子。
席间,李主任给李景江安排了两项任务:既要负责厂区的安全保卫,统管民滨连,又要接手车队管理——这本来就是他的老本行,轻车熟路。
李放靠着酒量,很快让父亲和四位即将共事的副主任熟悉起来。虽本该设宴款待,但恰逢除夕团圆之夜,他便记下了几位的住址,打算以拜年的名义登门拜访。带些香烟老酒作为礼物最为合适,既不失礼数又不显刻意。这一切安排,都是为了让父亲在新岗位上少些阻碍。
其实如果只求安稳,只要紧紧依靠李主任就足够了。许大茂当年独自应对四位副主任却能全身而退,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李放志向远大,他想助父亲更进一步,眼下这些举动不过是棋局的开始。
宴席结束已过中午,父子两人分头行动:李景江前往新单位报到,李放则去攻关小组报到。李主任亲自带路,引得办公楼内外众人纷纷议论——这对父子如今成了李主任身边的红人。
其他人倒也罢了,不管会不会拍马屁,还是想拉关系的,最多也就是“我又不求你办事,不搭理你就是了”,也没多大问题。但作为攻关小组成员的易忠海,心情却格外复杂。
要是早知道有今天,这十几年绝不会对李家这么疏远,更不会为了棒梗算计李家的留城名额。他本应主动搞好关系,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用上人家的帮助。
可现在明白这些还有什么用?不该做的事都做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不得不说,易忠海是四合院里最精明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异样,也没有因为李放年轻就轻视他,反而帮他熟悉攻关小组的成员。
尤其是那些需要钳工加工的零件,他更是下功夫研究。即便真有问题,也会私下找李放沟通,悄悄解决,借机卖个人情,试图修复关系。
活了两世的李放一眼看穿了易忠海的心思。
不过这样也好,对方毕竟是八级钳工,确实有利用价值。因此,在下午的工作交流中,李放没有摆脸色,反而对易忠海的钳工技术大加称赞,让不明 ** 的组员以为两人关系很好。
按理说轧钢厂下午就放假了,工人们大多提前回家准备年夜饭,赶在副食店、百货大楼关门前抢购年货。但李放却一直忙到三点多才离开。
这一下午没白忙,三款自行车、五款农机设备的所有金属部件,都在他的讲解下被攻关小组掌握,接下来只需按图纸生产就行。
至于非金属部件,大过年的找兄弟单位帮忙不太合适。但李放早有准备——之前从车队弄来的废旧零件,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中午那顿饭后,李景江很快适应了新环境。他开着车队准备的大卡车,载着李放和一车废旧零件、维修手册等资料离开了轧钢厂。
李景江虽然不清楚具体原因,但明显感觉到领导心情不好。
“主任,要不我们稍后再汇报?”
“不用。”李主任稳住情绪,他一直知道分清轻重缓急,觉得纠结已经发生的事没有意义,不如先关注即将到来的成绩。
至于何雨柱那边,不过是个小小的食堂主任,怎么处理还不是他这个厂长说了算!
“主任,这是李放准备的图纸和资料。”李景江识趣地没多问,直接把公文包放在桌上,拿出最上面几张图纸。
李放很了解领导,知道李主任对技术一窍不通,所以昨晚特意准备了这些图纸,其实是效果图。为了让图纸更漂亮,他还用游戏世界里的天然颜料上色。
第一张效果图展开时,立刻吸引了李主任全部的注意力。
“这就是你儿子设计的三轮车?”李主任惊喜不已。
他原本就期待李放带来惊喜,没想到竟然这么让人意外。
对李放来说,这款三轮车的设计只是普通,后来有很多更漂亮的款式。但在当前这个时代,这款三轮车绝对算是惊艳之作。
“是的,他打算叫红星牌三轮车。”李景江点头确认。
“红星牌?”李主任马上联想到轧钢厂,“好名字!这个名字非常合适!”
