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他带来回话,瘸子李同意见面,但地点和时间由他定,而且只准“阿平”一个人去。
会面地点定在唐人街边缘一家生意冷清、只做街坊生意的老式茶楼,时间是深夜十一点。
这是一个典型的黑市交易试探。
地点偏僻,时间晚,便于控制局面。
临行前,陈大夫递给林平一小包特制的药粉,低声道:“必要时,撒向对方口鼻,能致人短暂昏迷。小心行事。”
林平将药粉藏在袖口里,深吸一口气,走出了“广济堂”。
他没有携带任何武器,那样会暴露身份。
他现在的“人设”,是一个有点小聪明、想捞偏门但又没什么胆色的底层小人物。
茶楼里灯光昏暗,只有柜台后面一个打着瞌睡的老头。
瘸子李还没到。林平选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要了一壶最便宜的绿茶,心神紧绷地等待着。
十一点过五分,茶楼的门被推开,
一个穿着黑色绸衫、拄着拐杖、约莫六十多岁的干瘦老头走了进来。
他走路一瘸一拐,但眼神锐利如鹰,身后跟着两个面无表情的壮汉。
正是瘸子李。
他在林平对面坐下,两个壮汉一左一右站在他身后,像两座门神。
瘸子李上下打量着林平,目光带着审视和压迫感。
“你就是阿平?” 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潮汕口音。
“是……是我,李爷。”
林平连忙起身,装作紧张不安的样子,双手都不知道该往哪放。
“坐。”
瘸子李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听说,你手里有货?”
“是……是家里传下来的几件小玩意儿,”
林平搓着手,结结巴巴地说,“铜的……还有瓷的,具体我也不太懂,就是看着老。”
他故意说得含糊其辞,符合一个不懂行的小人物形象。
“东西呢?” 瘸子李眯着眼。
“没……没敢带来,”
林平缩了缩脖子,“怕……怕不安全。李爷您要是感兴趣,我可以带您去看。”
“哼,”
瘸子李冷笑一声,“规矩都不懂?看货之前,先亮亮底子。说说,东西哪来的?怎么个来路?”
这是在盘道,试探东西的来历是否干净,也试探林平的底细。
林平早已准备好说辞,他编造了一个远房叔公下南洋、偷偷带回祖传宝物、
如今后代落魄急于变现的故事,说得情真意切,细节丰富,
还故意夹杂着一些对“宝物”似是而非的描述,听起来就像个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的愣头青。
瘸子李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看不出信还是不信。
“东西,我要先看看照片。” 他最终开口道。
林平心中暗叫不好,他哪里有什么照片?
他急中生智,露出为难的表情:“李爷,不瞒您说,那东西……见不得光,家里嘱咐了,不能留影。您要是不信,我……我给您画个大概样子?” 他拿起桌上的筷子,蘸着茶水,在桌上笨拙地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青铜鼎和一个小口瓶的形状。
他这个举动,看似愚蠢,却恰好符合一个没文化、又想证明自己有的底层人物的行为逻辑。
瘸子李看着他拙劣的“画作”,嘴角抽动了一下,不知是讥笑还是别的什么。
他沉默了片刻,突然问道:“你跟‘广济堂’的陈老头,什么关系?”
问题突然转向,直指核心!
林平心中凛然,知道这是最关键的一关。
他脸上露出感激和依赖的神情:“陈大夫是好人啊!我受伤没地方去,是他收留我,给我饭吃,给我药治伤。是我的大恩人!”
他刻意强调了自己“受伤”、“落魄”的处境,将陈大夫的帮助归结为善心,弱化了可能的其他关联。
瘸子李盯着他的眼睛,似乎想从中找出破绽。
林平努力维持着,那种带着点愚钝的、感激涕零的表情,手心却微微出汗。
空气仿佛凝固了。
几秒钟后,瘸子李收回目光,
缓缓站起身:“东西,我有兴趣。但规矩不能破。三天后,还是这个时间,带一件最小的样品过来。验过货,再谈下一步。”
说完,他不再看林平一眼,拄着拐杖,带着手下离开了茶楼。
林平独自坐在原地,直到他们的脚步声啊消失在街角,才缓缓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第一关,算是勉强过了。但瘸子李显然没有完全信任他。
三天后的验货,才是真正的考验。
他必须弄到一件足以乱真、又能经得起行家查验的“老物件”样品。
而这,需要陈大夫的帮助,也需要运气。
他走出茶楼,融入唐人街深夜的阴影中。
回到“广济堂”那间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林平立刻将情况告知了陈大夫。
陈大夫听完,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默默地抽着旱烟袋,烟雾缭绕中,眼神深邃。
“瘸子李是老江湖了,没那么好糊弄。”
陈大夫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要弄到能过他那关的‘老物件’,难。”
林平眉头紧锁:“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哪怕是高仿的赝品?”
陈大夫沉默片刻,磕了磕烟灰:“唐人街水深,三教九流,什么都有。我知道有个人,或许能帮上忙。”
“谁?”
