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

  近年来互联网资本大举进军影视行业,各大平台对热门Ip的争夺日趋激烈。

  相较于原创剧本,经过市场验证的Ip显然更受资本青睐。

  不得不佩服贾老板的眼光,早在无人重视版权的年代就囤积了大量Ip,如今这些资源已成为乐时网的核心竞争力。

  其他视频平台同样如此,稍有热度的Ip动辄就能卖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高价。

  这段时期堪称内容创作者的黄金时代,就像当年煤老板养活了一大批不入流的导演编剧一样。

  孟浩偶尔会想,要是晚两年入行,何必辛苦拉投资,专心创作就能获得丰厚回报。

  平台收购Ip后自然要物尽其用。

  传统电视剧存在积压风险,而网剧制作成本低廉,只要能带来流量就不算亏本。

  乐时网这两年也推出了不少自制剧,但成绩 。真正拿得出手的,还是与弧光影视合作的项目。

  作为平台方却要依赖制作公司撑场面,实在有些难堪。

  更关键的是,这种单一依赖让乐时在内容方面受制于人。

  事实确实如此,凭借出色的合作成绩,刘军在乐时文娱部门的话语权不断提升。

  他也借此为弧光影视争取到诸多优待:更高的预算、优质的资源、快速的资金结算......

  其他合作方的分成往往要分期半年到一年才能结清,而弧光最快三个月就能收到全款。

  由于孟浩与甘微的交情,加上贾老板对弧光影视的偏爱,乐时网内部虽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毕竟成绩摆在眼前,再多抱怨也无济于事。

  然而今年形势突变。甘微产后休养,贾老板常驻海外,关于“内容制作过度依赖单一合作方”的质疑逐渐浮出水面。经过董事会多次商议,乐时网决定在自制剧部门之外增设版权运营中心,一方面盘活积压的Ip资源,另一方面削弱弧光影视的影响力,防止未来出现“客大欺店”的局面。

  作为同行,孟浩理解乐时网的考量。他也在积极拓展其他平台合作,不愿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商业场上各为其主,利益才是永恒的准则。

  唯独刘军处境尴尬。原本由他掌控的领域被硬生生切走一块,任谁都难以咽下这口气。可惜愤怒归愤怒,身为高级打工人的他只能服从董事会决议。

  电话里,刘军无奈叹息:“这话或许不厚道,但我现在巴不得那运营中心多搞砸几个项目。”

  孟浩失笑。这正是外人眼中企业决策时常匪夷所思的原因——打工者与公司的利益并非总是一致。

  “随他们折腾吧。”刘 而问道,“对了,你找我什么事?”

  “差点被你带偏了。”孟浩回过神,“想打听乐时影业这轮融资的进展。”

  话音未落,听筒突然陷入沉寂。片刻后传来脚步声与门锁轻响,刘军压低嗓音:“你周围没人吧?”

  “在车里,就我一个。”孟浩被他慎重的态度感染,不由绷紧神经,“出什么状况了?”

  刘军迟疑许久才开口:“最近有些风声……据说集团从去年起频繁融资,是因为财务状况出了问题。”

  尽管早有猜测,孟浩仍眉心一跳:“财务造假?”

  “哈,上市公司哪家没点水分?区别不过是程度深浅。”刘军苦笑,“我们这些所谓高管,不过是高薪傀儡罢了。但资金链紧张确有其事——你没发现这次项目预算有一半是用广告费抵充的吗?”

  《法医秦明》四千万总成本中,乐时网承担的两千万仅有一千万是现金,余下皆以“乐视手机”“乐视tV”的广告植入抵扣。这与以往直接拨款的形式截然不同。

  乐时网认为《法医秦明》热度不错,又有前作积累,现代都市题材很适合广告植入。

  孟浩对此没太在意,作为制片人,资金到位就行。都市剧带广告植入很正常,这也是\"绿藤系列\"商业价值的体现。

  但刘军话里话外透露,乐时网资金链可能出了问题,才需要额外补充收入。

  \"现在都是些传言,具体情况不好说。融资的事你最好慎重考虑,钱没到手之前都不好说。\"刘军作为高管不便明说,只能委婉提醒。

  孟浩会意:\"谢了刘哥,我懂。等拍完戏回京北,一定好好招待你。\"

  \"咱们这交情还客气啥,\"刘军笑道,\"说不定以后还得靠你关照呢。\"

  \"弧光正好缺个总经理,刘哥来了直接上任。\"

  \"总经理就算了,有口饭吃就行。\"

  闲聊几句后,两人结束通话。

  孟浩收起笑容,眉头紧锁。看来对乐时网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问题可能比想象中严重。

  他立刻联系陈静,询问是否有审计或投资行业的朋友能打听乐时网的财务状况。

  \"乐时网财务有问题?难怪我看他们年报总觉得不对劲,利润增长但纳税却是负数……\"

  \"税还能是负数?\"孟浩不解。

  陈静解释,这是企业预缴税款后,因实际盈利低或有抵扣项,导致多交税形成负数。通常是小公司或经营不善的企业才会出现,但乐时网财报一直很漂亮,这种情况很反常。

  财报可以粉饰,但税务数据做不了假。看来乐时网的财务状况确实存疑,只是程度未知。

  孟浩暗想必须尽快收回投资。记得秦岚提过有人询价股份,这两天得详细问问,合适就赶紧脱手。

  他又想起刘军提到的\"版权运营\"——弧光是不是也该囤些Ip?