“这是翻斗车的设计图。”李景江又递上两张图纸。
翻斗车有两种类型:前卸式和后卸式。考虑到岗岗营子的地形,设计都保持适中尺寸,确保在狭窄的道路上也能灵活行驶。
虽然看不懂内部结构,但仅凭精美的外观设计图就让李主任连连称赞:“很好,非常好。”
仅仅这三张图纸就让他感到无比震撼,至于能不能造出来反倒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李主任心里盘算着,就算这些车造不出来,光是这三张图纸也足够成为他晋升的资本。
“主任,我儿子正在资料室查阅相关档案,马上就到。”李景江替儿子解释道,“不如先召集技术人员看看图纸?这样后面的工作也能顺利进行。”
“有道理,我马上安排。”李主任拿起桌上的电话开始打电话。
他考虑得很周全,不仅通知了技术科,还特别请来了几位经验丰富的机加工老师傅。
技术人员最先到达,李主任让李景江拿出图纸供他们研究,自己则仔细看着那些农机设备的效果图。
当车工、钳工、铣工等老师傅陆续到来时,八级钳工易忠海也在其中。李景江看了他一眼,没多说什么——在主任的地盘上,他这个副主任清楚要低调些。
正如李放所预料的那样,李主任全程没有提到他的贡献,只是让大家讨论这些技术资料的可行性。这自然难不倒大家,毕竟在游戏世界里,这些设备早已投入量产,由专业奴隶驾驶着大规模进行垦荒和采矿。
快到中午时,专家组给出了初步结论:图纸真实可靠,理论上可行,但具体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这个结果让李主任非常高兴,他立刻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号召大家春节期间加班。当然,加班费、粮票、肉票和免费工作餐等福利一样不少。
在李主任看来,与可能获得的政绩相比,这些花费根本不值一提。毕竟要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饱。
安排好一切后,李主任看了看手表,时间已经接近中午。
“走,去看看你那个聪明的儿子。”李主任心情很好。
“好。”李景江点头应道。
两人很快来到李放查阅资料的地方,李景江轻轻敲了敲门,门随即打开。
“爸,主任,不好意思,我看资料太专心,忘了时间。”李放带着歉意说道。
“哈哈……专注是好事,不专注怎么搞设计和研发?”李主任开心地笑着,对有才华又带来价值的人才,他一向很看重。
“主任,请进。”李放侧身让两人进屋。
桌上铺满了机械加工设备和车辆相关的图纸资料,虽然有些凌乱,但能看出李放的用心。
“主任,我提交的那些图纸没问题吧?”李放问道。
“初步研究结果很理想。”李主任点头,“我已经成立了专项小组,春节也不休息,争取尽快把这些资料消化掉,把理论变成实际成果。”
“对了,你也是小组成员,不过不用每天来,遇到难题时再来指导就行。”
“主任放心,我一定全力配合。”李放认真地答应下来,这本来就是他的计划。
虽然要占用春节时间,但李家在四九城已没有需要走动的亲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作为当事人,他必须全程参与,防止有人暗中捣乱。
“这觉悟值得全厂学习。”李主任笑着夸赞,“资料看完了?要是好了咱们就去吃饭。中午我请客,尝尝厂里大厨的手艺。”
“对了,何雨柱是你们院的吧?你应该吃过他做的菜。”
“李主任,我还真没这个口福。”李放摇头,脸上带着一丝讽刺,“何师傅的厨艺可不是谁都能吃到的,今天正好沾您的光。”
“怎么?你们和何雨柱处得不愉快?”李主任立刻听出了话里的意思。
李放心知对方在装糊涂——当初何雨柱帮棒梗抢了自家留守名额的事,最后不正是通过李主任的关系办成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确实不太愉快。”李放点点头,“不说这个了,我先整理一下这些资料。”
“不用麻烦了。”李主任摆手,“待会儿有人来处理。咱们边走边聊,我对你们大院的事很感兴趣。”