“老陶。”
陈大夫吐出两个字,“一个躲在巷子深处、专门做旧货修复和仿制的老手艺人。
手艺极高,但脾气古怪,早年金盆洗手,不轻易接活。而且,要价极高。”
“钱不是问题。”
林平立刻说。老陈的团队为他准备了必要的活动经费。
“不是钱的事。”
陈大夫摇摇头,“老陶认人,也认规矩。他欠我一个人情,或许肯破例一次。
但你要想好,一旦用了他的东西,就彻底和他,和这条线绑在一起了。风险更大。”
林平明白陈大夫的意思。动用老陶这样的资源,
会面地点定在唐人街边缘一家生意冷清、只做街坊生意的老式茶楼,时间是深夜十一点。
这是一个典型的黑市交易试探。
地点偏僻,时间晚,便于控制局面。
临行前,陈大夫递给林平一小包特制的药粉,低声道:“必要时,撒向对方口鼻,能致人短暂昏迷。小心行事。”
林平将药粉藏在袖口里,深吸一口气,走出了“广济堂”。
他没有携带任何武器,那样会暴露身份。
他现在的“人设”,是一个有点小聪明、想捞偏门但又没什么胆色的底层小人物。
茶楼里灯光昏暗,只有柜台后面一个打着瞌睡的老头。
瘸子李还没到。林平选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要了一壶最便宜的绿茶,心神紧绷地等待着。
十一点过五分,茶楼的门被推开,
一个穿着黑色绸衫、拄着拐杖、约莫六十多岁的干瘦老头走了进来。
他走路一瘸一拐,但眼神锐利如鹰,身后跟着两个面无表情的壮汉。
正是瘸子李。
他在林平对面坐下,两个壮汉一左一右站在他身后,像两座门神。
瘸子李上下打量着林平,目光带着审视和压迫感。
“你就是阿平?” 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潮汕口音。
“是……是我,李爷。”
林平连忙起身,装作紧张不安的样子,双手都不知道该往哪放。
“坐。”
瘸子李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听说,你手里有货?”
“是……是家里传下来的几件小玩意儿,”
林平搓着手,结结巴巴地说,“铜的……还有瓷的,具体我也不太懂,就是看着老。”
他故意说得含糊其辞,符合一个不懂行的小人物形象。
“东西呢?” 瘸子李眯着眼。
“没……没敢带来,”
林平缩了缩脖子,“怕……怕不安全。李爷您要是感兴趣,我可以带您去看。”
“哼,”
瘸子李冷笑一声,“规矩都不懂?看货之前,先亮亮底子。说说,东西哪来的?怎么个来路?”
这是在盘道,试探东西的来历是否干净,也试探林平的底细。
林平早已准备好说辞,他编造了一个远房叔公下南洋、偷偷带回祖传宝物、
如今后代落魄急于变现的故事,说得情真意切,细节丰富,
还故意夹杂着一些对“宝物”似是而非的描述,听起来就像个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的愣头青。
瘸子李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看不出信还是不信。
“东西,我要先看看照片。” 他最终开口道。
林平心中暗叫不好,他哪里有什么照片?
他急中生智,露出为难的表情:“李爷,不瞒您说,那东西……见不得光,家里嘱咐了,不能留影。您要是不信,我……我给您画个大概样子?” 他拿起桌上的筷子,蘸着茶水,在桌上笨拙地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青铜鼎和一个小口瓶的形状。
他这个举动,看似愚蠢,却恰好符合一个没文化、又想证明自己有的底层人物的行为逻辑。
瘸子李看着他拙劣的“画作”,嘴角抽动了一下,不知是讥笑还是别的什么。
他沉默了片刻,突然问道:“你跟‘广济堂’的陈老头,什么关系?”
问题突然转向,直指核心!
林平心中凛然,知道这是最关键的一关。
他脸上露出感激和依赖的神情:“陈大夫是好人啊!我受伤没地方去,是他收留我,给我饭吃,给我药治伤。是我的大恩人!”
他刻意强调了自己“受伤”、“落魄”的处境,将陈大夫的帮助归结为善心,弱化了可能的其他关联。
瘸子李盯着他的眼睛,似乎想从中找出破绽。
林平努力维持着,那种带着点愚钝的、感激涕零的表情,手心却微微出汗。
空气仿佛凝固了。
几秒钟后,瘸子李收回目光,
缓缓站起身:“东西,我有兴趣。但规矩不能破。三天后,还是这个时间,带一件最小的样品过来。验过货,再谈下一步。”
说完,他不再看林平一眼,拄着拐杖,带着手下离开了茶楼。
林平独自坐在原地,直到他们的脚步声啊消失在街角,才缓缓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第一关,算是勉强过了。但瘸子李显然没有完全信任他。
三天后的验货,才是真正的考验。
他必须弄到一件足以乱真、又能经得起行家查验的“老物件”样品。
而这,需要陈大夫的帮助,也需要运气。
他走出茶楼,融入唐人街深夜的阴影中。
回到“广济堂”那间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林平立刻将情况告知了陈大夫。
陈大夫听完,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默默地抽着旱烟袋,烟雾缭绕中,眼神深邃。
“瘸子李是老江湖了,没那么好糊弄。”
陈大夫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要弄到能过他那关的‘老物件’,难。”
林平眉头紧锁:“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哪怕是高仿的赝品?”
陈大夫沉默片刻,磕了磕烟灰:“唐人街水深,三教九流,什么都有。我知道有个人,或许能帮上忙。”
“谁?”
“老陶。”
陈大夫吐出两个字,“一个躲在巷子深处、专门做旧货修复和仿制的老手艺人。
手艺极高,但脾气古怪,早年金盆洗手,不轻易接活。而且,要价极高。”
“钱不是问题。”
林平立刻说。老陈的团队为他准备了必要的活动经费。
“不是钱的事。”
陈大夫摇摇头,“老陶认人,也认规矩。他欠我一个人情,或许肯破例一次。
但你要想好,一旦用了他的东西,就彻底和他,和这条线绑在一起了。风险更大。”
林平明白陈大夫的意思。动用老陶这样的资源,