  那些热门Ip基本没戏,要么早被人抢购一空,要么价格高得离谱。

  真要入手的话,要么碰运气捡个漏,要么挑些物美价廉的小项目,正好能丰富弧光影视单调的题材库。

  不过自己对这块不太熟悉,得先找人探探路,免得贸然进场吃大亏。

  刚好朱振华的《最好的我们》正在蓝岛开机。这位老哥经手过不少Ip顺道还能以投资方名义去看看李老板,呃不,是去视察项目进展。

  蓝岛市第二中学分校。

  校门口原有的招牌被橙色边框包裹,\"振华中学\"四个崭新的大字格外醒目。

  \"松蕴,给。\"

  李依桐将矿泉水递给刚结识的搭档。

  眼前这个穿着校服、满脸胶原蛋白的圆脸姑娘叫谭松蕴,既是本剧女主角,也是她在组里唯一有对手戏的演员。

  \"谢啦。\"谭松蕴浅笑着接过水,小啜几口后,发现李依桐正目不转睛盯着自己。

  \"我脸上沾东西了?\"

  \"没,\"李依桐收回目光,语气里带着羡慕,\"你这张娃娃脸太作弊了,穿上校服完全就是高中生嘛。\"

  前天刚进组时,她真以为导演找了个在校生当女主——毕竟男主角刘浩然本就是高中生。

  直到聊天才知道,这位同龄人居然比自己还大三个月。特别是两人都换上校服后,对方那种浑然天成的学生气更让她自叹弗如。

  \"哪有,全靠这张圆脸撑场面。\"谭松蕴腼腆地捋了捋刘海,\"对了,你上午拍完这场就杀青了吧?\"

  \"嗯,戏份本来就不多。\"李依桐看了眼课程表,\"傍晚的航班回学校,明天早八还有课。\"

  她饰演的\"洛枳\"是振华系列另一本书的主角,在这部剧里更像彩蛋性质的客串,总共就四五场戏。

  由于档期紧张加上资方安排,导演把她的戏份集中拍摄,今天就能全部搞定。

  望着西南方向出神时,谭松蕴好奇道:\"想什么呢?\"

  \"啊,突然想起...\"李依桐收回视线,\"有个朋友也在蓝岛拍戏。\"

  \"不去见见?\"

  \"算了,\"她笑着摆摆手,\"人家...应该挺忙的,以后再说吧。\"

  反正下午就要离开,何必去打扰那个工作狂。

  正闲聊着,片场突然 动起来。转眼就看到朱制片和导演步履匆匆往外走。

  “发生什么事了?”

  两个女孩站起身,走向工作人员询问情况。

  “听说监制来了,导演他们去接人了。”一位制片组的工作人员回答。

  “我们这部剧还有监制?”谭松蕴歪着头,露出疑惑的表情。

  李依桐心中一动,忽然想起之前似乎听人提过,弧光影视除了投资这部戏,他还担任了监制一职。

  想到这里,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难道……是他来了?他知道自己在蓝岛吗?还是说,他专程来看她的?

  谭松蕴奇怪地瞥了一眼身旁的李依桐,这姑娘今天怎么总对着空气傻笑?前两天明明挺正常的啊。

  另一边。

  “孟总,欢迎来剧组指导工作。”

  校门口的绿荫道上,朱振华笑着与孟浩握手。

  “行了,老哥,咱们之间就别客套了。”

  孟浩笑了笑,目光转向旁边的男人:“这位就是刘导吧?”

  “孟总好,我是刘畅。”男人略显紧张地回应。

  《最好的我们》制作团队有一半来自弧光影视,但导演却是外聘的新人刘畅。他长相酷似五百,履历也相似,此前主要拍摄微电影和短片。

  “今天怎么突然过来了?”朱振华问。

  虽然同在蓝岛拍摄,但两个剧组距离较远,往返至少一小时,因此孟浩还是第一次来这边。

  “没什么特别的事,今天那边不太忙,就过来看看。”孟浩语气轻松,“毕竟挂着‘监制’的名头,总不能完全不管。另外,也有点别的事想请教朱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