李放立刻明白,这是要拿何雨柱开刀了。上次吃了不小的亏,更关键的是何雨柱确实能跟大领导搭上关系。既然对方敢设局,难保不会真的动手。
但正是这份特殊关系让李主任有所顾忌,这才想通过李家父子摸清何雨柱的底细,以便策划一个既稳妥又解气的对策。
察觉到其中蹊跷,李放给父亲使了个眼色。父子俩借故去了办公楼洗手间,出来后李放从父亲口中得知许大茂找过李主任的事。结合刚才李主任的态度,事情的关联不言而喻。
离开办公楼后,三人边走边聊起四合院的往事。李放很会说话,绝口不提何雨柱的不是,反而重点夸赞其谭家菜传人的身份,强调这是过去的“榜眼菜”,不是一般人家能吃得起的。还不经意地提到何雨柱与秦淮如的感情纠葛,顺带解释了“傻柱”这个绰号的由来——重点讲了当年卖包子的事。
要知道那是刚解放的时候,能经营包子铺、精通谭家菜的人,怎么可能出身贫农?这话表面上说得滴水不漏,却让李主任听出了意味。
不过李主任并没有完全相信,打算派人调查。如果结果如所料……新账旧账一起算,一定要让对方付出代价。
中午的接风宴十分丰盛,李主任还邀请了几位副主任作陪,算是给李景江撑足了面子。
席间,李主任给李景江安排了两项任务:既要负责厂区的安全保卫,统管民滨连,又要接手车队管理——这本来就是他的老本行,轻车熟路。
李放靠着酒量,很快让父亲和四位即将共事的副主任熟悉起来。虽本该设宴款待,但恰逢除夕团圆之夜,他便记下了几位的住址,打算以拜年的名义登门拜访。带些香烟老酒作为礼物最为合适,既不失礼数又不显刻意。这一切安排,都是为了让父亲在新岗位上少些阻碍。
其实如果只求安稳,只要紧紧依靠李主任就足够了。许大茂当年独自应对四位副主任却能全身而退,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李放志向远大,他想助父亲更进一步,眼下这些举动不过是棋局的开始。
宴席结束已过中午,父子两人分头行动:李景江前往新单位报到,李放则去攻关小组报到。李主任亲自带路,引得办公楼内外众人纷纷议论——这对父子如今成了李主任身边的红人。
其他人倒也罢了,不管会不会拍马屁,还是想拉关系的,最多也就是“我又不求你办事,不搭理你就是了”,也没多大问题。但作为攻关小组成员的易忠海,心情却格外复杂。
要是早知道有今天,这十几年绝不会对李家这么疏远,更不会为了棒梗算计李家的留城名额。他本应主动搞好关系,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用上人家的帮助。
可现在明白这些还有什么用?不该做的事都做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不得不说,易忠海是四合院里最精明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异样,也没有因为李放年轻就轻视他,反而帮他熟悉攻关小组的成员。
尤其是那些需要钳工加工的零件,他更是下功夫研究。即便真有问题,也会私下找李放沟通,悄悄解决,借机卖个人情,试图修复关系。
活了两世的李放一眼看穿了易忠海的心思。
不过这样也好,对方毕竟是八级钳工,确实有利用价值。因此,在下午的工作交流中,李放没有摆脸色,反而对易忠海的钳工技术大加称赞,让不明 ** 的组员以为两人关系很好。
按理说轧钢厂下午就放假了,工人们大多提前回家准备年夜饭,赶在副食店、百货大楼关门前抢购年货。但李放却一直忙到三点多才离开。
这一下午没白忙,三款自行车、五款农机设备的所有金属部件,都在他的讲解下被攻关小组掌握,接下来只需按图纸生产就行。
至于非金属部件,大过年的找兄弟单位帮忙不太合适。但李放早有准备——之前从车队弄来的废旧零件,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中午那顿饭后,李景江很快适应了新环境。他开着车队准备的大卡车,载着李放和一车废旧零件、维修手册等资料离开了轧钢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